文化差异\文化迁移与跨文化外语教学

时间:2022-01-31 01:32:11

文化差异\文化迁移与跨文化外语教学

[摘要]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文化差异是外语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语言习得过程是文化的渗透过程,在外语教学中把外语文化教学和外语语言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学习者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胡文仲,1999)。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分析和比较不同文化的异同。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取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相互误解和冲突。本文探讨了(1)文化迁移产生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2)在外语教学中避免文化负迁移,应采用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方法和原则。

一、文化差异和文化迁移

(1)文化和文化差异

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含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庄锡昌,1978)。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社会遗产,文化具有后天习得的特性,存在于意识之外为人所不自觉。文化有传承的一面也有变化的一面。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社会所处于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等。

中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其表现在各自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行为规范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以自己的行为规范来衡量和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常造成文化误解和冲突。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文化环境会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中国的思维方式注重直觉性和整体性。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特别注重直觉、经验和感觉,中国的思维模式具有笼统性和模糊性。西方文化则更注重理性思维,强调事物的客观性。中西方价值体系不同,不同的价值体系都具有其合理性,价值体系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中国文化价值体系中集体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谦虚谨慎,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个人主义。西方社会崇尚个人自由、个人发展,推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解决问题,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2)文化迁移产生的原因

迁移这一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Odlin, 1989)应用于语言学研究中。语言迁移现象的存在及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得到了语言学界及应用语言学界的普遍认可。语言迁移也称语言移转。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可能出现两类语言移转。负向移转(negative transfer),亦称干扰(interference), 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正向转移(positive transfer), 是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转移,在母语与目的语有相同的形式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256)。文化迁移至少可以分成两种:表层文化迁移(surface-structure transfer)和深层文化迁移(deep-structure transfer)。(戴炜栋,张红玲,2000)。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差异是表层文化迁移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词汇文化、语音文化和语法文化的差异讨论表层文化迁移产生的原因。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最明显的差异是: 汉字是象形文字,是意与形的结合,而英语是拼音文字,词汇的生成方式是字母排列。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了解这一差异是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方法。

二、跨文化外语教学

语言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同步的,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习者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跨文化外语教学既是交际外语教学的延续和发展,又是全新的外语教学。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跨文化外语教学。

(1)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将外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外语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依赖于该群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应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单纯的语言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学习者只能用外语来表达本族文化的思想内容,不能用外语与目的语语言群体进行思想交流。不了解目的语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会陷入各种麻烦之中,导致交际受阻,交际失败。因此,只关注语言符号和语言形式,忽视目的语文化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应得到同等的重视。

(2)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①提高外语交际者的外语交际能力;②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张红玲,2007)外语交际能力以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为核心,以语言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为重点,是语言文学目标,初级目标。和其对应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进行文化对比,增强跨文化意识,学习普遍文化知识,是社会人文目标,是高级目标。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两个目标同等重要。外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非两种目标的简单相加。语言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是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本质特征,一个相互渗透、有机的融为一体的语言和文化教学框架是外语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的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层面。跨文化外语教学由四个部分组成:目的语言、目的文化、其他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外语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另一个重要范畴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较宽泛的内容,包含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综合素质。

(3)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跨文化外语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必然有所不同。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①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等重要,有机结合;③教学通过听、说、读、写、感觉和思维等多渠道进行;④根据学习者的现实水平,根据教学规律,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⑤传统的知识传授法和体验探索教学法相结合;⑥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是文化教学的重点。以上原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现有水平,灵活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Odlin, T. 1989. language transf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戴炜栋,张红玲. 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 外语界,2000 (2).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朗文当代英语辞典 [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注:

石家庄铁道大学科研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上一篇:时文翻译中背景知识的运用 下一篇:关于完善学分制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