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的种粮情结

时间:2022-01-30 11:03:45

人物档案

唐合全:男,57岁,高中学历,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唐庄村人,鹤壁市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2年开始在本村从事粮食规模化生产,2014年流转及阶段性托管土地面积超万亩,安置闲散劳动力200余人次。曾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全国种粮大户”、“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他看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已不再遥远,更不是神话,而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涯中鲜活的实事。他用智慧、胆识和汗水铸就了新型职业农民的中国梦,他就是当代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全国十佳农民”唐全合。

不懈追求 成就新型职业农民梦想

今年58岁的唐全合,是河南省鹤壁市土生土长的唐庄村人,同时也是鹤壁市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2年,已过不惑之年的老唐承包了120多亩土地,开始了他规模化种粮的征程。2009年11月,他投资985万元注册了鹤壁市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2010年,他加入了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鹤壁市分校2010级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同年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面积达到1470亩。2014年托管和阶段托管耕地8700亩,加上流转经营,土地经营总面积达到10170亩,合作社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30余台,入社社员亩均增收超过300元。社员们的收入增加了,在合作社里干得也更踏实了。

多年来,随着服务水平的逐渐专业化、规范化,老唐的合作社也渐渐发展壮大起来,农户得到了实惠,合作社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荣誉也纷至沓来,唐全合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同时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十大三农人物、河南省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称号。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省农民合作社优秀社。2011年1月2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亲自到老唐承包的农田视察,对合作社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给以了高度评价。

十年耕耘,十年收获。十年的时间,老唐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从一个平凡的合作社理事长,发展到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十年间,老唐献身农业,从不言悔。

合作共赢 演绎现代农业发展张力

守业更比创业难。合作社建立起来了,但是怎么经营下去,怎样惠利更多的社员,怎么把合作社做大做强,这是摆在老唐面前的一大难题。

――“五鼓励”,发展壮大合作社。合作社创办伊始,老唐就大胆提出了五个鼓励措施,即鼓励农民带机入社、带地入社、带资入社、带技术入社、劳动力入社,这使合作社在较短时间内筹备了发展资金,配齐了急需农机具,并且使合作社迅速聚集了一大批技术娴熟的农技员、农机手。

――“三模式”,促进生产规模化。在市、区有关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老唐创办的合作社确定了三种经营模式:直接流转,农民直接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国家土地流转政策,与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按照每亩每年1200元的承包费签5年合同,合作社在合同期限内具有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土地托管,农民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由合作社代农民耕作种植,合作社每年每亩保证给农民2500斤粮食产量,农户要把2500斤粮食生产所必需的投入(约1000元)以托管费的形式付给合作社;阶段式托管,合作社在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根据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耕、耙、播、收或病虫害防治、施肥、农资供应等单项阶段托管服务,合作社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2014年,合作社流转、全托管、阶段性托管面积增至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亩合作社。

――“六统一”,助推粮食再增产。为提高合作社专业化作业水平,老唐在重点服务区域――鹤壁市淇滨区钜桥粮食高产万亩核心示范区按照规范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标准化操作要求,合作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农资配送、统一签订作业合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服务质量。从耕―种―管―收开展系列服务,根据农作物播种先后,统筹安排,机动灵活、有组织地进行联片作业,实现了技术服务全覆盖。经国家农业部专家组实打验收,2013年,钜桥万亩示范区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为697.61公斤、873.4公斤。2014年,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为708.9公斤,874公斤,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六统一”管理模式也在黄淮海地区被广泛推广应用。

――强装备,专注农业现代化。为提高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多年来,老唐和他的合作社主动与农业、农机、气象等部门联系,积极争取项目和技术支持。目前,合作社拥有大型农业机械33台,其中大型拖拉机1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0台,玉米收获机械8台。在合作社内设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安装有气象接收预警机,加强了对服务区土壤墒情以及病虫害的适时监测和预报。合作社还配备了现代化的电教培训室,定期对农民进行电教培训,推广和普及先进的种粮技术。农民足不出村,在合作社里面就能听到来自全国的网络课程。

心系群众 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多年以来,老唐一直坚守在为农户服务、促农民增收和自身发展共赢的创业岗位上,发挥一个种粮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

――以创新保障农民实惠。经过多年摸索,老唐总结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三种土地流转方式和五种快速壮大合作社的办法,大胆尝试土地互换,反租倒包等方式,不断扩大合作社的规模和对外业务。尤其在农机作业上,本着诚实守信的服务原则,不论田块大小,自始至终保证服务质量。不论田块机械进出有多难,地形有多复杂,凡与农户签订耕作协议的,保证一寸田不漏,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任务,让农民竖起大拇指。

――以管理促进农民增收。为了加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老唐多次带领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到周边先进合作社学习经验,并以此指导、完善合作社的运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老唐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和管理制度,提出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优质服务、诚信经营的原则,并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业效益,农民的腰包鼓了,腰杆子也硬了。

――以培训引领科学种田。合作社不定期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对合作社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社员们掌握了小麦、玉米播种栽培技术,以及农机操作规程和跨区作业注意事项等。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到外地先进合作社参观学习,参加省、市、区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服务本领。目前合作社服务人员已成为农民信任的技术专家,合作社也成为真正引导农户科学种田的龙头。

――以流转增加农民就业。目前,合作社在流转土地1470亩的基础上经营总面积达到10170亩,机械作业量达62000亩,其中年订单作业42000亩,服务农户达8000户。合作社安置闲散劳动力200余人次,解脱劳动力500余人次,为社员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在合作社里,人人都有了自己的岗位,人人都把种地当成了一份职业。

――以爱心帮扶济困助贫。事业做大了,老唐却牢牢记着自己农民的身份,他力所能及地为鳏寡孤独、外出务工和其他困难农户提供帮助。免费耕种收、田间管理的农田面积逐年增加,先前的每年几十亩增加到目前的上百亩,被帮扶过的周边困难农户不下20户。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中良种补贴资金归合作社,但老唐和股东一分钱不要,全数返还给农户。老唐和他的聚喜来合作社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农业人的精神风貌,成为真正引导农户科学种田的龙头大户。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是新型职业农民,会经营、善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十几年如一日扎根黄土地是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大军中的一员,老唐以实际行动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的提升和农民增产增收,未来还会以实际行动书写规模化种粮的新篇章。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久亮

上一篇:SDN工具提高广域网效率 下一篇:干休所老年人的糖尿病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