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两国图书馆学与信息学博士研究中有关儿童信息行为主题分析

时间:2022-01-30 08:19:02

美加两国图书馆学与信息学博士研究中有关儿童信息行为主题分析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美国与加拿大图书馆学与信息学的博士对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现状,本文利用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内容分析法对美国与加拿大地区从图书馆学与信息学角度研究儿童信息行为的学位论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依据3个方面进行主题分析,反映出美国与加拿大儿童信息行为的重点研究领域。

〔关键词〕儿童信息行为;学位论文;美国;加拿大;PQDT

美国UMI公司出版的PQDT(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是世界著名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广泛使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有欧美1 000余所大学文、理、工、农、医等领域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是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1]。在PQDT数据库收录的学位论文中,以心理学与教育学作为儿童信息行为主题分析的学位论文占了较大比重,分别为50%与24%,其次是图书馆学、公共健康、语言学、网络研究与信息学。

以图书馆学与信息学为主题的儿童信息行为的研究从国外相关文献资源来看都不是太多,在PQDT数据库中以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为研究主题的相关学位论文只有32篇(由于两个主题涉及到相同的论文有2篇,剔除后得到32篇),但是从图书馆角度为儿童提供信息环境与信息指导的研究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的不断丰富,信息行为方式的快速转变,信息学角度的儿童信息行为研究同样被赋予了时代意义。因此本文特将这32篇学位论文内容做深度的挖掘以探求其研究价值。

1早期图书馆学、信息学有关儿童信息行为博士研究成果早期图书馆学、信息学有关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学位论文注重从图书馆为儿童提供信息服务角度撰写。如从图书馆学角度有关儿童信息行为研究的第一篇学位论文是1951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Vickers,Lucile所著的“伊阿华洲Sioux市儿童使用公共图书馆”(The use made of the public library by the children of Sioux City,Iowa),另外1973年美国鲍尔州立大学教育学硕士论文“指导四年级少儿使用图书馆卡片目录的编程方案”(TEACHING FOURTH-GRADE CHILDREN TO USE A LIBRARY CARD CATALOG:A PROGRAMMED APPROACH),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博士论文“儿童图书馆服务合作:15年后运用Delphi技术”(Cooperation in library services to children:a fifteen-year forecast of alternatives using the delphi technique)。这3篇学位论文研究的视角都是相近的。

2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图书馆学、信息学有关儿童信息行为博士研究成果21加拿大有关儿童信息行为涉及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研究主题对于数据库收录的加拿大有关儿童信息行为涉及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研究主题的3篇学位论文进行具体分析。1982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Amey,Lorne James所著的博士论文“加拿大城市中心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儿童信息搜寻活动”(Information seeking activities of adolescents of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classes in a canadian urban centre)是加拿大以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为主题的第一篇博士论文,采用调查问卷与就地访问的方法选择哈利法克斯地区中学10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收回了292份有效的调查问卷,研究历时半年,以社会经济地位、性别、学术成就3个独立变量从分层随机样本41个主题中获得相关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得出影响儿童信息搜寻行为的主要因素。1999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Stooke,Rosamund Kathryn的教育学硕士论文“儿童素质的伙伴关系:有关家长的信息需求与信息搜寻活动”(Partnerships for childrens literacy:The information needs and information-seeking activities of concerned parents)基于行为研究原理、女权主义者方法论、意义构建理论,运用半结构化采访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构建信息搜寻模型框架,进而强化父母应充当为父母为教师的双重角色的概念,对教师来说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与儿童沟通方面的问题,对图书馆员来说要注重与儿童需求的交互而不仅仅是被动提供服务的方式,从多方面支持儿童素质的发展[2]。2008年麦吉尔大学Bowler,Leanne在其博士论文“信息搜寻过程中少儿元认知知识”(The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of adolescent students during the 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中从元认知角度来探求信息素质的问题,基于自身知识类型的元认知有3个基本部分:自身知识、知识本质、知识。以蒙特利尔魁北克地区12个16~18岁青少年作为研究的主体,历时4个月,基于Kuhlthan的信息搜索过程模型,采用自然研究方法(电话采访法、访问法、面对面交谈法)调查青少年基于元认知知识进行信息搜寻、信息选择并使用学校信息,记录下信息行为过程中青少年的想法、感觉、动作,从而了解他们对于自身优势的认知、在构建的信息搜寻过程(ISP)框架中的理解力、好奇心、交流过程、时间、努力程度等影响信息行为的因素。2011年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Van Andel,Ashley Kristina的文学硕士论文“夏季图书馆阅读项目和素养:一份儿童在参与了夏季图书馆阅读项目之后的阅读进展评估”(Summer library reading programs and literacy:An assessment of childrens reading progress after having participated in a summer library reading program)选取了69名二至五年级的7~11岁儿童分成参与夏季阅读项目的受训组与未参与项目的非受训组,接受阅读能力测试以期反映出夏季阅读项目对儿童阅读素养提升的影响[3]。

2.2美国有关儿童信息行为涉及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研究主题对美国有关儿童信息行为的学位论文涉及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的研究主题就内容、方法、理论依据3个方面进行说明。

(1)从内容来看,学位论文大多是以图书馆做为信息搜寻行为或信息素质研究的信息服务场所:前期的研究是图书馆为儿童提供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员在为儿童提供服务时应承担的职责等方面,如1986年北德克萨斯大学Mosley,Mattie Jacks的博士论文“阅读指导项目与阅读态度:北路易斯安那学校五年级儿童的阅读成果与阅读行为的关系研究”(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 reading guidance program and the reading attitudes,reading achievement,and reading behavior of fifth grade children in a north louisiana school(library programs))正是以图书馆员提供信息服务为中心的阅读指导项目为出发点,调研小学生参与了此项目后是否有助于端正阅读态度、培养阅读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阅读成绩。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儿童依托图书馆的信息行为的转移成为了研究的重点[4];如1996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Hirsh,Sandra Goldstein的博士论文“知识领域影响小学生信息检索行为的自动化图书馆目录”(The effect of domain knowledge o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 on an automated library catalog)作为科学图书馆的自动化目录为用户提供了浏览与关键词的两种检索途径,采用日志分析法或实地调查法对开展在线查询的儿童进行一对一采访,基于儿童科学理解层级的测试,探求儿童查询成功率与其掌握的知识领域水平、计算机使用的经验与查询信息的方法之间的关系[5]。另外,从信息科学与网络科学角度,研究者关注儿童利用网络开展的科研项目来探查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构建其信息行为的模型;如2008年北德克萨斯大学Peterson,Janet Walker在博士论文“网络时代的青年人的信息搜寻过程:有关认知、喜好、物理信息搜寻行为与问题解决技术的一项测试”(Networked generation youths information seeking process:An examination of cognitive,affective,and physical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s and problem solving techniques)为了构建网络环境下青年人进行信息搜寻、满足信息需求的模型。第一阶段,选取了125名七至十二年级的学生从理解力、网络环境运用、信息搜寻技巧、问题解决技术4个方面进行在线征询问题的实验,第二阶段以2个同一年级的学生为一组,采用实地观察法,观察12个学生,将他们置于信息搜寻的模拟情景中、并要求他们描述出其信息行为过程与在此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然后运用半结构化访问方法让参与者表述他们信息搜寻的经历,最终了解学生网络环境知识并构建使用关联信息过程的框架。结论指出知识与经验会影响信息搜寻过程,建议教育者在儿童的信息搜寻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帮助[6]。2007年北德克萨斯大学Reynolds,Stephanie D的博士论文“阅读选择作为信息搜寻行为:女童案例研究”(Reading selection as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A case study with adolescent girls),由13~15岁女童从她们近期阅读过的书目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日记、博客、个人访问、参与的重点会议提供的相关信息来完善女童的信息行为模型;从信息服务角度来说,应对每位信息用户根据其自身信息特点提供一份适合其信息描述文档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同时,本研究也对治疗文学的一些术语进行了阐述。

(2)从研究方法来看,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包含了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法、结构化调查问卷法、实地研究法、小组讨论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者多是选取特定研究人群,通过一定时期的调研(采用调查问卷、定期采访、面对面访问、电话采访)获得基础数据后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完善构建的模型,得出合理客观的结论等。如2008年的博士论文“网络时代的青年人的信息搜寻过程:有关认知、喜好、物理信息搜寻行为与问题解决技术的一项测试”(Networked generation youths information seeking process:An examination of cognitive,affective,and physical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s and problem solving techniques)采用了电话采访法[6];1991年印第安纳大学的博士论文“障碍儿童家长的信息推荐需求”(Information and referral needs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运用了实地研究法[7];2007年“阅读选择为信息搜寻行为:女童案例研究”(Reading selection as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A case study with adolescent girls)采用了内容分析法与实地研究法;1995年西雅图大学的教育学硕士论文“通过加强学习图书馆信息服务的K-12教育”(Enhancing learning through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K-12 education:A future search conference)运用了小组讨论法、定期采访法[8]。

(3)从理论、模型依据来看,多集中在行为理论、信息理论、心理学理论及社会学相关理论方面。如:2009年恩波利亚州立大学博士论文“小学生本能寻求信息动机的经验探索”(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of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who are intrinsically motivated to seek information)是以自我决策理论为理论框架的;2007年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博士论文“儿童在图书馆选择图书:娱乐背景下扩展信息行为模型”(“Children selecting books in a library”:Extending model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to a recreational setting)将图书馆与信息系统(LIS)模型进行扩展研究;1994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博士论文“个人理解与信息智力模型:儿童信息搜寻与信息使用的相关因素的定量研究”(Personal understandings and mental models of inform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information-seeking and use of adolescents)中涉及了智力模型理论、社会历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9]。

3结论

本文对加拿大、美国两国在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网络学方面的儿童信息行为研究从研究主题的内容、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理论依据3个方面做了科学地归纳与详尽地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儿童信息行为未来的研究还是有很大的上升与改进空间的。少儿信息行为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可以更加深入至研究对象的背景、可以为研究对象提供多种科学合理的研究情境、挖掘多种影响少儿信息行为的因素。研究方法方面可以借鉴信息行为研究出现的新方法,如日间跟踪法、视线跟踪法等。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基础模型方面,可以融合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模型,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认知学等,进一步的完善与扩展原始信息行为研究模型与基础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美国ProQuest公司数据库[DB/OL].available at:http:∥/pqdweb?RQT=306&DBId=G647,2011-09-21.

[2]Stooke,Rosamund Kathryn.Partnerships for childrens literacy:The information needs and information-seeking activities of concerned parents[D].Canada: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1999.

[3]Van Andel,Ashley Kristina.Summer library reading programs and literacy:An assessment of childrens reading progress after having participated in a summer library reading program[D].Canada: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2011.

[4]Mosley,Mattie Jacks.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 reading guidance program and the reading attitudes,reading achievement,and reading behavior of fifth grade children in a north louisiana school(library programs)[D].Texas: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1986.

[5]Hirsh,Sandra Goldstein.The effect of domain knowledge o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 on an automated library catalog[D].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1996.

[6]Peterson,Janet worked generation youths information seeking process:An examination of cognitive,affective,and physical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s and problem solving techniques[D].Texas: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2008.

[7]Irwin,Marilyn Money.Information and referral needs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D].Indiana:Indiana University,1991.

[8]Baldwin,Margaret Kearns.Enhancing learning through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K-12 education:A future search conference[D].Seattle:Seattle University,1995.

[9]Pitts,Judy M.Personal understandings and mental models of inform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information-seeking and use of adolescents[D].Florida: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1994.

上一篇:呼吸放慢养好“气”/把脉诊病的鼻祖――扁鹊 下一篇:浅谈多高层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