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时间:2022-01-30 08:20:07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现状

1. 高校毕业生总体供需形势

据统计,高等院校毕业生2005年是338万,2006年是413万。2005年到2006年一年之间增加75万,增长率为22%。而2006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是166.5万,比2005年实际就业减少22%。据国家人事部办公厅统计分析,2006年研究生、本科生就业保持平稳,专科生就业呈现下滑趋势。从学历上看,2006年用人单位需求仍以本科学历为主。

2.高职高专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

某高职院校今年毕业生是1743人,涉及机械、电气、计算机、会计等专业,就业情况大致是:到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工作的1211人,占69.48%;到国有企业工作的277人,占15.89%;到其他行业工作的21人,占1.1%;未就业的234人,占13.43%。总体就业率86.47%,高出国家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但对就业的毕业生来说,多半人心情并不是很好:近50%的学生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工资低;约60%就业学生月薪在试用期期间仅500元左右,两三个月后才会升至800元左右,以后再加薪的机会就很渺茫了。13.43%学生没就业原因主要是:市场对专业需求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需求以机械、电气类专业为主;理工类专业女生就业困难;用人单位需求仍以本科学历为主;非国有单位对高职学生吸纳能力较强,但一些学生不接受这种企业。

二、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现状成因分析

1.不能理性定位

高级职业技能人才是灰领阶层,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是既动脑又动手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生毕业之初就要从最基层的一线做起,但部分学生不肯经历化蛹成蝶的艰辛与等待,自负、攀比、浮躁的心态比较严重。不能理性分析自己: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目标怎样。宁可躺在大企业门前要饭,也不去小企业挣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日昌认为:无根据的给自己定位,不肯改变自己的就业取向,不肯降低自己的身价,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很多学生也承认这样一个现实: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已经由过去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不仅专科生、本科生很普遍,就连硕士生、博士生也不再是众星捧月的宝贝了。但在具体求职过程中还是不能放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一味的好高骛远,不能确立 “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念。

2.自主创业意识缺乏

在高职高专院校里,90%以上学生没有自主创业意识,其原因大致是:(1)找不到创业目标,缺乏创新意识、冒险精神。(2)觉得自身能力低,做不了什么。(3)选择职业不能突破专业的限制。(4)学校创业意识教育不够。

3.就业指导不到位

目前一些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极为薄弱。有些学校只在毕业前做一次专题报告,实际上就业指导应该伴随学生整个在校期间。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校应该有就业指导方面的常设机构及人员,随时解答学生在就业方面出现的困惑与问题,协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将影响一个人一生历程。美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提出过一个成功公式: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这里面就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一方面,要了解当前整体就业趋势,各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估量自己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客观分析自我:我喜欢做什么(兴趣、爱好等);我适合做什么(性格、气质、天赋等);我能做什么(拥有的专业知识等)。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自我发展应该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从长远看,把经济收入作为职业选择的第一位动因,会影响个人才能的发挥。

4.用人单位人员的偏见

用人单位要改变择人观念。眼下一些用人单位在录用人员时非理性的要求:(1)招聘时倾向男生,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2)唯文凭论。让许多高职高专学生心寒的是,虽然他们在学校时花费精力、财力取得了许多证书,但当他们抱着一大堆证书去面试的时候,还是很少有人把他们看作是人才。(3)唯经验论。各类企业是吸纳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主体。但在许多招聘信息中,企业无一例外地提出应聘人员要有相关工作经验,而应届毕业生缺少的恰恰是经验。

(作者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挑战 下一篇:高校《社会学》教学实践性教学法运用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