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共中央印发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高等学校党的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充分认识《新条例》的重要性和特点,全面把握《新条例》的内容,准确理解《新条例》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新条例》 全面准确 学习贯彻
一、充分认识《新条例》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中共中央印发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贯彻了中央对高等学校党的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新成果,吸收了各地各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新经验,是高等学校党的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多年来高校发展的经验证明,党的建设搞好了,高校的事业发展才有保证,人才培养的方向与质量才有保证。近年来,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既是党和国家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必须解决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新条例》为高校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的依据,因而具有指导性、根本性、长远性、基本性等显著特点。
学习《新条例》,我们要充分把握它的这些显著特点。要站在高校科学发展的高度,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从精神实质上加以理解,从可操作性上加以思考。只有抓住了根本性的东西,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透彻,意识才更加自觉,行动才更为落实。
站在学校基层的角度,我们首先要全面学习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把握住方向、思路、框架、政策等重大问题。用《新条例》武装自己的头脑,更要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分析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找准结合点,找到突破口,找出着力点,把《新条例》与本单位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对《新条例》重要性的认识转化为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实际行动,真正解决好落地生根的问题。
二、全面把握《新条例》的内容,准确理解《新条例》的精神实质
《新条例》内容丰富,实质性的内容就有八章,主体内容有33条。我们既要全面把握,又要准确理解,做到全面性与准确性的统一。对于全面把握的要求,我们应该明白,《新条例》是具有指导性、根本性、长远性、基本性的特点,它的主体内容33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既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又有内容上的互相呼应。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把握,不能断章取义,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片面地理解,各取所需,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对于《新条例》里面很多原则性的规定,我们应该结合已有的可操作性的文件规定等去把握《新条例》里面的原则性规定,把原则性的规定与具体的文件规定结合起来加以把握。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于《新条例》本身的把握,同时还可以避免教条主义,机械理解等偏差。
准确理解的要求,重在掌握精神实质。最重要的是要准确理解《新条例》所体现的新精神,把握新的变化。《新条例》在七个方面作出了重大修订。
一是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相关规定更加细化和完善。强调了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并通过统一管理党政干部和人才,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纪律检查工作,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就对高校党委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更完整、更全面的概括;明确了高校党委的工作机制,提出高校党委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这就确定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运行规则和方式;充实了高校党委的主要职责,详细列举了高校党委八个方面的主要职责,使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目标任务更加清晰、实现途径更加明确、落实措施更加具体。
二是从两个方面完善了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机制。正式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为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这就使得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发挥作用和履行职责有了明确的制度保障;明确列举了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六个方面的主要职责,扩充了职责范围,也为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是从三个层面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作出了调整和完善。在学校层面,明确规定高校党委每届的任期为5年,从而使得高校党委的任期与行政班子的任期相一致;在院(系)层面,分别规定院(系)级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设立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直属支部委员会,从而明确了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设立标准;在党支部层面,按照既符合实际、又详细具体的原则设置党支部,从而实现基层党组织的全面覆盖。
四是专门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独立成章,就高校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工作体制、主要职责等作出新的规定。要求高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专门机构,配备必要工作人员;明确了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体制,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进一步充实了高校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职责,增加了“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等内容。
五是对高校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的内容进行了拓展。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的新要求;完善了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的具体措施,突出强调了加强高校流动党员管理的主要任务,丰富完善了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的内容;增加了健全党员服务体系的内容,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明确了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突出了党员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六是将原来的第五章“干部工作”拓展为“干部和人才工作”,并充实了相关规定。在高校党委主要职责的规定中,增加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明确了高校开展人才工作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明确了高校开展人才工作的方法。
七是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明确了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明确了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充实完善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提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确提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措施,对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比例、措施体系、保障机制等,都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新规定的要求,按照这些新要求去设计和实施。
三、结合实际,认真贯彻
在基层单位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让《新条例》在本单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扎扎实实地推进本单位的科学发展。《新条例》作为基本规章,具有宏观性、全局性、统领性,它着重解决的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就是它的特殊价值。然而,每个高校党建的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认识和处理好高校党建工作中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才能使《新条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解决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我们需要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掌握文件的一般精神,从全局的高度,立足于对普遍性的认识去把握,尽力把握文件中所包含的高校党建一般规律性的东西,努力使自己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头脑更清醒些。把握住了一般,认识了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就掌握了认识的工具,反思的工具。用它去考虑、谋划高校党建工作,我们才能在比较当中发现自己的差距,找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办法。另一个是清醒的认识自我,把握本单位的个性。这是更为重要的工作。把握个性,弄清本单位的特殊性,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搞清本单位独特的实际情况,才能把《新条例》的精神实质变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成果。
学习贯彻《新条例》要重视规章制度建设。要靠规章制度来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由于《新条例》的宏观性、统领性,我们必须按照《新条例》的精神,把原则性的东西变为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不断探索《新条例》在本单位的具体实现形式。如果没有这些具体的规章制度,找不出在本单位落实的具体有效形式,《新条例》就不能落地生根,更谈不上开花结果了。贯彻落实就会走过场,即使有点行动也不会持久。
学习贯彻《新条例》需要突出重点,鼓励创新,创造特色。每一个时期、每个单位都有自己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在《新条例》的指引下,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才能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打开局面。《新条例》体现了我们党实践创新的成果,它必然要求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来贯彻落实。因此,每个单位都要鼓励创新,大胆探索。只要是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积极作用的,就应该积极探索,只要符合《新条例》精神实质的探索,就要大力支持。只要出发点和动机是为了搞好事业,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即使有点不完善,出现一点问题,也要包容,而不是指责,要让探索活动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成熟。当我们有这样的态度和环境时,党建工作创新才有合适的土壤和条件,工作特色才能逐步形成,党建工作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新条例》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南针,是方向盘,它为我们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开辟了宽阔的道路。我们必须在《新条例》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高校的科学发展才有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蔚萍.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Z].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1997.
[2]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通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3]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学习贯彻普通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培训班举办[J].教育部网站,2010—11—2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上一篇:浅谈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校长 下一篇:坚持走群众路线,努力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