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泰因:画出来的城市

时间:2022-01-29 04:15:51

施泰因:画出来的城市

“就像生活在画里”,这句颇有形容意图的话在施泰因竟然就是真实的生活。

The Fresco City of Stein Am Rhein

莱茵河边的城

瑞士有个小城叫施泰因,直译过来是“莱茵河边的石头”,因为城里有一块很大的石头。它静静地守护在莱茵河边,转眼,1002年过去了。

说它是小城,因为历经了千年的发展,它的城民仍只有3000人;逛完所有街巷,步行也用不了1小时。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小城,拥有全世界最美丽的中世纪街道。街边的房屋,最年轻的也有几百岁,而每一座都保存完好,每座房屋都有美丽的壁画装饰。若是置身半空,鸟瞰下来,整齐的小楼如繁花织锦的屏风,环绕着一个有古老喷泉的小广场,美轮美奂,意趣昂然,不愧为“瑞士中世纪气氛最浓的城市”。

施泰因满城壁画,全归于当年的富庶。1000多年前,随着中世纪贸易的兴起,航行在莱茵河上的商船需要一个停靠站,检查船只、补充给养,施泰因由此而生。后来,在这里安家的航运商人越来越多,小城也日渐繁荣了起来。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商人们请人在房屋外墙绘上精美的壁画。有童话插图,有装饰图案,当然更多的还是宗教主题和历史故事。

小城里的画

这些美丽的壁画,就是大名鼎鼎的湿壁画。

湿壁画,英文“Fresco”,原意是“新鲜”的意思,是一种十分耐久的壁饰绘画,也是古代欧洲人非常喜欢的绘画形式。

顾名思义,湿壁画,就是在未干的墙面上绘画,不过,它的程序却相当讲究,需要一边涂一边画,且每天涂一层画一层。第一天,在墙上涂一层粗糙的灰泥,形成“粗灰”层,草图就描绘在“粗灰”层上,渗进墙壁里;第二天,覆盖一层“细灰”,并在上面重画一遍草图;第三天,再覆盖一层“细灰”,在墙壁未干的时候,上色。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很容易渗入潮湿的墙皮里,就如同“长”在墙壁上一样,即使历经千年风雨,也不会褪色。

很显然,这种绘画对画家的要求很高,用笔必须果断而且准确,因为颜色一旦被吸收进墙皮中,要修改就很困难了,所以,并非所有的画家都能胜任这一艰苦而繁复的工作。

市政厅广场Rathaus platz是城里湿壁画最美最集中的地方,那里有一间老酒店Adler,是所有拜访小城的游人都喜欢居住的地方。它不仅是一栋政府保护建筑,更特别的是,它外墙的壁画都由世界上第一位获安徒生大奖的童话画家阿洛伊斯•卡瑞吉特(Alois Carigiet)亲手绘制。满满两面外墙的壁画,一面对着市政广场,一面对着小巷。

原本,这位画家的画作以自由无拘著称,很少有绘本画常有的框线。但在这家酒店的墙壁上,几十幅画都有精心设计的古典框线,可见这是画家根据环境和建筑特征为酒店度身设计的,着实花费了一番心思。

悠然的生活

美丽的建筑,若是拉起围墙只作为“文物参观地”,加以强制保护,在人群离去的夜晚,必定觉得孤单冷清。

施泰因的满城壁画可谓一件恢弘的艺术瑰宝,而它却和城里的人们紧紧地生活在一起。小小的广场上,咖啡馆、酒铺、巧克力店、服饰店应有尽有,商业店铺的楼上,有博物馆、办公室、酒店,更多的是寻常百姓的家。人们居住在珍贵古建筑里,同时也维护、保养着它们。

每天清晨,市政厅广场上都会撑起一把把简朴的白色太阳伞,坐在伞下,背倚壁画,品一口咖啡,或是喝一杯当地的白葡萄酒,聊聊天,突然发现,生活可以如此悠然。

上一篇:美人计 独爱花一朵 下一篇:高跟鞋惊恋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