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普通话教学水平提高方法

时间:2022-01-29 03:21:51

论中学语文普通话教学水平提高方法

摘 要: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普通话教学一直受到广大教师及各个行业的广泛重视。因此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普通话在社会及其人生历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成了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中学语文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应当负起重大的责任。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普通话教学水平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提高中学语文普通话教学水平的方法就十分重要。

关键词:中学语文;普通话;教学方法

新中国成立之后,接连颁布了多项推广普通话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使得各级学校、教师都逐步重视普通话教学。为提高全国普通话水平,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专门的普通话教学课程,中小学也纷纷推出不同的的普通话教学方法,可谓异彩纷呈。而对于处于大学生与小学生之间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普通话也是刻不容缓的。由于多数中学并未开设专门的普通话教学课程,那么普通话教学这一重担就落在了中学语文教师的肩上。众所周知,目前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师仍然采用方言或者并不十分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使得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学生在普通话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以提高中学语文的普通话教学水平。

中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重要的一个环节,可谓在每一个人的学生生涯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中学教师的教学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国家大力提倡普通话,各个行业对于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普通话素质愈来愈重视。毫不夸张的说,普通话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优秀的社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学语文普通话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使得中学生的普通话素质得以提升,完善了自身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其日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汉语在国际上地位,扩大影响范围,为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普通话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目前的中学普通话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普通话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只有找出问题的根本源头所在,分清问题的主次,才能有的放矢,重点解决。目前中学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

(一)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言问题。这在刚从农村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身上较为明显,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他们本身因为受地域方言的影响,普通话并不规范,甚至于“南腔北调”,说话时带有浓郁的方言。第二是自身受过良好普通话教育的同学,他们对普通话学习存在轻视心理。有些学生会因为自己普通话素质较高,从而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老师授课情绪,破坏学习氛围;第三是由于普通话并不作为专门的考试课程,而且中学生与社会生活的接触有限,因此并不能正视普通话的重要性,认为反正普通话不会计入考试成绩,就敷衍了事,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部分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普通话培训,自身普通话水平不高,自然对于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是大多数教师对普通话教学并不熟练,而且受到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授课方式的影响,片面的大量灌输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一些教师在授课时避重就轻,根据个人喜好,在擅长并喜欢的领域大讲特讲,而将自己陌生的重点一笔带过,使学生主次不分,失去学习兴趣。

二、中学语文普通话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学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素质,还要重视学生的接受情况。只有老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拥有充足的授课经验以及实用的授课方法,学生乐于接受授课内容,主动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学语文普通话教学中,同样应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只有如此,才能使得中学语文普通话教学水平实现质的提高,而不至于偏离轨道。那么,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使用怎样的授课方法,如何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找准重点,有的放矢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受到地域方面的影响,各个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发音习惯。在农村表现的尤为明显。这个现实情况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针对当地语音习惯,找准重点出错的地方加强训练。同时也要求了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对普通话及当地方言的双重掌握,以便于纠正同学们的发音,使之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正确掌握普通话学习规律。以南阳地区为例:

在南阳当地方言中,经常把“shui”“zui”(“水”“嘴”)读作“shei”“zei”,这是韵母“ui”“ei”不分造成的。那么在当地的教学中,老师就应该把对韵母“ui”“ei”的辨析作为重点来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展示发声器官剖面图、老师示范朗读等方法,强化训练,加强学生记忆能力,同时可以列出相应的字词,如“谁”“背”等来进一步强化辨析,最好让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去想一些有韵母“ei”“ui”的字词,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二)课堂内外教学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中学生有着相对较重的课业负担,因此普通话授课课时相对较少,短时间的课堂训练不可能完全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要想使得教学时间与教学效果达到平衡,就需要我们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之外,还要注重对课堂以外生活的利用,尽可能的将课堂时间与课外生活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实现教学目的。

1.课堂教学趣味化。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以生为本”,尽量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授课方法,同时也可以运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授课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在普通话教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多种实践练习方式。例如提问某位同学朗读、要求大家一起朗读、教师示范正确朗读方法、挑选优秀学生带领大家朗读等都是不错的方法。教师也可以在实践中自行总结其他方法,只要围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趣味化,学生良好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即可。

2.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教学相结合。普通话这门课程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实践重于理论,但是适当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针对学生的兴趣,讲解部分较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很容易就能熟练掌握普通话这一技能,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实行“以优带差”的教学方法,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将普通话学习在班级范围内全面展开。首先要发现并重点培养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自身有良好的普通话修养,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对班级及同学有责任心,乐于助人,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对这些学生重点培育之后,每人分派几位普通话基础较差的同学,以优带差,促进班级普通话水平全面平衡发展。同时对于表现比较突出或者进步较大的同学,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如轮流对其进行辅导等。

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外的时间。如教师可以发动学生组织并积极参与以普通话为主题的活动,设立奖项,使活动具有良性竞争意义,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这不仅有利于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巩固,同时也锻炼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普通话教学日常生活化

语言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循序渐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样,作为现代汉语的推广语言,普通话口语的教学也是一项长期的内容,需要教师与学生长期的配合。作为一门实践重于理论的学科,短短的课堂教学对于普通话发音习惯及语言能力的养成无异于杯水车薪。要想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课堂教学“搬”到日常生活中去,做到普通话教学日常化,使每一位同学、每时每刻都说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一)每节课都用普通话

要做到每时每刻说普通话,首先要在课堂上下功夫。很多学生只是在语文课堂上或者回答问题时使用普通话,觉得在其他课堂上使用普通话会显得很奇怪或者是很不好意思。这是因为学生心里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因素,不敢承认自己。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每个课堂上都大胆使用普通话,同时还要做好引导,使学生不仅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时使用普通话,要让他们在课堂之后,课间十分钟也使用普通话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二)在日常交往中使用普通话

部分学生由于害羞或者生活在方言区等缘故,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而在离开课堂之后就使用方言。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引导并鼓励这些同学们敢说、常说,抓住一切可以练习的机会说普通话,用普通话与父母、同学、朋友进行交流,真正做到普通话教学日常化。

(三)营造合适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鼓励并引导每一位同学使用普通话,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普通话学习环境。真正建立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有助于规范口语化练习,培养学生语感,让每一个同学都具备较高的普通话素质。这也正是普通话教学日常化的目的所在。

中学普通话教学在每一位中学生的人生历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这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重要体现。同时,中学语文普通话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为普通话的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童玮.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的提高[J].《剑南文学》.2012(08).

[2]王仲文.高校普通话课程建设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06).

[3]孙海英.汉语拼音教学中怎样纠正方音[M].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研究.2003(04).

[4]于慧.关于普通话教学方法的思考[J].泰安师专学报.1997(01).

上一篇:建筑CAD图层教学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