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卫生与文明之关系

时间:2022-01-28 07:26:41

再说卫生与文明之关系

上一期说了“卫生与文明之关系”,意犹未尽,再补一篇。

文明的比较很难有答案,但卫生习惯却颇有说头。卫生的字典意义是能防止疾病,有益身心健康。但不同国家或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生理气质、生存理念都有差别,因而不同国家或民族卫生的特点、方式、标准也很可能不一样。

说实话,我在牛津享受到的阳光要比国内多得多。因为无论是办公室还是我租住的房间都是朝南的,太阳一出,满室生辉。共富新村给我的房间差不多是那里最宽敞明亮的一间。管理员严格执行“女士优先”的原则,为此让几位先我而到却住在阴面小间里的男同胞们“耿耿于怀”,直嚷要男女平权。搬进英国家庭后,我的房间就更温馨了:不仅阳光明媚而且还是房东家唯一一间朝南的卧室,推窗可见花园。

我一月份正式入住,正值严冬。英国的冬季虽然气候湿润不乏绿色,但冷起来还是比较有骨子的,常常白雪皑皑数日不化。不过一有阳光,我的房间必定温暖如春,几乎用不着开暖气。看到房东和两个女儿的房间都朝着冷风飕飕的阴面,感觉很不过意,我建议房东让孩子们跟我换房间。房东大惑不解,反以为我对房间不满意。脆说“您应该把最好的房间让给孩子们,她们是最需要阳光的。”结果房东更糊涂了,直接说“这和我没有关系啊,这是建筑师设计的客房,这一排房子家家都是如此。”房东误以为我要说她歧视儿童了,甚至显得有点儿紧张。我蹩脚的英语越说越糊涂,最后只好以“OK!非常谢谢您!”而匆匆收场。

房东家是个三层楼小别墅。一楼是客厅和厨房、饭厅,二楼是房东的卧室和盥洗间,三楼是两个女儿和我的房间。严格说来,英国并不是一个阳光非常富裕的地方,所以,很多英国人视假期如命根,长假中总要跑去西班牙或意大利晒太阳。2013年夏英国骄阳似火,遇几百年罕见高温(其实也就30度上下),不少人竟然不知道防暑措施以至于暴晒受伤,据说整个夏天灼伤、中暑死亡者达760人。想一想也真是该死,单从我房东家房间设计来看,你就发现英国人委实不懂多少采光技巧。他们对老天直接送进家的阳光弃之不用,而一味追逐屋外暴晒,令人匪夷所思。

卫生本出于生活智慧,也是生存技巧。相比而言,国人则似乎太懂师法自然,物尽其用了。单就民居建筑来看,如何采光,我国普通百姓表现出的生存智慧可谓异彩纷呈。向阳开门窗、屋顶开天窗或设老虎窗、进深之间巧留天井等等都是为了充分采光,巧妙用光透光。坐北朝南几乎是中国民居的统一形式,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还是陕北的窑洞、或者南方的吊脚楼,都采用南向以充分利用阳光。极少数住房大门朝北,往往是为了表达某种特别的心意或心结。安徽绩溪看到一个叫“石家”的村落,每家的大门都朝北开。了解一下,原来石家是北宋开国功臣石守信的后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石氏起源于北方甘肃的武威,朝北是为了告诫子孙不忘北方的故乡。但即便是坐北朝南,这个村子也在布局上另有高策。村中道路纵横规整,如同棋盘。以棋盘式布局,因为石家以战功起家,村落布局也模拟行军大营的格局,因此当地人又称石家为“棋盘村”。村子的水口与石山对峙,形成了“狮守象门”,村后原有宗祠是棋盘村的帅府所在,祠前方塘半亩,象征印尼盒,塘中筑石坛,坛长两丈,高、阔各一丈,按石守信帅印比例砌成。我国的风水学十分发达,其实风水的最高理念正是在于“卫生”,防水、防火、防盗也防风,以护卫一方生灵。石家村以象棋棋盘布局,最具特色的是村子的防卫系统和报警系统,村中水道有明暗两条,许多条巷子尽头都建有弄门,领域感极强。夜晚只要弄门,整个村子就宛若一座城堡。村子坐北朝南,因地制宜。而我的英国房东家三个朝阳的大房间分别给了厨房、卫生间和客房。春季,我的房间已不感到冷的时候,房东却还要每天给自己和孩子灌热水袋暖手脚,尽管暖气也开着。我实在不理解酷爱阳光的英国人为何在设计时要把朝阳的空间用于厨卫,显得如此不懂爱惜自己。

当然,不少卫生习惯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洗菜,中国人,不同菜洗法不同,有些是浸泡,有些是冲洗,有些是淘洗,有些是漂洗。有些食材清洗时还讲究方向,比如洗蛤蜊,必须用原汤逆时针方向搅拌才能撇清肉中泥沙而又不减鲜味。说实话我在英国房东家,几乎没有看到过房东洗菜。瓜果蔬菜不洗生吃还勉强能接受,因为据说都是无公害果蔬;而鱼肉荤腥从超市到家几乎直接进烤箱或微波炉,就有点不忍了。一只整鸡买回来,拆开包装纸,只在鸡脊梁到鸡屁股上放几块黄油,再在烤盘里搁上几个土豆,裹上锡纸烤熟后直接食用。先到牛津的同胞提醒说这里的鸡肉、猪肉都有股异味不好吃,说是因宰杀时不放血。而我总是习惯性地先用开水冲洗干净后再加调料烹制,吃起来味道也还不错。至于果蔬之类,房东大多是在网上预订有机的,很多都是裹泥带土的。我常常看到房东拿着个泥疙瘩刨来刨去,最后刨出了胡萝卜或红薯。然后直接就放到嘴里或锅里,完全漠视外部残留的泥痕。但不知何故,此举倒让我倍感亲切,恍惚回到儿时,饥饿的小伙伴们一起从地里偷来胡萝卜或山芋直接用衣角揪一揪就塞进嘴里,那滋味新鲜得至今难忘。有些看上去不够卫生的习惯动作,却显得童萌可爱,如热牛奶时房东总喜欢将食指和中指伸进去搅一搅再用舌头舔一舔以测温度。

或许,有些在我们看来不够卫生的习惯,很可能是童年习惯的延续吧?童年对于人类的发展与成长,与人类文明的知性和质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许正是拥有一颗童心,使我房东的生活颇有艺术品位。房东家没买电视,不用手机,也没有车,但她家每个房间的墙上都挂着清新温暖的田园风景画。家里的灯具、餐具、饮具也都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牛津一位同事说的“壁炉是英国人心中的窗户”,我一直到住进房东家才理解。这种感觉其实是一种家的温馨和暖意随意。冬季,即使开着暖气也是要每天生火烧一会儿壁炉。房东说不是因为冷,而是为了一种感觉。晚餐后一家人围炉烤火或看碟,蜷缩于沙发一角或躺在壁炉前的地毯上看书,此情此景我至今十分怀念。

房东的两个女儿白得像两只小羔羊,但她们每天骑车20多分钟去上学。每天上下学都要和妈妈蹭几下。晚饭前一家三口在壁炉前地毯上作业、练琴或游戏,晚饭后一家三口一起洗澡一起挤在妈妈床上上网聊天或看片。当我首次看到母女仨同挤一个被窝的温馨场面时,惊异非同小可――因为一直听说西方人亲情冷漠。相反,我亲眼看到过一名海归归国不归家,硬要住在外面的宾馆,说已无法习惯家人兄弟姐妹之间抵足而眠的传统就寝方式。房东母女还每天一起洗澡,而且总是每人冲好一杯热巧克力带进去。盥洗室里的嬉笑声有点儿让我羡慕嫉妒恨,甚至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人。终于有一天我问了小女儿:“你们仨每天共用一缸水洗澡还是每人一缸?”姑娘笑着说,“除了洗头,我们一般三人共用一缸水,因为我们不脏啊。”有一次房东痛经了,脸色煞白,我问她你例假还一起用“bath”?她脸色惨惨地笑着说“我喜欢盆浴,喜欢泡在浴缸里的感觉,你懂的,那真的很舒服!”我耸耸肩,想起自己儿时夏天总是和妹妹一起坐在澡盆里洗澡,那是为了节约热水,两个弟弟也合洗一盆。小姐俩或小哥俩坐在澡盆里总要嬉笑打闹总是开心不已。即便吃了父母的训斥也还是嗤嗤笑个不停。上大学后被告知盆浴不卫生,尤其是对女孩子,就再也没有坐着洗过。其实房东家也有个挺大的淋浴房,现在看来真不知是我们的文明进步了还是西方的文明回流了。

有些民族性的卫生习惯其实还是存有争议的。先前的中国宝宝一律穿开裆裤,现在却越来越少了,在城市里几乎绝见。但在我的中国民俗课上还是要给留学生讲到这一儿童民俗服饰。因为我始终认为穿开裆裤比用尿不湿卫生,也更顺应自然。尿不湿所导致的儿童便溺自理能力延迟,很多孩子红臀,潜在儿童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吸水超重导致部分孩子罗圈腿的后果越来越明显……而开裆裤被诟病的唯一依据就是没有保护儿童隐私,不够文明。其实,孩子纯净如水,纯真如天使,原本无私可隐。有人说孩子穿开裆裤的最大缺点恐怕在于容易养成孩子随地便溺的恶习,这其实是父母少教之过。无数代从小穿开裆裤的中国人当街便溺的毕竟是极少数。大陆小童在港便溺事件引起人们深思的恐怕不是卫生习惯而是文明。就此事而言我比较赞同陈道明先生的看法:“文明的意义除了不当街便溺,还有善意与宽容。前者是表象,后者是根本。真正的文明是碰到这样的情况,走过去善意咨询那位母亲是否需要帮忙,或指引她找厕所,而不是冷漠地拍照当成渲染大陆人素质低下的证据。大陆人素质的确有待提高,但港人的文明也需提升。”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学法创新探究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想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