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瓦斯工作面通风安全管理及瓦斯治理手段

时间:2022-01-28 04:06:38

重点瓦斯工作面通风安全管理及瓦斯治理手段

摘要: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管理核心。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现代化是改变煤矿安全的根本措施。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是生产的效益的保障。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瓦斯工作面通风安全管理及瓦斯治理手段。

关键词:瓦斯工作面;通风安全管理;瓦斯治理;手段

一、前言

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的执行效果,需要在矿井具体安全生产中不断实践、探索、提高,要不断更新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内容。针对瓦斯工作面通风安全管理及瓦斯治理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各种地质条件与瓦斯的关系

1.褶皱与瓦斯的关系

褶皱强度不同是造成瓦斯涌出量大小不同的重要因素之一。褶皱平面变形系数 KP较高的褶皱强烈带,瓦斯涌出量有忽大忽小的现象。矿区内褶皱背斜轴部多为张性断裂,而向斜轴部属压性结构面,煤层在此亦有变厚现象,这样在压性结构面的向斜轴部往往出现瓦斯积聚区,而背斜却相反。

2.断层与瓦斯的关系

断层对瓦斯具有双重作用,它既能形成瓦斯积聚场所,又能形成瓦斯逸散通道。当煤层被开放性断层切割又直接对着高透气性岩层时,此时煤层里的瓦 斯通过断层并借助高透气性岩层向外界逸散。反之,断层处也可成为瓦斯积聚场所。

3.围岩与瓦斯的关系

矿井围岩裂隙决定了围岩透气性,围岩裂隙小的矿井瓦斯涌出量比围岩裂 隙大的矿井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大。

三、通风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矿井周边小煤开采影响严重。随着近几年煤炭市场转好,矿井边界周围的未经办证的小煤矿仍在开采,这些小煤矿未形成完善的通风与防灾系统,且具有开掘随意、有煤就采等特性,极易与矿井采空区或巷道贯通。如果矿井安全检查人员不熟悉其井下情况,日常难以监控到位,就会给矿井通风安全管理造成严重威胁。

2.技术力量较薄弱。

(1)人员力量薄弱,“一通三防”管理在矿井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最为突出,而“一通三防”管理中“通风系统”管理又是首位,瓦斯、煤尘、火灾的防治都是建立在通风系统管理之上的;

(2)专业力量薄弱,技术人员对先进技术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就目前安全监控系统而言,涉及计算机、通信、通风、机电、电子等多种不同专业,技术含量较高,而现有监控管理队伍的专业知识还远达不到要求;

(3)装备力量薄弱,绝大多数矿井的通风装备都是相对落后的产品,较为先进的如瓦斯报警矿灯、自动风门、用于长距离通风的对旋式局部通风机等通风装备应用范围非常有限。

(4)地质构造复杂,正规工作面较少。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极不稳定,造成贵州煤矿采煤工作面存在难以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的现象。

(5)生产布局不合理,通风管理困难。通风调节通常是通过设置通风设施来完成,致使风门数量增多,漏风就增大;另外采掘工作面在安排时对通风管理考虑较少,使回采工作面处于角联风路中,回采工作面的风量和风流方向不稳定。

四、加强通风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全员通风安全意识

通风工作就是事关人命关天的大事,因此必须加强教育,提高全员职工通风安全意识和自主保护意识,使“通风无小事”的观念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深入人心,这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一是提高领导的重视,煤矿主要领导全面负责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并建立起职责明确、机构健全、规范科学的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到位;二是充分利用宣教片、广播、板报、墙报、标语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对职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瓦斯的危害及通风对瓦斯灾害防治的重要性,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通风安全意识;三是注意收集通风安全的典型事故案例,以现身说教的形式进行教育,分析每起事故的原因、总结事故教训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利用这个机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和救援技能培训或训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和救援技能,以便日后工作中自觉按照规程进行操作,让他们真正掌握矿井安全技术。

2.加强通风安全管理

(1)通风系统管理

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栅栏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2)通风仪表管理

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安全检查仪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其完好率应达到90 %以上,下井仪器、传感器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3.矿井通风管理机构

为有效的开展通风管理工作,必须设立专职的通风管理组织机构,负责矿井通风管理工作,这对保证矿井安全正常生产提高矿井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规程》要求,每一矿务局必须设立通风处,一矿一井的矿必须建立通风区(通风科),一矿多井的矿,矿要设立通风区,井必须设立通风队,由矿务局、矿总工程师直接领导。矿通风区的组织形式与人员编制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确定,应能适应矿井通风工作的需求。通风区必须配备工程师或技术员和足够的通风、瓦斯检查、防尘、防火人员。

4.瓦斯治理手段。

(1)有效利用煤气抽放技术 坚持先抽后采的原则

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先抽后采”,要对“先抽后采”正确理解。抽与采一先一后的关系是为了保证采掘活动的安全。先抽又叫预抽,顾名思义就是在所有的工作开展之前,建矿之前从地面或者进下抽出瓦斯以减小开采挖掘过程中瓦斯的治理难度。把煤层瓦斯含量降低到约 10m3/ t以下,把瓦斯压力降低到0.74MPa以下。此时的煤层可以认为不具有突出的危险性,以此可以提高采掘工作的安全性。

抽放方法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地壳的结构不同,地质发展历史的不同,致使我国煤层气田构造也复杂多变,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应该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跟据煤气田不同的地质结构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坚持瓦斯抽放和煤层气开发同等重要原则。在有条件的地区应该把瓦斯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煤层气的规模开发利用。这样可以减少矿井生产时瓦斯的涌出量,也可以减小通风系统在稀释瓦斯时所面临的压力。在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为了保证煤矿安全地生产,要进行井下瓦斯抽放,以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

(2)尝试各种技术加强煤矿瓦斯治理

对煤矿瓦斯的治理除了瓦斯抽放技术以外,还有可以解决低浓度瓦斯易爆难题的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技术和利用瓦斯发电,然后再把瓦斯发电后的余热制冷,再将冷气输送到高温的井下采煤或者掘进工作面的瓦斯热电冷联产技术等世界先进的技术。

现在我国煤矿瓦斯治理技术不断提高,有很多种治理技术可供各企业因地制宜地选择实施。由于我国地形的复杂,我国各地区的煤矿矿井也构造也各不相同。所以,对于我国煤矿瓦斯治理方法技术方面,不同地区也要有不同的选择。

五、结束语

通风安全管理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只有我们不断地将通风管理落实到实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使矿井实际生产中的通风安全状况得到较好改善,从而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确保煤矿企业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申宝宏,刘见中,张泓.我国煤矿瓦斯治理的技术对策[J].煤炭学报,2012(7).

[2]喻祥.浅谈我国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的科技创新[J].广东科技,2011(16).

[3]于不凡,王佑安.煤与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4]林伯泉,崔恒信.矿井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5]刘银志.长距离大断面掘进巷道的通风安全管理[J].中国煤炭,2011(11):19―20.

[6]李少军,刘 斌.提升安全执行力促进煤矿安全发展[J].煤矿现代化,2013,(1).

上一篇:浅谈我国施工现状以及绿色施工实施过程中的看... 下一篇:分析基坑工程中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