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时间:2022-01-27 06:12:12

鄂州市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内容提要】文章对鄂州民营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了综合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鄂州民营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和制定相应对策提供量化的依据。

【关键词】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 A

一、如何选择分析方法

产业竞争力分析方法总体上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两类,但更多的情形是将两种分析方法综合起来使用。这样,实践中产业竞争力分析方法分为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和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本文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产业竞争力量化评价方法。

产业竞争力量化评价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并对各指标科学分配权重,构建求和模型;然后,按各指标采集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套入求和公式,即得竞争力量化评价水平。量化评价的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I 为产业竞争力总指数;n 为模块个数;m 为第 i 个模块的指标个数;Pij

为第 i 个模块第 j 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Wij为在第 i 个模块中分配给第 j 个指标的权重;Wi为在竞争力总指数计算中分配给第 i 个模块的权重。

可见,产业竞争力量化评价主要面临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另一个是对选定的指标赋予权重。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根据有关竞争力理论阐述并结合分析对象的具体特征进行构建;而传统上,对指标赋权的方法主要有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等三种。

(一)个人判断法。即各指标权数征求专家个人的意见来确定,其主要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人的创造能力,不受外界影响。但它依靠个人判断,容易受到专家的知识面、知识深度、占有资料以及对所提问题是否有兴趣等因素的左右,难免带有主观性、片面性。

(二)专家会议法。它与个人判断法形成比较,是针对个人判断法存在的弱点而提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交换意见,相互启发,弥补个人的不足,有信息量较大、考虑的因素较多、提供的方案较具体等优点。然而,专家会议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如屈从权威和大多数人的意见,易受劝说性影响,以及不愿意公开修正已发表的意见,等等。

(三)德尔菲法。它是专家会议法的一种发展,它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多位

专家的意见经过如此多次反复,使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增大结论的可靠性。它与专家会议法相比,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匿名性,即应邀参加确定权数的专家互不了解,在参考前一轮的结果和修改自己的意见时,无需做出公开说明;二是轮间反馈,一般情况下要经过三至四轮修正函询,以保证权数的准确性;三是具有统计特性,即采用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但在应用德尔菲法时,如果应邀专家对主题缺少广泛的知识,将很难提出正确的意见和有价值的判断,即使主题范围相对狭窄、针对性较强,要物色众多对产业竞争力都有很深造诣的专家也是困难的,从而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企业竞争力量化评价工作的第一个关键步骤。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企业竞争力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一项评价活动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指标、标准、程序等方法是否科学。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1.特征性。指标应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

2.精确性。指标的概念要准确,涵义要清晰,不存在歧义。

3.完备性。指标体系应围绕评价目的,全面反映评价对象,既不能遗漏重要方面,也不能有所偏颇,否则评价结果就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属性。

4.独立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不应出现信息包容、涵盖而使指标内涵重复。

(二)完备性原则

由各个单项指标构成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能覆盖企业竞争力的各个方面,全面反映竞争力水平高低状况。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现实竞争力,还要揭示潜在竞争力。

(三)可行性原则

各评价指标指向的数据应能通过官方或权威机构的统计资料收集齐全,否则,竞争力量化分析将因原始数据的短缺而不可行。指标体系可行性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精炼简明。指标是对原始信息的提炼与转化,因而,指标不宜过于繁琐,个数不宜过多,以避免因陷于过多细节而未能把握评价对象本质,从而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同时,指标的精练可以减少评价的时间和成本,使评价活动便于操作。

2.易于理解。在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使用中,往往会涉及多方面的人员,如评价者、咨询专家、管理者、决策者和公众,指标应易于理解,以保证评价结果交流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3.适应于现有的信息基础。与指标相关的信息应具有可采集性,如定量指标可以通过公开出版的统计年鉴、统计年报、统计汇编等获取数据,使评价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四)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出发,每个统计指标都只是反映某一个侧面内容。绝对指标反映的是总量、规模等因素;相对指标则反映的是速度、结构、比率等。结合两类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二、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是指能用于评价企业竞争力状况或揭示企业竞争力形成原因并具有数量表征特性的具体因素。研究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客观地描述企业竞争的实际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决定或影响特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即寻找导致企业竞争的实际结果以及未来趋势的原因,从而揭示和论证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因果关系。正是基于这点考虑,裴长洪等中国学者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示性指标,如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等,这类指标直接反映某个产业的现实竞争力状况;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用于揭示产业竞争力水平高低的原因。

目前,学术界有多种有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案,现成已建好的指标体系也屡见不鲜,但考虑到这些设计方案要么太繁琐,要么与我们的研究思路相差太远,本文决定在此建立自己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裴长洪关于评价指标的两分类法,并将分析性指标进一步划分为直接原因指标和间接原因指标。直接原因指标用来解释决定产业竞争力水平高低的一些表层或直接的因素,如企业生产效率、营销管理水平等;间接原因指标揭示产业竞争力水平高低的一些深层次原因,如各种自然、社会环境和条件。按照这种指标分类逻辑,并在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的指引下,将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如下表。

表1 企业竞争力指标表

三、鄂州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上述构建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一般情形并为理想的一种设计方案。但考虑到现实中鄂州民营经济统计资料不够健全,很多指标的原始数据不易或尚不能够收集到,只从中选取资产总额、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技改投入等少数几个更为关键的指标来构建鄂州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另外,鉴于鄂州地域范围较小,而民营企业已经是鄂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鄂州提供不少工作岗位,对社会贡献很大,因此增加企业工作人员数量这一反映市场内在竞争力的指标。这样,鄂州市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下:

表2 鄂州市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表

参考文献

[1]曹如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筑[J].科技与管理,2005,(7).

[2]方威.“消费者剩余”是企业竞争力最本质的内涵[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18).

[3]余太和.论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制约因素[J].企业研究,2003,(8).

[4]汪应洛,马亚男.几个竞争力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综述[J].预测,2003,(22).

[5]贾玉花,纪成君.企业竞争力及其综合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

[6]范晓屏.企业竞争力多相测度指标体系的构造[J].中国工业经济,1997,(11).

上一篇: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下一篇: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在宅基地退出补偿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