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优势分析及路径选择

时间:2022-01-27 06:09:03

湖北省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优势分析及路径选择

【摘要】 服务贸易是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也是中国各省经济竞争的焦点。湖北省当前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其优越的教育资源、产业优势、地理位置有较大差距。本文建议应该从增设国际服务贸易二级学科、校企协同进行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建立高校内部专业协同培养机制三个微观层面来促进湖北省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关键词】 湖北省 服务贸易 人才培养 校企协同

2012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是,与我国货物贸易迅速发展极其不相称的是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全球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号称“九省通衢”的湖北省,其服务贸易的发展更是与其优越的教育资源、产业发展和地理位置不相匹配,2013年其服务贸易总额为72.3亿美元,仅占全国服务贸易的1.34%。因此,如何培养服务贸易人才,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专门人才,使其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并为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湖北省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湖北省培养服务贸易人才的优势

1、教育资源优势

湖北的高等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截止2014年5月28日,经教育部审批或备案,湖北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23所,其中中央部委属高校8所,省属高校115所,大学生人数达130万,占常住人口2.25%。省会城市武汉市在校大学生118万,占常住人口11.69%,其科技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在国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体数据见表1。

在123所高校中,设置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院校共有46所。同时,与高等教育资源优势相配套的还有科技研究机构105所,2家部级软件示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全国共37所)。为了解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的语言问题,以更好地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武汉设立的语言培训机构也达到12家。

2、产业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优势

按照WTO的分类,服务贸易主要涉及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的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与医疗有关的服务与社会服务、旅游及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它服务等12大领域。在这12大领域中,湖北在商业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及运输服务上都有相当的行业优势。据省外汇管理局统计,2013年1―6月份,湖北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8.53亿美元,其中商业服务仍居湖北省服务贸易主导地位,进出口额为25.26亿美元,占湖北省服务进出口额的65.56%,商业服务的快速发展构成了对商业服务人才的极大需求。除此之外,湖北省以下产业的发展也颇为迅速并具有竞争优势。

(1)金融服务。湖北武汉,在历史上本身就是举足轻重的金融中心,曾是我国四大金融重镇之一。与很多省会城市相比,武汉以下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在金融组织体系、市场功能和市场基础等方面,武汉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主要经济、金融指标都位于前列,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尤其是进入中部地区时,都将武汉作为首选城市;其次,武汉光谷已经形成的相关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如光通讯、激光、IC、电子信息以及网络信息和创意产业等,为武汉发展金融服务提供了软硬件支持;再者,武汉的生活成本、人力成本较低,具有稳定的地质结构,而且没有极端气候,非常适合发展金融后援服务。光谷金融港的建成和运作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的条件,为将武汉打造成我国的金融后援服务中心迈进了一大步,该中心能满足8―10家金融机构设立综合性后台中心、30家专业后台中心和100家现代高科技研发企业和配套服务外包企业的办公需求。

省政府金融办主任刘美频在2013年就曾指出,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重要的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圈域内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必须达到5%以上。因此,武汉金融改革的创新,要紧紧依托湖北“四基地、一枢纽”的国家定位,从而重点从产业金融和后台金融二个方面来发展。在产业金融方面,注重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重点依托科教大省的优势发展科技金融,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绿色金融,结合湖北交通枢纽地位发展物流金融,因应国家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发展航运金融,借势武汉承东启西、获批消费金融试点的东风发展消费金融。同时,武汉还应依托科教人才集中、综合成本较低、区位优势突出的三个优势,瞄准金融业创新发展的趋势,抢占制高点,加快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和金融服务外包产业。

(2)运输服务。2013年,湖北传统的运输和旅游服务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8亿美元和19.5亿美元,共占比达32%,占主体地位。运输与旅游进出口服务的快速发展与湖北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湖北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承接东西,贯通南北, “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是其他省份无法相比的,可谓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有着其他一些中部省份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近些年铁路和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襄阳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今年7月1日重庆宜昌高铁的开通,宜昌也成为承接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省会城市武汉更是中国内陆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铁路运输方面,京广、京九、武九等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在水运方面,长江是沟通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大动脉,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年货物吞吐能力达5000万吨,已开辟直航俄罗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澳门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线;在航空运输方面,武汉是华中地区重要的航空运输枢纽,武汉天河机场既是中国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也是中国邮政航空全国两个辅助中心之一(另一个为上海),目前拥有民用航空航线16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20条。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湖北尤其是武汉、宜昌的优势均能凸显。

(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作为中国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典型的产业集群,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据不完全统计,该区域积聚着600多家研发机构,注册企业达12784家,其中经营活跃的有8000多家。该区域的知名光电子生产企业包括长飞光纤光缆公司、烽火公司、NEC日电公司、武汉邮科院、华工激光公司、楚天激光公司、团结激光公司、NEC 移动通信公司、武汉精伦电子公司等。在2013年11月NTR―网络电信信息研究院最新公布的全球中国光通信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榜单里面,长飞、烽火通信位居第二和第六,长江通信则进入了2013年中国光通信最具综合竞争力企业前10强。

二、湖北省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湖北省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湖北省商务厅认为,未来10年,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将以30%以上速度递增,2020年需求总量将超1.6万亿美元。同时,国内市场向二线城市转移趋势明显。这些均成为湖北省服务外包发展历程上难觅的历史机遇。湖北省高等院校如何审时度势,如何抓住这样的机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

1、尽快增设国际服务贸易二级学科

尽管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党的十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新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创新高校、培训机构和有关企业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商务部于2014年5月29日了《关于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能力的意见》。但是,我国的学科建设还没有跟上这个步伐。目前,在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只设置了经济学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而所有高校基本上都将国际贸易学的二级学科默认为货物贸易,所以无论是发展导向还是课程设置,基本都是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学科设置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服务贸易学科的发展。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湖北省研究服务贸易的专家,湖北经济学院的李盾教授在其文章《我国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一文中指出,虽然省内有少数高校在试行国际服务贸易的专业设置,但主要都是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选择有针对性的一、二个方向,大都集中在服务外包和文化贸易上面;武汉纺织大学的袁永友教授则在其文章《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创新思路与对策》中建议,设置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等院校应该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导向,构建服务贸易核心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形成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

2、校企协同进行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所谓校企协同,是指高校与企业间开展全方位合作,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逐步形成新型校企联合培养体。近年来,为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国家相继出台了《科技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也强调,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校企协同进行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既有利于减少高校学生的结构性失业,还有助于校企更好地应对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因此,高校完全可以更多地与走在市场前沿的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同时企业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两者合作一同解决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在一些人才紧缺的领域,高校也可以尝试同企业一同设立培养方案,系统地招生培养特定专业人才。在这一点上,已经有一些院校在进行尝试。在省外,如鲁东大学商学院和中国访问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财经门户网站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经济学(金融服务方向)项目,即是采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让学生的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也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该项目中,鲁东大学商学院投入教学和组织平台,东方财富信息有限公司则负责协调整合上海以及其他地区的等多家优秀金融服务企业的标准课程和实训体系及教材,进行科学的改造和嫁接。通过积极开展学生到知名企业的学习和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获得企业的一线技术知识,进而学校再改造课程体系,培养合格的金融服务人才,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获得高质量和高数量的毕业生就业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与百丽国际有限公司华南区分公司的“校企订单班”合作模式也值得借鉴。在“校企订单班”上,企业根据教学模块的需要,派出15名具有培训和实战经验的员工组成讲师团,构成该班的主讲老师,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派出4名骨干老师作为4门课程的辅讲老师,主讲老师免费授课,双方各尽自己所长,深化校企合作,增强校企联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打造了百丽公司的零售精英队伍。在湖北省内,鄂州职业大学采取的行业与学校合作举办“校行企”参与的产教对话活动有明显的成效。“校行企”合作组建了与鄂州市七大产业群密切相关的7个地方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同时,鄂州职业大学商学院还与湖北盛德会计事务所、用友新道公司合作建成鄂州市中小微企业管理健康体检站,实现了经济利益共享、技术师资共用、责任风险共担、人才培养共管。

尽管省内外一些高校在服务贸易人才的校企协同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整体上看,利用校企协同的方式进行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学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比例太少。

3、建立高校内部专业协同培养机制

内部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目前,从高校内部来看,组织机构之间界限分明,专业与专业之间有着清晰的边界,彼此之间难以做到资源共享,不能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更谈不上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培养。高校内部专业的协同创新能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教育培养,奠定创新所需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高校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组建各种跨学科研究中心、跨学科实验中心、跨学科教学中心,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跨学科教育平台,同时大力推进全校范围内的选课制,尤其是跨学科专业的选课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武汉纺织大学的武继松等老师在其文章《纺织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中分享,在其学校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纺织工程、纺织品设计、针织与服饰、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进行有效的协同,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空间。主要从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北软教育副校长孙述龙也曾建议,高等院校在进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经济学院、计算机和软件学院的优势,多方通力合作,培养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因此,湖北省的其他高校,尤其是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可以考虑从行业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培养服务贸易人才,比如有着钢铁行业背景的武汉科技大学,有着运输行业背景的武汉理工大学等,这些学校都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钢铁与贸易相结合,将航海与运输服务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应该是切实可行的。

商务部曾明确指出:要大力支持中部地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同时,“一路一带”战略的提出,对湖北来说,也是发展的机会。湖北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区位、科教、产业和商务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延伸拓展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形成中部地区最大的现代服务业中心。而人力资本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对人才的需求,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服务贸易人才能促进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推动人力资本进步和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湖北服务贸易发展夺取至高点的关键。

(基金项目:本文属武汉科技大学校级教研项目《校企协同创新中的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北省为例》项目编号:2012X7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宋争辉:高校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及保障策略[J].河南社会科学,2012(8).

[2] 刘末:武汉推进“金融工厂”建设[N].中国联合商报,2011-09-

12.

[3] 李盾:我国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对外经贸,2014(4).

[4] 李璐:融合之惑如何破解[N].中国教育报,2014-04-18.

[5] 田俊芳、黄辉: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11(8).

[6] 王迎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2-04-23.

[7] 黄辉:湖北省服务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商贸,2011(2).

[8] 林建伟:力推金融改革 武汉担当使命[N].湖北日报,2013-

上一篇: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公共经济学探析 下一篇:省属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