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重在培养

时间:2022-01-26 04:22:29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重在培养

摘 要: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这一理念已被广大科学教师所理解、运用,并有效地指导着教师的科学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下是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得出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关键词:发现问题; 激发兴趣; 注重过程; 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我们进行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学始于问题,好奇是小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时,在课的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会提出:什么是寻找?为什么要寻找?到什么地方去寻找等一系列问题。又如在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中《把固体放到水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泡沫、小卵石、空瓶子、木块、小石子、啤酒盖等材料和学生自己准备的一些材料进行实验。然后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为什么泡沫、空瓶子、木块等会浮,而小卵石、小石子则会沉?为什么啤酒盖轻轻地放在水面会浮,而重点放就会沉呢?那啤酒盖算浮还是沉呢?为什么塑料尺子也会和啤酒盖有同样的现象?空瓶子放入水底怎么会很费力?潜艇为什么在水里能上下自如呢?轮船是铁做的为什么也能浮在水面上,并且还能装很多的货物呢?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大家要大胆提出问题。例如在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中《导体和绝缘体》时,一个学生的发言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说:“绝缘体有时也会导电。”对此,我没有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木块如果湿了肯定会导电,他的解释令大家大吃一惊,他所追求的已不是一般的现象了,这种创造性思维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希望的吗?我鼓励他继续探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小论文。在教学中,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必将点燃起学生心中的探究火花。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提高,探究能力大大增强。

二、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尤其要表扬那些别出心裁、有独特创意的学生;也要激励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不断尝试。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讨论。例如在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时要证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设计出的实验方法有:①用塑料袋装满空气,封住口,放在热水里,看塑料袋会不会鼓起来;②把瘪了的兵乓球放在热水里,试一试它的形状有没有变化;③往气球里吹气,扎住口,放在热水里看气球会不会有所变化;④把气球套在烧瓶口,给烧瓶加热,看气球会不会鼓起来;⑤将针筒的活塞拉到针筒的中间,封住针筒进气口,把针筒放在热水里,看活塞会不会弹上来等等。由于实验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他们在动手操作探究时特别认真,思维十分活跃,神情十分地专注。

其次,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要尽可能典型、丰富。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当学生提出假设后,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以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思考实验的方法。

三、改变评价方法,鼓励探究结论的原创

提到评价,通常会联想到考查、考试。其实对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四、在课外延伸中深入探究

当学生学完了教材上一些课之后,及时准备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任务,要给每一个学生至少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电池的寿命、面粉的拉力、头发的承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厕纸的吸水能力。从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出发,结合探究活动的实际情况,把课堂的探究活动、科技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向课外延伸,把大量的探究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不断的延续下去。一些小制作,回到家里去,他们有充分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还可以不断改进,直到满意。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中《研究磁铁》一课有关指南针的制作:用什么材料制作指南针和底盘,怎样才能让指南针自由转动等,学生只有不断摸索,逐个突破,才能做成一个较满意的指南针。又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要求学生制作一艘潜水艇等。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等简易材料搞科学小制作,促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对于一些特殊小实验,在课堂上应该讲清原理后,作为课外作业。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中《馒头发霉了》,孩子们观察发霉的面包或馒头以后,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就组织学生从众多问题中整理出了三个典型问题作为他们课外探究的内容。①面包上的霉菌是怎么来的;②霉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③豆豉、臭豆腐都要经过发霉才能做成,吃了这些食物有害健康吗?让提出这些问题的孩子任研究组组长,组织其他有兴趣的孩子进行课外探究。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2]《科学》(3-6年级),江苏教育出版社

[3]张红霞著.《科学究竟是什么》,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无为而治” 下一篇:浅谈实验材料的准备与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