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1-26 01:29:58

关于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企业对技术性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对机械技术员工的应用能力及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职业教学应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全面培养为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和目标,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应用能力;课程定位;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2-02

一、引言

中职学校创办至今,一直以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职校教育也是致力于满足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要求。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也是培养技术性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阵地。随着企业对机械技术员工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需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生产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制图岗位一般都会要求更高学历的毕业生,而中职学生从事制图工作的数量较少。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大多在毕业后走向一线操作岗位,因此,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主要是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对国标的掌握,然而,这些方面又往往是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的弱项。为了适应企业的需求,使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思考

1.明确教学任务,设计课程定位。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基本作图方法和有关的国家标准,以及熟练地读懂复杂程序的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空间想象力以及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等。为了使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贴近于企业对机械技术员工的要求,在机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课程任务与企业需求结合为切入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满足企业对机械加工的岗位需求。在学生毕业离校时应该可以较顺利地读懂一般零件图和较简单的装配图。可向学生发一些小装配图,引导学生看什么和如何看,通过学生自己多读图与多讨论,搞清楚零件的装配关系、各种尺寸及技术要求等。

2.教师要善于整合知识,教学详略得当。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为中职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制图教师应善于整合教材内容,有主次地进行教学安排。制图教师可把那些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放到一起,用较短的时间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然后将需要重点培养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及绘图能力相关章节放在一起,用较长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也就是说,上制图课的时间分配应当像写作文一样,要详略得当,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大的收获。

3.深入企业实践,把握市场信息。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师应经常地进入机制类企业深入实践,在丰富自己的制图知识的同时,把企业里最需要的人才信息带到课堂上,以便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制图课的重要性的同时,知道学什么才是最有用的;作为校方,中职学校应为机械制图教师和机制类专业学生提供方便,应积极联系企业,让机制专业学生可以有时间到机制企业生产一线上观察和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与企业需求现状间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并力争能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学习。

4.迎合市场需求,培养应用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方案必须不断地修正。第一,应加强对学生手工绘图能力的培养。手工绘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安排学生进行手工画图,以提高学生绘图的效率及正确率。同时还应组织学生进行徒手绘画的练习,培养学生用草图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第二,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毕业离校时应该可以较顺利地读懂一般零件图和较简单的装配图。可向学生发一些小装配图,引导学生看什么和如何看。通过学生自己多读图与多讨论,搞清楚零件的装配关系、各种尺寸及技术要求等。第三,培养学生的现代绘图能力。教师应进行计算机绘图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绘图软件的用法,可安排学生多进行上机练习,使其熟练掌握各种绘图命令及编辑命令等,并能正确标注尺寸和完成整张的图纸。第四,要加强学生测绘能力的培养。要提高绘图能力必须进行实物测绘练习,因此应在零件图的学习中安排学生对一些简单零件进行测绘,完整清晰地绘制在图纸上,并合理标注尺寸。第五,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对一些基本知识及一般概念的教学内容列出自学提纲,使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自学掌握知识,其后再通过提问及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及掌握情况。这样不仅能节约教学实践,还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及良好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第六,应加强对学生手机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稍难的问题,可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并查阅资料,再由教师做最后点拨并给出答案。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优化教学手段,善用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是最能体现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掌握机械制图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为了符合社会与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不断地使其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变灌输式教学为讨论式教学,或其他教学方式。教师们可以通过企业实际的生产图样,或机械工程生产中的实际零部件和机件,要求学生对这些教学载体的工艺、功能、构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尽量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讨论,使其自主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制图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其绘制图样与阅读图样、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空间想象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机械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与技术性人才。

6.课后作业的布置与选题。为了提高学生读图与绘图等方面的熟练程度,巩固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与应用方法,教师需要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并对作业内容的选题进行严格的筛选。其实,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与一本、二本高校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区别。前者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后者则侧重于理论和学术。自然,课后作业的布置和选题也会有所不同。中职学校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既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要兼顾理论知识的掌握。因而,作业内容应该结合企业生产劳动中机械工程岗位的实际需要,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零部件的绘制方式与方法后,作业内容可以是给学生提供一些零部件的结构与形状,让学生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由于零部件的视图表达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这样的作业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了解机械零部件的表达方式,满足学生实际生产劳动的需求。

三、结束语

为了满足社会与企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中机械制图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绘制图样与读懂复杂图样、掌握机械零部件或机件的表达方式以及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有目的地实施卓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与技术性人才,真正地满足于社会、企业以及机械工程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史素华.《机械制图》课程的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郭耀彩.机械制图能力培养方式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04).

[3]何育慧.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27).

[4]屈文涛,任涛,康晓清.工科学生制图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上一篇:在社会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后勤执行力建设对策研... 下一篇:浅论技校电工实习课的教学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