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

时间:2022-01-25 11:46:00

张掖市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

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湿地植被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对张掖市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介绍了张掖市湿地类型及分布、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种类及类型等,分析影响湿地植被发育和演变的因素,并提出保护及管理对策,以期为张掖市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对策;甘肃张掖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208-01

湿地不仅是一个多功能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1-4]。张掖市境内湿地分布范围广,且海拔、温度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种类多样,根据调查,湿地区域分布的高等植物种类有84科399属1 044种。

1 湿地类型及分布

张掖市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2个部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城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湿地面积210 420.42 hm2,约为全市土地面积的5.02%,涵括2个大类4个类型13个类别,其中天然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草本沼泽、高山湿地、灌丛湿地、内陆盐沼9个类别,面积为199 709.97 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94.9%;人工湿地包括池塘、灌溉渠系及稻田、蓄水区、盐田4类,面积10 710.45 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5.1%。按行政区域统计,肃南县、高台县、临泽县、山丹县、民乐县、甘州区湿地面积分别为155 100.1、17 450.0、10 822.2、10 256.9、11 652.68、5 139.14 hm2,分别占全市湿地面积的73.71%、8.29%、5.14%、4.87%、5.54%、2.44%。

2 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种类

黑河流域内的湿地环境种类繁多,包含了森林、草原、荒漠、水域、冰川等,这为当地的植物种类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5]。湿地区域分布的高等植物种类共有84科399属1 044种;分别是 7科13属14种蕨类植物;3科6属10种裸子植物;74科380属1 020种被子植物;48种乔木以及145种灌木植物。

3 湿地区域的植被类型

张掖市境内的湿地分布范围广泛,海拔落差大,气候差异化明显,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植被类型繁多,总面积80 932 hm2,湿地植被主要有沼泽草甸植被和灌丛植被两大类型。沼泽草甸植被主要分布于河边、水漫滩和冰川下游,植物种类有各种蒿草和苔草、水毛莨、龙胆属等,其中以蒿草―苔草群落为代表。湿地灌丛植被则大多位于祁连山海拔3 800 m左右的区域,植物种类主要是金露梅、高山柳等,与此同时还伴生有多种蒿草和苔草,以高山柳+金露梅+草本群落为代表。河西荒漠地区的湿地,如肃南县明海湿地,总面积约为5 677 hm2,主要植被为湿生和沼生植物。由于黑河流域中下游区域地势低洼,该区域内沼泽湿地主要分布着水生和湿生两大类植被,但以湿生和挺水植物为主,如多茎委陵菜、菖蒲和苔草等。张掖市湿地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主要是广布性的湿生、盐生和中生植物。因此,植物群落以盐生、湿生和沼泽型的植物群落为主。湿地区域的植被类型可分为盐生灌丛植被、高草湿地植被和低草湿地植被这3个植被类型。

4 影响湿地植被发育和演变的因素

4.1 决定因素

在湿地区域中,植被发育和演变的决定因素主要是水分和盐分。水体沼泽化、沼泽旱化与盐渍化是水分和盐分影响的结果[6-7]。随着地下水位和盐分的变化,植被演替趋势为:线叶眼子菜―狐尾藻群落、浮叶眼子菜―狐尾藻群落―线叶眼子菜群落、浮叶眼子菜群落―镳草―水菖蒲群落、黑三棱群落―水葱群落―芦苇群落―芦苇草甸。

4.2 根本因素

4.2.1 湿地水体和土壤污染严重。张掖市地处内陆干旱荒漠地区,水资源短缺,耕地较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剧增,全市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突飞猛进,环境保护力度和污染治理技术的相对薄弱,使得境内的天然湿地成了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水体和土壤污染情况日趋严重,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丧失。

4.2.2 过度开垦和改造利用水资源。伴随着各河流水量的减少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黑河流域水量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原有的湖泊、沼泽和芦苇湿地严重退化,面积锐减,造成芦苇湿地面积、高度、苇径和群落密度都有一定程度地下降。近年来,随着对河流湖泊及沼泽湿地的围垦现象日益加重,造成黑河、山丹河的河床水域湿地水面缩小了40%,蓄水量也减少30%,总面积也缩减至4.1万hm2。同时,湿地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特别是毗邻农田的地区和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的地表、地下水地带,都影响了积水坑、沼泽等水生物群落的生境条件,不仅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且加快了由水生到旱生再到荒漠的演变过程。加之过牧超载,导致了沼泽化湿地的草原化,威胁和加剧了湿地植被的发育和演替。

综合分析,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对湿地区域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使得湿地的水文功能和自净化功能大大降低。区域内地表和地下水及土壤环境受到重大破坏,湿地环境中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来自人类活动的严重威胁[8-9]。

5 保护及管理对策

5.1 多措并举,做好湿地管护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对湿地植被生物多样性全面科学的认识,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湿地植被生物多样性保护列入重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推动湿地植被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密切配合,提高环保意识,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打击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污染,共同把湿地保护工作做好做强。

5.2 加快湿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整治步伐

建议将水源补充不足,土地沙化、盐碱化趋势严重,物种相对丰富的部分已开垦荒滩、洼地湿地低产田和因渠道年久失修,通、排水不畅,水质污染严重,水生植物种类、数量、生长量都有所下降的部分天然湿地,市区环城芦苇带、黑河和山丹河渠系尾水形成的芦苇池、芦苇塘列入湿地恢复工程,实施退耕还泽还(滩)工程。并通过开展灌区设施配套,增加渠道衬砌工程量,增加配水计划,定期清理淤泥和河道堆积物,疏通河道渠系,采取湿地补水、蓄水、压苇等措施,恢复以芦苇为主的湿生植物种类和数量。

5.3 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监测体系

张掖市政府应从各方面加大对湿地保护的经费投入,结合科研院所,建立健全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湿地保护区的资源分布情况与整体环境等,对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进行重点保护,设立通讯设备及监测设备,对重要湿地进行调查、评价和监测,采用统一的监测指标和技术、方法,编制湿地监测规划。

5.4 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除应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外,还应限制地下水的开采,控制机井密度,在中上游地区扩建、新建水库,长远规划、通盘考虑、合理布局,保证上游、中游、下游最大承受力。在黑河流域还应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管理决策支持体系,并制定以国家政策为基础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纲要,增强国家与地方的统一认识与行动,推动持续有效管理以及稳定利用,以获得最大、持久的资源效益[10-11]。

5.5 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

把宣传工作作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作用,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特别要宣传张掖市湿地的特色、实施“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和发展生态经济对加快张掖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意义,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和支持湿地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积极拓展湿地保护宣传平台,结合举办“绿洲论坛”等活动,邀请湿地方面的知名专家,开展湿地讲座与培训,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6 结语

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是自然形成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生态系统,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地区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张掖市提出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目前所面临的态势仍不容乐观,要依托“一山一水”资源禀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湿地水源涵养等生态建设工程,促进湿地水分自然循环,恢复湿地原生态,促进绿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7 参考文献

[1] 孟好军,贾永礼,蒋志荣,等.黑河流域湿地资源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7,9(3):42-45.

[2] 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 吕宪国,黄锡畴.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J].地理科学,1998(4):293.

[4] 陆健健.中国湿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 蒋明康,周泽江,贺苏宁.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84-89.

[6] 陈宁.闽江河口湿地资源和保护对策[J].福建环境,2003,20(6):42-44.

[7] 中国湿地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湿地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 贾艳红,赵传燕,南忠仁.西北干旱区黑河下游植被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7(4):64-74.

[9] 胡东,张铁楼.北京地区湿地植物及植被[J].绿化与生活,2001(6):40-41.

[10] 李晓文,胡远满,肖笃宁.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报,1999,19(3):399-407.

[11] 王长科,吕宪国,刘红玉.洪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3):63-67.

上一篇:线上剧场改变电视剧 下一篇: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效果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