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惊魂”引发创业狂想,85后小伙帮您定制“人生黑匣子”

时间:2022-01-25 05:08:26

“航班惊魂”引发创业狂想,85后小伙帮您定制“人生黑匣子”

“航班惊魂”引发创业狂想

2012年11月,杭州的曾先生在广州出差时,不幸因车祸逝世。噩耗传到家里,他的妻子欧阳女士悲痛欲绝。曾先生是做建材生意的,经常出差,许多生意上的事情只有他一人知情。

欧阳是全职太太,对丈夫生意上的事情一无所知。两天后,北京一家“网络遗嘱”网站联系到她,说两年前曾先生在他们网站的“遗嘱保管箱”内存放了一些重要信息。得知曾先生不幸离世,该网站在第一时间把这些资料发送给了他生前指定的第一联系人――妻子欧阳。

这份加了密的电脑文件,名为“密码是你的生日”。欧阳用自己的生日编号和网站给予的一个授权号,解开了文档。映入眼帘的几行字,不由让她泪流满面:“亲爱的妻子,这是我备份在该网站的一份遗产清单。如果我不幸意外身亡,这些财产都是留给你的。感谢你陪我走完了漫漫人生路!”下面附有一些财务账目,以及曾先生几张银行卡的密码。

通过这份“网络遗嘱”,欧阳了解到了数笔她本不知情的债务,并成功索回,避免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此后每当她过生日,网站都会按照曾先生生前的遗愿,为她快递来一份精美礼物和一张写满祝福的贺卡。与网站打过几次交道后,欧阳被其独特而贴心的服务深深打动。

“网络遗嘱”网站创始人名叫罗浩,是一位85后青年。当初他从一次“高空历险”中找到创业灵感,把中国首家遗嘱网站做得风生水起。

罗浩大学毕业后离开郑州家乡,独自到北京发展。2009年11月,他乘飞机出差,途中不知道飞机出现了什么故障,突然颠簸得异常厉害,不一会儿就如同断线的风筝开始急速下落,机舱里惊叫声不断。

空姐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纸条,让乘客尽快把一些重要的信息写在纸上。罗浩颤抖着手接过小纸条,脑子里一片空白,慌乱中想不起该给家人写点什么。后来,飞机安然落地,但这场“高空历险记”却在罗浩心中挥之不去。他想,如果那时真成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该写些什么给家里呢;一个人孤身在外,万一出了什么事,我的一些重要信息如何才能让家人知道,有没有提供这种服务的机构呢?

罗浩回京后开始在网上搜索,却发现这是一个尚无人涉足的领域。在向朋友和同事做“市场调查”时,一位在北京经商的河北人对罗浩说:“万一我遭遇了不幸,最大的心愿是把银行账号、保险单号和股票留给家乡的父母。但我现在好好的,突然拿出这些东西会吓到他们的。如果把这些私密信息写在纸上,又很难保证不被别人偷窥,就算藏在特别隐秘的地方,自己万一出事了却又很难被亲友找到。”

一个爱玩网游的白领女孩说:“我如果突然离去,最放不下的是我的网游账号,里面的装备值五六万元人民币呢。如果我能把游戏账号寄存在一个可靠的地方,在我走后有人帮我把它换成真金白银,捐给儿童基金会就好了。”

还有人说,他的生命若在某日戛然而止,只希望自己的大哥脾气能改好些,代他向老母亲多多尽孝……

定制“人生黑匣子”生意火

朋友们提供的这些信息令罗浩深思:有需求就有市场,我何不建个网站,供人在网上留遗嘱,未雨绸缪地安排身后事呢。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320万,很多人毫无征兆地离世,使得其生前个人的财产信息、一些未了的心愿被带进了棺材,何其遗憾。

2007年,相声大师侯耀文突然发病匆匆辞世,由于没有留下遗嘱,因分家产问题而引发了一场亲友反目的官司。梅艳芳因乳腺癌去世,没有把身后事交待清楚,致使家人为遗产而对簿公堂。罗浩想,名人如此,普通老百姓同样为争夺房子和存款的继承权而屡见不鲜地闹上法庭,归根结底,都是因为逝者生前没有立遗嘱。

对比国外已经出现的“遗物守护者”、“最后的愿望”等类似网站,罗浩觉得自己的想法更靠谱。他当即给大学校友李佳打电话,对方是IT硕士,供职于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两人一拍即合,双双辞职。2010年5月12日,两人投资5万多元打造的“网络遗嘱网――您的人生黑匣子”正式上线。

他们在网页的左上角打上一行蓝字,诠释了网站的独特定位:“备份人生记录,传递无限关爱。”罗浩将这项服务形象地称为“定制人生黑匣子”――飞机黑匣子记载了飞机的航行记录等重要信息,万一失事,可以通过黑匣子来了解飞机失事前的重要信息。“人生黑匣子”,则是保存了人生的重要信息,万一突遭意外,可以防止因当事人信息丢失而让家人无从获知,避免了其生前财产及生活状况成为无法解开的谜团。

网络遗嘱服务的推出,无疑为人们可能发生的意外上了一道“信息保险”。网站在试运营阶段,每天的注册量多达1000多人。在遗嘱网上注册成会员后,用户只需花费29元人民币,就可以得到一个容量为100M、可终身使用的“网络遗嘱保管箱”, 然后就可以将银行账号、保险单号、私密日志或照片、未实现的愿望、深藏心底的秘密等重要信息存放其中,从此就像拥有了一个以备不虞的“人生黑匣子”。用户可以随时凭登陆密码,对遗嘱内容进行增加和删改,避开了传统公证的繁琐手续。

“可是,你们的网站安全吗?万一被黑客窃取资料,我的遗嘱是否会提前泄露呢?”有网友对客服人员提出这样的疑问。

“您放心,网站采用了多重加密技术,即使是该网站内部的工作人员,都无法接触到用户的信息内容。如果是被黑客恶意获取,显示的也只是乱码。除了用户本人和其指定的联系人外,没有人能打开这个虚拟保管箱。”罗浩解释。

网站如何判定当事人已经发生了意外呢?原来,用户可以事先设置登录频率,若逾期没有登录,网站会先发邮件或短信提醒,若均无回应,网站将电话联系用户,委婉地确认用户本人的生命状态。如果依旧没有消息,他们才会联络用户指定的联系人。一旦证实用户已离世,在收到其死亡证明书后,网站工作人员会在公证机构的全程监督下,开启该用户的“网络遗嘱保管箱”,将一个授权号提交给用户预设好的可靠联系人。

遗嘱网运营到第三个月,注册用户已达10多万人,第一批用户就为罗浩和李佳带来了80多万元的惊人收入,除去建站成本以及写字间租金和员工工资等各项开支,净赚60万元!

成功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后,罗浩和李佳这两个每天住地下室、挤公交的85后,将赚来的钱用于购置一组更大容量的服务器。“因为随着注册用户和点击量的激增,我们的网站曾经瘫痪过两次,技术支持方面再不升级,就会造成用户的流失。”

用温情关怀创富500万

半年后,罗浩和李佳先后在网站上推出了遗嘱备份、财务信息备份、虚拟账号备份、私密存档、私密日记、遗愿代办、情感传递共7项业务。这些充满温情和人文关怀的服务项目,深受大学生、白领、商人等各阶层人士的青睐。

2012年年初,郑州的退休教授刘先生,失去了一位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的挚友。当时挚友的儿子在外出差,由于事发突然,老朋友没有给亲人一个告别的机会就离开了,这给全家带来了巨大的悲痛。此事让刘教授受到很大触动,他联想到自己的儿女定居海外,聚少离多,一旦自己突发意外,如何避免老友那样的结局?

一天,一位亲戚带着读高中的儿子前来拜访,刘教授谈及了自己的苦恼。亲戚的儿子在刘教授家的电脑上打开遗嘱网,向他演示了一番。教了一辈子书的刘教授非但对“网络遗嘱”没有忌讳,反而觉得这是一项很有人情味的服务。当天,他就为自己立了一份网络遗嘱,将人生中重要的财产和私密信息等存储到保管箱中,以备自己离世后交接给孩子们。为了使其更具法律效力,第二天,他还将这份遗嘱在线下进行了公证。

阿雯是一名空姐,整天在天上飞来飞去,算得上是“高危职业”了。好友丽丽说:“我男朋友疑心太重,老是偷偷翻我的日记。我舍不得销毁前男友的照片和初恋日记,毕竟是人生中的美好回忆嘛。我把它们扫描成电子版,保存在网站的保险箱里。还有,重要的客户资料啊邮件啊日记啊,放在这里最安全啦。”

阿雯抱着好玩的心态,也立了一份“网络遗嘱”。有趣的是,她要网站代管的既不是银行卡密码,也不是私密日记,而是写给暗恋对象的一封信。一旦她发生意外,这封“电子情书”将会被发送到指定联系人――她的暗恋对象手中。至于内容,外人不得而知。

35岁的张先生,从事户外探险工作。由于长年奔走在野外,鲜有时间照顾妻儿。渐渐地,他与妻子的感情越来越淡漠,两人一见面就争吵、抱怨,冷战不断。一个暴雨肆虐的夜晚,他所在的探险队遭遇了可怕的山洪和泥石流,汹涌澎湃的水流裹挟着泥土石块呼啸着冲下来,撕碎了探险队支起的帐篷,把探险队员们深埋在了山脚下……当张先生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置身于医院的急救病房内,映入眼帘的是洁白的床单,妻子坐在他身边泣不成声,而他的两名队友已经离开人世。

张先生也是遗嘱网的用户,曾把许多平时讲不出口的话,“锁”进了遗嘱保险箱里。这次探险队发生意外后,由于他多日未如约登陆网站,淋坏的手机也早已打不通,而且他的单位已经认定他和队友全部遇难,还发了公告。因此,遗嘱网的工作人员,开始为张先生提供“遗愿代办”――他妻子很快就收到了他的电子遗嘱。

妻子打开张先生的遗嘱,看到了丈夫写下的内心表白:“我的妻,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也可以让人找回遗失的东西。或许有一天,我们真会像你说的那样形同陌路,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也许只有在你收到这封信时,我们才能感觉到曾经真实存在的所有。还记得当年那个在楼下给你弹吉他的男孩儿吗?他爱你,永远不曾改变!”

经过这次劫难之后,张先生与妻子消除了芥蒂,和好如初。事后,他在写给罗浩的信中说:“我由衷地感谢你们的服务,让我在经历生死之后,更加了解活着的意义。”

截止2013年年初,遗嘱网的注册用户已突破100万人。通过两年多的风雨拼搏,罗浩已经收获了500万元的创业收益。

上一篇:励志只能靠钱? 下一篇:灵活减震 放韧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