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改时机,着眼地方特色,彰显技术魅力

时间:2022-01-24 10:34:56

把握课改时机,着眼地方特色,彰显技术魅力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加快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将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将课程开发权交给老师,将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深化课改方案的提出,为学校开发和建设适合地方发展特色的学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

学校积极推行校本课程,走有本校特色的选修课程模式,并提出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校本教材,开设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信息技术组教师结合自身的特长,均开发了一门选修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着眼于地方特色,依托先进的技术平台,实现深化课改的理念。

一、着眼地方特色,开发课程资源

如何开发并充实课程资源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课堂是为小天地,而天地则为大课堂。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熟悉的地方特色(如下所述),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县市的人文、自然、经济等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课程的选题和开发设计,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1、县市特色

“千年古县・田园松阳”,学校处于有悠久历史的松古平原,其县情特点可以用“一城二区三乡”来概括。“一城”就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二区”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革命老区。“三乡”就是中国名茶之乡、浙江脐橙之乡、全国松脂之乡。松州古邑,古韵悠悠,长松山水,秀色迷人,其历史之悠久,风景资源之丰富,经济产业之多样,民风之古朴,均为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创造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2、学校特色

松阳县第二中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原址为正念寺,古树成群,松鼠跳跃,鹭鸟翱翔,鸟语花香。2003年,被省政府挂牌的百年古树就有50多棵。密集的古树群,孕育着欢快灵动的小松鼠,吸引着成百上千只鹭鸟繁衍栖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它既是学生潜心求学的理想场所,又是校本开发的宝贵资源。此外,学校另有两大特色基础,即:自我培养模式下的美术特色和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下的德育特色。

二、关注课程特点,彰显技术魅力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理念中亦提出在关注前者的同时也需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尽可能的实现:课程开发项目多样化、课程实施方法多元化、课程评价全面化。

1、课程开发项目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程也在不断发展、更新。新课程标准中除了原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之外,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涉及到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的应用技术,还渗透了人文、艺术、社会法律道德规范等问题。因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结合具有当地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了以下课程:

(1)《Photoshop平面广告设计》:Photoshop软件的教学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是有一定要求的,该门校本课程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延伸和拓展,依托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经济产业发展等地方特色资源实现公益广告、商业广告等内容的设计,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学意识及与他人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2)《Flas设计》:以地方特色为课程资源,开设以“家乡”为主题的二维动画作品设计。通过动画设计,掌握多媒体作品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渗透人文、道德教育,让学生对家乡特色有更深入的了解,使之更加热爱家乡。

(3)《网页规划与设计――以保护松阳二中自然环境为主题》:该课程依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网页设计模块的相关章节衍生而来。本着与保护校园环境、电脑制作活动相结合的意图,让学生在自己喜欢、感兴趣的方向寻找更易于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

(4)《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成本低,运营简单且实效,已成为当今年青一代创业的首选,亦有更多的人开始选择网络购物、网络交易;通过针对地方特色产品营销的实战演练,使学生了解网络营销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此外,还根据学生的实际及生活中实际应用的需求开设了诸如《office办公软件轻松学》《家庭网络布线》《视频制作》等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即能与必修部分的教材内容有所衔接,又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和拓展了教材知识点,满足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课程实施方法多元化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就是指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灵活整合各种教学方法,譬如: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WebQuest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等,使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适合时代的需求。

3、课程评价全面化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全面准确地将课程修习情况、个性特长发展情况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合理而全面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可以帮助我们老师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实际评价中针对以下几方面:“到位情况、对课程的兴趣及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有关课程的知识理解、独立思考能力”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通常会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进行。

三、初步成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时的会有作品形成,对于学生的作品,均予以收集保存,经常在课堂中开辟若干时间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点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另外,也会借助中小学生学生电脑作品设计大赛将学生作品提交评比,或组织学生参加县里举行的现场作品制作大赛等,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40位同学获得了国家级、市级、县级等不同级别的奖项。这些评比活动的开展使得同学们更有积极性,更为认真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学习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习资料.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2012.6

2.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李艺李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上一篇:转变办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适应时代要求争做创新型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