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英汉口译教学

时间:2022-01-24 01:41:13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英汉口译教学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翻译/口译专业的口译教学与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不同,指出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与翻译/口译专业存在较大的差别,普通的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应该研究并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本科阶段 口译教学

一、口译教学现状

本科阶段口译教学从类型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一门必修课的口译教学。《高等学校英语 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2000)将翻译课归属于专业技能必修课,分为口译(在第7、8学期开设)和笔译(在6、7、8学设),每周一般有2-3节课。比如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将口译设为学位课程,在第5、6学期为三年级学生设置,每周为2课时,本科阶段总计为72学时。二是作为专业的口译教学。口译作为专业设置,隶属于英语系或者翻译系,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与河北师范大学等三所高校由教育部批准自2006年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到2008年,国内开设本科阶段翻译专业的高校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提供的翻译/口译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多个领域。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是这样介绍他们的翻译专业的:“……本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必须修读英语系的核心技能课程和基础国情课程,以继续雕琢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并增进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了解,此外,他们还必须修读专门设计的小班讲授的中文课程以拓展并提升自己的母语修养。随着基础阶段教学的推进,本专业的学生将于二年级后半期开始接受口笔译的基础训练;进入三四年级后,他们除了每周8小时的专题笔译以及各种形式口译的高强度训练外,还需要修读以英文讲授的中国文化、外交、经贸、文学、艺术、文化研究、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公共关系等相关领域的选修课程以拓宽知识面,以及各种翻译专业课程以提升学科意识和从业潜力。”

由此可见,作为一本必修课的口译教学(以下简称为“非专业”口译教学)和作为专业方向的口译教学(以下简称为“专业”口译教学)在培养目标、课程学时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在探讨口译教学的时候,有必要先分清楚所探讨的属于哪一个范畴。正如刘和平在《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中指出:“……到了2000年第三届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上,与会者几乎一致认识到,口译教学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还是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都有别于语言教学,这是由口以自身规律所决定的。(刘和平,2001:17)”在区分口译学习与语言学习之后,我们有必要再将不同类型的口译教学也进行区分,以求得口译教学的更好发展。

二、口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虽然口译教学由于类型的不同,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面都应有不同,但是口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是一致的,可以同时为两种教学形式提供指导。内容涉及口译的定义、分类、发展史,口译的过程、译员的素质,以及口译的基本技能,包括记忆训练、笔记技能和数字口译等。

以塞莱斯科维奇为代表人物的法国释意派口译理论用如下三角形来诠释口译的思维过程(蔡小红,2001:27):

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口译需要具备如下的能力:1.听力理解能力。译员听懂源语是整个口译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条件。2.短时记忆力。连传译员要在数秒内开始翻译讲话人一次发言的内容,长度可能在数秒到几分钟;同传译员则要在讲话人开始讲话的数秒后马上开始翻译。无论是以何种形式进行口译,译员都需要良好的记忆力来保障信息的传达。3.双语转换能力。译员的翻译能力决定了能够传递到听众耳中的译语的质量。

然而在语言之外,译员还需要其他的知识。塞莱斯科维奇将之称做“认知补充”,指的是“理解讲话人的意思而需要的语言之外的其他知识”(塞莱斯科维奇,2002:89),一般也将之称为“百科知识”或者“背景知识”。

因此,无论是什么范畴的口译教学,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都应该向专业和非专业的学生进行介绍传授,但是具体到教学当中,采取的教学策略以及分配的课时都有很大的不同。

三、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的口译教学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把口译课列为英语基本技能课程之一。它对口译课作了如下描述:“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

1.了解教学对象,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学习目的对于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面对的学生群体是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的考试。他们体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相互之间英语水平仍有差异,具体到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就是,有部分学生体现了词汇量不足、听力不扎实、理解力不强的弱点。尤其是在翻译能力和认知知识两个方面,他们体现出了较大的弱势,原因是由于在普通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英汉笔译课也是到高年级才开始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学生同时学习口译和笔译,或者在相邻学期先后学完笔译和口译,没有时间真正消化所学翻译知识和提高翻译能力。而百科知识和汉语知识则是英语专业学生最欠缺的能力,在专业学习阶段高校虽然重视对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其他知识,特别是母语语言能力培养的忽视,导致了学生在用母语表达所听内容时表达不清或者令听者无法理解的尴尬局面。

在学习目的和动机方面,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对口译知识和能力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同时在媒体如公开播放的新闻会上了解到了一些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信息,这些信息使得学生产生了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态度:一是认为口译太难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对学习有相当负面的影响。二是对于学习口译产生了很高的期待,认为自己在学完两个学期的口译课程之后即希望能够胜任会议口译或同声传译的工作。但之后在具体学习过程当中发现期待和现实具体相差甚远,进而产生焦躁或沮丧的情绪,影响口译教学。因此在确定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目标时,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应以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原则为指导原则,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语言基础实行相应的口译教学。教学重点可以放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口译相关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认知、推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上。

首先在教材的选择方面,现在市场上可供使用的口译材料门类繁多,有以专题教学为主的,如梅德明编著的《高级口译教程》和吴冰主编的《汉译英口译教程》。还有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的,如厦门大学的《新编英语口译教程》。事实上在实际运用中,仅靠单独使用某一类或某一本教材都是不完全符合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特点的,主要问题在于教材内容从语言角度过于书面化,虽然在丰富学生背景知识方面有很大帮助,但不适应口译语言口语化的需求。实际教学中,教材主要供学生课前预习以熟悉背景知识并增加词汇量及表达能力,和课后进行练习使用以巩固所学知识。

在笔者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结合上述基本教材的同时,还使用大量其他补充材料。比如林超伦著的《实战口译》主要展示了笔记方法,另外从各大网站如新华网、美国的NBC网站下载新鲜的视频和音频材料,结合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除书面材料之外的视觉和听觉信息输入。该类型的信息输入都以口头化的语言形式呈现,可以弥补教材语言实用性的不足。并且视频及音频材料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书面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势,非常适合口译课程课堂教学的使用。

难度控制是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很关键又很微妙的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及学习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过简单的课内练习材料会造成学生的轻视心理,使得学生忽视放松课前的准备工作。相反,如果材料难度偏大,学生往往会形成某种畏难的心理,使得口译学习过程难以正常顺利进行。对于刚入门的非专业学生而言,叙事性或逻辑性强的材料比较适合学生,能够帮助学生营造自信的心理感受。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着时间的推进适当增加难度,逐渐开始选用新闻性题材,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结论

总之,对于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而言,其目标在于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以及对学生进行口译基本技巧的训练,结合口译实践,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译笔记、口头概述、公众演讲等基本技巧和口译基本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话语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双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交替传译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信息意识,积累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使其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各项交际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蔡小红.以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2).

[2]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翻译,2001,(2).

[3]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著.闫素伟,邵炜译.口译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4]waiyu.bjfu.省略/jxgz/yyjxdg.htm#3.

[5]seis.bfsu.省略/centerview.asp?num=497&n=0.

上一篇:在英语教学中现代教学传媒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略论高职英语写作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