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妇产科护理》课程说课

时间:2022-01-23 02:47:46

高职《妇产科护理》课程说课

课程说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的一项具体内容,指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专家、评委或同行系统而概括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一门课程的理解、课程设计的思路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共同研讨教育教学理念,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教研形式,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式的发展,教育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反思,无疑都是一种可取的、积极有效的途径。[2]现将我院的《妇产科护理》课程说课报告如下。

1.课程基本情况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妇产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程按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本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主要研究正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异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等内容,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本课程突出了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简化医疗知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根据妇女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对孕、产妇疾病病人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学习《妇产科护理》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疾病观察能力、配合用药能力、综合护理能力,也为从事专科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妇产科护理》课程是实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以胜任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护士执业考试大纲为参考,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重在临床能力的培养。

1.2与前后课程的衔接关系。

《妇产科护理》的前导课程有《人体形态》、《人体机能》、《护理技巧》、《健康评估》、《护理药理》、《人际沟通》等课程,与《社区护理》、《外科护理》、《急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等专业课程一起构成培养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核心课程,并为后期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3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课程组与校内外专家一道,认真分析护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本课程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程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

1.3.1知识目标。

1.3.1.1理解妊娠生理的基本知识;

1.3.1.2掌握妊娠期监护、保健的基本知识及分娩三个产程的经过、处理和护理措施;

1.3.1.3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3.1.4理解妇产科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1.3.1.5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适应症、禁忌症、用物准备和护理措施;

1.3.1.6了解妇产科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1.3.2技能目标。

1.3.2.1具备妇产科常见病病人的病情观察、疾病初步判断及观察治疗效果的能力;

1.3.2.2运用所学知识对妇产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3.2.3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对妇产科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访视和计划生育指导;

1.3.2.4能熟练掌握妇产科手术病人术前、术后整体护理;

1.3.2.5能熟练掌握妇产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1.3.3素质目标。

1.3.3.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1.3.3.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1.3.3.3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1.3.3.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1.3.3.5具有自学发展及创新能力。

2.课程设计

2.1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组与卫生服务行业紧密合作,通过行业调查,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依据高职教育理论,以护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护理工作岗位实际任务为载体,设计项目教学,构建理实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动态变化的适应行业发展的课程形式,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达到以能力为本位,强化技能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2.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组组织以护理行业专家和护理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护理行业开展深入调查,主要从五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

2.2.1围绕行业需求及任职资格,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组认真分析卫生服务行业对护理专业的需求情况及任职资格要求,对护理专业工作岗位及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整合典型工作任务,依此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的规律,构建以护理职业能力递增、工作任务难度递增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突出护理,加强人文”的专业发展理念。

2.2.2根据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作全面分析,制定课程目标。

从护理专业职业岗位群及其能力构成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课程属于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核心岗位能力。本课程主要培养四个方面的职业能力,即识别常见妇产科疾病的病情并对病情变化做出判断能力;正确进行妇产科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多项操作的护理配合能力;对妇产科常见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提供健康指导的能力;具备对妇产科常见危重急病的监护及配合抢救能力。

2.2.3围绕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

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各主要工作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为主项目,并对主项目按典型工作岗位进行任务分解,设置子项目即各项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的项目训练体系,序化教学内容。

2.2.4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做一体化项目训练方案。

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护理工作过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设计“项目训练方案”,在真实和仿真的工作情境中进行教学,将理论渗透项目中,按行业实际工作要求,使项目处于动态变化中,让项目训练源于工作,又高于工作。

2.2.5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在考试考核方式选择方面,以一个完整的实际工作过程为背景选择“问题”,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试验、调查、资料收集筛选的结果,注重学生自我积累考核证据,实现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这种考核,既是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又是评价、考核学习成绩的依据,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

3.教学内容

3.1内容选取依据。

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护理专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及学生实际情况选取教学内容,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按教学设计结果组织教学实施,并根据实施反馈结果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动态调整。

3.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3.2.1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标准要求。

课程开发分职业能力分析、工作过程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四个阶段进行。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实际工作任务;通过工作过程分析,对职业能力进行整合,产生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教学化处理,创设学习情境,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2建立课程内容遴选机制。

本课程根据妇产科护士临床工作的特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内容遴选机制,与合作医院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首先请市中心医院等合作医院一线护理人员和医院护理专家进行职业分析,确定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保证能够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紧跟妇产科护理发展的最新潮流;课程内容由教学专家和专业教师讨论,再通过医院或社区、行业专家论证后确定,然后由专业教师进行内容组织设计,从中提炼出工作任务、典型案例,由专业老师、临床专家、行业专家和学生一起,共同实施教学,并将实施结果及时形成反馈信息,为进一步的课程开发提供依据。课程内容紧跟专业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的步伐,更新周期保持在12个月左右。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注意吸收国际先进护理教育经验,并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中,结合护理专业的具体职业需求,自主进行了《妇产科护理》学习项目的开发,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教学项目,形成了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结构。

3.2.3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流程组织教学内容,将“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注重将临床的真实情景再现于课堂,注意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合知识。在学院与合作医院共建的教学平台上,实施教学环境的循环、教学师资的循环、技能培训循环,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学生经过循环教学,基本能够熟悉临床护理的各个流程和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达到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和让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真实护理工作任务为驱动,构建相应的项目式课程结构。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都由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做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3.2.4表现形式。

3.2.4.1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

通过行业调查,与医院护理专家一道,按照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开发了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课程标准。

3.2.4.2与行业专家共同编写护理实训教程

受湖北省教育厅委托,联合省内一流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的护理专家及兄弟院校骨干教师,共同开发并出版了《护理实训教程》(含妇产科护理操作教程)。

3.2.4.3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课程组在近5年来收集制作了大量的影像图片,在此基础上又按序化的教学内容制作了500多张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不仅有利于教学,而且是学生自学很好的参考资料。

3.2.4.4建立了内容丰富的课程网站

为实现课程的开放性,课程组建立了能与学生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资源丰富的课程网站,其中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在线互动,以及妇产科护理技能操作录像。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方法。

4.1.1问题引导法。

以问题为基础,首先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1.2小组讨论法。

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学、查资料,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提高学生的的自学能力。

4.1.3任务驱动法。

以完成“任务”为线索,将教学内容贯穿于“任务”之中,由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1.4案例教学法。

结合临床病例,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护理程序完成任务,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4.1.5角色扮演法。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掌握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1.6课堂延伸学习。

组织各种类型的知识及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提高实践能力。

4.2教学手段。

4.2.1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程建设的一开始,即鼓励所有任课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借助学校有关资源的资助,在电子教案的基础上,任课老师采用黑板书写和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式,把我们制作的教学课件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结合动画讲解。对于较复杂的内容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动画效果,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以利于学生对其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在教学方法上灵活掌握教学手段的恰当应用,不为追求形式而呆板地使用某一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既能节省时间,增强记忆效果,又能使学生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4.2.2网络教学手段。

建立《妇产科护理》教学网站,将教学大纲、教材、教案、参考资料、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技能操作录像、习题,以及习题答案全部上网,实行网上辅导答疑,使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可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增强教学效果。

4.2.3课程考核与评价。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多元考查与评价体系。

4.2.3.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除考核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

4.2.3.2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除传统的笔试考核外,还采用了技能考核、作品展示、实验报告、论文答辩、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等多种方法。

4.2.3.3评价主体的立体化

评价主体有学生、教师、校内外专家。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等形式;教师评价包括作业批改、技能考核、论文答辩等形式;校内外专家可采用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参与考核与评价。

4.2.3.4评价过程的全程化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实行阶段考核与终末考核结合,医院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评价。

5.教学条件

5.1教学团队。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组由8名爱岗敬业、责任感强,理论扎实、业务精湛,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教师组成。课程组成员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副高及以上职称6人,中级及初级职称各1人。专职教师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或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和高校教师资格证,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医院上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兼职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5.2实训条件。

5.2.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中心有丰富的教学实训资源,建设有妇科检查室、模拟产房、母婴病房等,配有大量的模拟设备,如GMD-S551高级分娩模型、FL1004孕妇腹部触诊模型、SMF122避孕药具操作实习教学模型等,方便学生练习的同时,广泛用于开展社会培训。

5.2.2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广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包括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乡镇卫生院,2个老年社会福利院,与36家医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制定巡回检查制度,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加强实习、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完成学生接触临床、服务社会的教育过程,完成顶岗实习、能力导向的培训过程。

6.教学效果与评价

课程改革成效显著,学生在校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形成“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即技术应用能力强、职业道德强、综合能力强、人文素质强。很多学生因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被实习医院聘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校内外专家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由于《妇产科护理》课程的先进性及实用性,获得了校外专家、校内督导的认可,在学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及较高的评价,于2004年8月被评为“院级优质课程”,于2005年3月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7.课程特色

7.1根据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

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与医院护理专家一道,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并总结提炼每一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依此创设学习情境,序化教学内容。这种教学设计可以很好地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获得的职业技能与临床岗位要求相一致。

7.2与行业专家一道开发实训教程。

我院与省内一流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的护理专家及兄弟院校骨干教师,共同开发并出版了《护理实训教程》(含妇产科护理操作教程)。以《护理实训教程》为指导,改革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规范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学、做、练与临床护理实际接轨。

参考文献:

[1]黄波兰,许红.高职《妇产科护理》课程说课.齐鲁护理杂志,2011,9.

[2]杨龙海.高职说课的核心是教学策略.卫生职业教育,2008,26,(8):15-18.

上一篇: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下一篇:基于4V理论的高校就业工作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