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渔业资源减少的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1-22 10:30:10

舟山市渔业资源减少的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人类对大海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海洋的索取也不断增加,海洋资源匮乏问题也日益凸显。渔业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也日趋严重。本文先从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出发,简要说明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然后以舟山为例,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其近年来该地区渔业资源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来以此反映类似问题。

关键词:渔业资源 过度捕捞 渔业产权 海洋资源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1.资源与人类

1.1 资源及渔业资源

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在地球上,构成资源不仅仅有像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等的物资资源,还有许多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隐形资源,如新鲜空气资源等。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构成了我们所谓的生物资源。而渔业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它不仅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食物来源,也为生物资源多样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 资源问题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资基础,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资源带给我们的福利。资源对人类如此重要,然而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即便是生物这类可更新的再生自然资源,如果过度利用,超过了其自然增长率,也会导致种群灭亡的悲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资源问题就是人类的各种需求与自然资源供给之间所产生的矛盾。而现如今,舟山渔业资源的锐减,就是以往人类不重视海洋自然供给关系造成的结果。

2.舟山渔业资源现状及分析

2.1 渔业资源现状

舟山渔场是我国渔业资源生产力最高的渔场之一,因为是三江入海口(长江、钱塘江、甬江),又是寒暖流交汇处,此处泥沙浑浊,搅动海底大量的营养物质,且海底平坦,海水较浅,利于鱼类生存,因此渔业资源十分丰富。而它的曾经则有着更加辉煌的成绩,因为舟山海域上曾激起一股捕鱼的浪潮,以生产大小黄鱼、带鱼、梭子蟹而闻名,被誉为“东海渔仓”。而如今,野生的大小黄鱼似乎已经消失殆尽,近岸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数量也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居多。

2.2 原因分析

2.2.1 恶性捕捞盛行

在任何情况下,如果捕获量等于鱼类增长量,就称该捕获量是可持续的,因为这种捕获量是可以永远保持的。只要增长量不变,捕获量也保持不变,那么种群数量就不会发生变化,即渔业资源不会减少。舟山市早期的渔业口号是“增船增网,多捞多捕”,且随着渔船现代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渔民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捕捞技术的成熟,渔民对渔业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地捕捞,使得渔业资源的再生速度满足不了人类对其需求的速度,进而出现了许多传统鱼类数量锐减,有的已经处于枯竭状态。不仅舟山如此,其他临海城市也出现了这种现状。所以以往常见,价格便宜的大小黄鱼,如今已消失殆尽,野生黄鱼的价格更是炒到了天价。这就是人类不尊重物种繁殖规律,恶性捕捞的后果。

2.2.2 渔业产权不明晰

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权利”,他表明了产权的排他性。而过去,由于渔业资源及其充沛,加之其具有流动性、共享性、开放性的特点,一直被作为公共财产无偿使用,并没有排斥任何人的进入,于是就会产生集体搭便车的行为。即造成了所谓的“公地的悲剧”。因为人们无须为捕捞而付额外的费用,而个人最大化的结果是过量捕捞,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使渔业资源产生了外部性问题。而这外部性又包括当前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太多人挤在一起捕鱼,使成本大大提高,这就是“当前外部性”,当前过度捕捞,减少资源存量,减少未来利润,这就是“代际外部性”。在中国,像海域,土地,森林这类公有财产,因为资源的产权不明晰,大都是由政府代为管理,资源行政管理大于资源产权管理。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渔民靠出海打鱼向政府出售鱼货,赚取生活费,于是行政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渔民们之间为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断地试图去挑战这一管理,从而使行政管理发挥作用不大。渔业资源不断地被捕捞,用以满足渔民的个人利益,从而使得这一资源不断地减少。而且由于资源由行政管理代为产权管理,又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行政部门内部因利益冲突而滥用权利,无法有效地管理公有财产,从而也会导致资源的破坏。因此,可以得知,行政管理m不是一无是处的,但产权不明晰才是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的关键原因,因此必须实施渔业资源产权管理。

2.2.3 海域污染负外部性的存在

海洋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们就像人类与空气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海洋一旦受到了污染,那么无疑会导致其中的鱼类受到生存威胁,数量递减。舟山海域是长江、钱塘江、甬江的入海口,这样的地理位置好处是,处在江水与海水交汇,给舟山海域带来了充足的饵料,利于形成鱼汛。而不好的一面也随之而来,大量上游工厂排放的废水与废渣随着河流入海,海洋成了人类藏污纳垢的最终处置地,因为许多企业鉴于成本的考虑,不愿花费更多资金用于排污设备,而是直接将污水排入大海,海水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这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的正常繁殖和生长,有的鱼类因此离开原有的繁殖地而转向其他海域,使得该海域形不成鱼汛,降低了产量,也使得有些鱼类因污染严重而死亡。据舟山市2015年海洋环境公报显示,2015年舟山市21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全年污水排放总量3342.16万吨,全年达标排放的单位仅有5家,其余16个排污口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排放。主要超标因子是总磷,其次为氨氮,这些化学物资都会导致海水进一步富营养化,不利于鱼类的生存与繁殖。

海水环境污染是一种负外部性的体现,负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即排污厂商并没有为他的污染行为承担相应的边际外部成本,而边际社会成本却不断增大,即渔业资源不断减少。最终因社会福利最大化与厂商利润最大化发生偏离,使得污染物过度排放,鱼类基本生存环境得不到保障,渔业资源也就不可能增长,也就不能满足人类对其需求。

3.相关对策

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必须按照客观规律,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更不能以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来换取眼前的利益,为此,我们必须把保护海洋环境和保护海洋生态平衡作为海洋资源开发的一项必须遵守的原则。这里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3.1 实施生态渔业

针对过度捕捞所造成的渔业资源减少,我们应从传统的掠夺式发展方式转移到发展生态型、养护型渔业。严格实行伏季休渔制度,在舟山,休渔期一般是指每年5月至9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使鱼类在繁殖期间不受人类的威胁,安全地繁殖,促进产量的增加,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2015年舟山市渔业产量达176.5万吨,比2014年增长5.7%,而2016年比重则增长到了7.8%,由此可见,休渔可以使渔业自然增长量与人类捕获量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渔业种群数量可以得以增加,同时也满足了人类对渔业资源的需求。此外,还应对渔民捕捞进行一定的条件限制,对其准入进行统一的管理,减少渔民进入市场,从而使得总体捕捞量减少,鱼类有生存喘息的机会。

此外,实施增值放流,实行海洋牧场建设也是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舟山市自1982年实施渔业资源增值放流,这以举措对于舟山海域渔业资源衰退起到了一定地遏制作用。一度快要消失的大黄鱼种群,也因增值放流技术,近年来也有少量地捕获。今后还应加大放流品种,促进渔业资源物种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建立海洋牧场即建立以捕鱼、育苗和养殖为三大支柱的渔业生产系统,采用高新技术,充分掌握设定海域的海洋环境和生态学特征,使渔业资源得到更为高效的利用,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也促进渔业资源产业化的发展。

3.2 完善渔业产权制度

针对渔业资源产权不明晰的现状,我们必须加快完善产权制度的建设。渔业资源产权化管理必须与政府行政管理相结合,因为公有财产是归国家管理。而“公地悲剧”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大家将海洋渔业资源看成是可以自由进入的公共财产。因此国家政府必须在行政管理上做出行动。现如今较为常见的政府实施渔业产权制度管理的有设立海洋保护区,进行海洋区划管理等。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以保护海洋为目的,在海域、岛屿和海岸带对选择的保护对象,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舟山市目前拥有2个部级海洋特级保护区,分别是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普陀中街山列岛部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这两个特别保护区在保护鱼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某些重要的经济鱼类得以繁殖,如大、小黄鱼。海洋区划的作用是在区划过程中对于海洋利用的空间分配将形成一种“群体产权”,这种产权反过来又激励利用者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产权一旦明晰,就会使得资源的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相匹配,从而也就不会导致渔业资源的无效配置。

产权是行为权利,它反映的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们之间一组被相互认可的行为性关系。因此在海洋区划中,对资源保护应涉及的权利包括:准入权、管理权、专属权等。因此可以对渔民征收相关的税收,使得渔民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使得准入的渔民数量减少,渔业捕捞强度会轻一点。

3.3 实施排污收费和许可证制度

针对海洋环境受到人为污染产生负外部性,从而使得渔业资源递减的问题,我们应对排污企业、团体和个人开展一定的措施。究其根源,还是成本的问题,那么起也成本,治也成本。从成本出发,对排污单位征收等于社会边际损害的庇古税,即进行排污收费制度,使排污单位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克服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偏离的问题。这样排污单位就不会心存侥幸,向大海“自由”地排放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实行排污许可证,排污权交易的方式控制企业向海水排污,使得排入大海的污染物总量得以控制,从而保护海洋环境。这些都是从企业的边际私人成本出发,使成本内部化的表现。

3.4 加强海水环境监测

海水环境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状态,会受到人为、自然的影响而不断发生改变,为此,我们要切实贯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对污染事故的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的转变。不H要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对于海上作业活动也应进行科学调查,才能予以实施。如舟山市共布设监测站位165个,对开展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保证海洋工程的实施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在可承受范围内,从而确保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安全,使得鱼类可以正常的繁殖,产量得以提高。

4.结束语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顾海洋生物,而无序地开发海洋。只有当人与资源,环境和谐相处时,人类尊重自然规律时,人类才会得到大海最大的馈赠。如今,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趋势,而海洋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渔业资源作为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其稳定的产量对于海洋经济的稳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中.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朱坚真.海洋资源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 王敬国.资源与环境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4] 阿格弟(英).区划海洋:提高海洋管理成效[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5] 马丽卿.希望在海洋――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

[6] 夏章英.海洋环境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7] 张帆,夏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6.

上一篇:甘肃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读唐诗时,我们读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