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规律

时间:2022-01-22 05:50:58

探索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规律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及普及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变化,带来了职业教育由中等层次向高等层次上移的发展趋势。我院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正准备将高职专科提升为高职本科,本文旨在探索高职本科的办学规律。主要包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达到“三师化”,大力加强专业学科建设,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开展有特色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实训基地要教、学、做融为一体,强化教学管理等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探索;规律

一、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与质量提升

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生产性、技术性、操作性特征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及普及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亚的TAFE等。

一般讲,职业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但从本质上看,职业教育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职业分布做出相应调整。新的产业和职业不断出现,对培养新生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在劳动组织结构中,非技术劳动者与技术劳动者、一般体力劳动者的比重发生了重要变化,非技术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比重逐步减少。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向高层次发展的要求。二战以来,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带来了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变化,带来了职业教育由中等层次向高等层次上移的发展趋势。我院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准备将高职专科提升为高职本科,本文论及的就是高职本科的办学规律。

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色。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三方面挑战:第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经过几年连续扩招,学生规模有了很大发展,整个社会对高职生的要求由数量转向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第二,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开放,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的多元化,高职院校面临生源市场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双重竞争;第三,高职院校自身由于投入不足,阻碍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面临着沦为二流、三流大学的困境。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要参与竞争,要迈向综合性技术型院校,就必须拓宽思路,大胆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这从战略高度给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会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中的这些客观现实和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为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进一步指明方向。这就是以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和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把人才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主动、有效地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内诸项工作形成有机整体。这样,高职院校才能摆脱在改革中普遍面临的困境,步入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目前,高职教育工作重心“规模超常发展”阶段已告一段落,现正进入第二个战略发展阶段――要进一步“做强”。“做强”,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高职院校如何办出特色,如何办成人民满意的高职,如何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新跨越,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多年来,我院不断在实践中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并显见成效,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年保持100%,成为全省就业标兵单位。

二、本科高职教育发展应遵循的规律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高职专科教育提升为应用型高职本科,是一种质的飞跃。应用型本科是高职教育的较高层次,“高等性”是其定位基准,“职业性”是其鲜明特色,它既不同于一般本科教育,又别于高职专科教育。与一般本科比,具有鲜明的应用性特征,培养的学生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能创造性应用知识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与高职专科教育比,虽同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但人才要求不是同一规格,技术水准不是同一层次。高职专科人才侧重一线岗位的生产操作技术应用,而应用型本科人才则能在一线岗位从事生产、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等多方面工作,职业素质更好,理论基础更厚,技术水平更高,应用能力更强,适应面更宽,有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潜力,有继续攻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良好基础。

高职本科教师要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走出原有专科高职教学的思维模式,树立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新理念。一要增强“本科意识”,增强动力,自我加压,自我提高。学历水平、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要达到本科教学的任职要求;二要增强“应用意识”,打破传统本科教学的条条框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的学生要有一定专业管理、技术开发和研究应用能力,能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有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能力。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实践,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专科高职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变;由以教学和实践为主,向教学、实践与科研并重方向转变;由立足国内、面向全国,向兼顾培养国际化人才方向转变。面对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新挑战,广大教师要在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同时,大胆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本科高职成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源和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增强办学竞争力。

没有新目标,就没有新提升。随层次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应是一线高技能应用型工程师。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学历层次的高等性和职业能力复合型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生产、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向,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体现办学特色,提高培养质量。

(二)师资队伍达到“三师化”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是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至理名言。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校、教师为本,这是国家教育部治理高校的一贯方针,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争共识。一个学校初创靠校长,治校靠教授,教师是支撑学校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古今中外所有高校,无不把延揽人才作为学校建设的头等大事。新办高校,务必要增强人才建设的紧迫感,一定要以求贤若渴、兼容并包的胸怀,以超常的热情,付出超常的努力,采取超常的举措抢抓人才。一要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科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数量快速增加,职称、能力、素质要明显提升。要重视引进硕士生、博士生和各类急需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二要在坚持专业教师“三员化”、公共课教师多面手的建设标准基础上,继续提升教师学历、能力和综合素质。按照“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形成特色”的办学思路,本科教师要实现“三师化”,即专业教师要集“三师”于一身:是讲师能教好一门专业课,是实验师能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实验,是工程师,能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实践。通过课堂练兵、实验磨练和工厂企业实践锻炼等多种渠道,加快“三师化”建设步伐,提升“三师化”质量;新引进的专家、教授,帮助其增强应用意识,为他们创造参加工程实践的条件,促使其由理论型向理论与实践结合型转变,成为最高层次的“三师化”教师;三要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养师德、铸师魂、练师功、磨师技活动,广大教师要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四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把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统一到应用型本科教学平台上来。

(三)大力加强专业学科建设

专业和学科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有不同内涵的概念。专业建设是一项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学生培养及毕业生就业方向的教学基本建设,它是从教学角度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能力;学科则是从学术角度,通过学科研究来提高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专业和高质量的教学。专业学科建设是高校的立足之本,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在学校实现跨越发展进程中,务必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学科建设为龙头,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树立专业学科建设主导意识,推进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全面提升。

地方院校应是当地文化的研究中心和社区发展思想库,应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源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应是当地科技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生力军和动力源。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必须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建设要强化四个意识,即主动服务意识、品牌意识、特色意识和改革意识。广大教师要通过研究论证,改造老专业,发展新专业,服务地方新兴产业,只有如此,本科高职教育才会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当今高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质量竞争。一个教学质量低劣的学校或许在短时期内存在,但最终将会被历史淘汰。我们务必要增强质量意识,把“质量工程”建设作为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第一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第二要进一步完善“质量工程”“三级管理,系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加强对“质量工程”建设的领导和管理。项目申报要关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建设工程需要,严格申报程序。第三要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项目从开题到结题,是一个改革、建设、提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创造新成果,积累新经验,任何项目不能申报批准就了事;第四要严格经费管理。经费属项目所有,非同于其他荣誉性奖励。学校配套资金要保证到位,奖励惩罚要泾渭分明。实施奖励要在结题之后,视其项目建设的情况据实而定。

各级领导和管理单位,要把智慧用在对教师项目申报的指导上,把精力用在项目管理上,把心思用在改革创新上,把个人功劳镌刻在项目成果上。要建立有效机制推进项目建设,保证项目质量。

(五)高度重视科研工作

科研水平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无论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对学院自身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领导和教学单位要增强科研意识,加强领导,按照“方向明确、团队作战、强化服务、多出精品”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一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科研工作规划,明确主攻方向,规范科研管理,在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同时,重点加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性研究;二要加强对办学定位问题,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问题及大学生就业、创业和“三师化”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实行经费倾斜,提供工作保障,力求催生一批既源于学校实践,又指导教学改革和建设的科研成果;三要改变单打独斗局面,由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对重点课题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发挥整体作战效应;四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五要加强科研工作队伍建设,采取自培或引进等多种办法,大力培养科研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六要继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保证科研工作正常开展。

(六)开展有特色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口畅,才能进口旺”,不断加大“一把手工程”力度,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务必理清思路,改进方法,把就业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上来,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改进就业指导工作,使学生学会就业,懂得创业,学会规划职业生涯。只有如此,才能拓宽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要突出教材的校本特色。吸取现行教材精华,编写有特色的就业指导校本教材。自编教材可分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三部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案例教学,力戒空泛说教,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二要突出创新创业教育。艰苦创业和创业教育是本科高职教育的传家宝,同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创业教育不能停留在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请成功校友作报告或扶持学生创业社团活动层面,要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构建“六个结合”的创业教育新模式,第一,把创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第二,把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结合,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条件;第三,把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为增强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四,把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坚定创业信心;第五,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第六,把创业教育与实训、实习结合,培养操作技能,发挥个性优势,展现个人特长,提高创业能力。同时让学生借实习之机,了解现代劳动,体验企业文化,开拓创业思路,孕育创业心向。

三要改革教学方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充分利用社会人力和智慧资源,加强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彻底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一本教材,一个老师讲到底”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使就业指导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融入社会,使学生的就业思想、就业定位及职场应聘对策等,与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全方位对接,为就业应聘打开绿色通道。

四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订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职业生涯发展阶段采取具体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人生的美好设计,既有中长期目标,也有近期目标,不仅有具体措施,且有评估,备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过程,就是职业人生的模拟过程,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堂生动深刻的情境教育课。就业指导课老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交流;组织全校性大赛,掀起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高潮,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和创业观,促进优质就业,成功创业。

(七)实训基地要教、学、做融为一体

工厂化产品生产,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源泉,没有工厂化产品生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只是空谈。为实现教学、实验实训和生产实践一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使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本科高职一要坚持“优化中巩固,巩固中发展”方针,大力倡导校企合作,满足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需求;二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优势,建立有条件的专业大学生创业室,实行典型引路,体验创业;三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施,提升档次,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四要基地建设以教学为中心,承担专业教学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实训任务;实验中心要整建制归系管理,直接为教学服务;这将有利于教、学、做融为一体,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服务功能。

(八)强化教学管理

没有规范的教学管理,就没有理想的教学质量。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增强管理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的管理,学会向管理要质量:一是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理顺实验中心、实训基地、计算机管理中心等部门与教务处的管理关系,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教学服务功能;二是进一步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坚持规范管理。各教学单位,也要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不仅使整个教学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且要加大执行力度,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应用型本科教学研究,探索应用本科教学管理新经验,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教学水平;四是教务处和教学督导组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严格管理,严格督导,充分发挥管理与督导作用,推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水平;五是教学管理干部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转变工作作风,善于发现新问题,不断为教学工作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保证各项教学和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简介:姚多忠(1941―),安徽淮南人,研究生,副教授,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上一篇:高等职业院校土木类专业职业指导模式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现状调查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