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用“心” “顽石”开化

时间:2022-01-21 02:07:30

学生王某每天课间、中午,总之是一切课外的时间,他几乎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写作业。可是每天直到放学,语文、数学、英语几乎科科都留有未做完的作业,当别的学生都在玩的时候,他还在座位上写啊写,可更多的时候更像在发呆。他的动作很慢,各种事情都落后于其他学生。向家长询问其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反映同样的情况――慢,完不成作业。家长也拿他没办法。教师急,家长也急。这样的学生,该拿他怎么办?

但一学期下来,他的情况渐有好转――不仅作业速度比以前快了,完成量比以前多了,和老师肯有所交流了,说起话来也不再是细小的蚊子似的“嗡嗡”声了。这一切的转变,都让我由衷地感觉到――只要处处用“心”,“顽石”也能成“金”。

一、信心

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信心。面对这样的学生,很多老师都摇摇头――这样的学生没救了。再怎么说,再怎么盯也无济于事。你能对着一个握着一支笔,每一笔画都慢吞吞写出来的学生怎么办?只能口头上不停地催促,那也不见得让他的速度提高多少。许多老师都束手无策,一段时间后,便丧失了信心,也就听之任之了。如果教师自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又怎么能让他自己有信心进步呢。因此,教师要坚信,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怎样教才能教得好是自己需要思考的。

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一个人有了信心才有前进的动力,没有信心,什么事也做不好。可是,像王某这样的学生,平日总因完不成作业而整日坐在座位上补作业,也时常会握着笔发呆。他不善言辞,更不擅与人交往,平时里总是无表情,笑容更是难得一见。他听到的往往是老师批评的声音与同学嘲弄的笑声。生活在别人异样目光里的学生,身心怎么能健康发展,又怎么能取得进步呢?教师只有帮助他树立信心,只要付出努力,没有什么实现不了的。

最后,家长也要树立信心。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学生除学校之外另一个长时间生活的场所。家长的关心与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孩子的成绩或行为总得不到提高时,家长也往往会丧失信心,觉得自己的孩子也就这点资质,再怎么也没办法提高了。当家长失去了信心的时候,孩子也会从家长的眼里感觉到自己不行,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以前也见过一些家长,有的说:“我的孩子不行,你就让他混毕业算了。”因此与家长交流时,我也总是尽量挖掘该生的一些优点,即使是点滴的进步也及时给予肯定,使家长不至于丧失对自己孩子的信心。

二、关心

首先,要在生活上关心。越是缺少关爱的学生,老师越是应该加以关爱。我也找她母亲进行了交流,希望其多多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家长的关心。

其次,要在学习上关心。针对他的特殊情况,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作业减少,难度降低,还其活动时间。在作业上,如果将他同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他必定完不成。每样作业都完不成。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适量减少其作业量。让他在心理上得到些许的放松。

2.同伴互助,取长补短,鼓励其人际交往。现代社会需要人际交往,更是注重合作,可他无疑极度欠缺这样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采用“一帮一”的措施,安排了一名班干与他结对,对他平时的学习等各方面情况予以帮助,其次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让班上的同学都能主动和他交往,教师对他与同学交往的情况进行鼓励,使他从被动与人交往变为能主动与人交往。与同伴的交往中,他解决了学习上的疑难,重塑了自信,获得了快乐,我也终于能看到他脸上的笑容了。

3.家校沟通,及时联系,促其获得进步。针对每次默写都只对两三个字。我要求家长做好配合工作。经常陪陪他,亲情的缺失,我想也是造成他“慢性子”的原因之一吧。经常帮他复习,从最简单的默写开始。一课一课地来,每天默一课。他母亲曾问我,帮他默一个单元行吗?我跟她说,只需要一课,而且要批改,错了要订正。第二天还是默一课,如果前一天默写情况不理想,那么还是默昨天的一课,不要急着默下去,而要巩固。这方法说到底其实就是学习“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笨办法。

三、耐心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行为会反复,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行为更是会经常性的反复,一段时间好转,过一段时间又会故态重萌,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既然教育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教师就必须有持之以恒的耐心,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与他们“斗智斗勇”,随时拨乱反正,将其行为再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教师必须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与他们打一场“持久战”,谁能坚持到最后,那么谁就将会成为胜利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上一篇:小学生嫉妒心理的应对策略 下一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