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演绎练笔精彩

时间:2022-01-19 08:55:32

[摘 要]读写结合已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读写结合需要结合学段与学期目标,结合学生与文本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中,可通过借鉴语言,实现对话文本;对比阅读,深化语言表达;品析情感,准确把握主题这三个方面演绎练笔的精彩。

[关键词]读写结合 课堂练笔 一课一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71

阅读指向写作,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已经成为趋势。然而,课堂中也存在着练笔过滥的现象,或是为了练笔而练笔,过于追求教学形式,没有实质性目的;或是练笔蜻蜓点水,缺少足够的时间沉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应追求读写相融,要读到好处,练有所得。

一、借鉴语言,实现对话文本

教材只是个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挖掘文本中的语言,主动践行读写迁移,在提升学生表达水平的同时引导他们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比如《藏戏》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累语言入手,通过模仿借鉴,推进语言表达实践。

师:在藏戏形成的过程中,有很多故事,请你们说说,哪些故事对你触动最大?

生1:“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造桥”这里感动了我,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唐东杰布的仁慈。

生2:“58座铁桥”这一数字感动了我,让我感受到唐东杰布做事的恒心。

师:是的,僧人唐东杰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被世人誉为“铁桥活佛”。而这最主要的还在于他有智慧、有毅力、有仁心,他还给世人留下了藏戏。谁来说说这个精彩的故事?

(同桌口头交流,先讲故事,接着给藏戏写解说词)

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写解说词,而是先让学生了解唐东杰布这个人,接着复述藏戏的故事,最后再引导学生写关于藏戏的解说词。从读到说,再到写,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的语言不断丰富、内化的过程。

二、对比阅读,深化语言表达

相对而言,教材中可借鉴的内容有很多,有语言,有布局,还有选材。对此,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能够根据学段目标、学期规划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开展练笔。比如《白鹅》这一课,关于白鹅走路的句子,笔者就曾引入《白公鹅》的片段,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从而理解课文中白鹅的那种“高傲”。

(投影显示《白公鹅》片段:“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师:这里都是描写鹅步的,谁来说说有什么异同?

生1:相同点是两位作家都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生2:从气势上来看,这两只鹅都很高傲。

师:那谁来说说不同点又是什么?

生3:丰子恺主要是进行对比,把鹅与鸭进行对比;而《白公鹅》里则重点描写动作。

师:是的,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同样是鹅,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就有不同的表达。现在我们也来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最好就是鹅,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个角度来写?

(学生练笔)

案例中,教师引入《白公鹅》的片段,重点引导学生对鹅步进行比较,让学生品析不同作者、不同角度、不同技巧,对鹅的描写也不同。这样就给学生形成了视觉冲击,使他们在练笔中也能通过不同手法强化身边具体事物的描写,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三、品析情感,准确把握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并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同样还为了以写促读,引导学生通过仿写、想象等方式准确把握文本主题,实现与作者的深度对话。比如《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笔者就曾组织学生进行练笔。

师: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母亲力大无穷?

生1:“再挑100多斤”。

生2:“手里拉着”“背上背着”“最后还翻山越岭”。

师:是的,母亲很辛苦,每年都是这样,无论烈日还是严冬,她都是――

生3:“拉着我……翻山越岭”。

师:是的。母亲很平凡,但同样也很伟大。80多斤重的身子,却挑起100多斤重的担子。这里母亲是怎么想的?当“我”抱起母亲,在那一刹那,“我”的内心又会想起什么?请你们选择一个角色,写一写他内心的想法。

(学生练笔)

平凡的语言中往往蕴含着伟大的力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品析想象,并模拟不同角色进行练笔,目的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人物,在深度对话中感知母亲的伟大,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

总而言之,对于课堂练笔来说,教师应该根据文本与学生实际,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练笔,从而真正让读写结合读在实处、练在好处。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下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