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的诗性心灵

时间:2022-01-18 06:41:31

开启学生的诗性心灵

古典诗歌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王国,发现、欣赏诗歌的美,不仅能使学生汲取其精华,启迪心智,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情操。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学生“阅读祖国古代优秀诗文,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情感”。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沐浴在诗风中,徜徉在诗海中,让他们多读、多背古诗词,触类旁通,并进行诗词创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是学习古诗的主渠道,教师只有立足课堂,才能真正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笔者下面以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一些做法为例,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欣赏古诗能力的尝试。

一、查阅资料,了解诗人

在古诗教学中,学生对诗人的了解会直接影响到对古诗的深入理解。因此,在学习古诗之前,我让学生从书籍资料中、从网上查询诗人杜甫和叶绍翁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作品内容相关的常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学生谈到了自己对于诗人的了解,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主动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了解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更深入地感知了诗人,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语言,读中悟情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在关于古诗文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或者诵读,展开想象,品味古汉语的内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情感。因此,诵读应该成为古诗教学的主旋律,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读中释疑,应是古诗教学的基本途径。在《古诗二首》教学中,我始终抓住一个“读”字,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读”的形式,反复诵读,品味诗人的真情实感。

1.自读

上课伊始,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自读自悟,其乐融融。

2.听读

即听教师范读。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把学生带入了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同悲同喜,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从整体上感悟这首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

3.想象读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进行想象读,边读边想象。例如,在教学“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时,教师鼓励学生想象花朵的颜色和种类,并有感情地朗读。结果,不用教师说,“一切尽在一读中”了。

4.赏析读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名句,理解所表达的感情及深刻含义,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调节好读书与讨论赏析的节奏,处理好听讲与诵读、思考与表达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听得热情、思得激动、说得明快、读得酣畅。

5.背读

在一定时间内,运用不同的组合,提出不同的要求,全班同学进行背读竞赛。

三、质疑讨论,理解诗意

教学中的“理解诗意”这个环节,侧重于学生互相答疑,讨论合作解决疑难。在这个环节中,我鼓励学生对诗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再通过独立探究形成初步结论,然后让学习小组讨论、筛选,最后全班商议共同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适时点拨,相机诱导”,使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当然这个环节与前面的诵读也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延伸升华,领悟诗理

在古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延伸迁移”,它与语文新课程要求的“超文本”“大阅读”理念一样,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重视课内外的沟通,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创新精神。为此,在《江畔独步寻花》教学中,我恰当地引入了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中的句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不仅受到审美的教育,而且走进了杜甫的心中,情感也得到熏陶和升华。

五、同题比较,学会欣赏

有许多古诗在内容或主题方面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教学《古诗二首》(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教师在学习即将结束时,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满”字,然后问学生:“两首诗中‘满’字有什么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通过比较、玩味,学生感受到:“黄四娘家花满蹊”中的“满”是通过“千朵万朵压枝低”来直接写出来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中的“满”则是通过“一枝红杏”让读者联想到的。二者写作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也各不一样,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春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古人讲究“炼字”“推敲”等,在古诗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一些重点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反复品味,一定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水平。

诗是开启心灵的艺术,诗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质;诗歌在新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我国又是一个诗歌王国。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诗歌教学,让学生在诗海中徜徉,尽情享受诗歌中洋溢的“美”。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下一篇:遵循认知规律,精设概念教学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