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勿以善小而不为”说开去

时间:2022-01-17 03:48:51

“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已经家喻户晓,我曾经以“善良,让我们离写作的幸福最近”为题,结合班级学生一直坚持的评论训练,重点交流习作选材和立意的经验。这次,我大胆地将“勿以善小而不为”用在了习作活动中。

一、 优化习作的节奏

上学期,我用一周的时间,让同学们各自连续、多角度观察一个人物,找到他值得自己感恩的真实细节。我格外叮嘱:“每天只需要用一两句话,如实记录这个人物的一个方面,千万不要写成长篇文章,欢迎配图。”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开了。他们究竟会选择观察谁呢?一周后,水落石出。以下是陈思羽同学的记录――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今天,奶奶一大早就起床给我煎鸡蛋饼,这是我最喜欢吃的早饭。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今天,我发现奶奶的手指裂开了。天气太冷,奶奶还帮我们洗碗、洗菜、洗衣服,很辛苦。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今天,奶奶烧了我最爱喝的鸡汤,她怕鸡汤溢出来,这大半天就一直守在汤锅旁。谢谢奶奶!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今天,妈妈出差了。晚上,奶奶一直等我写完作业全部收拾好,才肯去睡觉。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今天,奶奶接我放学回家后问:“你的脚冷吗?”我点点头。奶奶就打来一盆热水,拿来小板凳,我坐下来,把脚伸进热水里,一股暖流从脚底传上来,全身顿时暖和起来。

钟可涵同学则记录了关于外公的《老白鸽的一周》――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忙碌的老白鸽

今天菜真多,电焊课又拖堂,老白鸽都快没时间择菜、切菜了,他一会儿切萝卜丝,一会儿择芹菜,两只手一刻也闲不下来。老白鸽看起来真开心。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开心的老白鸽

今天,老白鸽不那么忙了,我们玩了一会儿3D打印笔。老白鸽教我立体制作,我一会儿就学会了,老白鸽和我都开心地笑了。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聪明的老白鸽

“哇,这什么题啊!”我对着《高分拔尖》上的附加题大吼,老白鸽过来看了看,在题目上圈了几个关键词,又在草稿纸上写了几个式子,耐心给我讲解,在讲到第三个式子时,我茅塞顿开。

……

最后,看一些学生的一周记录节选: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今天开始,我要喝中药。妈妈把她的手机闹铃定在了凌晨5点钟,她要提前泡中药。(蔡柠泽)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早晨起床,我的头发乱得像稻草,怎么也梳不平,妈妈喊道:“蒸包子!蒸包子!”她把一块热气腾腾的毛巾铺在我头顶,五分钟后,我的头发被热气蒸得平坦又顺滑。

这是学生张曦的配图记录之一。她所说的“拔河比赛”是学校“爸爸进校园”的活动,张曦爸爸出差一回来就直奔学校拔河活动的现场,作为报名参加拔河活动的家长代表,这个爸爸的确不遗余力!

显而易见,以上每一天的三言两语,都能扩写成一篇情真意切的佳作。接下去,我用一周的时间评论本次习作训练,在曾经的“感恩点滴”里,找到一个最有话可说的内容,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这个“点面”交替的习作记录,在习作篇幅上也实现了“短长”变化,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习作的压力实现了“弱强”穿插,人性化地缓和了学生对习作的回避情绪,提高了习作的实际效率。

二、 巧用习作的契机

四下语文配套的《补充习题》中有一篇叫《童鱼》的补充阅读,没有任何习题设计。我们班学生养成的阅读习惯是看见文章就批注,水平或许有高低,态度一定要端正。批改这一课作业的当天,我特意从家里抱了一个养着六条金鱼又飘着水草的玻璃鱼缸进了课堂。

那一节课要学的课文,是紧跟着《第一朵杏花》的《燕子》。我给了大家三次猜谜的机会:“猜猜我为什么带着鱼缸来上课?”一阵不易察觉的犹豫之后,三个学生作为代表发言:“干老师想让我们学习《燕子》,观察金鱼!”“干老师想让我们按照《燕子》第1自然段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描写金鱼!”“干老师想让我们发现金鱼在水草里游来游去,体会《燕子》一课里燕子和春光相映成趣的感觉!”同学们层层递进,认真严谨的发言,让我欣慰于他们对学习的关注与敏感。可惜,他们完美的猜测,真的不是我带鱼缸来上课的初衷。

又有一个学生恍然大悟似的高高举起手:“我们的《补充习题》里有一篇文章叫《童鱼》,那里面提到了童第周选择了金鱼和鲫鱼来研究,最终培育出了单尾的金鱼……干老师今天带来的就是单尾的金鱼!”我不由得连声称赞。这个学生清楚地复述出一篇泛读文章的内容就值得肯定。

我端着沉甸甸的鱼缸,凑近同学们的座位,让他们看清这种生活中常见、容易被人忽视的普通小金鱼。

这一周的评论主题随机产生――“有趣的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观看“童鱼”的这个细节,也可以结合近期语文课有独到的发现。

梳理一下我的思路:如果只是就《燕子》而“写小动物”,同学们的眼里就只有金鱼或充满生气的鱼缸,再往下就很难拓展出广度与深度。不由地联想起那一次由我牵线搭桥的班级“猫咪见面会”。学生虞杨在妈妈的配合下,用猫笼装来了家里的两只宠物猫:加菲猫妞妞和英国短毛猫小灰灰。见面会的现场,同学们和猫咪可谓相见恨晚,尤其是小灰灰的贪吃让人过目不忘,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主角。

蔡柠泽同学写道:

首先被请出见面的是男主角小灰灰,这是一只英国短毛猫。看得出来,它胆挺大,虽然因为它的出现,我们全班都沸腾了,可是它一点儿也不怯场,一下子就被桌子上虞杨妈妈事先准备好的蛋挞吸引住了,埋头猛吃起来。它的一张嘴都埋进了蛋挞里,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同学们可不乐意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在抱怨它只顾吃,正眼也不瞧我们一下。虞杨妈妈决定干涉小灰灰的进餐,用手托起它的下巴,努力把它的脸抬起来面对我们。可它一点儿也不配合,还是不停地低下头去够蛋挞,发现实在够不着,就把嘴张开,伸出灵巧的小舌头,不停地舔着嘴巴周围的蛋挞渣。虞杨把小灰灰刚刚吃剩的蛋挞壳儿又递到它的面前,它全然不顾自己的脖子还攥在别人手里,立刻又吃了起来,真是只贪吃的可爱猫!

同样是描写小灰灰,钟可涵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装猫的笼门一打开,一只灰色小公猫就跑了出来,它的名字叫小灰灰。小灰灰好活泼啊!它欢快地在桌面上跳跃着,玩耍着。小灰灰后腿微曲着,肌肉绷紧,准备来一次跳跃。它一跃而起,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这本该是一次完美的跳跃,可惜着陆时前脚踩在了蛋挞旁一摊油腻上,一滑,差点掉下桌去。小灰灰的两只前爪在空气中拼命挥来挥去,嘴里不断发出“喵喵”的求救信号。

三、 互为习作的主人

偶有灵感时,我除了迫不及待地说给大家听,有时候也会干脆写上一篇。如此一来,我写、你写、大家写,其乐融融。白居易称赞贞观之治时说过:“以心感人人心归。”化用一下,陪伴同学们写作,确实可以得到他们感情上的支持。

第九届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

赛前,我特意用了一周时间,连续以当天发生的事儿为描写对象,写了五首“下水诗”,其中一首是:

老爸的茶叶蛋

老爸看起来很老/每一根头发都是雪白/其实/“少白头”的“白头翁”/今年不过65//老爸听起来很能干/每一次评论饭菜都头头是道/其实/扫把倒了都不记得扶起/享福的他就是如此//老爸要煮茶叶蛋/浓浓的茶汁浸着小小的鸡蛋/咕嘟咕嘟沸腾了很久/直到蛋壳儿变深了颜色//装进碗里的茶叶蛋/穿着壳儿很完整/除了顶着茶叶片儿/连条缝儿都没有//为啥不敲裂了壳儿/让茶汁悄悄渗透?/老爸一本正经:/破了壳儿的鸡蛋/蛋黄流出来怎么办?/哈哈/老爸不会煮茶叶蛋/他是被老妈宠坏的大“笨蛋”

这首让人笑哈哈的诗歌,是发生在我家的真实故事:我爸不会煮茶叶蛋,他以为煮茶叶蛋敲开壳儿渗进茶汁,是指把生鸡蛋敲破,于是坚持在鸡蛋壳儿完整无缝的情况下煮好茶叶蛋,还振振有词辩驳了一番。我把我爸煮的茶叶蛋和我妈煮的茶叶蛋带到班级,分别让同学们品尝、评价一番。自然,我妈煮的茶叶蛋大受欢迎。为了卸下同学们对诗歌望而生畏的心理包袱,我故意在“下水诗”里留下一些韵脚的纰漏,让他们把我当成一个同样懵懂的新手,引导他们更关注原汁原味的叙事风格。在小学阶段,保持对生活的记录兴趣,难道不是更关键的吗?

2016年3月,第九届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揭晓,我们班获得江苏省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9篇。写诗歌,不仅仅是冲着一次有组织的比赛而去。换一个角度,偶尔用诗歌记录眼前的感受,既富于体裁的变化,又节约书写的时间,无形中多了一个习作的宝库。

(作者单位: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上一篇: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下一篇:浅析个性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