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药三帖 第2期

时间:2022-01-16 02:33:06

佛家说出世法能治好众生的心病,称为心药。《秘藏宝钥》卷上载有此语。我国古代医家称“心病还须心药医”。意思是说,把可以满足心愿、解除心中苦闷的叫做心药。如今,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疗法。应用心药为患者治病疗疾,效果显著,自古就有不少有趣的故事,下面拾取一二,以飨读者。

圣 手

唐贞观年间,天下太平。唐太宗李世民常到民间走动,与民同乐。一日,太宗率亲信游览锦屏山,正在兴头上,来到一潭清泉旁,忽觉得口干舌燥,便弯腰伸手,棒起清泉一阵痛饮,刚想说喝得痛快,话还未出口,突见水中有条小蛇在游动,心中顿觉不快,吐也吐不出,说也说不得,转身回宫。

回到宫中,太宗便一病不起,皇上病了,忙坏了御医。御医不停诊治,不断开方,珍奇贵重之药服了不少,病还是不见好,龙颜日渐阴沉。宫中上上下下也急得团团转,却也无计可施。大臣魏征急切之中忽然想起药王孙思邈善治怪病,有圣手回春之能。魏征亲自把药王请到宫中给皇上看病。孙思邈经过望闻问切,便知病因和病在何处了。他奏曰:“皇上龙体欠安,心病也,只因腹中有条小蛇在作怪。吾开一方,再上山去采一种特效草药,服下之后,贵恙得除矣。”奏毕,呈上药方,又请魏征同去采药。不需半日,又回到宫中,煎好药汤,服侍皇上服下。唐太宗服下药汤后,感到逆气上升,腹中翻腾,胸口发闷,忍不住呕吐起来。孙思邈见状,顺手拿一盆接呕吐之物。太宗吐毕,心中舒服多了。孙思邈忙把盆子端给太宗看,又奏曰;“皇上请看,您腹中的小蛇吐出来了。瞧,就在这儿,它还在游动呢!”太宗一看,盆里呕吐物中果有一条小蛇在游动,时隐时现,一见此物,太宗的病十去其九。第二天一起床,太宗浑身舒坦,病已痊愈,满心欢喜,便上朝理事。他称赞孙思邈是神医圣手,并重赏药王。

原来,药王孙思邈给太宗把脉后便知太宗没什么病,又细问魏征太宗得病前后的情况,开催吐药一方,又以上山采特效药为名捕得一条小蛇藏于袖中,趁机将小蛇掉入盛装呕吐物的盆中,治好了太宗的心病。“圣手医龙恙”之事不胫而走,朝野皆知。

妙 方

明朝李时珍精心研究医药,编著《本草纲目》,名声大振。请他看病的人极多。其中有些病人经过别的医生看过服过药后还要请李时珍诊治,心才得安,病才去得快。

一次,李时珍在某镇给一老者看病。镇中一位财主闻讯找上门来,说自己病得历害,已请郎中看过,吃了不少药,就是不见好。还拿出那位郎中开的药方给李时珍看。李时珍看了方子,又给财主把了脉,知其方子开得不错,病已经快好了,对财主说:“贵恙无大碍,再按方子服药,过些日子就好了。”财主不肯,一个劲地请李时珍给开方子。李时珍不加思索挥笔开了药方,上列鬼盖、杨袍、松腴、国老四味药,让财主连服10日。财主见这方子上的药自己从未服过,心中大喜,服药10日,果然药到病除。财主特意登门对李时珍千恩万谢地说:“您开的药方真灵,妙方,妙方也!”李时珍真诚地说:“我开的药方和那位郎中开的药方是一样的,是主治气虚的四君子汤,鬼盖是人参的别称,杨袍即白术也;茯苓又称松腴,国老即甘草也。如果说是妙方,那正是治你病的妙方。”

还有一次,李时珍以“安慰剂”治愈痢疾患者的心病,传为佳话。有位姓贾的员外,饮食不洁之物闹肚子,初时没在意,后来拉起痢疾,才请郎中开方服药,但效果不大。这贾员外平时就疑心重,常生“暗鬼”。这回久病不愈,疑心又起,害了心病,贾员外访得李时珍进山采药路过本县,专门在路口守候,果然遇见李时珍。李时珍给他一号脉,知他病已经好了,只待恢复,不肯开方子。怎奈贾员外苦苦相求,只得在路旁拔几样野草交给贾员外,说:“我这些草药名曰‘安慰’,回去煎汤服下,药到病除,心病自消。”贾员外遵嘱服药,没几天就全好了。他逢人便赞李时珍的“安慰”妙方灵验如神。

名 画

相传,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善画,有《辋川图》传世,是医病的心药,世称名画。

据宋朝文学家秦观的《淮海集》中说:有一年,他在河南汝阿县,得了肠胃病,久治不愈,甚是怪异,心中烦闷,心病日生。一日,有位笔友来探望他,带给他一幅前朝王维的山水画《辋川图》,然后挂于床前,说:“这是王维名画,有心药之称,我曾用此画治好过几个人的怪病,你不妨一试。病好后我再来取画。”秦观半信半疑,名画能治病?可朋友说得真诚,绝非戏言。只好试一试。

秦观躺在床上,睁眼就看了《辋川图》。这图画得妙,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草木苍翠,生机盎然,百看不厌。仔细观看,只觉得景物自然,天生成趣,空气清新,沁人肺腑,不由得坐起来了。再三端祥,竟举步走到画前,似徜徉在山水之间,流连于花草之中,身也轻了,气也顺了,心情豁然开朗,悟出画中真趣。经过几天画中游览,与王维做心灵沟通,秦观的病神奇般地痊愈了。

究其实,秦观的肠胃病经反复治疗已经好了,只是心中不快,心病没除,体内免疫功能低下。观名画,使秦观受到高尚艺术的感染,心境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机体为之调节,免疫功能为之正常,心病既除,人就自然康复如初了。

上一篇:“天命”与长寿之道(上) 下一篇:辞赋的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