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悦:孝顺是一种习惯

时间:2022-01-16 10:33:55

舒悦是谁?提到他,上海的阿姨姆妈们准会乐得笑出声,七嘴八舌地争着向你介绍.“舒悦就是那个喜欢穿花衬衫,带着金丝眼镜,讲话风趣,善良细致,为人精明正直的上海阿婆。”“哎呀,你说的那是化过妆的舒悦。我每天都见到舒悦,就在每天晚上的《嘎讪胡》里,他就是那个和我们东南西北讲新鲜事的年轻人呀,讲话老扎劲的,就像我隔壁邻居家的小伙子。”

她们说得都对。舒悦在大家的眼里既是善解人意、可爱的上海阿婆,又是见多识广喜欢拉着她们说说笑笑的小伙子。然而,舒悦心里明白,上海阿婆也好,隔壁小伙也罢,他所想要做的就是一个像戴敦邦式的民间艺人。戴老先生人物画得出神入化,但始终把自己定位为民间艺人,自然、接地气。“这才是真正的匠人精神。”而他,站在舞台上只要观众爱听,他就愿意像和自家姆妈拉家常那样,充满热情、热热闹闹地一直讲下去。

上海阿婆胜在“漂亮”

Q:很多观众都是从“上海阿婆”认识了您.当时怎么会想到要反串这样一个形象?

A:“上海阿婆”是在2009年12月26日诞生的。她的诞生缘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一档电视节目中有个小板块叫“上海爷叔讲理念”。但那次正好上海爷叔有事缺席,让我临时“顶班”,但大家说舒悦的形象和“爷叔”差太远了,勉强演这个角色效果不一定好,他曾经反串过阿婆,形象还不错,倒不如今天换成“上海阿婆”,让人耳目一新反倒更好呢。

那天我化好妆到现场的时候,导演居然第一眼没认出我,四处张望叫我的名字。“我在这儿呢。”我向他一招手,他乐了――和我平时的样子反差太大了。在这次机缘巧合后,上海阿婆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一档独立的节目。说实话,刚开始,我对把这个人物作为一档节目一直演下去有抵触,总觉得作为堂堂男儿演个老太太很别扭,但是在张佩利老师的开导下,在剧情和镜头的配合下,我的顾虑消除了。

Q:每次看到“上海阿婆”都觉得很亲切,很真实,在您身边是否真的也有这样一个上海阿婆?

A:其实,我的老师王汝刚扮演的老太太更出彩,他对老太太研究得很深入,举手投足都惟妙惟肖,在表演上我无法超越他。大家能接受我扮演的“上海阿婆”,我猜想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位阿婆皮肤不错,长得面善好看吧。

这位“上海阿婆”身上有好几位我所敬重的长辈的影子。首先是我的阿娘(外婆),她是个典型的宁波老太太,虽然不识字但是幽默风趣,接口令特别快。第二位是我的姆妈,我是她一手拉扯大的,她很爱干净,注重细节,“上海阿婆”的认真、洁癖,嫌自己老头不讲卫生,这些生活化的细节都是从她身上借鉴而来。第三位是我的老师王汝刚演的老太太,他对南方、北方,甚至西方老太太都有研究,我是他弟子,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为“上海阿婆”出了很多好点子,为这个形象撒上了一层金粉。而“上海阿婆”身上的泼辣、爆发力则是借鉴了另一位令人敬重的女性一一绿杨老师。

千金难买一个“愿”字,嘎汕胡越久越珍惜

Q:现在,您的另一档节目《嘎讪胡》深入人心,每天晚上看《嘎讪胡》似乎成为沪上阿姨姆妈们的习惯。每天都要讲一个半小时,对你来说.压力是不是很大?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这档节目从2011年12月26日开始,如今已经整整五年。刚开始,我没有压力,但现在渐渐有压力了。不是因为节目时间长,而是每天都要“嘎”新的东西。5年,1805天,每天就算讲45分钟,能讲的东西也差不多都讲完了。拿出怎样的新鲜料给观众?以前是居安思危,现在则是居危思危,总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需要不断充电。

除了压力外,做得越久我越珍惜和观众的这一缘分。老百姓爱听我嘎讪胡,不是因为我做得最好,而是看得起我,愿意听我讲。千金难买一个“愿”字,这一份信任和懂得让我越来越看重每日相处的时光。

Q:您的节目深受阿姨姆妈们的喜爱,您认为“嘎汕胡”的秘诀是什么?

A:关键全都落在一个“嘎”字上。“嘎”不是说教,是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共同探讨社会的某些现象,所以得有互动,要接地气。而对我来说,这不仅是和现场24位观众嘎讪胡,而是和电视机前800万观众聊天。以前老先生教我站在台上,无论下面有多少人,你都当成在表演给一个人看。同样,做节目时,我也把所有的观众当成一个人,“嘎”起来特别轻松。

Q:在您的设想中,您在和一个怎样的人嘎讪胡呢?

A:我妈说,我小时候特别怪,别的孩子都不愿意和老人亲近,但我却偏偏喜欢和老人在一起。从小弄堂里看到老人一个人孤零零坐在门口晒太阳,剥橘子,心里就会萌生出念头,想走上前去逗他们开心。我脑海中总有这样一幅场景:吃好晚饭后,邻居阿姨们搬出小凳子聚在一起聊天,突然,她们看到了他,邻家小伙子走过来。交头接耳地h论:“看,伊来了,伊来了。”小伙听到招呼,笑着走过来,和她们聊起了外面的新鲜事……而我就是那个有趣的小伙子。如今这个愿望在《嘎讪胡》中实现了。也正因为心里有这样一幅图景,才没有压力了。和自己人聊天,重要的不是讲什么内容,而是讲的过程大家一起笑一起感叹,相互懂得、理解,讲完了还留下明天再听的念想。

妈妈的教导不受累做不成事

Q:您说自己小时候喜欢亲近老人,这和家里的教育有没有关系?

A:这是一种天生亲近感。不过,小时候我妈一直教导我尊重长辈。经济上我们家属于中档不到一点的人家,但外婆外公很讲究。到外婆家拜年,先要跪着给太公拜年,接着是外公外婆,最后是爸妈。吃饭的时候,小孩子都不能上台面和大人一起吃。这些都是家里的规矩要求我敬畏长辈,然而,在我家里真正的孝不靠教出来的,而是习惯的养成。从9岁起,我就开始给姆妈做晚饭了。姆妈很严厉,平时难得一笑,辛苦做出的晚饭,也是批评占大多数。为了让她满意,我必须得不断进取,久而久之,对她好就成了习惯。

Q:妈妈在哪些事上会对您比较严厉?

A:吹牛、懒惰做事,都是她绝不允许的行为。她认为做事要做到极致。就拿擦桌子来说,她认为一张桌子必须擦三遍才干净:先用清洁剂沾湿抹布抹一遍,再用干净的湿毛巾擦一遍,最后用干布擦一遍。要是被她发现偷懒就得打手心。在她眼里能做好的事必须要做到位才行,决不允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有时,这种把事做到极致的执著,在普通人看来很难理解。有一天早上,她让我去买豆浆和粢饭。走到街角,我发现那家卖早饭的铺子关门了,于是便买了生煎回去。她很生气,说我一定是自己想吃才换了花样。那天我委屈极了。过几天她得知那家铺子确实是关门了。我想她总不会再怨我了吧。没想到她却说:过两条马路也有卖粢饭的摊头,为什么不去?说到底还是一个懒字……

那时我觉得姆妈严厉得不可理喻,但是因为她,我做事就会要求自己和身边人做到极致,这成了一种习惯。身边人说和我在一起,很累但也很开心。因为正是这种精神给大家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也成就79天的我。

一个人想不受累做成事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累了,认真了,国家就好,民族也就好。真正的孝道也是一样,要用心的地方很多,在别人看来是累的,但是,要是马虎的话,孝也就被轻易抹掉了。

孝是不在一起,我也处处想得到她

Q:您觉得怎么做才是对妈妈的孝顺?

A:我的阿娘曾对我妈说:“你对他那么严格,他长大后就会和你不亲的。”我妈回答:“我是培养社会的人。他将来不用和我亲,要是天天陪在我旁边我也怕的。”所以,我对孝的理解不是天天陪在她身边,而是在她也想不到的地方顺着她。她喜欢旅游,每次她出游我都会事先帮她做“功课”。上次她和三四十个同事一起去欧洲,临行前,我给了她300张1美金面额的钱币。因为我知道在欧洲,给服务员一点“贴士”,会带来很大的方便。出去后,这一细节引来了全团人的艳羡。再如,出行时要带的充电器、转换器,我都会帮她:隹备停当。随后,在check in前十分钟给她打电话:“是时候把你行李的充电宝拿出来咯。”要是安检时被查出碓偻性耸呛苈榉车囊患事。怕她会忘,我也不敢太早提醒她,所以总是估摸着时间给她打电话。她出门时总带两只箱子,两只拎包,我总会帮她检查一遍,箱包各放1000元,钱分开放是很重要的;还有,每次出门她的药盒都是我帮她准备的……我总会想要是自己在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会遇到哪些窘境,据此来做预案。

孝就是因为你喜欢,所以我会为你想在前头,想得更周全。

Q:最喜欢陪妈妈做的事是什么?

A:平时因为忙碌,和姆妈通电话的次数比见面多得多,但每年都会陪她出去旅游一两次,给她不一样的旅行体验。比如,我俩都去过苏州。和我去她能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苏州,得到的是两种不同的值得。

Q:严厉的妈妈有没有当面表扬或赞许你呢?

A:很少能听到她的表扬。当她对我说“侬也真是不容易的,蛮好”,我知道她现在是欣赏我了。“蛮好”两个字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了,我也知足了。

当她说蛮好的时候,我回答她:“是你培养得好。”这不是客套,而是我觉得一家人的教育是不是成功,看看家里老人的生活就行了。如果老人的晚年生活是阳光、愉快、开心的,那么孩子肯定是成才的,教育一定是好的。

上一篇:远离沉默杀手“慢阻肺” 下一篇:冉莹颖:鱼和熊掌可以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