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城市化问题研究

时间:2022-01-14 04:04:26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问题研究

摘 要: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首次在京举行,我国的城市化问题被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式迈入攻坚阶段。长三角都市圈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领先区域,其城市化状况一直是我国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论述了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水平,然后说明长三角的城市化发展历程以及其城市化特点,接着论述长三角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化;问题

引 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建设经济的战略方针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正式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根据中国社会蓝皮书的数据:截止2012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2.6%,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东部地区城市化率甚至达到了61%,并且还在处于持续提升的状态。预计2014年底,我国的城市化率将会达到57%,正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梯队。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将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将会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带来凸出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我国逐渐出现了“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的现象,这是区域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选择。作为城市区域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都市经济圈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重心区域和增长极,它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相同,中国也已经形成了多足鼎力的区域经济基本格局,典型代表就是我国的三大都市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翼都市圈,其中尤其以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成果受人瞩目。在20世纪90 年展起来的长三角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实力最强都市圈,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或是外资的投入量来说,长三角的这些经济指标的排名都处于我国领先地位。无可避免的是,长三角在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未来发展空间有限、区域内城市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长三角的城市化发展,进而更好带动周边地区的城市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长三角只有真正认识到其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困难,并积极作出调整,发挥其长处,改正其短处,才能赢得更为长足的发展。

一、长三角的区位及经济发展水平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甚至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贸易窗口之一,其核心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宁波。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不仅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优良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经济,同时积极引进外资为该地区发展本地特色城市经济。目前,该地区是世界上公认的六大国际级城市群之一,预计在2018年,长三角将有望成为城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

长三角是我国最早形成的经济一体化区域,其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水平,笔者选取了2012年上海市、江苏省以及浙江省的主要经济指标作为对象,进行整合之后得到了长三角的主要经济指标,包括:GDP、社会消费品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FDI以及第三产业总产值。并将长三角的这些经济指标与全国水平进行对比,用以说明目前我国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水平。

长江三角洲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其GDP、社会消费品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FDI以及第三产业总产值分别为:108824.88亿元、39191亿元、12972.54亿美元、7598.64亿美元、5373.9亿美元、54057.54亿元、640.14亿美元、51259.85亿元,分别占全国的比重为:20.97%、18.64%、33.55%、37.09%、29.55%、14.43%、57.3%、22.15%。由此知,只有社会消费品总额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的占比低于两成,而其他6个的占比均高于两成,其中实际利用FDI的水平占到全国总量的57.3%,这表明长三角经济圈是我中外的外资引进基地,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观重要的作用,同时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未来的一个重要时期,我国加大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投入,吸取其优秀的成长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从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来看,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长江三角洲地区以重工业发展为主,同时兼顾手工业制造。第二,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上海是以“外向型综合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浙江是以“内源型经济”为主的经发展模式,而江苏则是以“外源型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第三,因为区位条件好,长三角已经逐渐形成了大口岸功能、大贸易格局,区域经济逐步国际化。第四,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增长极,这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庞大的经济规模,并且擅于引进和利用外资。

二、长三角的城市化发展历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利用自身优良的天然港口等优势,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本地区的经济,使得该地区成为全国最开放的地区之一。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国际分工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经济的腾飞带动了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近年来长三角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至于城市化发展模式,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城市表现出不一样的发展模式,这其中尤其“内源式”和“外延式”比较常见。“内源式”是指城市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更新,以上海和南京为代表。“外延式”主要是指城市借助外力来发展城市经济,以宁波和苏州为代表。从整体上看,长三角城市圈的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从1990年的3012万增长到3020年的9548万人,增加两倍多,城市化率由24.58%增加到67.50%,增长速度惊人。另一方面,农村人口的绝对数也不断减少,1990年农村人口还超过9000万,到2012年已经不足5000万。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后的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长三角的城市化特点

城市化水平高是长三角地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但是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化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是非常普遍的,2012年长三角的城市化率达到68.31%,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其中上海的城市化率更是达到了89.8%,接近90%,在全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江苏和浙江省的城市化率却约为63%,虽然与全国的平均城市化水平相比较高,但远低于上海,这主要是由于上海长期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所决定的。就算是城市化高水平的上海,其内部地区也不是都处于高水平的城市化,如外郊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仅有30%左右,而中心城区却达到95%以上。这表明长三角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而这一特点将会影响长三角地区整体的、长远的发展。因此分析长三角的城市化特点,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至关重要。

长三角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都市圈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特征。区域城市体系已在长三角建成,上海作为核心城市,辐射到该地区的所有城市,南京和杭州作为二级核心城市,分别又辐射到自己周边的城市,辐射范围比上海小。第二,交通便利,与国外交流密切,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长三角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较好的经济发展方向,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窗口,其区域城市的外向能力显著增强,城市之间交流与融合的迹象显著。第三,位于全国前列的城市化水平,富裕的城乡居民生活。长三角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且由于其发达的工业水平及良好的贸易条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有了极大改善。第四,长三角的开发区将会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新的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都市圈内的很多城市都规划了大小不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区,这些开发区不仅成为城市空间新的生长点,而且形成了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工业向园区推进的趋势开创了“园区推动型”城市化发展模式,极大程度地推进了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四、 长三角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城市化水平领先全国水平,但这也掩盖不了其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事实。城市发展能力有限、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以及逆城市化的出现,都是长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化发展潜力有限

长三角地区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68.31% ,未来时期仍然会继续上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的城市化水平,将接近世界发达水平,城市化发展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速度上不协调,会有脱节现象的产生。而国外的历史经验也表明:城市化率要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有助于地区的长远发展,才能使得地区发展从本质上有所提高,而不是表象上的提高。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追去城市化率的高水平,而要着重实际。在未来,长三角的城市化发展潜力有限。

(二)地区生活成本增加,资源消耗增大

长三角都市圈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来了激烈的竞争,这样也使得在该地区的生活成本大量增加。许多已经在长三角工作的年轻人,迫于生活的压力,转移要到其他地方生存和发展。这将影响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进而对长三角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然会使得长三角的城市化质量有所下降。长三角地区涵盖的城市数量众多,城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同构现象,有的城市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模仿相近城市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往往只看重本辖区的利益,缺乏对于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的意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导致资源消耗增大,不利于形成统一分工、布局明确的城市体系,对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碍。

(三)环境污染严重

伴随着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长三角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以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最甚。尽管长三角区域河流湖泊众多,全年降雨量充沛,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清洁的水资源,水质性缺水严重,个人们的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二是大气污染严重,工厂数量逐日递增,人口也大量增加,增加了工业烟尘和生活烟尘的排放量,大气中有毒的物质含量增加,大气污染严重;而本地区的电子厂,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带来了严重的辐射污染。

(四)“逆城市化”的出现

城市化也被有的学者称之为都市化、城镇化,它是一个历史过程,主要是指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取代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具体包括有人力资源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域空间的改变。不同的学者对城市化会有不同的理解,总的来说都离不开三个方面发生改变:非农业人口取代农业人口,城市取代乡村,工业、服务业活动取代农业活动。“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长三角地区的逆城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的不断发展、扩张,使得地区竞争激烈,生活成本增加,人们压力增大;同时城市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问题使得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的幸福感降低。相比于大城市,近年来小城镇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工作压力较小,人们在小城市生活感觉更幸福,因此开始有不少年轻人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到小城市。

第二,春节过后,一些企业就会面临用工荒、开工难的问题。由于工资待遇低,歧视现象的存在,大量的民工不再回到长三角地区打工,而是选择在离家比较近的小城市工作,这对长三角人力资本的发展带来了影响。

第三,在农民进入城市的同时,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的城市人来到农村,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料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在农村扎根,发展起来。尽管这种人口流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的就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对于大城市来说,这是一种技术性人才的流失。

五、 对策

针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对策:

第一,大力发展区域中小城镇。长三角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全国百强县中相当大一部分位于长三角,它们已经形成了紧密相连的城镇网络结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长三角现有的优势,结合各中小城镇特色,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推动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重培养一批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优、竞争力强的中小城镇群。

第二,有效解决当地农民工、失地农民的问题。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农民工问题。这个群体存在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孩子上学难、老人照顾难、夫妻相聚难等问题。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应该着力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消除歧视。而失地农民问题也是城市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设身处地地为失地农民着想,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化的质量。

第三,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以及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城市的发展才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农村不会因为城市的发展遭受不良影响,反而会因此获益。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文明的交流,保护地区生态,建设宜居农村,形成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三位一体,分工协作、互补促进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参靠文献:

[1] 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2] 孔铎、刘士林:《我国逆城市化研究发展评述》,《学术界》2011年第11期。

[3] 宋健:《以一体化为契机,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国际化》,《全国商情》2006年第3期。

[4] 唐耀华:《城市化概念研究与新定义》,《学术论坛》2013年第5期。

[5] 杨上广:《长三角地区城市化问题研究》,《上海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

[6] 朱晓:《三大经济圈城市化比较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7] 章辉、吴柏均、杨上广:《长三角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10期。

上一篇:浅析windows xp操作系统退役对中职院校计算机... 下一篇:师爱无声,师爱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