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的要注意

时间:2022-01-14 03:02:21

“你是那样的稚嫩,小小的头,小小的身体和手脚,

不知道在人世间等待你的是什么,快乐、抑或苦痛?

你被护士抱到我怀里,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从此,我就将是你最好的守护神,

而在所有的给予中,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你的健康。

尤其是在你到来的第一年,任何微小的闪失,

任何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的细菌,

都有可能把你从我身边夺走。

所以,我怎能不……”

1岁以前,在你这个小可爱的生命里,没有什么能比预防免疫更至关重要了。虽然,现在在大多数城市的家庭里,已经知道要按时给宝宝接种,但是还有很多新爸新妈,没有将免疫接种提高到足够的重视程度,漏打、错打针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也有不少家长自作主张帮宝宝“省略”了一些其实非常必要的预防针。

在全国预防免疫接种日就要来临的时候,《母子健康)特以此文献给天下所有把自己的宝宝“捧在掌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父母!

有些疫苗的接种时间与当地发病季节有关,比如流脑、乙脑、流感在南方和北方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的差异。根据疫苗接种后一般1个月左右就可以有足够的抗体产生,所以接种时间往往定在可能流行的前1~2个月。

只有严格按照合理程序实施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才能使宝宝获得和维持高度免疫水平,逐渐建立完善的免疫屏障,有效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

预防接种的原理,就是通过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使宝宝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对付细菌、病毒。但是,有些时候,宝宝身体出现了某些特殊情况,就不适合接种,我们称这种情况为 “禁忌证”。每种疫苗所含抗原不同,禁忌证也会不同。

禁忌症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暂时禁忌证;另一类是绝对禁忌证。早产儿、难产儿,正在发热或患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儿童就属于“暂时禁忌证”。这些宝宝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但是,如果你的宝宝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严重过敏体质,就属于“绝对禁忌证”,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绝对不可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的禁忌证一对一

卡介苗禁忌: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禁忌: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4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百白破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麻疹疫苗禁忌:患过麻疹的宝宝不必接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禁用。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宝宝,间隔1个月后才可接种。

乙型脑炎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有脑或神经系统疾患,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禁忌:脑及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过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禁用。发热、急性疾病的宝宝可缓种。

乙肝疫苗禁忌: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甲肝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有些家长明知宝宝有接种禁忌症,但仍心存侥幸,接种前不向医务人员说明情况,这样接种疫苗是十分危险的。万一出了问题对宝宝可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到时候就追悔莫及了。

疫苗反应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像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

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口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38.5℃以下,持续1~2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专家提醒

有时会赶上接种疫苗刚好和其他病偶合的情况,只有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可鉴别。万万不可以看到接种后发热就只想到接种反应,遗漏了原发病,造成误诊。

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做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日寸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予激素不口脱敏药观察治疗。

自费疫苗的选择

在我国,预防接种可分为免费计划免疫和自费预防接种两大类。为避免?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政府按一定的程序免费为每个孩子接种5种疫苗,既包括1岁内的基础免疫,1岁后的强化免疫。这7种病是指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肝。5种疫苗被称为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自费疫苗种类:

甲肝疫苗、乙肝疫苗、肺炎疫苗、Hib(嗜血流感杆菌)疫苗、M-M-Rll(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防感灵(流感疫苗)等。这些疫苗均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副作用少,能保护孩子少得很多疾病,但要斟酌的是家庭经济承受力。

专家建议:

只要经济允许,孩子没有接种禁忌证,就应选择接种。因为这些疫苗人群接种率末达80%,很难靠人群免疫屏障保护自己,只能靠宝宝自己接种来避免得病。

免疫专家热线

“为什么要有计划地按一定的程序接种呢?”

专家:因为不同的疫苗注射后产生免疫力的快慢、强弱、在体内维持时间长短不尽相同。一般死疫苗产生抗体慢,维持时间短;活疫苗产生免疫力较强。每种疫苗什么时候开始接种,还和孩子是否对该病具有先天免疫力有关。比如麻疹疫苗日个月才接种,就和出生时母体给了孩子一定的抗体有关。

“为什么有的疫苗要打好几次呢?”

专家:这是由多次接种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决定的。

“为什么有的疫苗1岁后还需强化免疫呢?”

专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体内的抗体水平在不断下降,打力口强针后利用免疫记忆的原理,抗体水平可迅速提高,这样才可以保证个体不得病,同时也可呆证群体有效免疫水平,避免疾病的流行。

“当地把流脑、乙脑的预防针也列入计划免疫,这是为什么?”

专家:这和你们当地的传染病流行趋势有关。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和人群免疫状况,是不可能一样的,所以,计划免疫的安排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何时接种哪一类疫苗请家长一定要听当地保健医生的安排。

上一篇:宝宝时尚发型秀 下一篇:禽流感、流感、感冒离你的宝宝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