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出口对世界经济平衡的影响

时间:2022-01-12 06:20:07

技术出口对世界经济平衡的影响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两年过去了,世界经济的形势并不乐观,主要经济体仍十分脆弱: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欧盟面临债务危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面临严重的通胀压力。虽然各国都意识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重要性,但政策并不协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以邻为壑的措施大行其道。从这些情况来看,世界经济离实现再平衡的目标非常遥远,似乎没有有效的措施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如果经济萧条继续,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贸易摩擦的加剧将导致冲突升级,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当前的经济情况,对一些可能的措施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在大国政策博弈的框架下探索一条能够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假定各国都致力于国内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低通胀和社会稳定;对界定模糊且约束力弱的所谓“国际规则”不予考虑,只要一国政策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即认为其合理。

二、中美经济发展情况

尽管美联储2008年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但美国经济复苏仍然十分缓慢、整个经济体系非常脆弱;同时金融危机期间的各种救助措施也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前美国的经济仍然面临如下一些问题:第一,经济增长缓慢,2010年前三季度实际GDP增速2.5%,低于经济危机前的水平;第二,失业率居高不下,11月全国失业率9.8%,已连续18个月高于9%的水平,接近20世纪80年代初通货紧缩时的水平;第三,贸易逆差严重,2005年到2008年间美国每年贸易逆差均在7000亿美元左右、约占GDP的6%,2009年缩小至3749亿美元、占GDP的2.66%;第四,财政赤字和政府负债高企,2009年财政赤字和政府负债占GDP的比重分别上升至10.01%和87.2%,且2010年和2011年的财政赤字仍在不断增加;第五,银行体系流动性缺乏、通胀率仍然很低,11月CPI为1.1%、核心CPI仅为0.77%;第六,新屋开工数量未现转机,2008年10月到2010年10月,平均每月新屋开工数量为58.3万套,处于50年来的最低水平,且2010年5月以来新屋开工数逐渐减少,10月开工数量仅51.9万套。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次级债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目前仍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对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原因,其说法也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国过度消费模式是导致危机的根源;另一种观点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型经济体将贸易顺差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使美国债券收益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从而催生了房地产市场泡沫。其中最典型的是伯南克的“过度储蓄论”,他认为“新兴经济体储蓄的大量增加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和更广范围的信贷膨胀”(2008)。因为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与汇率问题相关,所以包括Paul.Krugman、Aliber、David.Dollar等在内的美国主流经济学家都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是造成中美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指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认为人民币应该尽快升值。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新兴经济体购买国债能在一定程度上压低长期利率,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过度货币化和格林斯潘消极应对泡沫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房地产价格稳步攀升,持续数十年的上涨强化了居民“房价永不下跌”的幻想,导致投机盛行、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David.Dollar,2010),甚至2006年房价开始下跌后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仍在膨胀。中美是世界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经济失衡表现最突出的国家。中美之间的失衡主要表现在贸易收支严重不平衡,进而导致两国国内经济不平衡。因此,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将其视作不平衡的根源和能否实现再平衡的关键。但就中国经济本身而言,目前存在严重的经济结构不平衡、增长方式粗放、收入分配不公、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出口和投资拉动明显、消费贡献下降(图1);2008年亿美元GDP能耗4.63万吨油当量,是美国的2.86倍、日本的4.5倍、德国的5.45倍;GINI系数不断增大,1999年为0.397、2004年已达0.47;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多导致就业越发困难,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使得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另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缓慢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1)导致国内通胀。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使中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人民银行被迫向社会投入大量本币,虽然从2002年开始采用央行票据及回购等手段收回流动性,但中国基础货币仍在急速膨胀(图3)。货币供应量膨胀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上扬、通胀压力增加,1997年到2009年,全国房屋平均售价上涨134%;继2008年初高通胀后,2010年10、11月CPI同比上涨4.4%、5.1%(图2),全社会出现了很强的通货膨胀预期,政府开始采用行政手段进行价格干预。(2)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加入WTO以后,长期贸易顺差引发美国和欧洲国家不满,屡屡发生贸易争端。(3)间接造成环境破坏。基础产品极低的出口价格刺激了国外的需求,从而造成稀土等资源品的过量出口,进而导致掠夺性开采和严重的环境破坏。(4)不利于企业创新。汇率长期缺乏弹性会导致出口企业坐享汇率低估带来的利益,缺乏增加研发投入的动力,不利于技术创新和长期竞争。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到,中美经济内部以及中美经济之间都存在不平衡,且有具体的历史背景。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虽有争议,中国和美国的长期目标还是一致的。下文将从美国经济出发,对一些可能的促进经济复苏和再平衡的措施进行讨论。

三、美国经济复苏可行路径及其影响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增加消费、投资或出口实现经济复苏。但是过度消费的居民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重大损失,这将影响美国后危机时代的消费习惯;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提高居民储蓄率的必要性,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家庭储蓄率由2%上升到目前的6%,但仍低于1952~1999年8%的平均水平。因此,通过增加家庭消费支出刺激经济的办法并不可行。如果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1)增加政府赤字,不利于国内经济平衡;(2)政府负债增加将推升长期国债收益率、提高国内利率水平、产生挤出效应,极端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导致债务危机。所以,提振内需方面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通过量化宽松维持低利率、增大通货膨胀预期刺激企业投资。外需方面,增加出口、减少进口能改善贸易收支,也能够刺激国内经济复苏,这也是经济再平衡中最为有效的办法。改善贸易收支的途径主要有三条:(1)要求人民币升值或让美元贬值;(2)要求贸易伙伴国降低贸易壁垒或美国进行贸易保护;(3)取消出口管制,增加出口。总体来讲,现在美国能够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四条,下面我们分别进行分析:

1.继续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的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所以其有义务运用所有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这两个目标。短期而言,美国面临的是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当的10%的高失业率,但是现在与20世纪80年代不同的地方是基准利率处于0~0.25%的极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为避免流动性陷阱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推升通货膨胀预期、压低实际利率刺激投资以促进经济复苏是可行的。但是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存在很大的风险:(1)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首先,长期债券市场的收益率由供求双方决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否压低长期名义利率还取决于国债发行量和其他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其次,注入流动性以后会使实际利率下降,在其他经济体不恶化的情况下美元贬值,一旦长期实际利率为负,国外投资者将以从国债市场退出作为回应,在当前实际利率为0.67%的水平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范围非常有限并可能进入“实际利率的流动性陷阱”;第三,虽然2010年10月通胀率和核心通胀率仅为1.2%和0.8%,但目前10年期普通债券与通胀指数债券的利差为2.09%,而且实际利率极低,在这样的环境下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并可能超过美联储隐含通胀目标;最后,即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了投资,但是企业增加投资的前提仍然是社会存在有效需求,然而国内居民消费上升则其储蓄率必然下降,这又与美国需要提高储蓄率的再平衡思想背道而驰。(2)将对其他国家资本市场形成冲击。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使借贷资本实际收益率下降,同时也向市场透露了经济复苏困难的信息,从美国货币市场撤出的投机资本将流向收益率较高新兴经济体,对其资本市场形成冲击。(3)美联储操作难度加大。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资产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图4)。如果QE2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话,联储将继续扩大长期国债购买力度,这将严重损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日益膨胀的资产规模和复杂的资产结构也将加大中央银行调控的难度。即便未来经济复苏,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减持MBS及长期国债、使资产规模回到合理水平非常困难,这需要美联储对房地产市场、货币创造乘数和减持对利率的影响都有非常精准的预测,一旦退出时机和资产缩减规模出现偏差,将不可避免地加剧经济波动。

2.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长期以来,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都非常强硬,众议院还于2010年9月29日通过了《货币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CurrencyReformforFairTradeAct),以政治手段迫使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虽然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的确能改善美国的贸易收支,这种策略得到美国政界、经济界和学界的支持,也为部分中国学者所认同。但这种做法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1)竞争力差的企业将在短期内倒闭;(2)有应对能力的企业缺乏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整,新兴企业不可能在数月内设立并形成规模。倒闭企业和新设企业时间不同步、劳动力需求规模不对称将导致大量民工失业,这不仅对经济造成冲击,还将影响社会稳定。所以,中国所能接受的是长期渐进升值,为经济主体的适应性调整留出时间,通过市场机制减缓汇率制度改革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另外,当前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存在争议,吴晓灵、Stephan.Collignon、文一等都认为人民币不一定被低估。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外汇体制改革的目标并不是升值,而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因此,中国不可能任由人民币短期大幅度升值,而将继续保持稳定的汇率环境实施渐进式的改革,对投机资本进行限制、对外汇占款造成的过量货币供应予以冲销。

3.要求中国降低进口限制,或美国加强贸易保护。与人民币短期升值一样,中国短期取消进口关税的策略会因对经济冲击过大而不为政府所接受。如果美国为缩小贸易赤字加强贸易保护,在世界经济都不景气的情况下会诱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而引起更多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不利于各方的经济恢复和发展。4.取消高新技术出口限制,增加出口。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生产效率低下、增长方式粗放,2001年至2007年平均效率进步指数为1.001、技术进步指数为1.033;2009年单位GDP能耗1.077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总量占了全球的19.5%。美国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效率高,其2008年劳动生产率仍为中国的6倍,但是对中国实行严格的高新技术出口限制。如果美国取消相应限制、增加对华出口,有利于两国短期和长期经济平衡:(1)在短期,限制取消后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设备出口将会迅速增加。这将刺激美国企业生产和投资,迅速解决高失业率问题;中美之间贸易顺差缩小,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通货膨胀压力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若中国同时降低进口关税,贸易改善的幅度将更加明显。(2)在长期,中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后,随着生产效率提高、经济结构改善和GDP增长,对美国的进口需求将显著上升,进一步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耗费量将显著下降,这有利于降低全球生产要素价格,也有利于解决高碳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3)中美贸易收支改善能缓和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议、缓解国内经济不平衡,使中国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金融体制改革,为外汇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有利于尽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四、结论及再平衡的中国策略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解决中美经济不平衡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取消出口限制,增加对中国的高技术设备出口,以在短期内改善贸易收支,在长期中提高中国生产效率、增加产出、刺激进口,从而促进中美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再平衡。但是短期内,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主动改变对中国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取消高新技术出口限制非常困难;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仍能在国债危机和美元危机之间进行维持,美联储继续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政府融资的可能性很大;欧盟债务危机在不能获得政府有效救助的条件下,也可能走向持续量化宽松的道路。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将面临出口下降和国际流动资本的冲击两重风险,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加大稳定物价的难度。所以,中国需要采取一些更为积极主动的政策缓和国内经济矛盾、维持经济增长,同时促进世界经济再平衡:

1.把握时机,以经济手段解决高新技术进口问题。因为通过政治磋商解决欧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应该充分利用欧美经济不景气的时机、以经济手段进行解决。具体来讲,可以采用持续、大规模高新技术设备招标的方式,诱使欧美企业尤其是经营出现困难的高新技术设备制造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竞标,努力形成欧美企业竞争的格局。这既可以部分解决我国缺乏的高新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通过高新技术设备出口国之间的竞争和利益驱动,突破高新技术设备出口的政治阻力。

2.有条件地救助欧债危机国家。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元也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之一。所以,一个稳定的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1)能使其对中国产品需求保持稳定、促进中国经济增长;(2)避免欧洲央行采用大规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减少国际投机资本对中国经济的冲击;(3)稳定的欧元能使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负面效应显化,迫使其致力于维持美元信心、减少量化宽松的力度和频率。所以中国应该对欧洲债务危机国家进行救助,但这种救助必须在放开高新技术设备出口限制、以资源或其他实际经济资源为抵押而非政治上口头承诺的条件下进行。

3.加强总量对冲、推进利率市场化、停止价格干预。资产价格膨胀和物价上涨是近年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价格问题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所以,对于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外汇占款,应该继续以央行票据、回购、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等方式进行总量对冲,使货币供应量回到合理水平。加息虽然也能遏制通货膨胀,但同时会阻碍经济增长、吸引热钱流入。而且由于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不能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国利率形成机制仍不完善,所以调整利率不应该是当前货币政策的首选,而是应该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畅通。价格干预的方式不仅会导致隐性通货膨胀和物资短缺,还可能增强通货膨胀预期,形成逆反效应,所以应该采用市场手段进行物价调控,行政调控手段应予摒弃。

4.加强对热钱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在短期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国际投机资本涌入国内,造成通胀压力、对资本市场带来冲击。所以,除了总量对冲以外,还需要对投机资本进行严密监管和打击。同时,从1934年《白银收购法案》后法币改革措施执行情况和1997年香港金融保卫战期间的情况来看,外资金融机构更容易成为国际投机资本流动的主要渠道,间接危害国家的金融稳定,所以应对其进行重点监管、进一步规范相关业务范围。

5.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外汇体制改革。汇率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可兑换,这就要求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但是在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会增加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风险。所以,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和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风险缓释作用,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减少汇率波动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将外汇体制改革稳步向前推进。

上一篇:技术壁垒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探索 下一篇:中国大型超市物流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