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研究综述

时间:2022-01-11 06:13:40

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315-02

摘要:随着电视栏目化改造和以收视率为核心的评估体系的确立,纪录片逐渐被边缘化。大量娱乐类节目的出现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眼球,争夺了大量的观众市场份额。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纪录片被迫进行调整和重组。随着国外纪录片的引入,给国内纪录片市场带来了巨大地冲击,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看如何将电视纪录片拉回观众的视线。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年以来,随着电视栏目化改造和以收视率为核心的评估体系的确立,卫星电视频道变成了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竞技场,纪录片逐渐被边缘化。大量娱乐类节目的出现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眼球,争夺了大量的观众市场份额。纪录片的收视群体相对较小,主要的受众群体为在校学生或者其他文化水平较高的受众群体,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纪录片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纪录片被迫进行调整和重组。从相对自由的纪录电影形式转为以电视栏目为主要传播形式存在。比如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中的《生活空间》板块,在那个年代深入人心,纪录片栏目化运作为不景气的纪录片市场赢得了一种发展的空间。但是即使是电视纪录片栏目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栏目过于平淡已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并且陷入了模式化、同质化和节目枯竭的境地。我国早期的电视纪录片讲究对原生态的记录,思想就是形式,过分注重纪录片题材的表意符号,缺乏穿透力,纪录片的内容大于形式。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视纪录片栏目的发展在某种范围内解决了经典纪录片创作萎靡的现状,但人们在通俗故事化的纪录片与寓意深刻的经典纪录片之间筛选的过程中,造成了广大电视受众审美能力的简单化。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民迫切地想要了解更为广大的世界,而世界也希望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这种迫切的需求为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契机。随着国门的进一步打开,国际交流的加深,大量国外的纪录片携带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审美观念和制作手法而来,给平淡的国内的纪录片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国内的电视工作者开始转变自己的观念,以适应国际纪录片市场的需求,电视栏目开始作为一种传播文化知识的产品融入市场经济中。

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科教频道开播,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播出的主要平台,。之后在2002年1月1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开播。上海是一个兼容程度非常高的国际化大都市,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上海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口岸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众多改革,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纪录片专业频道,该频道以纪实的影象关注社会,强调文化的思辨性。纪实频道将受众群体定位于高中、尤其是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中青年观众,并努力吸引高层次的精英阶层的关注,逐步树立起高文化品质和高知识含量的品牌形象。2007年,CETV—3进行了重大改版,成为了北京首家大量播出教育人文类纪录片栏目的纪录频道,并负责教育电视台近95%的纪录片制作与播出。

大量纪录片频道纷纷涌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受众对于纪录片的需求量增加。而支撑一个频道的最主要的节目形式就是栏目,所以纪录片频道的涌现也显示了受众对于纪录片栏目的需求增加。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的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纪录片承载着纪录社会历史文化、国家形象传播和国际文化交流的使命。智利的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进一步的拉近,给了中国一个向世界展示自己“相册”的机会。并且,奥运会本身也是一项重大的国际化赛事,在筹备与召开的整个过程中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故事,这些故事也是关注奥运会的人们所希望看到的关于奥运会的一个“相册”。纪录片将人文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等集于一身,将中国展现给世界,让更多的国外观众了解中国,同时也将世界拉近到中国民众的生活中,让中国民众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界。

随着中国电视数字化以及三网融合的推进,电视频道数量逐年升高,大量专业化频道的出现使得电视栏目的缺口逐年扩大,频道资源过剩。随着国民素质的逐步提高,对于电视栏目的审美水平也逐步升高,电视栏目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并且,近些年,娱乐类电视节目的市场趋于饱和,电视节目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给电视纪录片制作机构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2009年,上海纪实频道成立了真实传媒有限公司,虽然真正的公司化运营还在探索中,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算是打开了中国纪录片产业制播分离的新局面。2010年1月1日,教育电视台正式成立了中线传媒公司,负责电视纪录片的制作。这两家纪录片制作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电视纪录片栏目产业化发展拉开了序幕。

2010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政策有:一是大力繁荣创作生产。中央和省级国有影视机构每年要有规划、有重点地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纪录片精品。二是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扩大纪录片的电视播出,对播出纪录片的专业频道、栏目予以政策支持和鼓励,支持和鼓励地方电视台上星频道和地面频道开设纪录片栏目。三是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重点培育一批电视纪录片制作经营主体。四是加快走出去。认真落实国家出口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优秀国产纪录片打入国际市场。坚持以进带出。积极推进中外机构合拍纪录片。

由此可见,政府对于纪录片的独特价值给予了肯定,并从政策上对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加以推动。

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纪录频道正式开播,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播出的部级纪录片频道,也是中国第一个全球覆盖的中英文双语纪录片频道。以“全球眼光、世界价值、国际表达”为定位,对内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对外多面呈现,更加真实反映中国现实。纪录频道的开播标志着我国的纪录片向着频道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二、研究意义

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经这样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

纪录片栏目是一类受众相对明确而稳定的栏目类型,我国的电视纪录片频道主要覆盖在经济条件较发达,受众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而这些受众对于电视栏目的质量也要求较高,如何不断提升自己以满足受众对于电视纪录片栏目的需求,是所有电视纪录片工作者的目标。

根据《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的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纪录片通过电视传播或院线放映的节目总时长约9500小时,其中电视栏目是中国纪录片规模最大的传播平台。2010年中国纪录片电视栏目首播总时长约13219小时,去除不同电视台重复播出的栏目,总时长约为9343小时;作为特别节目播出的电视系列纪录片28部,约137小时;进入院线放映的纪录电影13部,约20小时。[1]由2010年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视纪录片栏目在整个纪录片市场中占有绝大部分的份额。

虽然2010年,我国的纪录片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纪录片中的市场比例比较轻,不太重视收视率和收视效果,更重视如何真实的记录事件并呈现给观众。吸引观众的往往是事件本身而不是其艺术表现手法。

如今,电视纪录片进入了频道化和栏目化时代,电视纪录片中市场化的比重越来越重,作为一档电视栏目电视纪录片也正逐步改善其艺术表现手法,向着娱乐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纪录片更接常百姓的生活,让观众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我国的电视纪录片虽然进入了频道化的时代,也有多个纪录片专业频道,但是,随着我国电视数字化以及三网融合的推进,现有的频道数目大量增加,电视栏目的缺口问题比过去更加显著。频道的资源相对过剩,而娱乐类栏目市场正趋于饱和,电视栏目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这些都为电视纪录片栏目提供了更多的播出时段。

国外一些较为成功的纪录片频道比如Discovery(探索频道)、NGC(国家地理频道)都有自己较为成功的纪录片栏目,比如:MythBusters(流言终结者),Destroyed In Seconds(毁灭瞬间),Animal Planet(动物星球)等都是兼具娱乐性、知识性和纪实性的优秀代表作。

国内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在近些年迅速发展,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走进科学》,北京电视台的《档案》等都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另外,我国还有几个历史较为悠久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在近些年也进行了娱乐化的改版。比如:动物世界在原来的栏目版块之后添加了《抓拍》的小版块,讲述动物生活中的短小趣事。

在国内还有一种特殊的纪录片形式叫做专题片,比如:《故宫》《圆明园》等,这其实也是纪录片栏目化的一种。比如《故宫》在国内播出是以电视专题片的形式播出,在Discovery频道播出时则是以《北京故宫特辑》的栏目形式进行播出。这类栏目经过精心的编排制作,围绕一个主题思想,每一集选取一个角度运用历史再现,悬念设置等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讲述,所以节目饱满,娱乐性较强,比较容易吸引观众。但是,这一类栏目的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在近些年发展迅速,但是,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却依然无法与Discovery频道的栏目等国外的电视纪录片栏目相抗衡。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电视纪录片栏目的形式较为死板单一,娱乐化不足。

首先,国内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目前还不完善,比如: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虽然分了寰宇万象、人文地理、时真等栏目版块,但播出内容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有时不同的栏目播出同一部电视专题片。所以,国内的电视纪录片的栏目设置和播出方式还不够完善。

其次,电视纪录片栏目的表现手法过于单一,节奏有些拖沓。我国现在的纪录片栏目的设置重要集中在《探索?发现》这类故事讲述和重现的栏目。这类栏目的表现手法多用故事重现和当事人访谈,表现手法比较单一,且有些故事情节很简单,但由于栏目时长的限制,编导反复的设置悬念,同一段视频内容重复多次播出,造成栏目节奏过于拖沓。

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的国际地位正日益提升,许多大型制作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纪录片选材丰富,这些都是我国纪录片创作上的优势。但是,我国的纪录片栏目尚在起步阶段,如何让电视栏目与纪录片完美结合,使电视纪录片栏目兼具知识性、娱乐性,更贴常百姓的生活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本文希望可以通过研究寻找到电视纪录片栏目中纪实化与娱乐化之间的平衡点,从而为我国电视纪录片栏目的发展提供一点微薄的帮助。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纪录片的历史悠久,电影诞生初期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算作纪录片。随着电影叙事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发展,纪录片也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关于纪录片国内外有着大量的研究资料,从选材、纪录手法,叙事手法,表现手法,等方方面面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并运用了文学、哲学、艺术学、电影学等众多理论进行分析。电视纪录片栏目化是近些年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对于电视纪录片栏目的研究著作较少,但是近些年的研究著作中都会有独立的章节对于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现状或者娱乐化现状或者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在何苏六著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1版)》中,有一章节标题为“2010年纪实类频道收视报告”。通过最新的收视数据,从市场角度对于电视纪录片频道和电视纪录片栏目进行的详尽的分析。

在张同道、胡智锋著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中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为2009年和2010年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在两个部分中,又分别设置了七个章节,其中第二章节均为纪录片频道,第三章节均为纪录片栏目。从宏观和微观的的角度详尽的分析了近些年纪录片频道和纪录片栏目的发展趋势。

在陈刚著的《Discovery解密: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研究》中,第二章 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的叙事学研究,第四章 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的“娱乐”传承和娱乐元素,第六章 美国探索频道节目与中国纪录片比较研究,主要分析了娱乐元素对于Discovery频道中栏目的影响,并通过中美电视纪录片栏目的对比分析了两国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不同价值取向。

在何艳著的《美国纪录片产业发展及现状研究》有一章节题目为“频道化商业运作纪录片的娱乐化倾向”。说明电视纪录片栏目的娱乐化趋势是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也是电视产业商业化的必然趋势。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的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

通过对中外纪录片栏目创作理论的研究,理清不同国别,不同类型纪录片创作的基本理论和观点,选取与本论文研究方向相关的内容、章节重点分析对纪录片栏目创作的影响。

2.观摩。

有意识有目的对相关电视纪录片栏目,比如:MythBusters(流言终结者),Destroyed In Seconds(毁灭瞬间),Animal Planet(动物星球),《探索?发现》《走进科学》《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进行观摩、体会、分析。

3.文献分析。

利用大量书籍、期刊和互联网上的各种数据库,查阅国内外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文献,对涉及电视纪录片栏目、娱乐化、电视节目娱乐化等相关方面进行分析。

4.比较研究。

充分对比国内外多档电视纪录片栏目的创作手法,分析其本质、形式、表现力等方面的异同,发现其普遍性特征及对于娱乐效果的影响,寻找到那些手法对于电视纪录片栏目的娱乐效果有促进作用。

5.个案研究。

选取有代表性和较强借鉴意义的电视纪录片栏目,进行个案分析,找出其娱乐化现象对于该栏目的影响和如何在纪实性和娱乐化之间达到平衡。

参考文献:

[1]张同道 胡智锋,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

作者简介:万琳,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就职于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上一篇:基于GPS/GIS的出租车诱导系统设计 下一篇:对非金属材料切削加工的相关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