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佳的诊治分析

时间:2022-01-10 12:36:30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佳的诊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76-01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佳的原因,寻找最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佳病例的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手术时间过长及肥胖,使用电刀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佳的机会;对切口愈合不佳病例实施及时彻底的清创,按时换药,并给予纱布湿敷和红外线照射,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佳的高危因素,应制定有效地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佳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佳;诊治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和挽救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其中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佳就是常见的一种,其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而且会影响医疗工作,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文章对我院2006年6月~2012年5月期间31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佳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切口愈合不佳的常见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产妇23例,脂肪液化8例。年龄17~42岁,孕周36~43周。其中26例为横切口,5例为纵切口。其中首次剖宫产术24例二次剖宫术7例。使用电刀1例

1.2 临床表现:23例切口感染患者术后体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至少2次≥38℃,术后4~7 d出现腹部切口红肿热痛,伴有脓性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20例切口部分裂开,3例切口全部裂开,深达腹部肌前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8例脂肪液化中有2例亦有体温身高,其余6例 无明显体温升高,并有一例出院后第三天才发现油性渗出返院就诊,但8例均有油性液体渗出。

1.3.1感染切口 处理方法: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拆除缝线,行清创术。过氧化氢及抗生素液充分冲洗,切口放入绵白糖,3次/d,连续3 d,每天局部照射红外线2~3次,20 min/次,同时给予全身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待分泌物干净后,用康复新溶液浸透的无菌纱布湿敷切口2~3 d,继续辅以红外线局部照射;等切口无异常分泌物,肉芽组织新鲜,无感染征象时用蝶形纱布固定切口,5~9 d后松解纱布,对于全层裂开皮下组织缺损严重的给予全层缝合。9~10 d后拆线。清创后给予足量光谱抗生素6~7 d。

1.3.2脂肪液化切口处理方法: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内置以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不用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以2% 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后,填塞康复新液纱布条引流,再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即可,每日1次。直至切口肉芽组织长满后行Ⅱ期缝合,在治疗期间口服或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以缩短愈合时间。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提取物,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血管新生,具有修复溃疡创面、使创面迅速愈合的功效,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微循环。同时能有效激活创面的免疫、活性细胞,抑菌消炎,通过抑制蛋白质及RNA的合成,达到抑菌抗感染的目的,使局部炎性反应轻、渗出力强的特点。

2 结果

2.1.1 切口感染相关因素:23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贫血13例,合并糖尿病1例;破膜时间>24 h的11例发生切口感染;17例为急诊剖宫产术,5例剖宫产手术时间>1 h,为二次剖宫产4例;2.1.2脂肪液化相关因素:肥胖者6例,使用电刀1例,二次剖宫产3例

2.2切口愈合情况:所有患者均获得切口愈合,愈合时间9~28 d,平均16 d。

3讨论

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佳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几方面:①妊娠合并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孕产妇往往存在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影响切口的愈合;此外,糖尿病可发生白细胞趋化性和末梢循环功能衰竭等病理生理变化,也可导致伤口不愈合或感染,感染率可达10.7%[1]。②肥胖,肥胖患者有较厚的皮下脂肪,使得缝线增多,切口处血管被横断以后,相对容易发生术后供血差、脂肪液化等,并残留无效腔;肥胖者术后需要较多营养素,早期肠外营养无法满足机体所需,造成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机会增加。③胎膜早破及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的孕妇身体过度疲劳,抵抗力下降,存在于周围环境或阴道内的致病菌容易伴随多次的阴道检查和肛查进入体内,造成上行感染。④急症手术或手术时间过长,急症手术时间紧迫,往往准备不足,消毒不严格,增加了感染机会;在长时间手术过程中,切口附近毛囊内的细菌会随排汗污染切口,长时间的牵拉造成切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降低组织的抵御能力[2]。⑤手术切口的缝合技巧,皮下组织内线结过多,容易发生线结反应,并增加了缝线感染机会;缝合过密会影响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影响切口愈合。

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佳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孕期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不必要的阴道和检查,严格无菌操作,在分娩过程中严密观察产程情况,若经阴道分娩有困难者及时改为剖宫产术;剖宫产腹部切口不宜过小,手术操作熟练,手术时间不宜过长,减少术中出血,缝合切口要针距得当,松紧适宜,不留腔隙,避免血肿形成;皮肤缝合前做好消毒,防止皮肤错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使用电刀,对预防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疗效确切。

一旦发生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应立即拆除感染部位缝线,局部引流,行清创术,双氧水及抗生素液局部充分冲洗,彻底清创后待切口无异常分泌物,立即行二次缝合术,按时换药,给予红外线照射及纱布湿敷。红外线照射可促进组织的血液循环及炎性物质的吸收,对消除水肿、促进伤口的愈合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根据药敏结果给予足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肥胖者若发现有液化倾向可予芒硝外敷来预防。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6.

[2]严金燕,贾氢,罗书练,等.外科手术切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2,3(4):39.

上一篇:膀胱痉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一篇:创伤性血气胸病人的舒适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