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默躬题谭石门山水画册释注

时间:2022-01-10 09:09:59

曾默躬题谭石门山水画册释注

注一

曾默躬(一八八 ~ 一九六一),成都人,是一位学优则不仕,品行高迈,不求闻达而洁身自好的文人艺术家,医学家。能诗词,精书法篆刻,擅山水花鸟、人物及佛像。于医学造诣匪浅,著有医论,医案数十卷。惜经之乱,其书画存世甚少,仅印谱保有完整,计三卷有三百八十二方。

曾氏自认为书法第一,画第二,印第三。书以楷、行、篆为佳,对秦汉之篆,汉隶,北碑着力尤深。在《三公山碑》、《天发神?碑》、《石门颂》、《石门铭》、《衡方碑》、《郑文公碑》、《张猛龙碑》,二爨碑等碑刻上下过大功夫。亦深受王右军,颜平原影响。其行书端庄而参以流丽,刚健而含婀娜,看似简约却耐人寻味。其篆书铸秦汉,雄浑朴茂,畅而不张扬,厚而无悍狂,雍穆醇粹,直与吴昌硕、齐白石书风相颉颃。

四川大学学者何主编的《近现代百家书法赏析》一书中有段对曾默躬的精彩述评:“曾默躬还精于书画鉴定。(民国时)四川军阀王赞绪、刘文辉等请他去鉴定书画,张大千所作的假画也逃不过他的慧眼。凡是有曾默躬在场鉴定,张大千总要请他多加关照。曾默躬兼善诸艺,却不为人知。真正了解他的唯有齐白石与谢无量。齐白石在题《门人罗祥止印谱》中这样写道‘今之刻印者,唯有曾默躬删除古人一切习气而自立……成都曾默躬为余神交友’。谢无量则称赞到:‘曾默躬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我对他很佩服。’曾默躬是脚踏实地,默默地耕耘于艺术园地的一介布衣,历史对他的艺术会予公允的评价。”

注二

谭石门,本名铭,号啸云,其画署西园,生卒不详,约在清嘉庆五年至光绪年间(一八八 ~ 一八八八),居成都忠孝巷。谭氏家资颇丰,淡于功名,一生未仕,耽志书画,筑翠微山馆隐居终身,寿高八十余。其子谭焕廷,字子鹤,曾为清末梁山训导,亦能书画。

清道光间四川总督戴三锡(号羡门)曾召谭氏为幕宾,让其纵览宋元真,谭借此机会学习前贤,受益匪浅。

谭氏之画,神高韵远,绝无俗态,远胜当时颇有画名的胡世荣(即胡澹泉),庄裕崧诸家。潭石门收弟子多人,有成都侯兆熊,号渭川、同乡王少怀,号芙丞(一说荚丞)、郫县刘芳藻,号东坪(一说云坪)、怀宁胡寿椿,号雪渔、吴县辜培源,号云若(按:黄宾虹曾就学辜培源门下,辜氏有后嗣今居成都)。

谭氏五十后因有所恨,不复作画,更号石门,以草隶显名,故当时成都凡论书者无人不晓谭氏。谭氏之画传世甚少,旧时非百金不能得一纸也。

四川新都桂湖内存谭氏所书一通“龙藏寺受禅铭”碑刻,隶体,极俊逸。(按:龙藏寺在新都新繁镇,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同治到光绪年间香火鼎盛。寺存有明成化时所绘壁画。此碑当是后移至桂湖。)青城山存有谭氏所书对联“心随流水去,身与白云闲。”

注三:

崇文勤实,即完颜崇实,蒙古人,翰林出身,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至同治十年(一八七一)间任成都将军,并两次四川总督,文学著作颇丰。成都武候祠原有木刻抱柱联:“一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即由完颜崇实撰并书。遗憾的是原刻联毁于,后经吴玉章先生凭记忆复出,刘孟伉补书。完颜崇实于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去世,其子顾复初乃现代著名学者。

注四:

黄宾虹,中国当代山水画巨匠,介绍他的资料颇丰,这里不必赘述。主要谈一下黄宾虹上世纪四十年代曾入川,与曾默躬相熟。曾氏所题这本谭石门山水画册,应属他自己收藏,黄宾虹应是观览过。从师从关系上讲,黄宾虹曾从师于辜培源,辜培源又曾从师于谭石门,从画风的继承上是有血缘关系的。观宾翁之山水画,其房屋用笔构图与谭氏有一脉相承之相。所以,黄宾虹钦服曾默躬对谭石门的评价是有缘由的。

注五:

叔轩,即方叔轩(一八九三 ~ 一九八二),名俊,成都人。是一位成就显著的学者,教育家。早年由华西协合高中毕业后考入华西协合大学教育系,一九一九年毕业。后分别留学英剑桥师范科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五年就学英伯明翰大学,获教育硕士。一九四六年任华西协合大学(后来的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今已并入四川大学)校长,后任校长。方氏著有《中西儿童审美研究》、《实验心理学概论》。

注六:

戴羡门(一七五八 ~ 一八三),名三锡,字晋藩,号羡门,顺天大兴人,原籍江苏丹徒。清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进士,授山西临县知县。嘉庆六年(一八一)发四川,历马边、峨边两厅通判,署资州、眉州、邛州,后擢茂州知州,又历宁远知府,四川按察使。道光二年(一八二二)迁江宁布政使,继转调四川,道光三年署总督,道光五年兼署成都将军。戴氏先后计有二十余年在川为官,颇有政声。道光九年因老召至京城,署工部侍郎。

注七:

姚远之(一七七三 ~ 一八五二),字伯昂,号荐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安徽桐城人,嘉庆十年(一八五)进士,教育家,书画家。书善隶,行草,尤善白描人物,花卉不落时人窠臼,间作果品而饶有风致,可与南田、华新罗争胜。著有《竹叶亭杂诗》。

注八:

吕半隐(一六二一 ~ 一七六),名潜,字孔昭、石山,号半隐,晚号石山农、石山居士。四川遂宁人,明崇祯进士,授太常博士。工书,能诗,擅山水花卉。用笔放纵而有法度,神清气朗。其性旷达,为人平和安雅,学识渊博。有文集《怀归草堂》、《守闲堂》、《课耕楼》。明亡后,吕氏于清康熙二

十四年(一六八五)归故里,自此闲居,从事稼圃,倘佯于山水间,过着隐忍清贫的生活,以书画娱老,时称“诗书画三绝”。书风秀逸猷劲,有清淡幽远之气。画擅墨法,直接元人遗韵,享有“天下二半”之誉,“二半”即吕半隐与龚半千(即龚贤),有《吕半隐山水册》行世。

注九:

甲申三十三年佛生前一日:即农历甲申年,乃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佛生”又称“佛诞日”,即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应是农历四月八日,阳历的四月三十日。如此推算,即为阳历的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说明:

《谭石门山水画册》,册高三十六公分,宽二十公分,画二十二幅,前有曾默躬题跋,跋之引首钤朱文印“暾斋”,跋尾钤白文印“成都曾默躬校读之记”及朱文印“曾居士金石语”。初考,此册应是谭氏五十岁前之作,多是课徒稿。整册完好,今归陈君晓夫兄收藏。

这篇文稿根据多方面的资料参考写成,因约稿仓促,亦是初考的状况下成稿,故难免有误漏之处,敬请诸方家指正。

上一篇:芬兰学生威尔和他的同学们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六环节”教学法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