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汽修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1-07 12:52:29

关于中职汽修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拥有国,汽车维修行业对技术员工的需求亦随之大幅增长。本文针对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结合市场对汽修人才的需求实际,以更多更快更好地为汽修市场培养有实战能力的汽修技工为出发点,从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改变教学模式,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构想。

【关键词】中职汽修;教学改革;模块式;一体化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乘用车联合会初步统计,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超过1350万辆,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面对如此巨大的汽车市场,我国汽修行业的相关业务迅猛发展,汽修市场不断壮大,同时对汽修技工的需求、要求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提到了更高的层次。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汽修技工,越发成为摆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笔者就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中职汽修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中职汽修专业传统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在传统汽修教学中,通常是以理论学习为中心,以学分考试为目标,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理论考试通过后再由学校交给维修师傅带去实习。从长期的教学效果看,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知识难以掌握。中职汽修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对于抽象的理论学习,大都感到困难,无从掌握。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习时,全靠死记硬背、最后总是似懂非懂,很难变成自己固有的知识。

(2)系统知识难以联贯。在教学中,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如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的教学时间为两个或三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常常顾此失彼,学习难以深入。

(3)教学效果难以圆满。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学生在单纯地学过理论后,过一段时间再对理论去用实习来验证,有的早已丢失得差不多了。教师教理论,师傅教实践,理论和时间难以有机统计起来,很难把理论与实际融汇到一起,教师与师傅的不协调,也容易造成学生在实践中的混淆,因而最终学生尽管也可能可以通过考试,但真要到实际中去工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往往不尽人意。

二、构建完善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1.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要以市场为导向

职业技能的培养的根本着眼点是服务市场需求。因此,在中职汽修课程教学上,首先要研究市场需求的趋势、特点,加强与汽修企业的联系沟通,随时掌握汽修市场的发展动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为他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做到人尽其用,学有所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教学,不至于盲目培训。在科目的设置与教学的方向上,要以汽修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为依据,如能做到与企业签订人才输送协议为最佳。

2.创新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汽车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新的知识在不断涌现,而我们现有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却仍是原有的版本,有许多新技术应用无法体现,尽管有些东西可以由教师在讲义中进行补充,但并不完善。如果学生毕业后,参加市级工作,就会遇到新技术问题方面的故障将无从下手,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影响汽车维修企业信兴誉,而且也影响车主的方便,甚至还可能让学生失去就业的机会。因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要组织力量,创新课程内容,根据技术进步的变化状况不断编写出新的适应市场需要的教学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让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市场竞争的实用型人才。

3.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落后于市场的要求,现在,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各类职校中推行和应用。这就是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战技能。该教学模式就是把汽修专业课程按发动机、底盘、电器、汽车新技术四大模块分解,每个模块又按系统结构分成几个子模块,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程度合理设计操作任务,让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按教师分配的任务来完成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习技能。这样,即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可使专业技能培训与理论学习相对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增强自信心,促进技能的早日形成。

4.加强中职汽修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

目前,我们不少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都只是理论型人才,他们对汽车维修理论可以讲的头头是道,但真要他们真刀实枪地带着学生去操作,却表现出实践的弱项。带学生实习操作的往往是汽修企业师傅,他们做起事来很在行,可理论知识苍白,例如,对汽修故障处理,他们可以三下五除二地轻松解决,但从理论上阐述却说不出所以然。这就造成了理论课与操作课的明显脱节。因而,要重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培训、业务练兵等方式加强中职教师的实际操作训练,提高汽修专业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到一些汽修企业去聘请一些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级技工,充实汽修专业师资队伍。

5.搭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集训基地

目前,我们大多数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是在课堂上讲理论,考完理论再到车间去实习,没有既上理论课又可以同时实行现场操作的场地。而要让学生们加深理论的学习和提高操作技能,必须按一体化要求来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集训基地建设上要按教学与操作的要求来建设。目前,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一是如果学校条件许可,可以自办汽修工厂,做到校厂合一,这样完整的汽修设备加上现成的汽修车辆,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二是没有办厂条件的学校,可以与一些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与齐备的汽修企业搞联合,一方面为学校培训了学生,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力。通过课程集训基地的搭建,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要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进步不断改进,只有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汽修职业技能人才,才能有效提升汽修行业的服务水平与质量,满足汽修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军.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实践反思与改革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

[2]廖颂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3]毛洪艳.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浅谈[J].职业技术教学与研究,2011,(20)

上一篇:Ⅸ、爸爸醉了 下一篇:看长沙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