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霸道咋办等

时间:2022-01-05 06:51:59

《信息时报》的观点

孩子霸道咋办

第一,不予理睬。如果婉言相劝仍然无效,父母不妨对孩子来个不理不睬。

第二,引发孩子良好的行为。从行为治疗的观点来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为不好,父母则要设法引发他另一方面的良好行为。当孩子的良好行为出现时,则要鼓励他,称赞他,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第三,设法使孩子发泄过剩的精力。平时要多让孩子从事体力方面的活动,并给予适当的辅导,使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发泄,同时还可用图书、音乐熏陶孩子的性情,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第四,让孩子饲养小动物。孩子在喂食、抚摸小动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起爱怜弱小之心,霸道之气会逐渐减少。

第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带孩子参加孩子间的社交活动,如生日聚会等,让孩子在欢愉的氛围中产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欲望。

《家庭主妇报》的观点

培育孩子的健康性格

美国叙拉古大学心理学家、哲学博士Barbara H・Fiese指出,日常生活中健康有益的习惯会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和自尊心。

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当大家快乐地享受着午餐或晚餐的时候,不妨发动家庭成员在饭桌上为彼此起一个符合个人性格特点的外号,或许父母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他能成为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的任何角色,他最愿意充当哪一个。或是询问孩子要如何庆祝他的一次小成功、一个小纪念日。这些轻松有趣的讨论,为家庭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包括孩子提供了发言的机会。随着发言权的增多,孩子的责任感也会随之而来。

效用:这种讨论会产生只有家庭内部成员才会有的小笑话、小姿势,而这些会使家庭成员在行动上更默契,在感情上更亲密。家庭成员的快乐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是被需要的。

用握手代替公式化的说再见 当因工作不得不把孩子丢给学校或保姆,在给孩子一个告别吻或是一个拥抱的同时,别忘了再给孩子一个只有你俩才懂的亲密、温暖的小动作,如轻触或用力握一次手。

效用:孩子们常常依赖这些象征性的小姿势来进行自我安慰。孩子常常主观地认为这些小姿势表明了他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特殊,他们是被疼爱的。父母的这些亲昵的行为会使孩子得到一连串的安慰,使他们形成平和、镇静的心境。

用小纸条培养孩子的自尊 每周都要在孩子的便当中夹一张小纸条,那上面写着你最喜欢的5件事,后面还要说明谁做了这件事。

效用:这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们分辨是非和进行自我检查的好方法。孩子们往往会模仿一些家长好的评语。长此以往,这些积极的言语会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成为他们自己的言语,进而孩子自己就会用行动去验证,最终形成正确的信念。而家长的行为会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被人重视的美好。

《家庭导报》的观点

帮助孩子克服

丢三落四习惯

丢三落四的情况,几乎是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的,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呢?

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一、教给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技巧。让孩子养成每天写记事本的习惯,回家按照记事本检查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可用拼音或图画代替。还可以把需带的重要物品编成顺口溜。

二、教会孩子如何整理东西。发生混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物品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因此,东西拿走后再归回原位,这种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

三、寻找一些符合孩子习惯的方式。如你的孩子喜欢一进家门就把鞋脱掉,可以在门口放一个鞋柜。

四、要以身作则。

家长应该避免的事情

一、帮孩子找借口。帮孩子找出原因并进行具体指导是应该做的,而不应该为孩子找借口。

二、经常送东西。如果是不太重要的东西,不要立刻给他送或买,否则他会觉得忘了丢了无所谓。

三、过多地承担责任。想想看,如果孩子把这些都没当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又怎么可能真正记在心里呢?

四、包办代替。孩子的书包由家长收拾,孩子的物品由家长拿着,孩子养成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又能怪谁呢?

《家庭百科报》的观点

孩子做错事父母咋办

及时地进行教育 孩子做错了事应及时教育。事过境迁再教育,会使孩子失去真实感。

以理服人 孩子做错了事,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

批评不应重复 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地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感受比较敏感的孩子应当特别注意。

前后内外一致 教育必须保持一贯性,切忌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见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进行教育,心情不好时则进行责备、训斥。教育又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对一种行为表现,母亲说对,父亲说错;今天说错,明天又说对,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只有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家丑不外扬 孩子做错了事,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去。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并不理想。

掌握分寸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如果批评过于严厉,会挫伤其自尊心,甚至引起反抗;而如果批评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灵,孩子就会觉得无所谓。因此,父母必须从爱护孩子出发,一语道破地严肃而又中肯地指出其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彻底揭穿其借口抵赖的心理,并帮助他找出今后改正的办法。这样做,一般都可达到批评的目的。

(萌萌 整理)

上一篇:同情之心 蒙以养正 下一篇:小出行,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