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02-27 08:22:07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 案例教学 思想政治案例教学 教学理念

一、概念界定

案例(case):是指特定情况或问题的一个实际的例子,有时又指客观存在的一种情形,尤其是那些会对特定人物或群体发生影响的事情。诚如,国内学者郑金洲曾说“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托尔(Towl,A.R.)说:“一个出色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选择的案例要符合教学目的,具有典型性,较复杂,有理论或实际意义。

二、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870年,是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创立的,并将其运用到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医学工商行政管理。如今,案例教学法普及于大学、中学、小学等领域中。

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具体说,思想政治课堂案例教学是指教师精心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运用真实、典型案例,将材料的抽象内容还原为生动特定的生活情境(事件的现场),转变角色,分析案例,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Ⅰ、启发性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21世纪培养什么样的人?启发具有什么“魂”人?思想政治课的“魂”(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是价值的所在,思想政治课堂通过案例教学,更好的启发学生,让学生领悟唯物辨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关、价值观、世界观,为终身教育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同时,思想政治的案例不仅给学生以启发,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性思考,引导学生从抽象思维深入到理性思维。学生通过各个案例,深入体验、分析,从而做出理性判断,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地学习,应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Ⅱ、时事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21世纪因特网得到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到“信息空间”。海量的信息、新闻以及焦点冲击着学生视觉与思维,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要引导学生批判性接收。教师选取案例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实际活,反映最新事实,师生共同探讨,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把理论知识生活化。

Ⅲ、生活性

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法的载体是案例,教师筛选的案例要源于现实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所选择案例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否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新课程要求教育回归生活,理论知识生活化。为此,思想政治案例教学要深入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如组织学生参与税务部门的税法宣传活动,通过活动,更多的了解相关税法规定,以提高法律意识。更好的落实到社会行动中。

三、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出适当的案例,案例必须是典型的、完整的、具有教育的价值;而且所选案例符合教学内容,为教学内容服务;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传统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

传统课堂案例教学

学生被动接受着、灌输的对象主动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课堂维护者、知识教授者学习促进者,指导者,

课堂内容知识传授、知识讲解问题探究、分析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课后作业课前学习+课堂研究

技术应用内容展示合作讨论、交流反思、自主学习

评价方式传统纸质测试多角度、多元化

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有区别,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的讲授和学习为中心。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习经过探究和实践的过程,在过程中体验生活、形成能力、建构知识,提高素养。因此,推广案例教学很有好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Ⅰ、转变教育观念

学生观方面:不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奴隶,更加重视学生的社会性、完整性、价值型和特殊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更加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研究转变。

教师观方面: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教书匠”,而是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转变。教师不再是“灌输者”,而是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转变。

评价观方面: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以传统的纸质测试为主;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教师的评价方式趋向多元化和多角度。

技术观方面: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的“彩色天空”,视频、图片、时事等在学生视觉上起到一定的冲击力,此时,教师给予学生指导,选择性的接收网络信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Ⅱ、完善课程设置

教育类课程不能只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注重学生教育科研意识与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人文的角度看,思想政治课程设置为两大模块:“四个必修”和“六个选修”,其中“六个选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以及多元智能结构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Ⅲ、改进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以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体验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合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案例教学法根据真实情境,联系生活实践,把理论知识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参与意思和合作精神。其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传递——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依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的质疑。(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2] Towl,A.R.etal,ASCI case collection,1963.

[3] 《教育大辞典》[M](增订合编本上)编纂委员会,上海出版,1997.2.

[4] 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夏咏梅.案例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策略与方法[D].成都:四川师范大,2007.

[6] 汤宏宇.试论案例教学法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案例教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Photoshop教学 案例教学法 学习兴趣 创造能力

Photoshop已经成为室内装潢、平面广告设计,或是个人照片处理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很多高中学校把Photoshop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之一,然而由于高中学生对图像处理和制作的理论及方法了解的不多,因此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并能运用该技术独立进行图像制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很多有益尝试,逐渐摸索出适合photoshop教学的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

学习Photoshop关键不仅在于灵活掌握各工具、菜单项或调板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解决具体的制作和处理图像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从基础的讲解到实例的应用,一堂课下来,学生仅知道用当前讲到的方法做教师讲解和演示的例子,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知识体系。而且学生对有些例子的实用价值存在困惑,不知道在面对一些图像时应采用什么方式来处理。学生普遍感觉按照一些创作要求来独立处理图像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笔者采用案例教学法,使这些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案例教学法的做法是:教师授课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头脑风暴法,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实现案例需要的步骤、方法和设计、制作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再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作品进行点评以及理论总结、提高。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从案例实践到理论上升,并最终实现知识内化,改变了传统先理论,后实践的授课方式。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可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与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方式不同,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渠道,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定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阐述某一知识点后,举个例子以训练其操作技能的做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通过多次Photoshop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案例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是一个设计者,启发者和引导者,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

(一)案例的编选。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层次分明地选好案例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前提。在选用、设计案例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在设计、选用的案例的时候,一般考虑以下几点:

1.案例的设计要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都源于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内容形象化尤为重要。如何化解知识点的难度,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我们普遍应重视的问题,案例样品的精彩与否,决定着是否吸引学生,是否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程度,是准备的重头戏。

如在Photoshop中基本知识单元学习结束后,我就设计了一个案例:利用所给的素材制作不同环境(比如会议室、休憩场所、工作间等)。由教师准备了一些素材(如各种不同的盘景、花,大小式样不同的瓶子、桌子、凳子和背景等图片材料),学生也可根据需要补充其它素材。利用已给的素材制作作品,主要是考查学生设计和处理图像的能力。首先学生对这个案例进行了分析,讨论设计不同场所的特点,根据特点讨论如何利用photoshop设计出合理、恰当的不同场所(如有优雅的、舒适的、整洁的、庄严的等)的效果图方法步骤,并列出所需要的技术手段以及制作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然后根据讨论和已学的Photoshop基本知识来设计和制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作品进行欣赏、点评以及理论总结、提高。其中就有学生选用了图1和图2两张原始素材图片,最终完成效果图(如图3所示)。其中涉及到的知识有选取工具(魔棒、套索)、图层新建、重命名、删除,前景背景色的设置、图层样式、文字工具、图像的变换(缩放、旋转、扭曲等)、滤镜效果等。

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学生不仅真正达到photoshop软件的灵活运用,还使学生的思维由单一到多样,从有限到无限,在实践中一些学生甚至能够运用photoshop制作从没学过的效果,实现创新。

2.案例设计能结合其它学科,具有内涵、深刻性、教育性

案例的设计除了要学生掌握Photoshop的基本工具、基本技术手段和基本操作技巧外,往往更需要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设计了一个“沙漠变绿洲”案例,先通过展示几幅环境优美的风景图片,供学生欣赏引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接着展示几幅破坏环境的图片,比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图片,以此引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展示一组植树造林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大家利用Photoshop实现改造环境。通过这个案例培养了学生的热爱大自然、人人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的强烈愿望。

3.设计案例要循序渐进

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守循序渐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性,所以案例最好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先在每个知识点的开始,应选用一些制作简单的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的操作。紧接着举一些能覆盖整个单元知识点的典型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最后在单元快结束的时候,要设计一些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案例,学生只有认真思考分析后才能完成,借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拟定思考题或讨论题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确定必要的思考题。思考题要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和可讨论性。但是,思考题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提供了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案例分析应提倡另辟蹊径,发挥创见,只有见仁见智,百家争鸣,才能充分挖掘每一个案例的使用潜力。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社会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案例教学法中对学习者的要求

(一)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一定要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案例学习的特点要求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学习过程。如果学习者没有仔细地观察案例,不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不积极思考分析案例,一堂课下来,就可能什么也没有学到。

(二)以开放的心态听取不同意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案例的讨论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其优势是可以利用集体中每个人的思索,对复杂图像案例进行全面的观察、思考、分析,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哪怕是与自己观点截然相反的意见),从中吸取合理的分析思路。

(三)致力于问正确的问题,而不要试图寻找正确的答案。在案例讨论结束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我们在此强调对于案例学习而言,从来没有正确的答案。课堂讨论的结果,可能会形成若干“可行的方案”,这些方案各有千秋,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案例教学的局限性及应对方法

应用案例教学的局限性需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参与讨论情况的评价较为主观,重复使用某些案例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等方面。应对方法:一是亲自设计案例,对案例胸有成竹,二是案例数量要大,并循序渐进有难度层次,使用案例才能收到案例教学预期的效果。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是对课堂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吸收前人经验与教训,拉近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的一种有效形式,只有多种方法并用,根据教学需要各取所需,才能收到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法汉.案例教学法简介[J].领导科学,1987,(02).

[2]刘开足.Photoshop的应用[J].刑事技术,2004,(03).

[3]康静.实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07,(16).

[4]华艳,梁矗军,田庆.PhotoShop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J].创新科技,2004,(04).

案例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诊所式;案例教学;本土构建

1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历史溯源

1.1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

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雏形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先驱苏格拉底所采取的问答式案例教学法.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od)又被称为“产婆术”,即帮助学生“孕育真理至出世”.苏格拉底式教学,并不局囿于单一的知识陈列说教,而是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讨论,通过展示案例提出问题,一问一答,否定与肯定,交流与争辩,引导正确认识的形成,帮助真理出世,开创了案例教学的先河.这种案例教学通常分为四步循序渐进:第一步,提出矛盾命题;第二步,对方回答问题;第三步,否定对方回答;第四步,帮助真理出世.

1.2案例教学法在哈佛大学的兴起

哈佛大学法学院初尝案例教学法.美国早期的法律教育颇受英国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影响,当时,要想成为一名律师,通常的做法是进入律师事务所,拜本国律师为师,学习业务知识,掌握业务技巧.“几乎到20世纪中期,跟随一个律师的学徒阶段在许多辖区,如宾夕法尼亚州,一直是批准新进律师的前提.”[1]然而,学徒制因其缺乏系统性、稳定性及对学徒潜在的剥削性受人诟病.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冲击下,人们更愿意去探寻更有效的法律教育方式.1870年,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Colum⁃busLangdell)在美国法律教育领域首创案例教学法.郎得尔秉承科学理性的教育观,他提出:“被作为科学的法律是由原则和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原理都是通过逐步的演化才达到现在的地步……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些包含着这些原理的案例.”[2]郎得尔模式以上诉法院判例为教学素材,在课堂上秉承了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学院学生积极思考,力图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判例的反思,寻找解决方案.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案例教学法探索.继哈佛法学院之后,哈佛医学院也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院课堂教学中得以推广,美国知名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Flexner)对传统医学课堂授课模式的批判功不可没.他在《弗莱克斯纳报告》中论证了在医学教育实践中推行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首先,弗莱克斯纳认为医学院教学目地不是培养“理论知识的背诵者,而是具有探究精神及批判能力的思考者.”[3]进而,弗莱克斯纳提出了医学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临床实践案例教学法,即将四年制医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课堂教学,学习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第二个阶段是在进行临床医学教育,通常在“医院面对病人进行,学生要学会如何写病历、如何进行身体检查以及如何诊断等.”[4]哈佛大学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深入推广.哈佛法学院与医学院引入案例教学法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尤其是时任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的多汉姆(MallaceB.Donham)敏锐地意识到,虽然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培养的是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但三者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育人需求——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他认为“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同样也适用于商学院的教学活动.”[5]在多汉姆的引领之下,案例教学法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得以深入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课堂上,教授的主角身份已经被淡化,学生是课堂的主宰,案例讨论占据了整个课堂.至今,全程案例讨论法仍然活跃在美国商学院课堂乃至全球商学院课堂.

1.3批判与新生: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形成

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出现是当时美国教育界教学模式的一次重大革新,从哈佛大学法学院到医学院再至商学院乃至整个美国,案例教学法获得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案例教学法如火如荼展开之时,批判者们也审视着这种方式并不时发出质疑.20世纪初,现实主义者们一针见血地指出郎得尔模式的重大缺陷——绝对简化教育与匮缺专业实践训练,认为:“如果法学院的学生能够亲身经历案件发生时及案件判决时的社会生活,他们会受到更好的教育”.[6]现实主义者们对案例教学法尖锐的批判,掀起了修正案例教学法的浪潮,提出要在法学教育中采用新的教学法以弥补郎得尔模式的缺陷.诊所式案例教学应运而生.诊所式案例教学主张通过加强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其基本思路可以归纳为一个周而复始的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历程:身临其境面对实务问题,参与解决问题,启发反思.诊所式案例教学法提出之初,学者们对其顾虑重重,以至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系统地形成及推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才对诊所式教育的基本理念达成共识,得以大力推广,并在法学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了法学教育的首席教学法.[7]

2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特征描述

传统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忽略了实践思维的启发.如郎得尔模式在法学课堂中的运用,其目地在于让“学生阅读特定的上诉案件中的司法意见,并且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推导出它们一般的运用原则”.[8]诊所式案例教学法引导学习者理性思维形成的同时,又特别关注启发、训练学习者的实践思维,最终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将理性思维与实践思维升华为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以真实案例作为“诊断”的素材

传统案例教学中,学生面对的讨论素材——“上诉法院的判例”,判例的最终结果已经形成,学生要做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理性推理回归到已经形成的结果.而诊所式案例教学中,学习者通过进入各式的“诊所”,如律师事务所,面对的是没有“正确答案”的真实案例.学习者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专业问题,如某一个法条的准确运用,更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各式社会关系,如法律与道德如何抉择.要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学习者需要多角度审视案例,“在行动中学习”并在“学习中行动”,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周而复始的历程,为诊断案例开出正确的“处方”.

2.2师生关系的重新审视

诊所式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为主导传道授业、学生被动学习的固有模式,学生才是进行案例诊断的主角.一方面,学生是案例诊断的主角.学生只有积极主动探究、思考,并深入案例的各个方面,才有可能形成妥善的解决方案.在探寻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识、专业实践经验予以指导.另一方面,平等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与教师互相配合、协同作业解决现实法律问题.就对真实案例的处理而言,师生之间形成了平等的业务处理关系.

2.3走出课堂去实践

诊所式案例教学的内容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在课堂进行,在这个阶段,学生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走出校外,进入社会,直接接触形形的案件当事人,并进行调查、咨询等活动,如为权益受侵案的消费者提供法律支持;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为被家暴的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缺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本土构建

3.1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本土构建意义

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诊所式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案例,这些案例通常没有准确答案或是没有形成定论,也面临着及时形成正确解决方案的压力.因此,学生要给待“诊”案例开出正确处方,必须主动出击: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或是查阅资料,或是求助于指导教师.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在教学中引入诊所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诊所式教学法着重在实践中培训学生事实调查、理论研究、咨询调解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弥补了我国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盲区,即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将学生培养成才是学校育人的目地.“成才”既包括具备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也包括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在诊所式案例教学的发源地美国,法学院通过法律援助中心开展诊所式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诊所教学已经制度化的印度,诊所教育目地之一也是养成学生社会正义感、责任感.

3.2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本土构建困境

诊所式案例教学理念缺失.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学院式教授是传统中式课堂的典型特征.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占据了传统中式课堂的半壁江山.即使在课堂中偶有讨论,也离不开教材“本本”的桎梏,只是就事论事,就案例论案例,讨论显得单一且枯燥.随着诊所式案例教学法“西学东渐”,师生皆认识到这种新型教学法较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传统学院派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必然导致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移植土壤的贫瘠.诊所式案例教学要得以充分应用,教育当局、教师乃至学生理念的更新必不可少.诊所式案例教学推广程度不够.2000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初尝螃蟹”,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诊所式案例教学法.当这种新鲜的尝试得到社会的一定好评和学界的肯定后,2001年,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也加入到了“尝鲜”的行列中.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76所高校已经开设诊所式案例教学课程.诊所式案例教学在中国的推广起步较晚,推广速度较快,但是其普及面还不够广.诊所式案例教学推广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诊所式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学科一枝独秀,其他学科很少涉及;二是诊所式案例教学法更受重点院校的青睐,大部分普通院校只是“望而生叹”,或是“浅尝辄止”;三是诊所式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教育领域几乎为“零利用”.诊所式案例教学资源匮缺.诊所式案例教学资源匮缺主要体现在物质支持与教师配置两个方面.一方面,诊所式案例教学的实践性要求走出课堂,面向社会,以课程实施地点为例,除了教室,还要准备相应的办公场所,甚至组建“诊断基地”,这些都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目前,国内已经开始探索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高校,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美国福特基金会,我国并没有专项资金资助诊所式案例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诊所式案例教学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而当前我国的从业教师大多是接受过系统理论知识培训的“学院派”,理论教学能力强,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单向发展的教师队伍不能充分实现诊所式案例教学的实施目的.

3.3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本土构建启示

根据学科专业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是诊所式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成功移植的首要前提.首先,在推行诊所式案例教学法之前,要根据本专业的学科特征进行可行性论证,不能因为流行案例诊断就跟风.如在基础教育阶段,低年级的课堂就不适合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其次,经论证后适宜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的专业,则要爬梳本专业开设的课程特征,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予以大力推广,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法律专业的《法学理论》,可以考虑以校内训练为主.再次,实施诊所式案例教学的课程要做好具体的教学计划,理论讲解、模拟诊断、实务处理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是充分发挥诊所式案例教学法各种优势的关键.开展诊所式案例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室,学生还要到公司企业去观摩、去学习,教师必须设计严谨的考核机制追踪、评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预防案例诊所流于形式情况的发生.教师在设计考核机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诊所式案例教学的特征,进行多元化的设置,不能以一份试卷、一份总结代替全程考核,要纳入社会评价、个体协作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诊所式案例教学法得以全面实施的支撑.对真实案例进行诊所式“诊断”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元的过程.教师如何来开展诊所式教育,至关重要,培养一批能够从事诊所教育的专门师资,是实施诊所式教育的基础.[9]“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储备,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匮缺是制约诊所式案例教学有效开展的瓶颈.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要鼓励校内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专业经验;另一方面,要开发教师资源,引入行业阅历丰富的专家进入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要顺利开展诊所式案例教学需要拓展资助资金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目前,国内诊所式案例教学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赞助,资金来源单一且长远发展也是问题,因此,除了国外资助,也要积极开拓国内资助渠道.诊所式案例教学的国内资助可以来自政府的财政专项支持,也可以来自民间的各项赞助.

案例教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64-02

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一定要主动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死板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人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采用了以创新思维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涵义

案例教学法(CTM)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兰德尔。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实施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在我国推广较晚,1990年后,我国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专业教师的规划和指导下,根据本专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现实中典型案例,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对案例中的事实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学生对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针对案例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一种教学活动。运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缩短书本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与提升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能力建立有效的知识结构。将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既学会了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又掌握了基本知识。简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恰当运用案例作为教学传播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集启发式、参与式、民主式于一体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具有极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高等药学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教育的灵魂和目标,案例教学具有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作用,把学生锻炼培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把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综合教学模式全面贯彻了加强综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案例教学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为特征,帮助学生对现实中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反刍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研究能力、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选择的案例往往具有实际意义和一定的代表性,极具吸引力和启发性等特点,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思学结合,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师生合作,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案例教学特性:质、深、准、广、简;案例教学的特点是注重实践、强调师生交互,教学互长,全面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可以概括为:不重对错,重在分析与决策能力;不重经验,重在知识框架的应用;不重传授,重在教师与学生互长。案例教学法的特色:

1.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在案例教学法中,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只是起着课堂的组织、讨论的引导作用。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并运用与凝练、锻炼才干。

2.重在讨论过程,寓原理于讨论之中。由学生们自己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

3.学以致用。该方法通过密切联系社会实践与案例,有利于学以致用,将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极大的实用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践

我们将案例教学模式在制药工程专业和药物制剂专业的《药理学》等学科教学中进行了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学生求知欲。这种教学法生动形象,还有利于深化理论学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的民主、科学,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在药理学教学中,我们采用病案导学式教学,其重点是“精选病案——问题引导——自主学习——思考讨论——评价精讲”五个环节。教师精心选择医案,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包括各病证的基本治疗方法、用药选择依据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再评价精讲,提炼本疾病治疗用药的知识点,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修正错误,肯定创新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病案合理用药能力、训练学生的临床合理用药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突破传统的“以课本、教师为核心”教育思想,以病案用药为主导,以问题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变教师单向传授的被动模式为教师与学生双向沟通、互相促进的积极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通过案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简而言之,科学地精选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结合传统经典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还能保留教学中知识全面、系统、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优势;在教与学两方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为更有效培养高素质新型药学人才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对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案例教学法仅仅只是诸多教学法中的一种,因此我们既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根据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既有因材施教、还要因人施教,同时更要融合学科前沿发展信息灵活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吕立江.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推拿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9,28(3):51-53.

[3]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1):22-24.

[4]朱敏洁,朱文华,倪祖敏,等.案例教学在培养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2005,17(6):66-67.

案例教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法学教育;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参与型教学;实务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5-0029-05

收稿日期:2014-06-03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务技能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G2012A009);湘潭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教改科研项目“全真法学案例演示教学研究”(FXYJG002)。

作者简介:胡军辉(1976-),男,湖南娄底人,湘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学教育研究。

我国现有的法学研究生教育注重法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务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学生普遍缺乏动手能力。“法科毕业生到实务部门后,要能够适应审判案件、处理案件、各种法律事务的需要,至少还要三到五年的时间”[1]。法学研究生实务技能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法学研究生教学方法的改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提升实务技能的机会,也没有培养学生活跃的法学思维方式,因而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对此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旨在提升法学研究生实务技能的新的教学方法――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现特撰文加以介绍,以期有益于相关问题的解决。

一、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含义及其核心要素

所谓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是在法律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挑选其亲自参与过的法律案件作为教学案例,由学生扮演案件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演练,然后由教师对案件的真实处理流程及结果进行演示,比较案件模拟演练与真实处理过程和实际效果,从而使学生切身感受案件的处理流程、技巧与技能,并深刻了解司法实践中真实案件的运行状况,进而拓展学生实务知识,提升实务技能。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核心要素如下:(1)真实的案例。“案例是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通常是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案例必须是真实的”[2]。全真的案例是这种教学方法成功运用的基础,因为只有全真的案例才能展示真实的司法文书和案卷材料,才能使学生了解到真实的案件处理流程,详细地理解案件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全面地认知真实的司法运行状况。而且,教师作为案件的真实参与者通常有机会也有必要对案件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其在办案过程中对于案件的分析工作转化为了教学的准备工作。全真的案例融入了教师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的思考,他们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思考良久的案件作为教学案例更加有益于法律分析方法、思维方式、诉讼技巧等内容的全面传授。在通常情况下,教师是不太可能花上几个月来思考一堂普通的教学课程的,因而“全真案例”本身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2)学生的模拟演练。在教师提供了全真的案例之后,就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主要方式是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案件主体角色来参与案件的处理。在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课堂上,每位学生都需要承担特定的任务,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来。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法律条文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法律思维方式,以及培养制定最优法律方案的能力。同时,通过模拟整个案件的处理流程,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司法实践当中的问题,使学生对法律在社会当中的作用有一个更清醒的认知。(3)教师的演示。在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体系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案卷材料的提供者,更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演示者。教师在课堂讨论当中,应当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点评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件模拟中的做法,指出他们的优点、不足和问题。在学生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见之后,教师应当及时地演示案件的真实处理过程和实际效果,比较学生演练的方案和案件实际的处理方案,引导学生评价两者的优缺点,让学生感受到各种方案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4)课后的总结。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分析、相互的研讨以及教师的讲解与演示等对于案件的相关问题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并对相关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因上课时间短、任务重,对于“知识养分”只能做到粗消化,因而课后学生的系统总结是相当重要的,这是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成功运用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与其他案例教学法的区别及其特点

在我国现有的法学教育实践中,法学教育者们已经探索出了多种案例教学方法。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与现有案例教学方法既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也有着一定的区别:(1)与案例教学法的比较。“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以及组织学生对其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法的一般原理、原则的一种教学方法”[3]。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与传统案例教学法均以案例为教学素材,均通过模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但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要求教学必须选择自身参与的案件作为授课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示范和指导,并要求学生根据案件素材分角色进行演练。(2)与亚案例教学法的比较。所谓亚案例教学法是通过高度激活教师与学生认知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使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同时最大化、获得满意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4]。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和亚案例教学法都属于参与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都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两者的区别也是较为明显的,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包含了全真案例、学生模拟、教师演练、点评与总结等亚案例教学法所没有的元素。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更加明确地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实务技能的提升以及学生开放性思维方式的培养。(3)与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的比较。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是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章武生教学科研团队推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吸收美国“个案教学法”精髓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提出的一种真实案例教学方法[5]。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和个案全过程教学法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一,前者强调案例是由主讲教师曾经实际参与过的案件,后者并无此要求;其二,前者不要求对每个案件的全部过程进行模拟演练,而是将案件的精华部分挑选出来作为教学素材,后者则要求学生对案件的全过程进行学习;其三,前者同时包含了学生演练和教师演示两环节,后者仅强调学生的模拟,对教师的演示并不特别强调;其四,前者要求参与案件模拟演练的学生根据案件的原始材料作出自己的方案、形成自己的文书,依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演练,而后者提供给学生演练的素材是已经形成的真实案件材料和文书,相比之下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受到了限制,难度明显降低。

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案例性”特点。这一教学方法是一种典型的案例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是以理论讲解和法条的教授为主,而是注重以具体的案例为依托来传授法律知识。(2)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实践性”特点。对于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而言,实践性既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又体现在教学结果之上。一方面,学生查明事实、分析法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解决具体案件的过程是一个法律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分析法律、使用法律达到了提升法律实践能力的目的。(3)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真实性”特点。这种真实性主要体现在案件的真实性和案卷材料的真实性两个方面。真实的案件和案卷材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务技能非常重要,因为其反映了真实的案件事实、反映了真实的案卷材料以及真实的法律运行状态。这有利于学生适应真实的法律社会,解决真实的法律问题,获取真实的法律实践能力。(4)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互动性”特点。这种互动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老师演示教学与学生模拟分析的互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对抗的方式来提高法律运用能力和水平;三是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互动,全真案例演示教学的时间范围并不限于上课时间,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均需投入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学习,特别是课后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固定教学环节。(5)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综合性”特点。全真案例演示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学生的讨论、模拟和总结,教师的分析和演示等;而且,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法律部门知识,比如一个案件的顺利解决可能既涉及到程序法知识又涉及到实体法知识,既涉及到民商法知识又涉及到行政法知识,还可能涉及到刑事法知识。(6)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合作性”特点。全真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团队协作,在案件讨论和模拟阶段,不同组别的学生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相互讨论、学习、交流和合作过程中能够逐渐意识到团队作战的重要性,意识到合作在司法实务中的重要价值。

三、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实施要求、课前准备及流程

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项:(1)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对于授课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是谙熟实务技能的法律实践者,其应当以某种或者某几种角色参与过大量案件的处理,具备较为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阅历以及相当的实务技能;其次,教师应当同时具备法律实务技能和讲解、演示和传授实务技能的能力;三是教师需要积累大量且比较齐备的案卷材料。(2)对听课学生的要求。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型教学法。在运用该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一定的法律分析的能力,能够胜任一定角色的扮演。(3)对适用课程的要求。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适用课程主要是针对那些具有很强应用性的法学学科,而对于理论性课程的讲授则不宜使用。法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方案设置了较多的应用性课程,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较大的应用机会;(4)对授课设备设施的要求。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角色模拟、教师演示等重要实践性教学内容。顺利完成这些教学内容需要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

全真案例演示教学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挑选合适的案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专业方向、法律知识基础、课程开设情况等来综合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难度要适中,具有典型性,在时间上优先考虑新近发生的案件;二是增补案卷材料。现有的案卷材料是根据案件实际的处理需要而准备的,可能与教学工作的需要并不完全契合,因而教师在课前需要对案卷材料进行必要的整理,核实是否具备教学所需的所有法律文书和资料,如果没有,须尽量相办法增补,否则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三是对法律文书资料进行分类、分组并编号。在教学中不同的角色扮演者所掌握的案卷材料是不一样的,同一角色扮演者在不同的阶段所掌握的案件信息和案卷材料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在课前需要对案卷材料进行分类、分组并编号。

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课堂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程序:(1)教师介绍案情并对学生分组。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案件的大致情况,案情介绍可以从当事人、法院或者人等不同的主体视角来进行介绍,这取决于教师办理案件的角度和拟开展教学工作的切入角度。介绍案情应当掌握信息透露的度,通常情况下只需介绍本课所演练的案件类型、相关的法律主体、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即可。案件相关信息透露得过多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演练的难度,进而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对案件作基本的案情介绍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如何分组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和学生的人数、法律实务能力等因素来确定。(2)分发材料,确定各组任务。扮演不同角色的学习小组所拥有的材料、掌握的信息、所能运用的方法、所要实现的法律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并确定各小组的任务。各小组应当明确负责人,由负责人来组织内部成员的分工和协作。(3)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的分组讨论是全真案例演示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该环节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量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讨论空间;二是强调各组学生的独立讨论,防止各自信息、思路和方案的泄露;三是允许并鼓励学生查询各种资料、法律信息和法律条文;四是要求学生形成一份讨论报告。(4)学生对案件进行模拟演练。在案件分组讨论工作完成后,学生开始进行模拟演练。模拟演练由授课教师主持,学生在模拟演练中扮演预定的角色,从各自所扮演角色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学习。演练活动要尽量模拟现实的司法环境,要立足现实的案情和情境。模拟演练可以分阶段进行,也可以依照案件的处理流程全过程进行。(5)点评与全真案例演示。该环节包括三项核心任务:一是关于模拟演练的点评。学生可以对分组讨论所形成的案件处理方案、模拟演练过程中的问题及经验等方面进行点评。点评可以包括学生的自评、学生的互评以及老师的点评。二是教师对全真案例的演示。教师的演示包括对法律方案和思路的展示、全真案例法律文书的展示、具体问题的处理技巧和技能的演示等内容,教师的演示和点评可以交叉进行。三是比较全真案例处理过程与学生演练过程中的各环节和要素。(6)撰写全真案例演示教学课堂总结。撰写课堂教学总结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对案件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识、所运用的法律方案、各种方案的利弊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总结。课堂总结需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案件的主要内容、案件涉及到的重要法律关系、各方主体的核心利益、各种案件处理方案的利弊以及个案处理的心得等内容。

四、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实务技能提升路径及其教育价值

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实务技能,其中最主要的路径包括:(1)通过督促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法律实践来提升实务技能。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包括案卷资料整理、法条收集分析、法律方案的讨论与制定以及法律方案的模拟和案件总结等。参与这一学习过程的学生,能够获得大量动脑、动手和动口练习的机会,他们的实务技能能够在大量的法律实践中得到提高。(2)通过教师的演示与点评等方式提升实务技能。全真案例演示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师对于真实案件的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会对真实的法律方案、思路进行分析,会对具体问题处理的技巧技能进行讲解,对真实的法律文书进行展示,对学生处理案件的思路、方案以及真实的处理办法进行点评与比较。教师的演示过程是学生深刻总结、反思和改良案件处理方案的最佳时机。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点评和比较,能够从更深的层面理解和运用法律,进而达到提升实务技能的目的。(3)通过培养学生综合而开放的思维方式来提升实务技能。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是以部门法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的,培养的层次越高,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就越专。民法专业的研究生不懂刑法,刑法专业的研究生不懂民法,实体法专业的学生不懂程序法,程序法专业的学生不懂实体法的现象非常普遍。然而,现实的案件不会只涉及到某一部门法,而是会同时涉及到多部法律,且程序法和实体法在应用过程中始终是不分离的。知识面过窄,各部门知识不能贯通运用严重制约着学生实务能力的发展。全真案例演示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案例需要学生从多个学科来进行综合分析,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救济程序。(4)通过展现全真的案件素材来提升学生的实务技能。全真案例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全真的案件”。全真的案件意味着法律关系、法律主体、法律事实、法律文书、案件处理流程等一系列相关案件素材均是真实的。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案件材料,观摩教师的演示等方式直接了解司法实践的运行状况,可以在课堂上看到真实的法律文书,了解真实的案件处理流程,感知法律条文如何被真实地运用于实践,进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司法实践形成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立马适应真实的法律环境。

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其一,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全真案例演示教学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有一定的区别,其不仅强调教师对于全真案例的讲解和演示,更重视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来参与案件的解决和处理。学生动手解决法律问题是这一教学方法的最重要理念之一,是这一教学方法最重要的价值和目标所在。其二,有利于学生法律职业思维的形成。法律职业思维是指职业法律群体根据法律的品性对人的思维走向进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是受法律意识和操作方法所影响的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方法,是一种法律职业共同体独有的思维模式。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维是成为一名成功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前提和基础。在全真案例演示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运用的真实案例将一些真实的法律问题带入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如何处理真实的纠纷,像法律职业人士一样思考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严密的法律职业思维。其三,有利于学生提前熟悉现实的法律社会。法律理论教学与法律现实社会存在一定区别,法律理论知识虽然源自法律实践,但其是从法律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已经不能直接地反映真实的法律社会。全真的案例将现实的法律元素带入了课堂,真实的案件、真实的当事人、真实的法律思维、真实的案卷材料等对学生熟悉现实的法律社会具有重大的价值,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毕业新生适应社会的时间。其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分组讨论环节、模拟演练环节以及案件的总结和分析环节均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检索法律条文、自主收集资料、自主分析和讨论案件并自主总结分析。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其五,有利于学生协作意识的养成。协作意识是法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思想观念。在全真案例演示教学过程中,诸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任务是需要学生相互合作才能高效完成的。通过在学习活动中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学生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优势,意识到相互协作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形成协作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卫平.个案全过程教学法―一种有效提升学生法律实务技能水平的新路径[N].人民法院报,2013-04-19(04).

[2] [美国]Katherine.K.Merseth.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04(Z1):77-78.

[3] 姜明安.行政案例精析[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393.

[4] 陈才庚.亚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8):71-74.

案例教学法范文第6篇

现在各院校的教学方法仍然多限于“一本书、一支笔、满堂灌”的单向型灌输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较少涉及法律文化背景介绍或是语言能力的拓展训练,更是缺乏情景、交际、案例等实践教学法。案例,作为英美法系的主要法律渊源,大陆法系的重要参考材料,在法律专业学习与应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然法律英语是一种法律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应该将案例排除在外。案例教学法,即将案例作为教学中的核心及承载物,在案例学习、讨论、归纳、结论中实现法律知识及语言技能的习得。案例教学法着重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资料搜集、分析归纳、深化理解及思维方式,在语言传授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思辨能力,完善思维模式,加强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案例教学法大大逆转了传统的由教师“一言堂”的枯燥氛围,案例的引入无疑将是课堂变得生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法律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极为必要的。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与传统教授型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不仅专注于“教”,更强调“学”,这就要求教学双方角色的转换,真正做到由学生做主体,教师退回到辅助的角色。(1)案例的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法中强调案例的主导地位,一切教学内容均是以案例为中心而展开。师生在课前均需对案例的相关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搜集,案例阅读,初步思考等;教学过程中就案例中涉及核心问题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引导,提供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做出结论,由教师做出点评。由此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案例的准备、引入、讲解、分析、结论,都要求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每个教学环节都是通过案例实现了某个教学目标。(2)启发性及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会给出唯一的或是确定的答案,只在恰当的时候给出适当的启发,这就给了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假设的空间,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该问题。真实案例的引用,让学生可以将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理性的分析,相互间的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实践的转化,这也很好地弥补了校园中的学生无法很好地接触现实社会的缺憾。(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动态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仅负责案例的筛选及准备,并做出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均由学生做主体,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案例教学也是一个动态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案例资料之间的交流,在小组讨论和总结发言的教学环节更加强调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断交流。(4)强调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案例中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对已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巧的灵活应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各种教学组织模式的优化过程,使学生在学识之外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取有用的信息,策略地分析判断,从而使认知能力得以提高;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彼此交流学习及合作;在小组陈词阶段,学生体会到了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在教师点评的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做出有价值的评价。在这样一个个体行为和小组行为交叉进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提高了自身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学习到了珍贵的团体合作和竞争精神,人格发展更为健全。

3如何选择适合的案例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载体,案例的选定尤为关键,如何才是一个好的案例呢?笔者认为应当具备如下的几个特点:(1)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了一个好的故事。好的案例就是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具有吸引人的情节,但这个故事是发生于真实世界的,也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历相关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这个故事也许并没有既定的结局,却经得起研究和学习,能提供给学习者充分的发挥空间。(2)好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好的案例要反映当下的现实状况,通常应发生在过去5年以内。当然,一些经典案例无论过去多少时间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更多的真实案例应该是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的,这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此案例学习研究的必要性及价值性。(3)好的案例应与学习者息息相关。一个好的案例所涉及的场景或情节应该是学生们所熟知的,或是很有可能直接面对的,这能有效地激起学习过程中的共鸣感,更加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

4以《消费者法》为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

为了更为直观地体现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以《消费者法》作为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教学实践,具体教案如下。教学内容:消费者法。学生人数:55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利。(2)培养学生在消费者权利纠纷案件中对相关法律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包括词汇、句型、口语表达及书面撰写能力。(3)提高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及义务意识,能够做到合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主动践行自己的当然义务。教学重难点:(1)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各项权利义务。(2)如何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消费纠纷。(3)相关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教学资料:(1)充分利用教材。(2)多媒体辅助。教学实施:(1)课前准备:学生分为8~10人一组,共6组,课前要求每小组准备两个有关消费者维权的案例,并做出简要的分析。教师将12个案例进行分类筛选,并选出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两个留作课堂备用。(2)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入本课教学内容:Ifyouboughtanewbookinthebookstoreanddiscoveredafewmissingpages,butthebossrefusedtochangeanewforyou,whatwouldyouliketodo?1)Youacceptthelossandwillneverbuybooksthere.2)Youreasonwiththebossandinsisttoreplaceit.3)YoucomplaintoCommerceandIndustryBureau.4)Youasksev-eralfriendstohitthebossanddemandthereplacement.在学生作为选择后,以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消费者权益问题的思考:1)Whatrightsdoconsumersentitledtoenjoy?2)Whatorganiza-tionsinourcountryprotecttherightsofconsumers?3)Whencon-sumers’legalrightsareviolated,whatshouldtheydo?4)Ascon-sumers,whileenjoyingrights,whatobligationsshouldcitizensper-form?(3)案例引入:案例1:暖瓶水爆炸伤人案件。案例2:旅行社虚假宣传欺骗团友案件。(4)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就以上两个案例做出分析讨论,给出解决建议并作发言。(5)教师总结:1)点评各小组讨论情况。2)总结教材要求掌握的消费者各项权利与义务及维权途径。3)强化相关英语词汇、句型。(6)强化练习:提供一案例,要求学生就本课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和英语语言技巧做出对该案例的分析。

5总结

经过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其直观、生动、互动性强等特点颠覆了传统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困境,整个教学过程紧凑,信息传递量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及推广。

案例教学法范文第7篇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练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主要力量。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强化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教学方式体系的构成,一些开放式、创新型教学方法更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否定,它易于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做到教学相长。在二者结合点处,可将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带入一个特定案例中,然后抛出一个情景假设,学生会对此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实践、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发生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迅速提高,思路变得开阔,有助于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获得一个展示自我、互动交流的平台。多媒体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应用软件种类较多,软件功能知识点比较零散,操作步骤较多,学生难以记住。所以,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建立软件操作方法知识链,组织学生联想思考并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模拟完成案例。课程教学取得阶段性进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案例,将不同软件常用开发技术串联起来,学生通过学习和上机实训后能做到“瞻前顾后、融会贯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对操作技能的应用。因此,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会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实施

2.1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案例,案例的选择与设计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前要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一个成功的案例设计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案例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教师根据一个既定的教学内容确定一个教学目标,编写的案例要能体现目标实现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带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开展探索式的学习;第二,案例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客观真实性、深刻启发性。案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所以选择的案例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经过思考、分析后在实践中能体验到开发的成就感。此外,案例教学应该超越案例本身的限制,应该能提供给学生完善的作品、举一反三的思考空间;第三,案例应以学生为中心,具有充分的吸引力。案例设计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发展水平、思维方式等相适应,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案例分析与知识点演示

案例引出后,教师分析案例的内容结构,准确把握案例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然后,将案例拆分成若干个子案例,分析每个子案例中蕴含的知识点,如表1所示,并辅助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操作演示,必要时对部分知识点边演示边解释,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操作技巧与应用场合。同时,教师在分析与演示过程中应留有余地、点到为止,适当给予其启发与提示,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实践欲望。学生在研究案例之后,很快进入情景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间的关联,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逐一解决问题。例如,使用Premiere制作气球相册的案例。教师展示综合案例后,分析案例诠释的重难点是气球内照片如何产生变色效果,三个气球内照片按何规律显现。从内容结构上进行分析,三个气球照片显示可由三个视频序列组成,每一个序列又作为一个剪辑素材合成最终的变色效果。更进一步,指出如何实现一个变色的气球序列的关键。这里,教师进行建立“照片变色1”序列的演示操作,同时提出建立“照片变色2”、“照片变色3”的思考问题。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学习,对演示过程能够产生深刻的记忆。此时,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照片还具有淡入淡出效果,提问将如何做到?启发类比PhotoShop中学过的“蒙版”与视频中的“遮罩”,回顾视频遮罩原理,并演示一个气球内照片淡入淡出效果。同理,另外两个要求学生自行完成。这样,通过层层剖析的方式将一个大的案例分解成多个子案例,演示个别子案例的实现过程,突出重难点技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带着问题完善细节,培养了独立创新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实训与总结

这一阶段由教师提供素材、提出制作目标,要求学生完成视频制作并提交总结报告。制作目标可以是与演示案例类似的大作业,也可以要求完成整个演示案例。这个阶段,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授课者变成了指导者,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起到辅导、答疑的作用。例如,对于气球相册案例,上机训练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同学对运动效果的设置、色彩属性的改变和时间起始的计算可能不熟,教师应对其加以指导。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师端统一进行讲解。实训过程中鼓励同学互相讨论,有利于思路的打开、技巧多样化的形成。当学生完成提出的任务之后会有一种较高的成就感,教师可以对完成较好的同学给予适当表扬,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延伸任务的兴趣。因此,还可以扩展案例、提高要求,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相关任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完成。最后,指导学生撰写案例总结报告,总结在学习案例时的具体收获,提出自己所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应对学生的总结报告给予点评并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通过总结,使学生加深对案例的认识,强化操作技巧的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用型人才教育强调的是操作技能、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相互协作、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案例讨论使学生学会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且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提高了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研究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案例,使案例教学法进一步取得实效,真正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案例教学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外名记者》 中美案例教学法 比较

美国案例教学法以“哈佛案例教学法”为代表,国内案例教学法则以《中外名记者》为课程载体。

哈佛管理案例教学不同于国内学科的案例讲授方法,它不是为了给学员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而是侧重于理论应用,需要学员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这与国内案例教学模式是一致的。

《中外名记者》的课堂采取案例式教学模式,打破了国内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课程观转变为“实践性课程观”。这转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教师不再是单一地传授知识,学生不用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书面形式被展现,是学生剖析的对象。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直接参与对名记者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进而总结不同记者的新闻理念与采访技巧。

一、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设置区别

现在,不论国内外,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授课形式,相比较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选择、准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自身还必须具备深入剖析案例、总结与回归教学重点与要点的能力,将案例分析的能力提到一定的高度。因此,教师不仅是课堂的主导者,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导演, 不仅要“导”,而且要“导好”。教师甚至可以将讲台变为舞台,对课堂投入全部的热情,成为一个激情澎湃的演员。同时,教师还必须控制好自己的课堂,不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为学生在课堂上设置发言交流的平台与时间,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灵活而有效率。

在哈佛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转变角色之前,就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前阅读大量的教学案例并从案例中总结出要点与分析思路,进而归纳出自己的发言要点。在国外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争取发言的机会,因为其课堂参与度是学期末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这就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比较于国内的案例式教学,这里以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开设的《中外名记者》为课程载体。《中外名记者》的案例式教学并无墨守成规,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却力求在保持课程特色的前提条件下,汲取“哈佛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但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实施的过程中,在教师与学生角色设置方面却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在《中外名记者》的课堂上虽着力采取案例教学法,但并没有完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陋习,在课堂上的部分有效时间段内,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力量,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此外,在《中外名记者》课堂上践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思维惰性与行为惰性的状态。这就导致了课堂无法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方式比较保守,形式比较呆板,所谓的案例教学实质上变成案例的罗列与讲解,尤其是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不足。当然,《中外名记者》的案例教学只是国内案例教学模式的一个缩影,它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区别,这也反映出国内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

二、中美课堂教学组织的比较

与国内案例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哈佛商学院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管理知识、创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它要求学生必须以领导者的角色去考虑问题,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与苏格拉底式的学习方法。但在国内,案例教学模式存在无法实现的现象,或者说它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例如,在《中外名记者》的课堂教学组织中,案例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点名提问为辅;学生在课前对教师所讲授的名记者知之甚少,他们在课下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与查阅。但哈佛强迫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因此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来缓解自身的学习压力。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他们必须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要点与见解。相反,在国内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教学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很明显,学生依旧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思维能力与问题意识。由此可见,国内案例教学的课堂设置存在学生沉默的现象。但在《中外名记者》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着探索与实践,引入经典案例,积极组织课堂讨论,着力打破学生在课堂上的失声现象。

三、中美案例教学效果的区别

哈佛的学生自信且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哈佛的课堂案例具有国际化视野,不仅具有美国本土案例,还有大量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教学案例,@就培养了学生的全球化视野。此外,哈佛学生成绩的评定是以学生的发言次数、参与程度以及对案例的破解能力为依据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要认真阅读案例,否则会造成与教学进程脱轨的现象。因此,哈佛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

国内的案例教学效果不如美国。在国内,案例本身存在局限性,大多以中国案例为主,这就导致学生形成了狭隘的视野。在期末成绩评定过程中,平时成绩只是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这与哈佛的案例教学模式是相反的,这也是国内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但《中外名记者》的案例教学则完全打破了这种局限性,至少在案例的选择上更具有国际化视野,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国外记者为主,例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爱德华・默罗、沃尔特・克朗凯特、丹・拉瑟等,意大利晚邮报的奥莉娅娜・法拉奇,美国广播公司的芭芭拉・沃尔特斯等。因此,在《中外名记者》课堂上所提出的教学案例具有国际化视角。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国外新闻记者的新闻理念、采访技巧、新闻思想之后,可以将其与国内著名的新闻记者相比较,梳理出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向与规律,进而总结出报道新闻事实的最佳新闻角度。

四、中美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各自所占比例的区别

在国外,在正式将案例引入课堂之前,都要经过反复的研讨,以确保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化。并且,国外的案例分析占教学内容的80%以上,学生甚至要在两年的时间里分析800多个案例,一个案例通常要占据到两到三节课的教学时间,而每节课为80分钟。

但在国内,案例教学只占整个课堂的5%,教师甚至可以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讲述5~6个教学案例,案例讲解的量多却缺乏精辟。因此,从比例上来看,国内的案例教学并不注重学生的思考,只是简单地为某一个理论知识点服务,对案例的分析过于肤浅,缺乏深度,也导致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薄弱。但教师在《中外名记者》的课堂上试图改变这种现象,引入了国内外大量的著名记者的案例,讲述不同记者的生平资料、新闻理念、采访方式等,旨在引导学生能够在诸多的名记者案例中总结出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技巧。

【参考文献】

[1]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03):7-11.

[2]雷焕贵,段云青.中美案例教学的比较[J].教育探索,2010(06):150-151.

案例教学法范文第9篇

笔者在电大法学教育教学中运用了法律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简称“框架—案例”教学法,经过不断的摸索,对这一方法有了更深的体会,初步加以总结。 一、采用“框架—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我国普通高校在法学教学方法上是以讲授法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法律概念、原则、规则的语义、演化特征甚至规则间的联系为主;而广播电视大学则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远程开放教育,面向社会成人,为广大求学者提供继续教育(而非补偿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在法学教学方法上,应在帮助学生建立法律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方式不同于普通高校。 二、“框架—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本质 所谓法律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是指在法学教学中学生集中接受面授辅导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讲清楚学科的知识,为学生搭建一个该学科知识体系平台,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学科全貌、理论框架,以便使他们在自学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主动摄取知识,不断地充实这一知识体系。所谓法律案例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法学教学中通过分析、讨论和研究教者所提供的案例,解释成文法的内容,解决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增强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构建法律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案例教学活动主要解决的是学科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提出来的疑难问题以及运用法学理论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即法律适用问题。从而达到学用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采用精讲答疑式案例讨论教学法,注重学员对课程内容的事先了解和预习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因此,这种教学法对学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学员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教材、媒体资料充分地自学(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学习),以充实理论知识,发现实际问题。它同时注重学员对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掌握和利用,学员要能主动充分地利用学校提供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网络环境,开展BBS讨论、采用Email交流,通过直播课堂实时答疑,利用校园网掌握教学信息,校园网提供的简便链接直接进入各类法律网站,浏览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学者观念和最新案例分析,以达到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全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三、实施“框架—案例”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首先运用“框架—案例”教学法能妥善处理好成文法和实践能力提高的关系,以为学生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框架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精选案例,通过分析讨论案例解释成文法的内容,答疑释难,精讲多练,学以致用。 其二是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使用这一教学方法,老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辅的,即从整体上为学生勾勒出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挑选和编写案例,提供一般性指导,评价学生的表现等。而学生则处于主要位置,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主动地去学,去充实、掌握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具体内容,从而在学习效果上也就会有根本不同。 其三是学习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并重。在初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而通过自学,不断充实这一知识体系,再通过案例讨论,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难题。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把握案件关键点、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及综合运用法律的各项规则的能力,这将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其四是符合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目的,符合在职成人学习的实际。这种教学方法的着力点就在于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人带着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和分析讨论相关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使学习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和探讨性,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法学原理,并且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案例教学方式即可适用传统教育,也可适用远程教育。在传统教育中,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教与学以及学与学各方难以及时获得对方反馈,不利于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而远程教育基于因特网的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应用案例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有利于组织学生探索学习、讨论学习和协作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案例,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分析,针对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障碍,因材施教,分别提供不同的参考资料或不同的接近于答案的提示,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组织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的讨论或协作得出正确答案。 四、结论 “框架—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客观规律。

案例教学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管理案例分析;模块分析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激发灵感,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在学习《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时候,学员在每一章的第一小节理论要点中对于管理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第二小节示范案例中,通过对企业案例的研读,能够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去感知案例本身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没有对错,只要积极去思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案例中寻找相应的管理原理。在学员对整个的案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后,会有所总结,也会提出一些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学员对案例的理解,展开案例中所体现的管理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这种方法能够得到学员的共鸣,会让学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学员觉得不是在学习理论,而是在分析现实中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这样能够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学员在阅读案例的时候会进行思考,会对情节进行归类,会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去总结去提问,这种方式提高了学员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还会进行相互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员的潜能,锻炼学员总结和表达能力,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4.给学员提供直观的管理认识。由于案例体现的是企业的整个的管理活动,差不多涉及到了所有的环节,因此学员会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在学员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全面的总体的概念,为以后的理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

1.教师的组织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与学员进行互动讨论,去提取学员中的信息,同时去把握学员的理解程度。尤其当发现学员比较沉闷的时候,要能够善于调动课堂的学习、讨论气氛,让大家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2.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学员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之前接触案例比较少,他们面对如此庞大的案例会觉得无从下手,教师要引导学员如何处理这样的一些案例,该从何处去进行分析,同时教师要引导学员去进行思考,避免将现成的分析结果强加于学员,这样学员会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3.教师的案例把握作用。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作为教师,首先需要对整个案例的具体内容有一个理解,这样才能够在学员进行讨论的时候能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除了要把握案例的基本内容,同时还要把握案例的背景,案例公司的现状等,这样在进行讲解的时候才能够有前因后果。

三、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方法

1.模块分割法。实施案例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具备相关的、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管理理论知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与判断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学在要进行模块教学。

2.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进而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互动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员独立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员灵活地运用知识。

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被应用到管理案例教学中来,有助于案例人格化,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给定的管理情景下以多种形式各自扮演制定的角色,这种扮演既可以是预先正式策划好的,也可以是即兴的。

四、案例教学法实施困境

1.面授课时的制约。由于面授课时有限,而安排案例教学是一种需要耗费较多课时的教学方法,讨论一个案例需要1-2个学时。在实际教学中,只能适当提高案例教学课时的比例,对于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上是在串讲,因为这些理论知识在管理学基础的课程中都已经学过。但要把八个板块中的示范案例逐一讨论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班级出勤人数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班级人数过多,进行案例教学的效果不好,同样出勤率低得班级,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好,尤其是出勤学员不固定,学习缺少连贯性。除了在课下常与学员在课程互动区和QQ上沟通外,还鼓励学员出席面授课,并给予形考成绩满分的奖励。但是教学效果还是不如人意。

3.教师案例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教师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要充当多种角色,既要充当案例教学设计者和组织者,还要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同时还要充当观点提炼和课堂教学总结者。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无法长期深入企业,因此在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引导能力不够,在带领学生对案例做更深更进一步的探索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参考文献:

[1]李品媛.管理案例分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6.

[2]刘红霞.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08(29).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范文 下一篇:三年级数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