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3-02-21 05:26:11

艾滋病预防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艾滋病(AIDS);艾滋病病毒(HIV);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68-02

艾滋病医学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我国艾滋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并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由于艾滋病传播快、病死率高及缺乏有效地治疗措施,已成为最令人担忧和恐慌的传染病[ 1]。现将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手段

艾滋病是一种人类可以通过自身行为改变而有效预防的疾病。因此,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广泛传播预防知识,干预高危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即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都与人的行为有关。因此只要使人们知道艾滋病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的,知道如何控制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艾滋病,就能够达到阻断艾滋病在社会上流行的目的。

2 减少吸毒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目前在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吸毒)。

对吸毒者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从禁毒角度上讲,首先是铲除,杜绝吸毒现象的发生;其次是对已吸毒成瘾者进行戒毒,消除毒瘾。第二,从预防艾滋病病毒的角度讲,首先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吸毒者放弃吸毒;其次,改变其吸毒方式,改静脉吸毒为口吸,并逐渐过渡到美沙酮替代疗法;最后,教育静脉吸毒者采取安全的吸毒方式,放弃公用针具习惯,改用一次性注射器。

3 防止医源性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3.1 输血和血制品的传播用凝血因子Ⅳ和Ⅶ治疗血友病患者以及输血等途径均可造成艾滋病的传播。1985年我国首次发现HIV感染者是浙江省的4例血友病的患者,因为注射了美国进口的同一批血液制品而感染,这是一件典型的血液传播案件。预防血液和血制品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实行公民义务献血,取消个体职业献血,严厉打击非法采血活动。②尽量不输血,除非在危及生命且无其他方法抢救时,尽可能使用血液替代品如生理盐水或706代血浆;只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性最小的人群中采集血液;对所有的供血者进行艾滋病病毒筛检。

3.2 通过侵入性操作感染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手术,注射及针刺、清洗处理器械时可能遭意外或针刺破皮肤粘膜造成职业性感染。医务人员应采取下面一些防护措施:一般情况需要戴手套和口罩,特殊场合如行气管镜检查可戴护目镜,与患者的体液接触时需穿防护衣,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与艾滋病的直接护理,污染的针头和其他一次性尖锐的物品,用后应立即仍在特定的容器内处理掉。把医疗器械刺伤的发病率降到最低,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3.3 艾滋病病毒污染造成交叉感染医疗环境中许多医疗器械(如注射器、穿刺针、内窥镜、血液透析仪等)的重复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传播途径,尤其是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有些医疗器械没有被彻底的消毒就在患者中重复使用,而造成交叉感染。可采取的预防措施为:①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先口服再肌注其次静脉点滴的原则;②积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③医院应严格把好无菌关。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对75%酒精、0.5%次氯酸钠等常用消毒剂敏感,1分钟灭活。过氧化氢擦拭或浸泡消毒,消毒后进行消毒效果检测和评价,就能有效阻断感染途径,减少交叉感染。

4 控制性接触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目前,我国通过性途径传播感染的艾滋病病毒人数呈上升趋势。国内专家也普遍认为,中国未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将以性传播为主[ 2]。针对性接触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主要从推行的使用着手,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的使用;虽然不能完全阻断性病艾滋病的传播,但是可以明显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加强对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患者的治疗可以显著地减少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树立健康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策。我们如果能做到洁身自爱,有较好的道德行为为准则,避免高风险行为,懂得安全防护自己的方法和对不良行为诱惑的拒绝技巧等,那么,艾滋病的传播就能得到有效控制。正如专家所说“预防艾滋病比预防流感更容易。”

5 阻断艾滋病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

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大力推行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艾滋病咨询检测和住院分娩,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垂直感染可发生于产前、产时及产后(通过母乳喂养传播),约1/3~2/3的是产中感染的。鉴于此,有些国家的学者认为,对于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已经怀孕的妇女,建议其终止妊娠。如果选择继续妊娠,应到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寻求免费预防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和婴儿检测服务。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产妇还应进行婴儿喂养咨询,对所生婴儿实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这样可大大减少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桂平,刘桂芳 .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J].中国全科医学,2003,3(4):225~226

[2] 吴尊友.AIDS流行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85

艾滋病预防措施范文第2篇

方法:以1996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的艾滋病双阳家庭作为本组调查的对象,分析艾滋病在婚内传播的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

结果:截止至2013年9月底,晋宁县内共检查出艾滋病双阳家庭101对,其中由吸毒人员经性活动传播给对方的59对;男方吸毒女方1对;有婚外经婚姻关系传播对方的42对。引起子女感染的12对共13例。

结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注射和异性传播为主,在双阳家庭中,通过夫妻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严重威胁家庭中其他成员尤其是子女的健康,因此艾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预防措施,避免HIV在家庭成员内传播。

关键词:艾滋病(AIDS)婚内传播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43-01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1]。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全世界约有HIV3400万艾滋病患者及HIV病毒携带者,每年约有18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而且每天有超过7000人被检测出感染HIV病毒[2]。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首要社会问题与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与血液传播为主,每年HIV病毒在夫妻及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及社会稳定都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进一步了解HIV病毒在夫妻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的影响因素与相应的预防措施,现将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1996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艾滋病双阳家庭的HIV病毒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以1996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网络上报的101对艾滋病双阳家庭作为本组调查的对象,共涉及人员215人,其中包括双阳夫妻202人,子女13人。双阳夫妻职业分布情况为:农民136人、商业服务32人、无业人员19人、工人7人、公职人员8人。

1.2研究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资料来源于晋宁县当地疾控中心随访的所有HIV阳性夫妻人员数据库,资料信息包括:双阳夫妻人口学信息、传播途径等内容,调查对象的传播途径均为当地卫生部门医务人员调查所得。

2结果

截止至2013年9月底,在101对艾滋病双阳家庭中,①由吸毒人员经传播给配偶的59对(其中男传女48对、女传男11对,主动告知对方6对,未告知对方53对,引起子女感染的7对,共8例);②男方吸毒、女方1对,双方知道对方情况;③有婚外,经婚姻关系传播给配偶31对(其中男传女25对、女传男6对,主动告知自己情况的18对,未告知对方13对,引起子女感染的4对,共4例);④因病做HIV检测呈阳性,经询问无吸毒史及婚外史,后动员其配偶做HIV检测也呈阳性,得知后者有婚外史11对(其中男传女10对、女传男1对,引起子女感染的1对,共1例)。

3讨论

3.1艾滋病婚内传播的危害。艾滋病病毒婚内传播会严重影响夫妻双方与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破坏夫妻感情与社会稳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艾滋病单阳或者双阳家庭将病毒传播到第二代[3],父母去世后将患儿留给社会,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艾滋病的婚内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课题之一。

在本组101个双阳家庭中,知道自己感染情况的有90对,只有24例患者将检测结果告知其配偶,告知率仅为26.67%;在未告知配偶检测结果的家庭中,有11个家庭将病毒传播给子女(12例),不知道自己感染情况的有11对,有1个家庭将病毒传播给子女(1例)。相关报道显示,绝大多数艾滋病患者或者HIV病毒携带都都不愿意主动告知其配偶或者家人,怕影响家庭关系,受到社会的歧视。

3.2预防措施。

3.2.1高危人群定期检测 有效阻断艾滋病的传播。本组研究涉及的家庭人口主要是本地人,其中农村人口比例较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对艾滋病的知识不够了解,艾滋病的防治意识也不强。另外,吸毒人员与人员比例较大,因此,此类艾滋病感染高危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进行HIV病毒检测,以达到早期确认早期治疗的效果。

3.2.2加强安全套的使用。使用安全套是艾滋病婚内性传播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单阳家庭中效果最为明显。由于本组艾滋病双阳家庭中以育龄夫妻与农村人口为主,因此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为HIV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通过定期发放安全套及开展安全套使用指导讲座等活动,以提高地区人口使用安全套的意识,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HIV病毒的阻隔率。

3.2.3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教育,教育内容应以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防治措施等为主,宣传形式可以借助当地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与广度[4]。

到目前为止,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从以前的注射吸毒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在双阳家庭中,通过夫妻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严重威胁家庭中其他成员尤其是子女的健康,因此艾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预防措施,避免HIV在家庭成员内传播。

参考文献

[1]李纲.苏北农村地区艾滋病家庭内二代传播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2):181

[2]李洁,李宁,马彦民,等.河南省457例婚内性传播艾滋病病例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3(2):457-459

[3]钟福华.艾滋病病毒经夫妻子女间的传播状况[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1):100

艾滋病预防措施范文第3篇

HIV的抵抗力

HIV感染者(包括AIDS患者和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病毒在体液内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乳汁、唾液等。明确阳性体液中HIV在体外自然状态下的抵抗力,对减少不明原因的HIV感染、确保可能接触阳性体液人群的安全极为重要,也是AIDS预防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讲,室温下HIV可保存活力达7天[1]。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室温在37℃下,HIV在含血清等有机物的液体中感染活力可持续较长时间(14~21天);在水溶液中可持续7~14天;而在4℃下无论有无有机物存在,感染活力均>35天[2,3]。HIV能耐受低温而对高温敏感,煮沸可迅速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如70%乙醇、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和0.3%过氧化氢等均能灭活病毒。HIV对紫外线不敏感,紫外线不能杀死HIV,但可减低其活性。

HIV传播的条件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传染源。HIV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有足够量的HIV从感染者体内排出,具备一定的途径使足够量的HIV从一个人传给另外一个人,HIV通过皮肤、黏膜进入体内。HIV可以通过溃疡或皮肤上的破口、阴道、直肠黏膜或者口腔上的微小撕裂或直接经带血液的针头或输入感染者的血液而进入人体。因此,能导致皮肤或黏膜破损并伴有接触他人体液的行为都具有一定风险[4]。

潜在的传播途径

共用器具:如共用剃刀、牙具、浴室的修脚刀等。目前大多数理发店美容院都存在使用共用剃刀的现象,即用同一把剃刀给不同的顾客刮胡须或细小的毛发,包括男性、女性,甚至婴儿。在家庭中室友朋友互相借用电动剃须刀、刮脸刀、修眉刀也十分常见。剃须、修眉时经常会使面部皮肤发生轻微擦伤造成出血。人们往往觉察不到这些细小的损伤,所以忽视了其危险性。刷牙时经常会发生牙龈出血,共用牙刷也有造成血液接触的可能,从而导致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已有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能通过使用共用剃刀进行传播[5,6]。

使用消毒不严的器具:一些有创美容术,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暗疮针等。其使用的器具需刺破皮肤,使用的器具若反复使用,消毒不严格也可能造成艾滋病毒的传播。

非一次性针灸针:非一次性针灸针可能导致血液接触,有传播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

意外事故:有时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如车祸、打架斗殴等。车祸中可能造成血液接触,打架斗殴双方难免流血。如果一方带有艾滋病毒,完全有可能传染给另一方,只要有是血液接触的情况下,皮肤有破损都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毒。

不会传播HIV的途径

HIV不能通过空气、一般的社交接触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HlV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炊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传播;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不同人群对可能感染HlV的高危行为的知晓率不断提高,并且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还应对生活中容易忽视的艾滋病传播方式引起重视。

避免使用共用器具:不要互相借用剃须刀、刮脸刀修眉刀。到理发店理发时可以要求理发师使用一次性的刀片或者自带器具。牙刷必须每人自备自用。

不到消毒不严格的理发馆、美容院进行有创美容:穿耳、文眉、纹身时其使用的器具需刺破皮肤,在使用完这些器具后都必须要严格消毒才能防止疾病传播。因此顾客应选择正规的美容医疗机构。

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不到没有消毒保障的地方打针、输液、手术、拔牙、针灸,特别是进行牙科治疗,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已有研究指出,目前牙科治疗中存在着艾滋病、肝炎等疾病的交叉感染途径[7]。

避免与他人血液接触:公共场所凡是出现人出血的场面,都要高度警惕,采取保护措施,如戴手套。当有人流血时一定要设法不让血液直接沾染皮肤,可以用衣服、塑料隔开。身上有皮肤伤或皮肤病的人不能去处理其场面。任何碰过陌生人的血的东西都应消毒或一次性处理。在可能因剧烈冲撞而引起皮肤损伤流血的体育运动中,应该了解对方是否已感染艾滋病病毒。

参考文献

1 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0.

2 樊卫平,李敬云,鲍作义,等.自然环境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活力的探索[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16-18.

3 Resnick L,Veren K,Salahuddin SZ,et al.Stability and inactivation of HTLV-Ⅲ/LAV under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environments[J].JAMA,1986,255(14):1887-1891.

4 吴昊,张彤.艾滋病病原学与传播途径[J].北京医学,2005,27(6):371-373.

5 田莉,刘涛,李小春,等.献血者感染乙型肝炎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417-4419.

6 何毅,张杰,李宏,等.献血者使用共用剃刀与感染丙型肝炎关系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810-1813.

艾滋病预防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497-02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传染病,呈全球性的蔓延与流行,青少年是目前受害最大的群体[1]。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在生理、心理与性观念等方面处于明显变化时期,改革开放受西方性开放的影响比较大,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婚前持赞同态度[2-3],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而众多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够起到显著的干预效果[4-5]。笔者于2008年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进行调查,研究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高校的一、二年级在校大学生442名,其中男生292名,女生150名,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1.2 方法 针对本研究自行编制宣传册,内容包括艾滋病的流行形势、危害及基本知识等。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以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其中58个问题计算得分,满分100分。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19个问题,满分33分;关于艾滋病预防措施的15个问题,满分26分;关于艾滋病基础知识的24个问题,满分41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得分均以换算成百分制的60分为合格。

现场调查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班级管理人员不在现场,保证调查的保密性和真实性,答卷结束当场收回。问卷收回后,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筛除废卷,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统一格式,输入Excel程序,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

2 结果

干预前,文科得分明显低于理科、工科和医科(P值均

各项得分比较如表2所示。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干预前4类学科大学生的总平均分在70分左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不高。医科学生得分最高,为74.82分;理、工科次之,分别为70.62与70.49分;而文科最低,为65.47分。学科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差异推测是由不同学科教育背景差异所引起。医科大学生在专业教材中能接触到HIV和AIDS的相关知识,故得分最高。但是仅比其他学科的平均分高5分左右,提示有些艾滋病知识并未在医科专业教材中得到讲解或未得到重点阐述。而与理工科相比,许多地区的文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减少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成为文科学生得分比理工科低的原因。因此,应该切实加强高校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别应重点加强艾滋病教育背景较薄弱的文科类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干预后艾滋病全部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艾滋病知识得分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显示干预活动效果显著,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不同专业学生干预效果有很大差别,理、工、医科学生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文科干预后和干预前学生得分差别却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干预后,医、理、工科学生得分均高于文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文科学生通过发放阅读宣传册的形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收效不大。

调查结果还显示,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合格率分别从79.88%,67.44%,64.62%提高到90.26%,80.80%,80.47%,传播途径方面的合格率最高。理、工、医科学生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3个方面知识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文科学生则在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2个方面的知识得分没有显著提高。再次证实发放宣传册并不是文科学生有效的教育途径,推测可能与文科学生依从性较差有关。提示在对文科类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时,不仅要加大宣讲的力度,采取多种教育方式,还要让干预对象充分了解掌握艾滋病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才能让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本文结果提示,针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应从入学开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内专题网站、发放宣传手册、展板展览、举行专题讲座等多种宣传手段,在校内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利用大学生在同学、朋友中宣传,以便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要结合性教育课程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采取严肃而负责的态度,改变不良习惯,抵御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4 参考文献

[1] SELDA H, CIHAT S, MERYEM A, et al. KAP survey of Turkish University students on sexuality,reproductive health, drug addiction and violence . J Reprod Contrac, 2006, 17(4): 315-326.

[2] 林丹,高源,杨洋,等.成都市某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婚前和相关认识.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5): 717-719.

[3] 赵英, 蒋小纬,熊伟.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的调查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6): 56-57.

[4] 徐哲鼓. 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的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7): 538-539.

[5] 曾毅. 宣传教育与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 中国健康教育, 2004, 19(11): 846-848.

艾滋病预防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口腔科预防艾滋病交叉感染措施

临床上,艾滋病和性病存在的可能性将随着艾滋病和性病的流行而越来越常见。近年来口腔医护人员对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机会也日益关注,并且非常重视,因为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接触患者的血液及唾液。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患者在日期常无任何症状,临床上常难于签别,所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和宣传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将作一综述。论述口腔专业医护人员可采用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艾滋病和性病交叉污染和传染的可能性。

毛状口腔粘膜白斑可作为一个诊断艾滋病和病毒感染的早期指征而具有诊断价值。如有淋巴结病变,还是炎症性或肿瘤性病变患者如有缺乏疼痛等自觉症状的粘膜糜烂、溃疡、红斑、口角炎、颌下淋巴结肿大,则有可能是早期梅毒的口腔损害。

为了保护医护人员本身及患者,在操作前配带好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带防护镜。当接触到可疑血液、粘膜、染血器械、分泌物,以及染有以上污物的器械表面时,必须戴双层手套进行隔离。当诊疗另一个新患者时,必须先洗净双手,再戴上新的手套。如患者谈话、咳嗽、打喷嚏,或给患者钻牙时,含有血液、唾液的飞沫汽雾有携带微粒和病原体传播的可能,这可能污染医护人员的眼睛、鼻和口腔。因此,当进行有可能溅起血液、唾液和生产汽雾时,必须佩戴手术面罩,防护眼罩,或及颏的塑料面罩隔离。应使用橡皮障,以尽量减少所生气雾散发。

如漱口、刷牙,用0.2%洗必太液冲洗口腔等,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口腔内各种病原体的数目。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小心保护好双手,以免发生意外刺破双手,若已发生刺破时,应立即清洗伤口,处理好伤口后,重新更换新手套。

其意义不仅是为了自身防护,而且是杜绝医护人员避免成为性病和艾滋病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媒介。

若无法进行灭菌,应用适当的消毒方法进行可靠的消毒。在进行高压或微波灭菌前,对于曾放入患者口中的诊疗器械,应先用复合酶溶液清洗干净,必须小心彻底清洗,除去器械上的血液、唾液和牙垢等。有机会被污染的物件表面,如椅子、头靠、器械盘、开关、手柄、桌面,均应以可丢弃的外罩覆盖,或在诊疗1名患者后立即用消毒剂消毒。如用0.2%次氯酸纳溶液擦洗地板和工作台,在处理被污染的废物时,应装入专门的密封袋内由专人处理。

目前,国内外对口腔诊疗还没有特殊的预防艾滋病和性病的措施。笔者认为,坚持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口腔器械消毒管理,坚持一人一机、一针、大力推广一次性器械的应用。目前预防乙型肝炎传播的措施是可遵循和借鉴的最适宜的措施。,因此使用和推荐用处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的方法预防艾滋病和性病在口腔诊疗中的传染

参考文献

艾滋病预防措施范文第6篇

5大防控措施,遏制艾滋病上升态势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包括无保护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目前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措施包括:

①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

②促进安全行为,避免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提高安全套使用率,杜绝共用针具注射;

③开展母婴艾滋病预防和阻断,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

④实施生物学预防措施,如男性包皮环切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等;

⑤营造艾滋病反歧视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全球采取了上述一系列预防与治疗措施,帮助遏制和扭转了艾滋病疫情流行的上升态势。与2000年相比,2015年,艾滋病新发感染下降了35%,艾滋病相关死亡下降了42%。至2015年底,全球超过158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而在2010年和2005年接受治疗的人数仅为750万和220万。

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治疗,终结艾滋病流行

国际社会决心在 2030 年之前终结艾滋病流行,这是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宏伟目标。如果实现这一目标,至2030年,全球每年艾滋病新发感染者将下降至 50 万例以下,婴儿新发感染为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够长久、健康地生活。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应实现“确保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了解其病情、确保90%的艾滋病确诊者获得抗病毒治疗、确保90%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实现病毒量抑制”的目标。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治疗,成为实现控制目标的三个路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及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艾滋病相关事件及非艾滋病相关事件(非艾滋病死亡,如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失代偿期肝病和非艾滋病相关肿瘤等)发生率,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建议对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抗病毒治疗,不再考虑其CD4计数水平的高低。据估计,通过向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到2030年可以避免约2100万例艾滋病相关死亡和约2800万例新发感染病例。另一方面,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艾滋病病毒经性传播的概率,保护配偶或性伴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2011年,一项针对1763对“单阳”配偶(配偶中一方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方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发现,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以将“单阳”配偶间经性传播艾滋病的风险降低96%。

扩大检测范围,采用有质量保证的新检测技术,能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和其他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艾滋病毒预防措施的潜力和治疗效果,可减少艾滋病相关死亡,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Tips:

近年来,一些新的预防艾滋病技术和措施正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效果。如: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接触前预防性投药措施结合,能有效消除艾滋病病毒向的传播;男性自愿包皮环切术的推进,能显著降低艾滋病及性病的感染风险;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也是各国科学家努力的方向之一。这些新技术和防治手段,已成为推广使用安全套、美沙酮维持治疗等干预措施的有力补充。

艾滋病预防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艾滋病 防治知识 知晓率 学生

中图分类号:R1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62-02

目前艾滋病正在世界上迅速蔓延,我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从局部蔓延到全国,现在呈快速播散趋势。艾滋病的流行不仅给人民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已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已受到各级政府和组织的高度重视,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倡导良好的健康行为,给予艾滋病人群更多的包容和人文关怀,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法[1]。为了解我旗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于2010年的上半年对我旗高中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伊旗阿镇高级中学1―3年级全体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调查问卷 2178份,收回有效答卷2167份。

1.2 内容和方法 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自身行为等15道单选题及艾滋病知识来源渠道等多选题。调查时以班级为单位,采用不记名方式,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填写,调查员查漏补缺后当场收回问卷;与此同时,向同学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注意事项。

1.3 知晓率计算

1.4 知识来源途径 按实际回答某途径人数除以调查人数计算。

2 结果

2.1 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有效问卷2167份,每份问卷15题,应答题32505(15×2000)题,回答正确22027题,总知晓率67.8%,见表1。

2.2 艾滋病主要知识点的知晓率各知识点知晓率为18.6%―99.6%,但从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调查发现学生基本了解掌握, 即有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母亲是否可以通过妊娠、分娩、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健康人输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会传播艾滋病吗;与艾滋病人发生性关系会传播艾滋病吗,答对率分别是87.1%、96.3%、92.8%;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远离、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避免婚前、洁身自爱、不搞性乱,不随便输血或用血液制品,答对率分别是85.2%、91.0%、73.5%、90.8%。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握手、拥抱、接吻,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共用生活物品,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病人共用马桶浴缸,与艾滋病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答对率分别是72.3%、46.5%、33.7%、39.0%、65.2%。

2.3 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及行为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朋友或同学的态度上,有68.6%的学生愿意给予他们同情和帮助,有24.9%的学生愿意与以前一样继续与他们交往,仅有6.5%的学生要与他们断绝一切来往。

2.4 艾滋病知识的获得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的获得渠道,按比例前3位依次是电视广播91.62%,报刊杂志80.24%,社会宣传栏68.4%。

2.5 健康教育需求 有93.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6.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3 讨论

3.1 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认识

调查发现,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比较了解,知晓率分别达到85.2%和73.5%以上;而对于日常生活“接触,握手、拥抱、接吻,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共用生活物品, 蚊虫叮咬, 与艾滋病病人共用马桶浴缸,与艾滋病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知识会传播艾滋病吗存在模糊认识,且不平衡,某些问题正确回答率仅有33.7%,这一结果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2]。一方面反应出通过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普及,收效显著;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某些缺陷,传媒更多注重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宣传,忽略了非传播途径的宣传。提示在以后的宣传活动中应该更深入、内容更全面、更多教育学生安全的接触方式,让学生对艾滋病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这非常有利于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有利于为艾滋病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有利于全面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我旗总人口约15万人,2009年被确定为卫生部中央重点建设艾滋病示范旗。自200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人以来,到目前共发现6例艾滋病人,其中死亡1例。在调查中发现知晓当地有艾滋病的学生只有24.1%;你认为艾滋病离你还遥远吗,回答遥远的有36.8 %,不知道的有63.2.%。这与我旗预防控制艾滋病的要求极不相称,同时,说明在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中,没有充分结合当地艾滋病的实际流行情况。

3.2 对艾滋病病人的行为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当代高中学生是具有同情心、爱心和责任感的;少数同学可能是出于恐惧、害怕而不愿意与艾滋病患者保持往来。

3.3 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看法 健康教育一直以大众传媒为重点。此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宣传栏等,即大众传媒是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愿意接受的主要方式。根据我国新闻媒体管理体制的特点,应进一步强化媒体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公益事业所尽的义务,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作息规律,确定一定的时段,保证一定的时间定期宣传报道。同时,不仅要将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必修课,还要有考核、评价等手段作为保障。

高中时期是人的知识―信念―行为转化过程的重要阶段,我国高中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要走向社会,成为我国劳动力大军的主要来源,青年学生和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艾滋病威胁的主要人群,强化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将在我国今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起至关重要作用[1]。

参考文献

[1]王雅丽等郴州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07年10月第5期

艾滋病预防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传染病 防病知识 健康教育

目前,传染性疾病仍然是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为贯彻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项目工程”精神,帮助提高农村居民卫生知识水平,增强防病意识,提高健康水平,笔者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种重要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共完成对600名农村居民的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调查病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肺结核、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艾滋病4种传染病为调查病种。

调查项目: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患病表现、预防措施、健康教育需求四方面。

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以定西市安定区口镇农村、集贸市场18~65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由调查员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面对面问答调查。共发放问卷612份,收回有效问卷600份。

评价方法:①对4种传染性疾病防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对传播途径、患病表现、预防措施等三个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对传播途径:分准确回答、部分知晓、完全不知晓三种情况。对患病表现:分主要表现知晓、个别症状知晓、完全不知晓三种情况。对预防措施:分基本知晓、部分知晓、完全不知晓三种情况。②健康教育:分需求和不需求两种情况。

资料处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统计得出,600名农村居民对传播途径的准确回答率由高到低分别是:细菌性痢疾(95.0%)、肺结核(56.7%)、乙型病毒性肝炎((37.3%)艾滋病(29.0%);对预防措施的基本知晓率由高到低分别是:细菌性痢疾(70.0%)、肺结核(53.0%)、乙型病毒性肝炎((41.0%)艾滋病(23.0%);对防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次序依次为:乙型病毒性肝炎(97.7%)、肺结核(90.3%)、艾滋病(74.0%)、细菌性痢疾(71.0%)。见表1。

讨 论

传染性疾病是人类生存的主要敌人之一,掌握其传播特点及预防措施是人类战胜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经过各级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的艰苦努力,我国广大农村居民对传染病防病知识的掌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有了很大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仍然任重而道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干预能力相当有限,传染性疾病仍然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存。掌握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次调查发现,人们对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防病知识相对丰富,基本掌握其预防措施的超过一半。而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知识则相对贫乏。但总体而言,能够准确回答疾病的传播途径、患病后主要表现、预防措施的人群比例则偏低。

传染病防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大,即使对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的防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仍达71%。对乙型病毒性肝炎防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竟高达97.7%。

艾滋病是具有潜在重大威胁的传染病,完全知晓其传播途径的仅占29.0%,知晓患病后主要表现的占17.0%,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为23.0%。尽管如此,其健康教育需求者却仅为74.0%,仍有26.0%认为不需要。这是一个危险而严重的信号,显示出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艾滋病预防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2(b)-132-02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无法治愈。因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要承受巨大身体煎熬和心理负担。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是在艾滋病防治中被成功应用而产生的一个被广泛肯定的艾滋病防治策略[1]。徐州市几年来局部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有所上升,笔者选择了本市的3所大学,调查大一新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并对城镇和农村生源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比较分析,为在我国类似地区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9月中旬,笔者对徐州市内的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和徐州医学院大一新生采取随机抽样,抽取500人,城镇生源和农村生源各半,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不记名问卷调查。

1.2 方法

设计艾滋病知识调查表[2]。如果回答正确,每道题得 1分,回答错误或者“不知道 ”只能得0分。在各高校随机抽取20个班级,在班长的配合下统一发放并收回。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题缺失的问卷不计入该题百分比计算的分母。其中,城镇生源和农村生源主要依据问卷中生源地填写内容划分。

2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3所大学被调查的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还不够高,尤其是农村生源更低。见表 1。

3 讨论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之一,通过学校向学生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要结合学生的生源特点和他们生活环境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学生遇到问题也要及时与教师交流[2]。但是,此次调查中发现农村生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城镇生源,说明徐州市农村中学的学校教育在宣传艾滋病知识方面尚未高度重视。农村地区信息量相对较少、信息传递速度较慢、信息获取途径较单一,更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快速有效的教育平台,对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的相关教育,教育的内容要以生活技能为基础,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3]。

大学生是思维与性活跃的群体,他们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而且又容易冲动,因而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使每个学生都知道艾滋病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4]。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徐州市3所大学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待于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农村生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上与其他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相混淆。遏制艾滋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本次徐州市3所大学被调查的大一新生的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提示,在大一新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艾滋病不仅是学校范围内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控制艾滋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是最好的预防措施之一[5-6]。要想更好地遏制艾滋病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全市艾滋病监测、控制、治疗、传染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公安部门应该加大打击黄、赌、毒活动的力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做好艾滋病监测工作,尤其是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医疗机构应该加强自愿免费咨询检测室的建设[6]。

[参考文献]

[1]翟萍.艾滋病咨询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0):4855.

[2]廖巍,曾欣,杨斌,等.海南省7所中学初一学生艾滋病知识和生活技能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 30(1):3-5.

[3]曹广华,支玉红,刘莉红,等.艾滋病高发农村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7:107-109.

[4]罗艳琳,莫馥源.我校名71女同学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09,6 (10):181-182.

[5]吴明胜,王华东,周虎,等.安徽省项目地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4):438-441.

[6]苏华瑜,梁光,叶桂梅,等.2004~2007年湛江市艾滋病检测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65-66.

艾滋病预防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发放资料;候诊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90-02

医院门诊是候诊流动人群主要聚散地,同时是疾病预防宣传教育的前沿阵地。利用医院门诊候诊场所的地缘优势对候诊流动人群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增强全民普及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009年3月―2011年5月,项目人员在本医院各门诊对部份候诊人群发放宣传资料,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本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感染性疾病门诊,妇产科,外科,内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各诊室门诊并自愿配合项目人员调查930例候诊人群发放宣传资料,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男582例,女348例,年龄18―64岁,平均34岁,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384例,高中及中专270例,初中以下276例,职业:职员 366例,民工354例,农民138例,其他72例。

1.2方法 在医院门诊各候诊室放影宣传艾滋病防治政策和防治措施,板报展出与张贴宣传画和标语,营造艾滋病预防知识传播环境。对每位来医院就诊候诊人群免费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与宣传小册子和安全套各1份。教育内容包括艾滋病概念,预防措施,艾滋病危害以及正使用安全套及推广等。

1.3问卷调查与资料处理 调查表采用自制“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于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前后分别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方式采用无记名进行。完成问卷后当场收回。每次的调查方法均统一,调查资料及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教育前发放问卷1082例,回收有效问卷930例,回收率为87.3%,教育后发放问卷930例,回收率有效问卷880例,回收率93.5%。

2.2 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见表1。

2.3健康教育前后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知晓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是评估艾滋病性病行为改变的关键[1]。医院门诊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窗囗,是任何公共场所不能所具备的地缘优势。在对社会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过程中,医护人员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人力资源,最具有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权威人员。项目选择门诊各候诊室作为教育平台对候诊人群在候诊暇间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方便,快捷,有效的宣传途径。

3.2健康教育后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明显提高,调查结果表1显示。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有些了解,正率为86.8―97.2%,但表1中的第8―13项知晓程度不容乐观,很多知识非常模糊,正率为56.4―79.3%,尤其是共用办公用品或用具以及多性伴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正率为56.4-56.5%。低于朱清云[2]、 李雪琴[3]等67.9%调查报道。说明部分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艾滋病传播的实质尚未清楚,提示在当今少数民族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山区医院对少数民族人群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应从人们的保护动机出发,通俗易懂有具体性,针对性帮助和提高少数民族人群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通过宣传教育后,目标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大幅提高,13项艾滋病相关知识中,12项知晓率达到了91.7%以上,证明在桂西山区医院对少数民族候诊人群以分发宣传材料为主要方式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模式能够在短期内提高该人群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可作为山区医院对门诊候诊少数民族人群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3.3健康教育后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艾滋病预防措施明显提高。

从表2调查结果发现,98%候诊人群希望能获取艾滋病防治措施的愿望和需求,反映他们希望解决医疗服务需求中居首位,尤其接受相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观愿望更大。这与近几年国家对艾滋病宣传和教育密不可分。这些恰当地推动了今后在山区医院开展艾滋病宣传工作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尤其在皮肤性病门诊和感染性疾病门诊是性病/艾滋病患者较为集中的场所,病人主动性,需求性,迫切性和悔改性都高于一般人群患者,因此对医护人员信任度和依从性较好。但是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于安全套正确使用可避免艾滋病传播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阻力。从表2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前正确回答率52.8%,健康教育调查后正确回答率仍为65.5%。显示该人群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有着较差的接受性,多数人把安全套的作用只停留在避孕上,这可能是害羞与面子或无所谓态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传统意识观念和行为改变需要一定的长期过程,本次调查已经提示我们在今后在山区医院对门诊候诊的桂西少数民族人群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应把工作重点广泛放在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和推广上。

针对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艾滋病防治中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专项防治措施,利用医院门诊各候诊室良好资地缘优势,挖掘医护人员良好资源优势,开展对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营造防治艾滋病一定的社会支持与知识传播教育环境,提高人们对艾滋病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自觉抵制艾滋病,全方位的扩大预防和普及防治艾滋病知识,使人人成为防治艾滋病执行者和宣传者。最终达到遏制艾滋病在本地区流行和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潘新莲,864例喑娼行为性病调查分析 [J]. 右江医学,2009,37(1);10-13.

[2] 朱清云,白雪,黄志平,等.对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3)∶195-196.

[3] 李雪琴,杨莺卿,林碧莲,发放资料对门诊患者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护理学报,2007,14(1)∶83-84

作者简介:

班丽芬(1966―),女,广西平果县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性病/艾滋病临床护理研究。

上一篇:流感预防措施范文 下一篇:预防传染病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