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20:41:32

临床护理学论文

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供收治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经检查无一例并发症。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18~52岁,平均30.3±8.9岁;平均体重(53.3±14.1kg);25例干预组(患者的年龄在17~56岁,平均3(4.1±9.5)岁;平均体重(50.3±15.4kg)。其手术的种类主要是包括:异位妊娠手术,附件或卵巢肿瘤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盆腔包块等。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疾病的种类、手术的类型、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上并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临床护理学中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的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常规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肝功能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1)术前一天巡回护士访视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及手术室环境以减轻对手术恐惧心理。病房护士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患者身心的具体情况及病种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将腹腔镜手术前后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进行讲解,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2]。(2)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手术名称、手术过程及手术所需时间。(3)让患者与病房同病种手术后病友交流、沟通、消除顾虑。(4)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尽早的下床进行适量的活动,有助于减轻术后腹胀,促进伤口愈合。(5)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饮食尽可能合理、多样化。(6)术前晚与患者进一步沟通,消除所有顾虑,保证睡眠充足。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围术期患者的平静心理,更好的配合,促使整个手术过程顺利的进行。在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至麻醉之前、手术之后的第一天,对患者的平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测量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3统计学的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比较

两组在手术前24h所测量的HR、SBP、DBP的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手术室之后连续测量三次,取其中的平均值记录见表1,两组患者术后HR、SB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由表2得知,术后对照组甲级愈合20例(80%),并发症中肩痛4例、皮下气肿3例,高碳酸血症3例,腹胀5例,恶心、呕吐2例,共17例(68.0%),干预组甲级愈合25例(100%),并发症中肩痛1例,腹胀1例,恶心、呕吐1例,共3例(12.0%),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增加了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应变能力及对该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早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伤口小愈合快,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鉴于此,腹腔镜手术收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腹腔镜术中的一些并发症应重点护理。①皮下气肿:术后CO2可残留于腹腔隔下间隙中,刺激膈神经引起肩背部酸痛或皮下气肿,患者的不适感一般比较轻微,无需特别处理,术后3~5d可自行消失。②高碳酸血症:残留的CO2可渐渐扩散入血,引起呼吸变浅,加快,呼吸频率增加、CO2分压增高等症状[3]。③恶心、呕吐:其引发原因较多,CO2对隔肌的剌激、高碳酸血症和麻药对呕吐中枢的兴奋等均可能造成恶心、呕吐。④腹胀:长期卧床易引起消化不良,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使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血液循环,利于CO2气体的吸收,积极预防腹胀。腹腔镜手术采用全麻后手术,术后应去枕平侧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给予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通畅,促进CO2气体的排出,床边应备好急救药物及器械以处理突发的副反应和进行复苏。

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我院共有病床300张,有医护人员600余人,其中有护理人员280余人。2003年3月,我院成立了护理部风险管理小组,启动了护理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并完善了评定和呈报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制度,将具体职责落实到个人。2013年,经风险管理小组的调查发现,我院共出现59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风险管理小组对收集到的临床护理风险事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确认了呈报的风险事件。本文将这59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根据对患者造成损害的性质将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为直接风险事件和间接风险事件。直接风险事件主要是由护理人员造成的,比如在护理的过程中操作失误等。间接风险事件主要是由后勤系统和药房等其他部门造成的,比如护理用品的质量存在问题,没有及时维修护理设施,写错药品的使用方法等。结合我院制定的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定义和范围,把护理风险事件分成以下四大类;1)由护理人员离岗或脱岗等造成的事件。2)由护理差错造成的事件。如错误地给药,护理操作失误等。3)由患者投诉引发的事件。因病情观察不到位或护理技术欠佳而引起患者投诉。4)意外发生的事件。如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输液反应、摔伤等。分析我院出现的59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操作人员的基本资料等。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分布

我院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中给药问题(包括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和剂量错误,打错针、看错床号或姓名,患者误服药物外壳,错误地设置输液泵的输液剂量)的发生率最高,占所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37.28%;其次为错误地执行医嘱(包括延误或未执行医嘱影响治疗效果,未及时停止执行用药医嘱),占所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22.03%;再次为意外事件(包括患者跌倒或坠床),占所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15.25%;第四和第五是未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服务投诉,各占所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6.78%;第六是未发现液体内有异物,占所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5.08%;发生率最低的是患者出现褥疮、抽错血液样本,各占所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3.39%。直接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79.9%,间接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9.1%。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产科、外科和内科,共占所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64.3%。

2.2 护理风险事件中的操作人员

从护理人员的护龄上来说,护龄<3年的护理人员发生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次数最多,占所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81.4%;其次是护龄>10年的护理人员,占所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11.8%;最少的是护龄为4~9年的护理人员,占所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6.8%。从护理人员的学历上来说,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次数为50次,占所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84.7%;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次数为9次,占所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15.3%。

3讨论

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接触较频繁,关系紧密,因此,护理过程是发生临床风险事件的高发时段。相关研究表明,医疗活动和医疗风险是并存的,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但是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尤其是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或减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该了解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种类、基本特征、发生原因,提高风险意识,及时预警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产科、外科和内科。这主要是因为,产科、外科和内科的护理人员任务重,患者病情的变化快、病情重,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高。本次研究的结果还显示,我院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给药问题、错误地执行医嘱和意外事件。因此,加强对产科、外科、内科护理人员的管理,为护理提供足够的人力和技术支持,重点防范给药问题、错误地执行医嘱和意外事件,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能有效地预防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肺栓塞患者,其中男17人,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7岁。女13人,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70岁。腹部手术28例,下肢骨折术2例。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较为严重的有2例,喘鸣者5例,胸痛者6例,咳痰且带血丝的1例。同时,这些患者部分有基础疾病:静脉炎1例,高血压10例,动脉硬化1例,冠心病3例。这些患者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方式为:肺通气灌注(V/Q)显像,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等。

1.2治疗

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或给予吸氧,同时,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休克和抗病毒感染等方式的综合治疗。且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溶栓抗凝治疗。静脉注射低分子葡萄糖酐,促进微循环。

1.3护理措施

1.3.1常规护理: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急性肺栓塞,首先要使其卧床休息,千万不要随意活动,减少触碰患者的血栓部位。因为触碰或腹腔内压力增大有可能使深静脉血栓脱落,造成危险。对于不同程度的急性肺栓塞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鼻(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用于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时。如果运用机械通气,要考虑正压通气对患者全身心循环的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不要将行气管切开,否则有可能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温度、皮肤、循环改善情况等。同时,记录好患者每小时的排尿量,以便为诊断提供更为合理、准确的依据。

1.3.2生活护理:当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得到有效控制时,护理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一定的营养补充。这时应多补充些流质性的富含营养的食物,以增强病人抗病能力,还要注意营养的综合搭配,补充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这也能有效阻止肺栓塞诱发因素的产生。如果一旦患者有血栓形成,就要积极采取抗凝治疗措施,监督好病人定时吃药,按时检查。需长期服药抗凝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尽好自己的职责,催促患者按时检查,监督患者坚持用药。

1.3.3心理指导:急性肺栓塞发病快,且病情较为严重,伴有不同程度胸痛、呼吸困难、濒死感等不适感觉,患者会产生烦躁、焦虑和恐惧的心理[4]。这种情绪状态极易引发栓子的脱落。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病情的好转就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一定想方设法稳定病人情绪,细心、耐心地为患者讲解该病的有关知识,使其坦然看待该病,减少不必要的疑虑担心,以及不良情绪对肺动脉和肺血管的不良刺激。同时,多和家属沟通,让家人做好配合,鼓励患者,给病人精神上的最大安慰,让病人树立自信,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3.4溶栓和抗凝护理:如果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最好的办法就是溶栓和抗凝治疗。这种方法能使病人栓塞的血管再通,降低右心前阻力,保障正常的肺循环血量,在实施溶栓和抗凝护理前,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14~16d,然后测量凝血酶,接着,根据患者病情在严格掌握溶栓药物剂量和滴速下,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时要尽可能选择较粗较直的血管,尽可能防止药物外渗。溶栓治疗后还要定时检测凝血酶,并进行观察。在溶栓治疗时,并发症也是不可避免的。如:肠胃道出血或颅内出血,几率为4~6%。所以,护理人员要真正做到尽职尽责,时刻注意患者有无出血症状,还要注意患者的神志状态和情绪变化。注意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等有没有出血点。嘱咐患者咳嗽不要用力,不要让外力伤及皮肤。一旦发生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报告,防止病人脑出血发生。

1.3.5出院后生活护理指导: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及家人一定按时服药,同时说明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复况,在患者自我监测方面做好指导,如果出现出血、再栓塞情况或其他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嘱咐患者家人做好监督,多让病人吃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减少脂肪类和糖类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患者体重增加,保障大便通畅。还要戒烟戒酒,不吃辛辣食物。

2结果

统计分析我院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溶栓、抗凝、抗感染等临床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治愈出院20例,病情好转9例,1例患者因年龄偏大,病情恶化,被及时转院治疗。

3讨论

护理人员精心护理、仔细观察和医生准确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要护理到位,无微不至,精通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症状特点,准确判断评价患者病情,为医生诊断正确提供准确依据,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同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指导,要让患者坦然看待该病,稳定病人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对肺动脉和肺血管的不良刺激,防止病情的恶化。这样也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总之,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均得到了有效护理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在抗凝、溶栓过程中也无并发症出现。因此,只要医护人员强化责任意识,精心呵护,细心观察,及时治疗,加上正确的护理引导,就能减少患者痛苦,大大提高病情治愈率。

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观察选择100例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老年喉癌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63例,女性37例,患者年龄在60岁至82岁之间,平均(73.5±13.2)岁。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第一,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术前心理状态进行密切监测,一旦患者出现绝望、悲观、恐惧等心理问题,则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利用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化解患者对于喉癌所产生的误解,从而强化治疗的信心。第二,术前常规检查。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遵医嘱接受肺功能、血糖、血压、心电图、胸片和血常规等常规检查,若检查结果存在异常,则应采取干预措施,待各项检查结果恢复正常后,可择期安排手术治疗。

1.2.2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体征异常现象,并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及时将咽喉部血性液体吸出,负压吸引设备应保持通畅,避免发生窒息现象。

1.2.3术后护理

第一,健康指导。由于本次医学研究所选老年喉癌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因而术后系统有效的健康指导对于其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嘱患者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少食多餐,注意饮食搭配,适当休息。术后开展颈肩部康复训练,一旦发生异常需立即就诊,且出院后定期接受复查,掌握简单的自检技术[1]。

第二,饮食护理。老年喉癌患者应早期开展术后胃肠道营养支持治疗,使用鼻饲少量多餐食用流质食物,每次400ml左右,每次间隔约3h。术后食物应以蔬菜汁、水果汁、鱼肉泥、鸡汤等高纤维素、高热量和高蛋白的食物为主[2]。第三,呼吸道护理。术后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对于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老年喉癌患者术后病房湿度应在60%-70%之间,温度应为20-22℃。对患者术后24h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和心率等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以2L/min速度进行面罩吸氧,保证患者氧气供给充足。强化气道管理,及时吸痰,定时拍背翻身,保证呼吸系统通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第四,早期活动。患者麻醉效果消失后,应保持平卧位,头部抬高30°至45°。手术1d后适当进行床上运动,手术2d后在护士或家属辅助下下床活动,嘱患者在气道湿化和液体充足的基础上,自行咳痰、咳嗽,自然排出痰液,降低多次吸痰造成损伤或感染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4]本次医学研究使用SF-36生活质量测评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主要项目为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和总体健康水平等八个项目,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则其生活质量越好。同时,统计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老年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为:精神健康(72.18±2.31)分、情感职能(71.20±2.34)分、社会功能(75.54±2.35)分、活力(76.71±2.51)分、躯体疼痛(72.86±2.12)分、生理职能(76.48±2.33)分、生理功能(69.42±3.22)分、总体健康(77.13±2.32)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不同类型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老年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治疗过程中,应对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在临床护理和病情监测的基础上,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在患者整个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现象,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个体化的临床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并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

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46例冠心病患者,男24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均在34~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2.3岁。患者到院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确症为冠心病。

1.2治疗的方法

现目前对该病的有效和最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PCI),该治疗方法能有效的重建血液系统,促使血液循环机制得到充分的改善,使血液恢复健康的血流状态。该治疗方法痛苦较轻、创伤面较小,手术之后恢复较快,因此在临床上很容易被患者认同和接受。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还是见于老年人,且发病较快、病情较重,常有较多的并发症,因此,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临床上的常规临床护理学。

2临床临床护理

2.1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首先,基本知识的教育。对临床护理学人员和非专业的人士要进行有关冠心病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教育,让他们充分的了解该病之后再进行治疗,以便患者能及时的认清自己的病情,更好的配合医生。其次,让患者理解该病的发病因素。该病的常见的病因有:高血脂、高龄、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其他的因素有:遗传、过度的肥胖、饮食的不规律等。

2.2调整日常饮食习惯

对患者饮食的调整是治疗和预防冠心病最基本的方法。饮食是直接关系着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临床护理学人员根据医生所开的处方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介绍调整饮食的具体措施和意义,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科学的调整其进食的材料和进餐的次数和量,尽可能的做到少食多餐(3~5次/d)、定时定量(6~7成饱)。同时还要注重饮食材料的丰富化,但需要强调的是:进食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高蛋白等的食物,多进食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喝浓茶、浓咖啡,防止心跳加快。针对有吸烟喝酒不良习惯的患者定要做到戒烟戒酒。针对肥胖的患者要控制自己的食欲和量,避免加重心脏的负荷,从而影响其心脏的功能。因此,在临床上通过调整患者饮食的习惯,对改善患者的血压和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还能有效的延缓和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2.3注重药物的治疗

药物治疗冠心病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医生要清楚药物的药效、药性、用药的原则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合理的给药,尤其是在输液的过程中要控制液体的滴流速度。其次,要让患者及其家属清楚药的用量、用法、副作用等。口服给药的时候要是注意给药的剂量、方法和时间。针对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出院之后要叮嘱继续服用地高辛,但是由于该药的治疗量和中毒量比较接近,所以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同时还要叮嘱患者:定期要医院监测脉搏,患者的脉搏不能<65次/min;还有若是出现了恶心、头晕、心病加重等现象,需要即刻到院救治。

3冠心病的分型临床护理学

冠心病在临床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猜疑型、焦虑性、恐惧性、孤独型。

3.1猜疑型

本类型的患者是一种自我消极的暗示心理,它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对冠心病的了解和认识,导致患者对周围的事物过分的敏感,严重化自己的病情,同时不相信医生护士和家属;在情绪上往往表现为消极、暗沉、重疑心。临床护理学该类型的患者,主要是进行关心、照顾、疏导。通过优质的临床护理学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技能博得患者的信任。同时临床护理学人员在患者面前说话要自信、大方,避免患者产生猜疑的心理。在生活上、精神上要对患者进行贴心的照顾,及时的向患者见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并鼓励其学会自我的调节,以便保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3.2焦虑型

患者产生焦虑的心理主要是因为对该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的效果、家庭所能承受的经济状况等产生的一种焦虑、不安、烦躁的心理。面对这种情况,临床护理学人员要主动的接近患者,与其进行交谈,以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作为临床护理学人员,在生活上、精神上要处处为患者着想,多给予鼓励、关心。日常生活中为患者提供缓解情绪的轻音乐、书刊等,以降低患者的焦虑心理。

3.3恐惧型

这类患者主要是因为病情突然转危,加之对冠心病的认识不足而产生的恐惧心态。因此临床护理学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种安静、舒适、清爽的治疗环境,使用温暖、热情的语言帮助患者消除心中的恐惧。以优质的服务、责任心、熟练的技术等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患者早日的康复。

3.4孤独型

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将我科2014年6月收治的住院慢性乙肝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74例,男52例,女22例,平均年龄(32±0.6)岁;试验组74例,男48例,女26例,平均年龄(30±0.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无统计学差异。

2方法

2.1确定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标准模式

依据慢性乙肝护理常规和标准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针对慢性乙肝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各个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制定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教育内容以病人为中心,采用护患共同参与模式,体现出健康教育的计划性、阶段性、针对性、连续性和反馈性。由健康教育参考时间、具体教育时间、参考教育内容、具体教育内容、效果评价和实施者签名等部分组成,参考教育时间为入院时、入院3d内、住院治疗期、出院前3天、出院后,在这几个时间阶段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护士依据此模式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连续、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2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随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组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等;试验组(74例):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按临床路径为患者制定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路线图,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分时段进行,对已知内容及时评价,根据患者的需要反复进行评价,直到达到最终目标。具体方法为:入院时有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填写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标准模式表,其中有患者床号、姓名、医疗诊断和入院日期等基础资料,做好入院宣教,记录并签字。责任护士每天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的健康指导。同时对教育内容进行效果评价,了解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当有教育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需重新宣教并记录签字。护士长每天抽查1~2份标准模式表,对护士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检查。每2周组织1次健康讨论会,学习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2.3统计学方法

按统计学分析,计算资料采用χ2检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健康知识达标率

试验组健康知识68例达标,达标率91.8%;对照组38例达标,达标率51.35%。试验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患者满意度

试验组有70例患者满意,满意度94.59%;对照组有42例患者满意,满意度56.76%。试验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

4讨论

4.1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性、预见性和针对性,让患者得到充分的、规范的、有条理的健康宣教。经过健康教育,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心理状况医学知识水平等都得到了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

4.2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要求护士经常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和内容,增加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机会,由过去的被动沟通变为主动沟通,使患者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遵医行为,并能积极参与到医疗过程中,使各种治疗、护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还能够预防疾病复发,减少并发症。者不单单能使护理质量提高,还能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4.3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培养专科护士,提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护理人员仅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同时对效果进行检查。实践证明,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和培训效果的规范化程度。患者得到幼稚的护理痊愈出院时,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有了重新的认识,职业价值得到认可。

4.4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督促护士履行职责和减少护理差错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护理人员能够全面、准确的观察病情进行主动护理,避免了主观原因引起的疏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护理差错。

4.5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整体护理的纵向发展临床护理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标准,可使护理人员有预见地、有计划地、主动地沿路径内容和图示进行工作。也可使患者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在出院时对自身情况更加了解,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疾病尽早康复。总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中来,建立最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7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主要是从我院2006年5月之2010年5月妇产科共收治的3642例孕产妇患者,其中有88例患者被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在本组的88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发生子痫,其中,有29例患者是生产之前发生子痫病症、有7例患者是分娩时发生子痫现象、有6例患者是在生产之后发生子痫病症。本组的42例患者,其年龄为20~41岁,平均年龄为26.13±2.05岁;42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为初产妇,有12例患者为经产妇,其平均的孕周期为33~38周;产前未做任何检查的患者有8例。

1.2方法

主要是根据本组42例患者分娩不同时期子痫的临床特点对患者进行总结性的临床分析。

1.3子痫发生的原因

本组的42例发生子痫的患者,经询问、诊断,大部分患者未定期做孕检。由于妊娠高血压在临床上的表现不明显,加之临床原因也多半是诱发而存在的:年龄较小的初产妇、高龄初产妇;家族史中有发生高血压、肾脏疾病、糖尿病的患者等。

2急救的临床护理

每当患者在发生子痫疾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对产妇的急救措施,同时还要顾及胎儿的安危,因为这样给子痫疾病母婴的急救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不过,对子痫患者采取急救的过程中要注意下一几点:

2.1专人的护理

对子痫患者的医护,必须要有1~2个有具备临床医治经验的医生、护理人员、助产士等为患者进行专业的医疗好护理。待患者在清醒之后,护理人员需适当的告知产妇相关的病情,接着因势利导的为患者做好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从而使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了解,有助于增强内心的安全感;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叙述,及时的帮助患者解答相关的疑难杂症,这样有利于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和临床护理。

2.2气道的护理

每当患者发生子痫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即使的帮助患者解开衣领、腰带等,将患者的头放低于左侧位或者是平卧位,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有助于防止患者发生粘液吸入呼吸道或者是舌头阻塞呼吸道等;在必要的时候要帮助患者吸出喉部的黏液或者是呕吐物等。同时还要使用包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患者上下臼齿之间,避免患者在发病时咬伤自己的舌头或者是因为舌头后坠而导致窒息现象;并还要给予患者氧气的吸入,控制好流量,一般为3~5L/min。

2.3降低对患者的刺激

为了降低患者发生抽搐现象,要尽可能保持病房的绝对安静,同时还要避免声音和光线的刺激,其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临床护理中为了保证患者的达到较好的镇静、降压的效果,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0mg地西泮,一般以5~10min注射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间隔15min之后重新给予药物注射。但是,患者在抽搐的过程中千万不能使用该药,避免患者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现象。每当患者的舒张压≥10mmHg、平均动脉压≥140mmHg,或者是伴有高血压造成器官损伤的表现时必须要使用降压药[3]。通常情况下,临床降压药首选使用肼苯哒嗪,同时还可加用甘露醇以降低患者颅内压,使用抗生素以抗感染,从而保证相关器官的正常功能。

2.4输液速度

患者行双管静脉输液时,速度不能过快,一般控制在30~50滴/min,避免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引起心力衰竭或者是肺水肿等现象。

2.5密切监护

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胎儿的心跳,并还要监测产妇的宫底高度、呼吸、血压、买脉搏以及置尿管接引流袋等,护士要24h监测并做好准确的记录,对患者每小时的尿量也要做好记录。若是发现患者的尿量减少、无尿等现象,需及时的告知医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告知接班护理人员。

2.6用药不良反应

患者要遵照医生的叮嘱按时的服用药物,并密切关注患者在用药中是否出现异常现象,若是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对症处理。

2.7适时的终止妊娠

在临床疾病中,子痫属于一种产科中的急症。产妇一旦发生该病,母儿引发相关并发症以及病死率较高,所以要重视,紧急的处理。因为要为子痫患者选择合适的、科学的、适宜的抢救、护理方法,适时的终止妊娠,这是保障母婴生命安的关键。在治疗原则上,子痫抽搐控制24h以上是可以终止妊娠的。若是患者在抽搐之后已经是进入第一产程的活跃期或者是进入第二产程,即在密切的监护下是可以进行阴道助产分娩的;若是抽搐不能控制、经治疗后已被控制但不能自行临产的患者或者是刚刚进入第一产程、有产科手术指证、胎盘功能明显降低、胎儿在子宫内窘迫的患者要进行剖宫书以终止妊娠[4]。本组42例子痫患者中,由于采取了正确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尤其是选择了适时终止妊娠的患者,其胎儿均成活,没有一例产妇出现死亡。

3子痫的预防

为了降低子痫病症的发生,必须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首先,要大力的宣传和教育预防性的的知识,降低子痫疾病的发生率;各级妇幼保健组织应该积极的推行孕期中的保健知识,例如举行讲座、创办宣传栏等,主要是加强对育龄产妇(尤其是农村育龄产妇)的宣传。

其次,对产妇要做好系统性的产前检查,对于已经进入妊娠晚期的初产妇要采取严格的高危妊娠的筛查,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以便将病症控制在最轻阶段。对于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患者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针对中度、重度患者需要入院治疗,并根据发病情况对患者采取适时的终止妊娠。

第三,加强对患者饮食、健康、睡姿等的重视。通常要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高铁、高锌等食物,降低并控制脂肪和食盐的摄入量;患者一般采取坐车卧位进行休息;口服维生素E及其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妊娠综合症的发生。产妇在孕期中补充足的钙可以明显的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8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5例哮喘患儿,其中240例为男性,185例为女性。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小于三岁的哮喘患者有130例,大于三岁的哮喘患者有295例,年龄在1~13岁之间。且全部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均于接受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前一星期停止使用激素类药物、白三烯调节剂等药物,且哮喘及变态反应性皮炎发作时严禁执行此实验。

1.2操作方法

1.2.1试剂

实验进行检测时运用22种变应原试剂,包括香烟、粉尘螨、酵母菌、户尘螨、青霉菌、法国梧桐、羽毛、猫毛、草莓、狗毛、芒果、玉米花粉、牛奶、艾蒿花粉、花生、萑草花粉、带鱼、蛋黄、海虾、蛋清、棉絮、蟑螂等。阴性对照为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二盐酸组胺。

1.2.2方法

1.2.2.1评估

试验前对病人配合情况、理解能力进行认真评估,全面了解患儿目前的健康情况、过敏史等。

1.2.2.2告知

试验前与病人及家属认真沟通,使他们对于试验目的和操作具体过程有所了解,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以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1.2.2.3操作

操作时提前准备好抢救工具与药品。病人处于坐位,放松手臂平放于桌面,选取病人前臂屈侧的健康皮肤,试验前使用圆珠笔对抗原编号进行标记,编号间隔为2.5cm。对皮肤消毒时选用75%酒精,对酒精过敏的患儿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待干后取上述标准化变应原试剂,滴一滴变应原,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拿一次性点刺针,将针尖垂直点于液滴中,穿过皮肤表面的变应原试液,快速且准确地刺破皮肤,令变异原试液浸润皮肤。阴性对照为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二盐酸组胺。十五分钟后观察试验结果。

1.2.3结果判断

判断阳性结果标准:使用直尺测量变应原导致的红晕及风团的大小。若变应原风团的大小与阴性对照相一致为(一);若组胺风团半径为变应原风团半径的4倍及以上为(+):若组胺风团半径是变应原半径的2倍为(++):组胺风团半径与组胺风团半径相等为(+++):若组胺团半径小于变应原风团半径一倍多为(++++)。

1.2.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运用校正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儿童哮喘皮肤点刺试验结果:425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经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据统计268例为总阳性,总阳性率63.06%。

3护理体会

3.1主动向患者解释变异原检测试验的特点,告知其检查方法、意义等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3.2点刺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近期用药情况,受试前4~8h停扑尔敏、5~14h停非那根、7~10h停西替利嗪、8h氯雷他定、28h地氯雷他定、22h酮替芬、19天息斯敏、18天西比灵等,哮喘发作或荨麻疹发作时期不可进行试验。

3.3点刺时应严格遵照操作流程,避开瘢痕、皮炎、丘疹、破损等部位,避免影响结果,点刺时用力应均衡,使局部受力深度均一。

3.4点刺结束后告知患者在休息室观察30min,休息室内准备肾上腺素、氧气等抢救物品,密切观察皮肤的局部反应,是否出现皮肤瘙痒、红肿、荨麻疹等,密切注意是否出现全身反应,如全身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临床症状,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结果证明,本组无一例出现全身反应。

4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为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当特异性抗原侵犯机体后,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球E(IgE)抗体,并附着于介质表面,此时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此抗原与介质细胞的IgE“桥联”,并刺激细胞膜引发一系列变态变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及腺体分泌物增多等变化,从而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准确找出变应原,阻断其与个体的特异性结合,对于变应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尤为重要。皮肤点刺试验作为目前诊断I型变态反应最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安全可靠、痛苦较小、灵敏度高等诸多优点,因此可作为目前小儿支气管哮喘寻找变应原的首选方法。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哮喘因变应原作用于特异性个体出现的过敏反应,变应原经吸入、食入途径进入机体,因此,明确变应原,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变应原侵犯机体,必要时应针对变应原对患者行脱敏治疗。针对食入性变应原导致的儿支气管哮喘者,可通过避免食入,以取得不治而愈的效果,但对不可避免的接触性或吸入性过敏原,如粉尘满、花粉等,可行特异性脱敏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9篇

选取我中心门诊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门诊输液室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5-78岁之间,男68例,女72例,其中有呼吸道感染55例,支气管炎45例,肺炎12例,肠炎28例。排除有严重心脑肾等基础疾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2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

2.1输液的安全性

2.1.1查对制度

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应认真做到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做到查患者治疗单的药品名称、剂量以及给药时间,查此药是否需要行过敏试验,查药液本身质量问题诸如是否过期、外包装是否完整、药品的安瓿有无破损、瓶口有无松动等。并认真做好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浓度和用法。同时须注意用药前的过敏史、配伍禁忌和用药后的反应。门诊输液涉及多个流程的工作,配药、静脉穿刺和巡视时,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不良后果。

2.1.2了解药物特性掌握常用药物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备齐相应的抢救药物,方便及时准确救治。掌握一些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避免使用不当出现不良反应。甘露醇注射液,主要用于降颅内压、降眼压,应用时应快速输入,才能保证最佳的疗效;硝酸甘油静脉应用时,应严格注意滴数,严格遵照医嘱,输液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避免发生低血压[2]。

2.1.3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应不断进行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加强药品知识学习;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操作频繁,穿刺成功率一定程度上极大影响着护患关系,应加强护理技能的训练;门诊人流量大,护患之间接触时间有限,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技巧,和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避免沟通方面不善引起护患冲突;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洗手制度,操作前操作后要严格洗手,确保提高患者全面的服务。

2.2舒适护理

2.2.1输液前的护理输液前,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详细询问患者病情,有无过敏史及目前病情。向患者介绍输液的相关知识、药物作用、此次输液总量及可能需要的时间,讲解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耐心解答患者的一些问题,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亲切、热情,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2.2.2穿刺技巧在操作时,能够一针见血,动作轻柔迅速,减少患者的痛苦。具体技巧为:穿刺前,护士以左手握住患者进行输液的手,四指轻握患者手心,大拇指向下绷紧患者手背部皮肤,力度适中,使得患者放松,且便于穿刺;穿刺时,注意进针速度要快,尽量减少针刺真皮层的时间,可以减少穿刺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带来身心不适。

2.2.3输液中的护理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情况,与患者沟通听取患者的不适主诉,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并做好安抚解释工作,避免患者恐惧紧张。护士掌握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2.2.4拔针技巧快速拔针,用拇指沿血管方向按压针眼,确保按压住两个针眼。穿刺输液时,针头进入皮肤接着进入血管,会出现两个针眼。拔针时避免渗血,应该同时按压住两个针眼,包括皮肤及血管的针眼。按压时避免揉的动作,会导致血管针眼摩擦重新出血,进而出现大片皮下淤血。按压时间以5分钟为宜。

3结果

通过实施一定的护理措施,门诊输液室未出现严重的护理纠纷,其中发生恶心呕吐6例(4.3%)、疼痛5例(3.6%)、穿刺失败18例(12.9%)、发热4例(2.9%)。

4结语

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10篇

1临床资料

2007.12—2008.12月本院共收治新生儿320例,其中发生院感的新生儿为84例,院感率为24.7%,其中足月儿34例,足月儿50例。从2009年开始我院针对新生儿发生院感的病因进行探究,有关于新生儿周围的生存环境、院感部位以及仪器设备等的消毒采取积极的措施,自2009.1—2010.12本院收治新生儿316例,发生院感率的新生儿为32例,院感率为10.1%,其中足月儿10例,早产儿22例。从24.7%将为10.1%,可见我院采取的措施对于新生儿的院感发生率起到了较大的控制意义。具体发生院感部位以及院感率可从以下两个表中看出。

2方法和结果

2.1感染的诊断依据

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依据:新生儿出现较明显发热、流清水涕、打喷嚏、咽部出现充血现象等;泌尿道感染的诊断依据:出现硬肿、发热、呕吐等,并对患儿洗澡后清洁外阴,并将已消毒的小瓶粘在尿道口,收集到患儿尿液进行检测,以更进一步的确定是否是由泌尿道感染引起的;胃肠道感染的诊断依据:新生儿出现腹胀、呕吐、腹泻等,并对出现上述情况的患儿进行常规检查红、白细胞以及脓细胞均出现明显的升高;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依据: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和臀红。

2.2实施治疗的手段与方法

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手段:经过对患儿所处环境的调查,发现呼吸机管道以及氧气湿化瓶是导致新生儿呼吸道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污染源。因此,在针对患儿实施积极治疗的同时,对病房内的呼吸机管道以及氧气湿化瓶进行积极地消毒;泌尿道感染的治疗方法:通过尿培养,对引起新生儿泌尿道发生感染的病原进行确定,再针对病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胃肠道感染的治疗手段:经确诊的新生儿,立即给穿琥宁注射液150ml加入5%的生理盐水350ml静点,依据新生儿的病情对于程度比较重的,可以采取每日2次;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局部外用药,局部治疗。

2.3结果

对我院新生儿室3年内住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使医院感染发病率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22.8%下降到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3.3﹪.

3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因素

3.1新生儿本身的因素

新生儿尤其是对于一些早产儿,由于皮肤尚未完全成熟,就导致其细菌进入体内,导致新生儿产生医院感染。比如14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病例中由于其感染的病原菌有着复杂的耐药状况以及多重耐药的特点,为减少盲目用药的现象,临床上主要选用抗生素时,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与此同时,患泌尿道感染13名病例中,7名是由于新生儿自身的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导致其细胞内的杀毒作用减弱,而产生泌尿道感染。由于新生儿自身的分泌型IgA缺乏,对于一些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就会产生易感现象。

3.2医护人员因素

新生儿是医院中年龄最小、易感性最高的特殊人群,由于其皮肤发育尚未完全,因此,与其接触的人群中稍有病菌,就很有可能造成新生儿院感反应的产生。在众多的与新生儿接触的人员中,接触比较多的就是医护人员。比如,在经过患儿病源调查以及对其进行看护的临床护理学人员橡胶手套所附着的病原进行比对,发现患有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的57名病例中,有46名的患儿病原均可在临床护理学人员的橡胶手套上找到与之相对的病原,占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的81%;14名患有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儿,有7名是由于医护人员自身消毒不够、2名是由于脐带临床护理学不善、3名是由于患儿自身皮肤发育未完全、2名由于母乳出现发炎导致。由上述分析可知,医护人员自身的消毒对于有效控制新生儿发生院感的意义十分巨大。一般来讲,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应用皂液流动水认真地洗手或者是使用酒精棉球擦拭。医护人员手上带有的病菌主要是由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低、没有严格的执行医院规定的洗手制度、或者是医院内的吸收设备不够完善、工作紧张没有时间洗手和对生物安全性的随意态度等人为因素。

3.3侵入性操作因素

目前,电子显微镜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侵入性操作有很大关系。比如我院发生呼吸道感染的42名患儿中,经过对医疗器具的严格消毒之后,37名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地缓解,占总治愈的88%;发生胃肠道感染的15名病例中,4名是由于在使用了胃肠镜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发热等问题。由侵入性操作导致的患儿呼吸道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患病新生儿常常需要侵入性器械的使用如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导尿、气管内插管,对呼吸机、复苏仪器等消毒如果不严格活着是未达到消毒标准,就会造成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这些器械为微生物侵入新生儿体内产生了可能,在新生儿的气管导管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并会从细菌生物膜向外扩散引发急性的感染,导致新生儿产生呼吸道感染。

3.4环境因素

新生儿所处的环境对于其生长、生存必定会产生影响。通过对我院新生儿所处环境的观察,对其影响推测为:其一是建筑布局不合理。新生儿病房建筑布局没有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的要求,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病房不通风透气,室内墙壁天花板有裂缝、地面不防滑、不便于清洗消毒,床与床之间间隔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其二是空气不洁净。新生儿环境的转变,对于其周围生存的周围环境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空气的不洁净,新生儿病房的附着在尘埃和飞沫中的病原微生物会由于医护人员的行走带动气流、或使用风扇致使许多随空气流动飞扬,而造成空气污染;其三是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室内的医疗器械和某些固定装置如导管、插管、婴儿床及空调机以及生活用品如奶具、沐浴用具、包裹婴儿用物等的,都很有可能称为造成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4加强医院管理,有效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

4.1加强患儿基础临床护理学,有效预防患儿院感

4.1.1皮肤临床护理学皮肤是新生儿阻抗病菌的保护伞,因此,要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院感的发生,就应积极的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学。依据患儿的基本情况,认真做好沐浴保持皮肤清洁,对于一些需要多加关注的部位,比如特别注意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要严格的进行临床护理学,查看是否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并及时的做好临床护理学。

4.1.2做好口、鼻、眼的临床护理学为做好新生儿感染的口、鼻、眼的临床护理学,就应从医护人员自身着手,同时还应针对患儿自身患病实际,积极地采取措施实施有效临床护理学。对于新生儿眼睛的清洁,主要是采取生理盐水以及硼酸棉球由内向外、轻轻的将眼睛周围产生的分泌物擦去,再用眼药水滴眼,每日两次,以防止新生儿结膜炎的产生

4.1.3脐部临床护理学为防止新生儿产生皮肤软组织感染,对于新生儿的脐带应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学。由于临床护理学人员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也会引起感染,而新生儿的脐带在自然的脱落过程中,又会成为一些细菌生长的培养基,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新生儿产生脐带感染。因此,在实施临床护理学的过程中,更需要临床护理学人员每日洗净后用双氧水擦净脐部,用等渗盐水擦洗,再涂碘伏。

4.2加强临床护理学管理措施

4.2.1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临床护理学消毒隔离质量标准其一是,通过制定各项关于临床护理学技术的操作流程图,对各项操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化,以保证医院的消毒措施得到贯彻与实施。其二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于各类物品进行的消毒以及灭菌等方法提供具体的、可具操作化的具体要求。其三是需要严格控制新生儿室进出人员,医护人员进出新生儿室必须穿洁净的工作服、戴口罩、换专用鞋。

4.2.2强化临床护理学人员的管理对于临床护理学人员的业务进行培训,不仅是促进临床护理学人员牢固树立消毒隔离意识,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进而实现其自身技能提升的关键,对于实现新生儿医院临床护理学感染控制以及消毒灭菌的实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3构建及时、准确的病房消毒信息反馈制度为实现医院感染病例新动态的实时掌握,感控科专职护士应对病房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巡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新动态进行上报。与此同时,科室监控员还应每月定期的对本科室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工作进行检查,以保证检查制度在实际巡查中的落实情况,并对医院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排查、及时反馈,以保证医院控制各环节之间的紧密型与关联性,并制定与之相关的措施,限期实现控制条例与规定的改正,确保起始、最终之间消毒的质量。为确保消毒质量得到广泛的贯彻与实施,还应讲消毒隔离质量纳入临床护理学达标的考核内容中,实现硬性的消毒质量的管理。

4.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3.1室内的卫生清洁管理凡是与新生儿产生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体温计、奶具等,应采取有效地消毒方法,并定期的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查。新生儿所处的地面应每天使用消毒液拖地3~4次,并保证室内每日2~3h的通风,以保证新生儿所处环境的卫生与清洁。

4.3.2加强患儿的隔离管理为保证其余新生儿的健康,医务人员应针对每一个感染儿的病因,加强患儿的消毒与临床护理学的同时,对需要实施隔离的患儿进行及时的隔离。

4.3.3医护人员自身的消毒管理护士长组织训练全科医护人员学习卫生洗手七步法,并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为从根本上确保接触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学人员手部卫生,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配备洗手后擦手的干净毛巾,做到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规定临床护理学人员在实施检查、治疗、临床护理学前后,出入隔离室必须要洗手,同时对于曾经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物品时均要洗手。

4.4加强医院行政管理

4.1.1提升医院管理层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视管理层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为形成能属于本医院的的、具备可操作性的医院感染监控网络以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就应在医院以及医院所属的感染管理科,通过配备专职的管理人才、制定专门的控制以及预防计划,积极的组织各科室的骨干成员,为实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管理、全面监控而努力。

4.1.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基于医院实力以及管理实际,对于新生儿的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及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等,制定与之相符合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感染和非感染患儿分室放置,实施专人检查、临床护理学,加强皮肤、口腔临床护理学,对于更换静脉输液装置、临床护理学新生儿的各项临床护理学操作都应制定标准的操作步骤和规范。对于感染科专职人员,应按照规定每月对其进行检查评分,同时实现科室每月自查2次,以形成“标准、考核、奖惩”三位一体的管理结构。

上一篇:医生与患者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学社会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