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4:53:34

中教职称论文

中教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称 论文认定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235-02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brar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 Papers

Oudeng Geli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y, Urumqi Xinjiang, 830004, China)

Abstract:2013―2016 Library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health series of teachers need to be promoted to the title of the doctor's professional title papers published papers identified work.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papers identified during the work more and repeate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inking and analysi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finally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Technical title; Paper identification; Countermeasure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称评审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职称评审时,将发表的职称论文作为重要的评定指标[1],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更是衡量学术水平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职称论文认定工作的主要工作和难点也是针对发表的核心期刊进行甄别。普通期刊也占很大的一部分,普通刊的认定主要针对期刊的合法性和是否是正规期刊进行甄别。该校从2013年起开始承接职称论文认定工作至今,主要服务对象为大学在职的教师及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医院的医生群体。

1 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读者缺乏对核心期刊和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

目前在高校的职称论文中,评审的形式主要还是以科研论文为主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被普遍认为是高水平的论文,并作为衡量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晋升高级职称、取得硕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2]。

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职工为了能快速的,将自己的在一些非法期刊上,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只要支付版面费很快就会发表。由于非法期刊的制作和发行技巧在逐步提高,很多教师和科研人员缺乏对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常常将文章寄给非法刊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核心期刊,近几年随着对晋升职称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成了必要条件。很多教职工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而是通过中介或者直接用百度搜索,往往搜索到的都是“黑中介”,这些中介会仿造核心期刊制造一个假的期刊即套刊,在套刊上的,主要表现为期刊封皮、封面以及年、卷、期都与正版期刊一致,目录和正文不一致。

1.2 教师及职工科研人员填写论文认定表不认真

每年的9~10月份是评审职称的高峰期,在评审前图书馆都会发一份如何填写论文认定的通知到每个单位的人事机构,而且在每个认定表的下面都会有个填写说明,但是准备晋升职称的教职人员,很多都不认真阅读填写说明,在填写认定表时发生一些低级的错误如论文题目经常有错别字,或者是少一字,或者是发表的刊物的名称也写错。上述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做论文认定的老师必须再次帮助重新填写表格,或者退回表格让读者重新填写,在这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无形中又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延迟了认定报告完成的时间,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1.3 医学类院校在社科类论文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校是非综合类大学主要以医学类专业为主,在订购数据库资源时首先需要考虑到以医学类数据库和纸质期刊为主。但是除与医学相关的学院,该校还有一些是非医学类的学院,如:社会科学类、语言类、工程技术类和体育类等专业,在认证这些社会科学类专业老师的时候遇到社科类的资源不足。在订购数据库时首先得考虑医学类数据库,比如万方数据库,由于从2008年起,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建立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据库”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万方收录了自1998年至今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全文。在获取高质量的医学期刊文献全文时,万方(期刊)数据库有很大优势[3]。而社科类的期刊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而且该数据库每年的订购费用涨幅比其他数据库高,因每年订购数据库的经费有限不能全部订购,不能满足全学院老师的需求。还有对社科类的核心期刊不熟悉、不了解,无法认定或者认定时没有把握,必须跟社科类的院校如,新疆师范大学等联系沟通后才能确定是否为核心期刊,还有一些教职工的的是民族语言,没有专门的民族语言的数据库可以认定。

1.4 委托单位与认定机构之间缺乏沟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每年的职称论文认定工作当中发现很多委托单位的人事部门与认定机构缺乏沟通,甚至不沟通。在每年的认定工作开始阶段,认定机构首先要发通知到每个单位的管理职称的部门,大部分都是学校或者医院的人事部门在负责晋升职称的工作,然后再由各个人事部门把文件传达到拟进职称教职工。在这过程中往往有一个环节沟通不清楚,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在某个附属医院通知晋升职称的人事部门因不清楚哪些条件的职工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导致该附属医院的很多拟进职称的职工误以为都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最终和该认定机构和医院的人事部门沟通后解决了问题。

1.5 对往年做的论文认定报告缺乏规范的存档及整理

该校自2013年开始开展论文认定这项工作至今,已完成了千余人次的论文认定报告,完成的报告也共计千份,缺乏规范化的存档,一般都是存在自己的电脑里而没有进行集中和系统的存档管理。比如一个读者今年晋升职称,今年给他做论文认定的是一个人,因各自原因未能晋升通过,明年还要继续评职称那么就不能保证还是去年的老师给他再次做论文认定。或者因老师进修休假等其他原因,还得再次重复去年的工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是不同部门的老师做的论文,可能今天刚好调休不在,使得读者不能按时拿到报告。再次就是由于电脑存在感染病毒的隐患不得不重做系统,存档的报告就可能存在丢失的情况。

2 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和对策

2.1 加强宣传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1.1 开展专题讲座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是实施学科服务的核心基础,担负着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学科信息素质教育、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服务、院系联络人等职[3]。在开展论文认定工作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学科馆员对口的单位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专门针对学校及各所附属医院进行专题的讲座,在工作开展前即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

2.1.2 利用现代化手段宣传图书馆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图书馆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图书馆等通信手段推广论文认定工作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扩大宣传,推广多元化服务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2 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加强合作

在解决社科类资源不足的问题上可以加强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合作如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实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其他社科类院校完成论文认定的工作。再次可通过维普数据库和超星Medalink数据库中的文献传递功能弥补社会科学类期刊资源不足。

2.3 加强认定机构与委托单位的沟通

在每年的论文认定工作开展前积极与委托单位联系,找到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l布和通知消息。做好这些负责人的通讯录,积极与他们联系,有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2.4 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

在每年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后,督促每位老师做好论文认定报告的存档工作,进行规范化的存档并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建立该系统可以实现提交论文认定报告、检索、存储、统计分析的功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在3年的论文认定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问题比较简单,有的问题比较复杂。该文主要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出最常见的问题以期能够给从事该工作的其他单位提供借鉴,通过问题的提出最终提出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能更好地为新疆医科大学教职工及附属医院的职工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康玲,李艳超.国内四大文献数据库医药卫生资源状况对比分析及特点研究[J].现代情报,2012,32(8):157-161.

[2] 许美荣,李晓玲.常用中文数据库应用比较――以医学类期刊为例[C]//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199-201.

中教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职称评审;论文

高等学校实施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即职称评审)是对教师教学、科研等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评价的方式之一。评审需要以高校教师已获得的各方面成果为依据,充分考虑教师的德、能、勤、绩等因素,对教师能否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做出判定。而学术论文无疑是评价教师已获成果优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学术论文的评定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资格评审中论文要求的现状

目前,在我省高校职称评审工作中对学术论文一般划分为以下3个级别:(1)权威期刊。在国家部委、全国学会(不含下属研究院、所和分会)、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或相当上述级别的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学论文;(2)学报级期刊。在部委及所属研究院(所)、全国专业学会及分会(不含省级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大学学报上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科学论文普通期刊。学术刊物(须有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批准的刊号或准印证)或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科学论文。期刊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权威期刊、学报级期刊、普通期刊。

我省在高校各个系列职称评审中对论文的级别、数量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在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时论文的级别和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是教师能否晋升的必要条件,教师为了能够晋升高一级职务也必定会为此努力发表相应级别的学术论文这在很大范围内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激发了教师投身研究的热情,提高了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因此,以学术论文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量化条件之一是教师资格评审中十分必要的一环。

二、评审中论文规定存在的问题

学术论文虽然能够较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但以学术论文作为衡量教师能否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却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术论文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以刊物级别衡量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1)刊物级别划分过于笼统。如不管是国际上公认的影响力极高的刊物或是国内影响力不高但主办单位级别较高的期刊都算权威刊物,在职称评审的论文规定中几乎没有加以区分。

仅以主办单位来认定期刊级别的方法不够科学。尽管一般认为期刊的主办单位等级越高其主办的刊物中论文的学术水平也越高,但是随着办刊方式越来越市场化,往往存在期刊挂靠主办单位、一个主办单位办多种期刊等现象。目前,我省一般认定全国性学会主办的权威期刊只能有一种,而现在这种挂靠和一单位多刊的现象就造成了刊物级别认定的困难,究竟认定哪一种期刊为权威期刊往往是由省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其公开性、科学性有待商榷。(3)对期刊单位主办的增刊、专刊、专辑等与其正刊在论文级别认定中没有完全区分。(4)刊物级别高低与论文学术水平不能完全划等号:级别高的刊物所收录的文章不一定就好,级别低的刊物所收录的文章不一定就差,仅以期刊级别认定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论文规定中仅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完成的文章作为职称晋升条件,对第二作者以后属名发表的文章缺乏评价机制。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有许多的研究工作是在2个甚至多个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如果将论文排名第二及以后作者的贡献排除,则有失公平。另外,通讯作者署名的文章在职称评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与国际上衡量作者对论文贡献的原则不相符。在当前高校中,教师在攻读高一级学位时完成的科学研究论文通常在文章发表时会将指导老师作为通讯作者加以署名指导老师也往往对文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通讯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就不应被忽视;相对的,作为被指导者的教师虽然其文章发表署名为第一作者,但是其对文章的实际贡献力则应相应有所减弱。只有考虑每一位作者对文章的贡献情况,才能将论文的学术水平充分反映为教师的实际能力。

(二)高校教师各系列职称学术论文规定单一化

目前,我省高校教师、科研、实验3个系列在职称评审中均依据闽教职改[1997]010号文件执行对科研和实验系列教师的论文要求也是参照教师系列同级别的论文要求,没有考虑这3个系列在职责要求、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区别,混淆了高校教师不同系列职务之间的要求,不利于高校按需设岗和激发不同系列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论文规定没有考虑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门类学科间的区别。对于高校的体育、艺术、美术等学科教师在职称评审中与其他学科教师采取无差别的论文评审规定不符合这些学科通常的评价标准。体育、艺术、美术类教师更应以其实践能力、技术水平、成果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采取“一刀切”的职称评审方式抹杀了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区别,不利于高校各个学科的发展。

(三)时间要求的规定不够合理

在每年度的职称评审中均对论文的发表时间有所要求,即时间需在任现职后至申报当年的12月31号之间。但时间与拿到期刊的时间往往并不相同,这样尽管论文确定发表时间是申报的当年,申报教师取得期刊原件却有可能在次年职称评审会议开始之后。而在目前的规定中,若评审会议开始时无法提供期刊原件的论文不得作为当年的评审条件。这看似符合程序,却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最终造成部分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因为期刊无法及时取得而错过了当年的职称评审。

当前的资格评审一般耗时较长,从资格申报到评审结束往往要花费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而若申报者在这一段时间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则该论文既不能用于本次申报,也不能在申报者本次晋升职称后用于下一次职称晋升申报。这种对时间上的规定不利于激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改革论文评审要求的思考与对策

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量化是当前职称评审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评审的硬件之一普遍被认为是最为容易量化的标准之一。但从目前资格评审中论文规定所存在的问题来看,任职资格量化评审在建立合理的论文量化前提下还须进一步加强资格评审的相关体制建设。

(一)建立科学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

彻底改变仅以期刊级别判定论文质量的现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学术论文质量认定评价体系。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必须能够真实、准确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对期刊级别的认定必须将期刊的主办单位、刊物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刊物是否被较权威的检索、索引所收录一并加以考虑。判断文章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力还必须充分考虑论文作者人数以及是否有通讯作者等情况。对论文学术水平的判断还可以参照论文的被引用率、论文是否被权威检索数据库收录、论文获奖情况等方面。

当然,我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还可以引入论文的量化赋分方法,即将论文划分若干个级别后分别赋以论文基准分,论文实际得分=(论文基准分+论文影响因子得分)×作者排名系数。这种论文量化赋分的方法可以作为资格评审中论文评价的一个模式,不过量化赋分应以科学的期刊级别划分方法为基础,分值计算还必须考虑论文引用率及通讯作者的贡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有利于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量化赋分评价体系。

(二)细分不同学科、不同系列教师评审条件

对教师(包括教学型教师与科研型教师)、科研、实验等不同系列资格评审的论文规定应有所区别。评审教学型教师职称应相对弱化对科学研究型论文的数量要求,转而可以对教学、教改方面的论文提出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要求,同时在资格评审中对教学效果及其他教学实践环节侧重评价,如可以对获得教学贡献奖励的教师在评审教学型教师时给予适当加分。对评审研究型和自然科研系列教师职称的论文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以突出显示研究人员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同时应对其承担各级别的科研项目立项及完成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条件突出者相应降低学术论文要求。对实验系列也应相对弱化论文要求,转而侧重对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创新水平的评价。

另外,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师应区分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论文规定细则。对于体育、美术、艺术等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学科应弱化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转而侧重考察申报者专业技术掌握情况。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术论文激励机制

职称晋升是当前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激励的重要手段,而作为职称评审重要内容的学术论文评价也同样要以鼓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投身本学科研究、多发高质量论文为目的。

在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评审中,若申报者当前职称为确定而非评审晋升获得,则将时间要求定义为任现职以来是合理的。但若申报者当前职称为评审晋升获得,那么则会造成申报者在半年评审过程中发表的论文不能用于当前及更高一级职称评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将任现职当年的1月1日作为符合评审条件论文的起算时间。

只有将二者加以区别才能够较好衔接“申材料截止月31日”这一规定,才有利于全面评价申报者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论文条件,有利于调动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积极性。

建立论文评价的事后补救机制。针对符合评审条件的申报者因部分期刊的印刷或出版问题致使刊物不能及时取得的情况,应同意该申报者参加当年的职称评审,并在评审会议中由学校人事部门对该申报者的论文情况向评委会做出说明。在评审会议结束之后,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审核该申报者期刊原件取得的情况。对于在日后确能提供期刊原件的申报者应对当年的评审结果给予确认,对无法提供期刊原件的申报者应取消其本次职称晋升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职称论文评价机制的改革归根到底仅仅是职称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岗位设置的完成必定要求改变当前评聘结合的职称评审模式。

职称的评聘作为高校一种自身的社会行为,不应受政府行为过多的干预。因此,改革我省职称评审制度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高校完全下放职称评审权。(2)对不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新办本科和大专层次院校加强评审指导。(3)对研究型、研究专业型、专业技能型种类型职称,采用不同的评审模式:以评为主、以考代评、以辩代评、辩评结合等。(4)高校要尽快出台自主评审以及岗位聘任的相关规定。(5)完善岗位管理与考核程序,制定职称评审晋升及岗位竞聘的约束机制。

无论是高校自主评审或是政府、社会组织评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论文规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是关系职称评审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职称评审中的论文要求一定要以激励高校教师投身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为导向,按照分类管理、细化评价要素、量化评价指标的原则,最终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委员会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福建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一九九六学年高等学校教师

[2]左惠凯,李晓燕.完善高校职称评定中学术论文量化标准[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93-95.

中教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南联大 学术纯粹性 改革 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026-03

一、问题的提出

钱学森老先生关于人才培养的世纪之问由来已久,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并不能给钱老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什么我们现在的高校培养不出大师呢?笔者结合盛产大师的西南联大,并比照当下教师的评价制度,对原因略析一二。

尽管处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但西南联大能够在短短的八年时间,为社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在各个领域都有建树的人才,这和当时联大的师生们秉承着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术精神分不开的。在联大的校园,这种浓烈的爱国情感使得联大的知识分子深刻意识到,只要文化不灭亡,那么我们的民族就是有希望的。他们以文化的创造和传播来维系中华民族的血脉,坚定地投入用学术救国的行列中,以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报效祖国。然而,这种纯粹的学术精神恰恰是当下高等教育所缺乏的,尽管现在环境远远好过抗战时期,但我们的教育成就却无法超越西南联大。

广东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与京沪是可以分庭抗礼的,但是在文化和学术上却没有这种抗衡的资本。学界有京派和海派之说,但学界并没有岭南学派,倘若广东要在学术风气和治学风格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打造学术界独树一帜的岭南学派,那么广东的高等教育改革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重新构建健全的制度来保障学术的纯粹性。

二、西南联大的学术概况

(一)宽松的晋升制度

联大的教师职称评定并不注重所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物的数量,其规定:“国内大学毕业助教。助教三年,可升教员。国内研究院毕业得有硕士学位者,为教员。教员三年得升专任讲师。讲师三年得升副教授。副教授三年升得教授”。[1]同时,教师职称升任一级所需的三年也包括不在同一所学校的教龄。这表明教师的学术评价和职称评定方面,主要偏重于职业操守和授课能力。联大的助教和教员在评讲师职称时必须开出两门以上的课程,且授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效果良好,这是主要的条件。同时还要具有能够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发表过著作或多篇论文,但这只是次要的条件。讲师,在教学中取得突出成绩,被全院或全系师生公认,并在科研方面有学术专著或创造发明,都可提升为副教授。同等道理,副教授可提升为教授,且手续简便公开,准备好所需的材料,上报校常务委员会,经教师聘任委员会审议通过即可。[2]教授或副教授的评审,没有名额限制,为一切优秀的人才敞开大门。

可见,联大教师的晋升制度主要以任教的时间长短和授课效果为参考标准,不会因为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达到数量上的硬性指标而对其职称和待遇做相应的调整。众所周知,学术并非一蹴而就,很多学科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官员兼任制

联大纯粹学术氛围的形成,除了在聘任和晋升制度上赋予教师极大的自由外,其学科官员兼任制的实行也是重要原因。学校官员不会有特权,更不会因此增加薪资,而使教师获得额外的收益。(见表1)

表1:西南联大改定教职员俸给标准(1944年8月9日)

资料来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四)第485页

以上是联大规定的不同职位最低薪资和最高薪资,行政职务的工作人员和教师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不同层次的教师又有差别,教授最高可以拿到每月600元,但普通教员最高也只有240元。全校薪资最高的是三位常委: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均,他们的薪资为每月710元。[3]而联大的其他行政官员都属于兼职,虽然有官职在,但并不增加薪酬。如算学系教授兼主任杨武之的薪额是590元,而教授姜立夫是600元,教授江泽涵是590元。从统计数据来看,600元是最高的薪酬,做官不一定拿得到,不做官能拿最高薪酬的大有人在。

1942年10月,联大的教授们集体拒绝了一笔特别办公费,这放在今天,等同于行政津贴,理应得到,但他们却拒绝了。“……盖同人等献身教育,原以研究学术,启迪后进为天职,于教课之外兼负一部分行政责任,亦视为当然之义务,并不希冀任何权利……”[4]这封拒绝信后附上了冯友兰、张奚若、陈岱孙等25位兼职行政教师的签名。实际上,在抗战后期,由于通货膨胀,很多教授的生活举步维艰,他们典当衣物及书籍,卖稿卖文,停止子女教育,实属不易,很多老师都要申请其他补助,但是他们却拒绝了理所当然的行政费补贴。可见当时的教授将学术研究和学生教育视为教师的天职,并不追逐行政职务,反而将其作为一种义务。

三、广东高等教育存在问题

(一)过于量化的学术评价标准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授、研究员职称评审条件,除了达到基本的学历要求、外语要求,专业技术工作条件、业绩成果条件和论文、著作条件都已经量化。教授或研究员的评审,其论文或著作应该达到以下条件之一:(1)年均授课240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要求:理工类5篇(部),文科类6篇(部);(2)年均授课120-239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要求:理工类6篇(部),文科类7篇(部);(3)年均授课60-119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要求:理工类7篇(部),文科类8篇(部);(4)年均授课59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要求:理工类9篇(部),文科类10篇(部)。[2]从以上的规定中可以得出,教授的评定主要看课时量和论文的完成,并且没有详细的分类,而是笼统规定理工类和文科类。但实际情况是,学科之间的差别很大,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科目,单纯的论文数量并不足以说明学者们学术功底的深厚。高校的教师本来是学术自由的主体,现在他们不仅要授课,还要进行科研,因而教师们是十分疲惫的。短期内,为了达到所规定论文的数量,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文字垃圾出现,从而造成虚假的学术繁荣。

(二)“以刊论文”负面影响加剧

广东高校在教师职称论文的评定中,除了上述的授课量和论文数量给出了具体的规定,同时也对所发表的论文刊物作出了限定。“论文”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其中应有二分之一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3]

以刊论文,其目的是促使高校教师们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期刊,并不是某一学科的专业平台,而是多种学科交杂在一起,学科边界并不清晰,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在CSSCI1998-2006年的600余种来源期刊中,刊登单一学科论文的期刊只有4种,刊登1到3个学科论文的期刊只有29种,刊登10个或10个以上学科论文的期刊占总数的72.3%。[5]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学术期刊不是专业期刊而是综合期刊,在审核投稿者的论文时,可能无法区分学者的真正研究水平。此外,为了评价方便,在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和项目申报等方面,行政部门常常依据学者们所发表的论文进行评定,这直接导致了恶性循环。实际上,广东各高校都对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实施不同的奖励,如广东商学院规定核心刊物的科研计分为4-5分,非核心的一般期刊则为2分,然而深圳大学则只奖励核心期刊,对于非核心期刊的论文无奖励。[6]如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高校教师为了在核心期刊上,量体裁衣,只注重发表在哪里,而忽视了他们真正应该写什么。

(三)官本位现象愈演愈烈

现在的高校,越来越多的学者热衷于做官,因为做官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不同级别的官员在学校的地位、待遇和话语权不尽相同。在项目申报、评奖评优方面,有行政级别的教师比普通教授更具有优势。行政级别将高校教师分成三六九等,在某些学校,行政工作人员的工资比一线教职员工要高很多。更何况,教师成为官员后,要忙于事务性工作,忙于上级领导的考核,忙于各种应酬,他们哪有时间去做研究?而现实的情况下,高校的官员不仅仅是官员,他们还要继续当教授,做科研,带研究生,其结果可想而知。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但科研成果含金量少却不会给他们的职位晋升带来不利。高校的校长一般都是任命制,很少进行公开选拔,31所副部级大学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这也是因为行政级别的存在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并且,不同学校的校长的行政级别不同,中山大学是985高校,校长的行政级别为副部级。普通本科一般为正厅级,与地级市的书记、市长级别相当。试想,当高校的教师都热衷于做官时,又有多少人可以在这种风气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学术精神?有多少可以拒绝成为行政的附庸呢?又有多少教员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自己的一片净土,以期若干年后将自己打造成大师呢?

四、广东高等教育改革的对策

高等教育培养不出大师,不在于硬件条件。想当年,联大的师生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外部环境是何等恶劣。现在各方面硬件要比过去好很多,而教师们都忙于,评职称,上课念课件,内容人云亦云,少有创新。行政化现象愈演愈烈,高校官本位主义导致许多学者无法安心教学,却争着竞争各种行政岗位,以寻求相关利益的实现。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的评价考核标准不恰当,直接导致了学术纯粹性的缺失。主要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尊重学科差异,合理设置考核标准

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授课和科研,因此应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考核。授课部分,应该积极推动学生评价。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授课的好坏,理应由学生进行打分,促使教师努力提高授课水平。对于不同年龄的和不同职称的教师设定相应的授课量,如青年学者主要是完成授课任务,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科研中;而中年学者由于其拥有长期的教学经验,则可以重点进行授课,传播知识,减少科研任务。科研考核方面,由于学科之间的巨大差异,各个学科应该采用适合本学科评价的标准,分二级学科甚至三级学科,重点是学科内的比较,不同的学科应该有符合其学科特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重点。对于人文学科,由于其研究成果的现实价值存在潜在性,更应该采用和自然科学不同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论著代表制度。如果该学者的论著是其学科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那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免除量化考核,也许在这一时期没有发表其他论文,但他相应的待遇不应该有变动。应依据不同学校的学科特色,制订更加详细和更具可行性的考核标准,逐步降低对论文数量的要求。

(二)推动同行评审,营造宽松学术氛围

同行评审是利用同行专家在其擅长的学科,对某一成果的价值做出判断。由于专业的类似性,使得同行的专家们对相似的问题,在评审过程中更客观,能够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此同行评审的效果是直接的。对于高校的教师来说,同行评审形成的舆论压力对其工作更具有约束力。同行评审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因此,选择合适的评审员非常关键。而成为评审员的首要标准是在其研究领域内具有十足的公信力,选择的成员也可以包括国外的同行,以增加评审的宽度。评审员的选取和评审规则应该透明化,对外界公布评审的流程和结果。此外,应当采用双向匿名制,对于利益相关者,要进行回避,采取不记名投票制,定期更换专家库,建立专家信誉档案等。

(三)学术回归原点,去除行政化

为了让高校的教师单纯地追求学术,行政化现象势必要得以纠正。去行政化,并不是单纯地去行政,行政是必要的,对于日益庞大的高校来说,行政工作人员不仅是为学生服务,也应该是为忙于授课和科研的教师们服务的。去行政化只是去除行政权力在教育氛围内的过度作用,有能力的教授可以成为学校的行政官员,但不能将各种利益和官职挂钩。因此,不仅仅要淡化学校的官本位色彩,而更要加强学校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管理。要加强大学内部建设,保障教师的地位和权益,强调学术的价值要高于行政权力,让学术主导高校的运转。应从实行校长遴选制度开始,取消行政级别,改变以往的政府任命制,真正由教授选出职业化的校长。如此程序产生的校长能够首先实现高校的独立,让校长根据学校的特色,组建行政工作团队,在校长的带领下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得教师们真正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纯粹的学问。

五、结束语

在大学做学问的教师们,不缺乏对其学科真正有兴趣者,但由于现行的各种考核制度,扭曲了他们的本意,疲于奔波各种不恰当的考核,浪费了很多时间。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一批真正做学问的人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这样才会培养出独立精神的人才来为社会服务。广东省应改革当下不合适的评价制度,维护学术的纯粹性,赋予教师学术自由的权利,让教师醉心于授课和研究,还校园一片宁静。

[ 参 考 文 献 ]

[1] 西南联大改定教职员俸给标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四)[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485.

[2] 黄晓通.大学贵在有大师——回望西南联大教师聘任[J].文化学刊,2010(2):48-53.

[3]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十四年四月份俸薪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四)[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488.

[4] 西南联大25名教授拒受特别办公费致常委会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四)[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537.

[5] 袁培国.中文文科期刊影响因子评价作用之反思[J].南京大学学报,2011(3):133-139.

中教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国的大学,教授已经相当低贱了,在学校发的各种表格里,教授跟扫地和做饭的人一样,属于教职工,或者员工。在住房改革之前,分房子的时候,教授绝对竞争不过做饭的大师傅,至于小车班的司机,更是令教授们难以望其项背。当年我们学校的一位负责人多次说过,学校的三大支柱,一是机关干部,二是后勤人员,第三才是教师。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学校最重要的是干部和后勤人员,一个是领导,一个是经济基础,教授当然不能没有,但是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教授却有的是,实在不行,找个有学历的,给他个职称就结了。即使在社会上看起来教授还相当风光的今天,一个所谓的大牌教授,到了校领导面前,还不是大气都不敢出?

一直研究高等教育的熊丙奇教授告诉我一个故事:1950年前后,当时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也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邀请该校著名物理学教授Rabi作演讲。Rabi是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艾森豪威尔在开场白中客气地说:“在众多雇员(Employee)里,你能够获得那么重要的奖项,学校以此为荣。”但是Rabi回敬说:“尊敬的校长,我是这个学校的教授,你才是学校的雇员。”其实,这样的事情,在过去的中国也有。民国时的大学,从来没有人认为教授是学校的员工,教授的聘书,都是校长亲自恭恭敬敬送上门的。周作人先生从日本留学归来,蔡元培先生一次次登门拜访,请他来北大教书。反过来,如果哪个教授觉得学校有所不敬,那么转身就走,连招呼都不打。那个时候,中国有很多牛教授,因此才教出来很多牛学生,至今让我们感慨不已。

教授牛不起来,是因为学校已经变成了衙门。我曾经说过,现在的大学,很像一个县衙,校长是县太爷,说一不二,谁见了都怕;机关干部是六房书吏,跟县太爷分享一点权力;而教授则是三班衙役,跟扫地看门的一样,都是从事贱业的贱民,只有混进机关干部队伍,弄个处长副处长干干,才会有点出息;而学生则处在最底层,属于交粮纳赋的百姓,好在他们只不过临时在这儿交粮纳赋而已,而教授则在一个单位,差不多要干一辈子。在大学里,不仅校长、院长和系主任是教授的领导,连机关里的一个小科长,也一样以领导自居,说起话来颐指气使。

从来没有听过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即使在非洲――让教授值班做门卫的,如果这是中国特色,那么实在特得也太出格了。这样的出格之举,出了格还理直气壮,无非是权力的傲慢――衙门里特有的权力傲慢,除了领导之外,所有的人,无非都是奴才,让你做什么,就得做什么,在权力面前,教授不过是一介有职称的杂役而已。

中教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级电大;教育科研;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6-0049-04

地级电大是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办学单位,也是基层单位,既接受上级电大的理论指导,自身又处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环节。所以,地级电大在中央电大办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级电大的科研活动,是对上级电大开放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完善和补充,对地级电大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经验教训、最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心理上的矛盾和抗争,都是我们地级电大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地级电大教师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最有力的保障,也是最有利的因素。

一、 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义

(一)地级电大的教育科研活动,是对上级电大开放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完善和补充

中央电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是站在高起点建立起来的,它面向的是全国,这些理论具有普遍性,但对特殊问题、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并不都适用。而地级电大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在办学的实践中进行的,具有大量的活生生的真实素材,也提出了大量的来自最基层办学单位的想法,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所以,地级电大的科研成果不但是对上级电大教育理论的实践和检验,更是对上级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二)地级电大的教研活动,对地级电大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级电大是中央电大的办学实体,所以,培养一支有知识、有能力、会服务、善管理的师资队伍,是很重要的。开展大量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就是要培养教师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活动,可以增强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素质,然后形成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总体把握,最终产生一种合力,提高师资队伍总体质量。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反过来又会大大地促进电大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地级电大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可以大大提升学校的总体办学实力和知名度

从地级电大自身利益来说,大力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不但培养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而且还大大提升了地级电大办学的总体实力;不但让我们的教师养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习惯,增加了教育教学的内聚力和暗能量,其教育教学的成果(论文、报告)的形成,还可以大幅度提升地级电大的知名度。而电大知名度的提高,又可以为更好地办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地级电大教育科研的现状

(一)地级电大从事开放教育研究的劣势与不足

1.师资力量的问题。地级电大整体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配备不全,总体科研能力不强。这些不足,有学校的责任,更有地级单位人才短缺的原因。

2.长期养成的懒散习惯的问题。地级电大教师因为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皮了,软了,僵了。就连职称论文都不想自己写,习惯于找人。教师主动地进行教育科研,有一定的难度。

3.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地级电大领导对教育科研活动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少给教师们下达教育教学科研任务,也鲜见与教师签订科研任务书的,更没有对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的。

地级电大还没有形成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风气,也没有完善的制度加以保障。许多教师写论文不是为了教育科研,仅仅是为了晋升职称,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并不很多。

很多地级电大领导,对职称论文造假问题不管不问,甚至还做了造假者的帮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漠不关心。

4.发表的论文质量较低、数量较少的问题。通过《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可以看出一些现实的情况:各地级电大的情况不同,的数量也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说,几乎每期都是自治区电大的论文多,地级电大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就已经发表过的论文质量来看,水平高低虽说不一样,但总体质量并不高,能评上奖的更少。还有些论文是为评职称而托关系发表的,实在是没什么价值和意义。[1]60-64

(二) 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优势

基层电大的办学实践,是我们地级电大教育研究的最大优势。

中央电大办学实体是一步步逐渐建立起来的,而地级电大,正是见证这一过程的主人。从一开始的考点、教学点、地级分校再到县级分校,这一路走来,由小到大,从不正规到正规,地级电大经历了很长的艰辛历程,进行了长达30年的实践,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活生生的最基层的素材,遇到过大量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寻求过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经历过无数次心理上的矛盾和斗争。

这些大量的经验教训、这些最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这些心理上的矛盾和抗争,都是我们地级电大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地级电大教师从事开放教育研究最有力的保障,也是最有利的因素。

三、 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内容

地级电大的教育教学科研,应当立足地级电大的教育教学实践,把我们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清理出来,分析思考: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存在了多久?有没有人去关注?能不能解决?由谁去解决?又如何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是什么?

地级电大教育科研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对地级电大自身队伍的研究

1.对教师队伍的研究。我们对自己学校的教师情况是很熟悉的,哪一年来的,什么学历,什么专业,从事过什么工作,现在的工作能力如何,知识储备怎么样,家里情况如何等,都是比较清楚,所以对教师研究有着有利的条件。对于教师队伍,我们可以研究教师队伍的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构成、学校教师专业配备、教师的学习与知识增长、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学历提升、教师家庭状况与收入水平、教师的性格特点与工作成就、男女教师、不同民族的教师的性格差异与工作特点、开放教育中党员教师的作用、电大教师身体素质的调查与对策等等。[2]13-15

2.对管理队伍的研究。这包括学校领导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管理人员的学历构成及对管理人员的心理特征与工作方法、管理人员的社会心理分析等。

3.对服务人员的研究。地级电大的服务人员分为后勤服务、学生服务两类,两类服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服务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对他们进行分析、研究能很好地把握服务人员的特点,深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以提高电大教育服务的质量。

(二) 对地级电大的学员进行研究

1.对在册学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从生源调查开始,研究学员的心理素质,学员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途径,研究学员的课外活动,学员的工作性质,学员的专业与岗位,学员的入学心理、作业心理、考试心理、上电大的社会心理等,还可以研究学员的年龄构成、学历构成、上电大的预期与希望等。

2.对毕业学员进行研究。仅就对电大开放教育毕业学员的跟踪调查一项,就可以写出无数的论文来。可以分本专科,分不同专业,对不同行业的电大毕业学员进行跟踪调查, 并最终写成调查报告。可以写毕业生的走向,社会地位,社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思路、知识更新情况,还可以写他们工作变更、地位变化、对电大教育的意见,毕业学员社会心理分析等。

(三) 对服务工作的研究

中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地级电大服务工作的重要地位。在诸多服务中,对学员的服务是重中之重,为开放教育学员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是教学科的主要工作;为学员提供考试服务,则是教务科的主要工作。

从教学服务环节入手去研究,有很多入口。新生注册、课程选定、课程注册、教学辅导、网上资源、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新生心理、考试心理等等,都可以是撕开教学研究的缺口所在。

(四) 对新疆少数民族开放教育进行研究

中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但服务汉族学员,同时也在逐步惠及各地少数民族学员,但因多种原因,有些少数民族的远程教育没有民文教材,没有统一的民文作业,就连考试试卷也没民文试卷(如塔城哈萨克族学员)。所以,少数民族教育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也应当突出少数民族特点。如何突出少数民族特色,如何有效地实施目前的双语教学,这是我们新疆地级电大都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出研究成果的环节。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可以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教材编译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

(五)对开放教育教材的研究

开放教育的教材,经过多年的不断更新、完善,已经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体系。但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中的大量问题进行研究,对教材中的注解进行研究。这里要研究的问题太多了,这也是我们地级电大教师应当关注的。

四、制定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办法

(一)组建机构,完善制度

地级电大的教育科研,是学校的长远工作,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完成和结束的,也不能做一年停一年,要有长远打算。这就要求地级电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组建负责、督促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机构,任命和选拔学科带头人,制订和完善教职员工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工作制度。

1.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学校可以考虑成立地级电大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定期不定期地对研究工作进行摸底、督促。

2.组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小组。组建电大教育科研工作指导小组,由学科带头人和部分教师组成,除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外,负责定期召开课题分析会,对教师科研选题、提纲、内容、写法、逻辑结构进行讨论、评析和指导。

3.组建课题成果评审委员会。组建课题成果评审委员会,对教育科研论文进行年度评审。评审委员会也要制订相应的评审标准和规则,做到以理服人,公平公正。

(二)培训到位,辅导到人

教育教学科研,同其它科研一样,既是一种知识积累的释放,更是多种能力的聚合。知识可以一点点地积累,能力也可以一点点地增强。

学校要经常安排一些教育科研的讲座,对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由指导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样下来,经过两三年的培训和辅导,相信我们的老师个个都会是论文写作能手。

培训和辅导,就是要增强教师的能力,提高教师的认知程度,教会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研究的完成,还得靠广大教师自己的努力。

(三)下达任务,定期督促

地级电大要把本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当成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来抓。什么是任务?任务就是必须完成的工作,有能力要完成,没能力想方设法聚合能力也要完成。

是任务,就要完成。这样做一开始会让人感觉有点不近人情,但却能大大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力度,用工作激情打败长期捆绑在我们身上的懒惰,开辟一片教科研的新天地。

有了任务,就要签订完成任务责任书,就要认认真真地执行。为了教师们更好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教研任务,地级电大有必要形成一个定期报告科研进程的监督机制。

(四)奖惩分明,严格执行

对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对没完成或是完成得不好的进行适度的惩罚,是地级电大能顺利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措施。这一措施至关重要,它是关系到科研任务能不能落实、能不能完成、能不能出成果、能不能出好点的成果的重要一环。

(五)结集成册,相互学习

地级电大教师每年的研究成果经过讨论、评析、修改、评审之后,都要集结成册,好的课题和论文,还可以推荐发表。这样做,一来学校用以展示自己学校的科研成果;二来可以赠送给上级电大和其他地级电大,相互学习和交流;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学校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吸收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增强自我素质,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了学校的支持,有了内行人的指点,有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了坚决执行的决心,地级电大的教育科研,定会越办越好,也定会有丰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魏顺平,贺丹丹, 孙鸿飞.电大教师发表期刊论文现状调查与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0(1).

中教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第三方评价;防范与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28-02

学术造假和论文剽窃在国内学术界早已不是新闻。但近几年,媒体频频曝光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如论文抄袭、成果剽窃、捏造数据、不当署名、一稿多投、挪用科研经费等等,而涉嫌者从研究生到到教授甚至博导、院士,实在令人震惊。种种不端行为正如病毒般侵蚀着科研肌体,如不及时防范、治疗,学术环境就难以纯净。

一、学术造假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学术不端行为体现

1.抄袭他人成果

抄袭是最为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湖北某大学郝汉舟把他人发表的3篇SCI论文窃为己有,其中把自己列为第一作者的有2篇,列为非第一作者的有1篇;2005 年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连生被举报存在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经调查属实;浙江大学原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因论文造假被开除出教师队伍。

2.伪造篡改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造假现象较多存在学术论文中。而目前学术期刊使用的检测系统不能分析数据,因此,尽管有些文章通过了检测系统这关,但还需要编辑、专家进一步认真评审。如日本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加藤茂明的研究小组被曝存在大量篡改和捏造实验数据的行为,数十篇论文因此被撤销;天津某大学作者发表的两篇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实验材料完全不同,但是实验结果完全相同,经查其中一篇论文数据造假。

3.雇“”

论文中介、在市场的需求下迅速生长。职称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甚至连工作总结、会议发言都可以花钱通过中介、获得。如湖南某大学彭国星与福建某大学余文琼在网上雇人完成基金项目书。经比对,彭国星2012年度申报的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余文琼2012年度申报的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整体相似度为97.1%,经调查,两人都是花钱从网上“中介公司”购买申请书。

4.剽窃、伪造信息

山东某大学任升峰抄袭剽窃他人已获资助项目申请书。经项目相似性检查系统比对,其2012年度基金申请书与其他人2008年度已获资助项目申请书高度相似;同时,任升峰为展示他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将申请书中10篇参考文献的出版日期变造成近年,并且将原资助项目主持人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列为自己的研究成果[1,2]。

(二)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

1.学术造假动机来源于利益

为了评价高校及科研单位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产生了的需求,现今、出版论著、科研成果与评职称、年终考核、课题结题、荣誉、升迁等利益问题密切联系。导致在科研成果上重成果、轻转化,在职称评定上重数量、轻质量,在项目评定、成果认定上重人情、轻内涵导致了学术的虚假繁荣。

2.急功近利、浮躁、追求短期效应之风对学术氛围的侵蚀,部分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3.科技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也是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

4.惩治不力是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尚无完整有效地防止和惩处学术腐败的法规。因此,面对剽窃、抄袭、虚假学术行为,要用“重典”治理,以儆效尤[3,4]。

二、整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道德教育

缺乏养成教育是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根源因素。如果大学缺乏学术积淀和学术传统,必将严重影响整个社会学术诚信。因此,应该从大学开始培养青年人的学术诚信意识,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植入灵魂。对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要进行严格的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设立不同的探讨科学道德相关问题的课程,包括科学道德规范与文化宗教影响、科学与政策、学术道德与社会服务等等。

同时还要设立明确的科学道德培训目标和管理人员,针对不同学位的学生给予足够的科学道德教育。一旦发现学生、教职人员出现学术剽窃等不端行为,就要给予最严厉的打击。国内的很多高校相关的“宣传教育”已起步,这将成为学术净化的主要防线。

(二)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

第一,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学术规范,首先要避免错误的机制设计。国内很多科研院所和高校把学术评价、考核结果直接与职称、职务、工资等联系起来,有些人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采取学术不端行为。

这些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鼓励”和“逼迫”学者造假。错误的机制设计是导致我国论文产出第一,质量落后的根本原因。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才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出路。比如在中国科大实行多年的 “柔性考核机制”,学校一概不提硬性指标,对一年一度的考核也不作具体要求,只是要求进行3~5年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历史数据表明,这种管理上的“柔”,并未造成中国科大学术和人才建设上的“弱”,反而使他们更“强”。

第二,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当前我国学术评价机制需改革或重构。中国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应建立学术打假机构,作为第三方进行学术评价。大学里虽然有审查机构、评价机构,但缺乏独立性,做出的评价也缺乏客观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防止申请人抄袭剽窃项目申请书,引入了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起到了维护科研诚信的作用,但仅依靠检查系统还是不够,仍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因此,必须有第三方评价机构,维护程序公正。将评价标准和程序预先公布,并得到严格遵守,可实行小同行评价,采用通讯评审等方式。

(三)学术刊物要做好把关人角色

学术期刊作为论文出版发行的部门,担负预防学术不端行为职责,起着把关人作用。

因此,编辑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公正处理来稿,坚持学术原则。一是对“人情稿”、“关系稿”严格把关,杜绝发表不符合要求的稿件。

二是提高审稿门槛和质量。每篇文章都要经过学术不端系统检测,对抄袭率高的文章一律淘汰。但检测软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起到警示、告诫学术人员遵守学术规范,尽可能地消除论文抄袭,是防止学术不端的一个辅助手段。因此,对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则要经审稿专家严格评审。

三是拒绝中介。有需求就有市场,中介在中国大地上一下子漫延开来,甚至具备了一定规模,形成了职业。正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给学术氛围笼上了一层灰暗。一些期刊编辑收了好处费,便将本不能发的文稿也发了。

这种收钱成人之美,不仅导致低劣文章充斥版面,也破坏了职业道德、损害了他人利益,践踏了学术殿堂!作为学术刊物,用稿应实行阳光操作,编辑与作者直接联系,拒绝接受中介推荐的文章[5-6]。

(四)完善法律法规遏制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使人们对科研的真实性、对研究者的诚实性产生了极大怀疑,也使人们思考学术不端行为到底应属于法律管辖还是道德管辖。而如今科研人员并不能完全以科研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许多人抛弃了严谨的学风,导致 “学术垃圾”横生。

我国还缺乏防范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法规制度,在不端行为的认定和处理方面,还存在认识标准比较模糊等问题。因此,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提高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惩治力度,不仅造假者要承担责任,相应的评审机构也要承担责任。只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整治学术不端行为。

(五)成立学术调查机构,对不端行为无限期追究

在管理体制上,我国还缺乏一个能够跨越多个部门、相对独立的调查机构。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在几年前成立了专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颁布了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有关条例,但该机构还没有产生明显效果。同时,对学术不端行为应该零容忍并无限期追究责任。

三、结 语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道德以其在学术繁荣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只有加强学术诚信和道德教育,建立科学的学术激励机制和规范的评价体系、评价机构,才能有效防范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者,肩负着重要责任,只要整个期刊界、学术界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氛围必将得到净化。

参考文献:

[1] 陈灿华,赵俊.预防与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之我见[J].云梦学刊,2011(3).

[2] 罗芳.学报编辑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6).

[3] 潘淑君,李无双,叶飞.学术期刊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J].编辑之窗,2007(6).

[4] 张立,王华平.学术不端行为的模型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

[5] 苏振华,杨振和.我国期刊运营模式现状及创新分析[J].价值工程,2011(11).

中教职称论文范文第7篇

为了缩短自己的幼稚期,做为一名青年教师。不只要有勇于确立成才目标的意识,还要有勤于反思的习惯。学校开展“创先争优立足岗位”活动以来,回顾走过的这一年,特作如下自查总结。

一、创先争优。注重修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党员教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良好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深入学习了一系列文件精神,坚定了对事业和党中央的信任;下半年继续学习师德的先进事迹,参与浦东教育门户网站的师德文章交流。日常生活中,能以一个党员的规范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群众生活,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先争优。提高业务:

掌握教学方向。1教学方面:更新教学理念。

语文二期课改新教材应运而生。二期课改语文教材的特点是从材料的选择到体例的编排上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正确清醒的头脑中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它作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影响我语文教学中的运筹帷幄。如何巧妙地利用教材所蕴藏的人文因素,如何艺术地处理教学中的种种矛盾,为学生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声声呼唤中。这是要把握的教学方向。今年我有幸参与了新区首批语文教师初级班的培训,收益匪浅。上半年连续每周日全天及暑期尽管学习很忙碌、也很充实,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到新课标精神,也认真反思了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下半年是实践教学活动,每周四下午到各校参与听课、评课活动,11月27日上了松鼠》一课的区级公开展示课,获得好评;年底将完成培训小结和考试。一次展示,重要的不是展示的那节课,而是准备的过程。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课堂的理解,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升华。而这些是他人身上搬不来也学不会的

为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基础。2人事方面:继续参与各项岗位培训。

如6月“人事制度改革”;8月“工资福利”;9月“职称改革”如5~6月参与区人事局的人事干部培训;参与四署组织的各项人事实务培训。

三、创先争优。勤勉教学。

认真备课,上半年:担任预备年级的世博礼仪课。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查找资料,几乎每节课动手制作课件,教学中力求趣味性、教育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切实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着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培训中学到理论、经验运用到实践中,下半年担任预备(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如建立互助监督学习小组网络,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业分层,并通过“自读作业本”来提供学生的预习、质疑、探究、感悟能力;每日坚持写小作文片断等。根据开学初制定的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及措施,有如下体会:

能在交作业、背诵、默写、批改、检查等方面自觉服从组长的监督与帮助,1班级语文学习监督机制初步建立起来。学生已基本熟悉、适应小组监督、互助的学习机制。尤其在作业统计、抽查背诵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也有1/5学生不配合的如徐晨、陈高吉、樊世祺、罗玲玲、钱立冬,须进一步加强对其监控的力度,学生的分组情况也有待进一步调整。

但多数只停留在前两项内容,2课文阅读学习的方法有所改进。通过实行语文阅读学习五步阶段法(自读、问题探究、感悟阶段)初步掌握在预习、上课、复习阶段所应达到自主学习要求。如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借助“自读笔记作业本”完成“辨识、提要、析疑、借鉴、感悟”内容。而后三项内容的自主作业完成仍流于形式。

为写作积累素材,3运用小作文每日一练这一有效手段。逐步重视起课外积累。但发现学生后来往往图完成数量而忽略了质量,下学期还要树榜样,提高内容与质量。

写题号;每题间空一行;抄课题;用钢笔或黑水笔;但在书写工整、整洁方面还有待努力提高,4作业本格式已有2/3学生能注意要求:如左列留一公分划线。目前仍有一半的学生书写很乱,须加强练字;有1/4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或及时订正。

从这次期末考试第一块题目“积累与运用”看,5学生基础知识仍较薄弱。失分严重,日后还应重视拼音、成语、名句等抄写、积累。

且从进校摸底考至后来的月考、期中、期中几次考试中,6学生“两头”差别仍较大。都缺乏尖子生,还须重点辅导、培养。

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开学初有所增强。但如何让这种热情继续坚持在每一节随堂课及课后自主学习中,7通过新课导入设计、趣味语文知识介绍、语文知识竞赛擂台、小品剧扮演等策略。还须进一步努力。

五、人事工作琐碎、繁多。但依然认真细致,任劳任怨。

落实离退休教师的生活待遇(周以新离休干部津贴及退休“高知人员”养老待遇调整补发);6调动:指标紧张的情况下向上级打专题报告,1工资福利:如每月在职、退休及返聘人员的工资、奖金审核、发放;养老平安金的基数调整;2职改:教师中高级职称论文鉴定及申报工作;3统计:各项表格、人事数据、信息的采集、专技人才和工资的月报及年报统计等工作;4考核:教师学年度业务考评、分数录入工作;年终考核表结果上报、反馈签名、存档工作;5离退休:料理教职工退休金、抚恤金、丧葬费审批手续;耐心、及时接待处理离退休人员的来信来访中的各项事务。引进两位数学教师,暑期来回办手续;7进一步完善聘用合同制的签定工作:按有关规定与在职、退休返聘人员签好合同一式三分,个人签收一分,其余整理归档;面对人事争议问题,与当事人沟通,积极主动向上级部门咨询了解政策,变主动为主动(如协助校长处置杨介国、王玉凤事件)8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年初顺利通过上级审查,几乎没有被扣分,并在四署经验交流会上获提名表扬,对我校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起了进一步推动作用。9毫无怨言地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及临时任务。

中教职称论文范文第8篇

一、创先争优,师德为本,注重修养:

作为党员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良好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深入学习了一系列文件精神,坚定了对事业和党中央的信任;下半年继续学习师德的先进事迹,参加浦东教育门户网站的师德文章交流。日常生活中,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群众生活,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先争优,坚持学习,提高业务:

1、教学方面:更新教学理念,把握教学方向。

在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声声呼唤中,语文二期课改新教材应运而生。二期课改语文教材的特点是:从材料的选择到体例的编排上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正确清醒的在头脑中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它作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影响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筹帷幄。如何巧妙地利用教材所蕴藏的人文因素,如何艺术地处理教学中的种种矛盾,为学生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这是我要把握的教学方向。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新区首批语文教师初级班的培训,收益匪浅。上半年连续每周日全天及暑期尽管学习很忙碌、也很充实,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到新课标精神,也认真反思了自身教学实际,研

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下半年是实践教学活动,每周四下午到各校参加听课、评课活动,11月27日上了《松鼠》一课的区级公开展示课,获得好评;年底将完成培训小结和考试。一次展示,重要的不是展示的那节课,而是准备的过程。在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你的课堂的理解,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升华。而这些是我们在别人身上搬不来也学不会的。

2、人事方面:继续参加各项岗位培训,为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如5~6月参加区人事局的人事干部培训;参加四署组织的各项人事实务培训,

如6月“人事制度改革”(xxx);8月“工资福利”(xx);9月“职称改革”(xxx)。

三、创先争优,关爱学生,勤勉教学。

上半年:担任预备年级的世博礼仪课,认真备课,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查找资料,几乎每节课动手制作课件,教学中力求趣味性、教育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切实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下半年担任预备(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如建立互助监督学习小组网络,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业分层,并通过“自读作业本”来提供学生的预习、质疑、探究、感悟能力;每日坚持写小作文片断等。根据开学初制定的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及措施,有如下体会:

1、班级语文学习监督机制初步建立起来。学生已基本熟悉、适应小组监督、互助的学习机制,能在交作业、背诵、默写、批改、检查等方面自觉服从组长的监督与帮助,尤其在作业统计、抽查背诵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1/5的学生不配合的,如徐晨、陈高吉、樊世祺、罗玲玲、钱立冬,须进一步加强对其监控的力度,学生的分组情况也有待进一步调整。

2、课文阅读学习的方法有所改进。通过实行语文阅读学习五步阶段法(自读、问题探究、感悟阶段),初步掌握在预习、上课、复习阶段所应达到的自主学习要求。如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借助“自读笔记作业本”,完成“辨识、提要、析疑、借鉴、感悟”的内容,但多数只停留在前两项内容,而后三项内容的自主作业完成仍流于形式。

3、运用小作文每日一练这一有效手段,为写作积累素材,逐步重视起课外积累。但发现学生后来往往图完成数量而忽略了质量,下学期还要树榜样,提高内容与质量。

4、作业本格式已有2/3的学生能注意要求:如左列留一公分划线,写题号;

每题间空一行;抄课题;用钢笔或黑水笔;但在书写工整、整洁方面还有待努力提高,目前仍有一半的学生书写很乱,须加强练字;有1/4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或及时订正。

5、学生基础知识仍较薄弱,从这次期末考试第一块题目“积累与运用”看,失分严重,日后还应重视拼音、成语、名句等抄写、积累。

6、学生“两头”差距仍较大,且从进校摸底考至后来的月考、期中、期中几次考试中,都缺乏尖子生,还须重点辅导、培养。

7、通过新课导入设计、趣味语文知识介绍、语文知识竞赛擂台、小品剧表演等策略,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开学初有所增强。但如何让这种热情继续保持在每一节随堂课及课后自主学习中,还须进一步努力。

五、人事工作琐碎、繁多,往往任务急,但依然认真细致,任劳任怨。

1、工资福利:如每月在职、退休及返聘人员的工资、奖金审核、发放;养老保险金的基数调整;2、职改:教师中高级职称论文鉴定及申报工作;3、统计:各项表格、人事数据、信息的采集、专技人才和工资的月报及年报统计等工作;4、考核:教师学年度业务考评、分数录入工作;年终考核表结果上报、反馈签名、存档工作;5、离退休:办理教职工退休金、抚恤金、丧葬费审批手续;耐心、及时接待处理离退休人员的来信来访中的各项事务,落实离退休教师的生活待遇(周以新离休干部津贴及退休“高知人员”的养老待遇调整补发);6、调动:在指标紧张的情况下向上级打专题报告,引进两位数学教师,暑期来回办手续;7、进一步完善聘用合同制的签定工作:按有关规定与在职、退休返聘人员签好合同一式三分,个人签收一分,其余整理归档;面对人事争议问题,与当事人沟通,积极主动向上级部门咨询了解政策,变被动为主动(如协助校长处理杨介国、王玉凤事件)。8、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年初顺利通过上级审查,几乎没有被扣分,并在四署经验交流会上获提名表扬,对我校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起了进一步推动作用。9、毫无怨言地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及临时任务。

一年来,我继续体验着教师这一职业的诸多滋味:有工作的艰辛与压力,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欣慰;有求索的痛苦,也有成长的快乐……这些就犹如一串串音符谱写着我的青春之歌。并且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年纪轻,教学经验尚且不足,还需多方面、多渠道学习、总结经验,尤其对新教材的把握还需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艺术还需锤炼。同时兼任学校人事工作,常因琐碎繁忙的外出事务打乱课表正常排课,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为学生补缺、补差……

中教职称论文范文第9篇

一、创先争优,师德为本,注重修养:

作为党员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良好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深入学习了一系列文件精神,坚定了对事业和党中央的信任;下半年继续学习师德的先进事迹,参加浦东教育门户网站的师德文章交流。日常生活中,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群众生活,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先争优,坚持学习,提高业务:

1、教学方面:更新教学理念,把握教学方向。

在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声声呼唤中,语文二期课改新教材应运而生。二期课改语文教材的特点是:从材料的选择到体例的编排上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正确清醒的在头脑中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它作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影响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筹帷幄。如何巧妙地利用教材所蕴藏的人文因素,如何艺术地处理教学中的种种矛盾,为学生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这是我要把握的教学方向。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新区首批语文教师初级班的培训,收益匪浅。上半年连续每周日全天及暑期尽管学习很忙碌、也很充实,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到新课标精神,也认真反思了自身教学实际,研

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下半年是实践教学活动,每周四下午到各校参加听课、评课活动,11月27日上了《松鼠》一课的区级公开展示课,获得好评;年底将完成培训小结和考试。一次展示,重要的不是展示的那节课,而是准备的过程。在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你的课堂的理解,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升华。而这些是我们在别人身上搬不来也学不会的。

2、人事方面:继续参加各项岗位培训,为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如5~6月参加区人事局的人事干部培训;参加四署组织的各项人事实务培训,

如6月“人事制度改革”(xxx);8月“工资福利”(xx);9月“职称改革”(xxx)。

三、创先争优,关爱学生,勤勉教学。

上半年:担任预备年级的世博礼仪课,认真备课,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查找资料,几乎每节课动手制作课件,教学中力求趣味性、教育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切实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下半年担任预备(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如建立互助监督学习小组网络,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业分层,并通过“自读作业本”来提供学生的预习、质疑、探究、感悟能力;每日坚持写小作文片断等。根据开学初制定的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及措施,有如下体会:

1、班级语文学习监督机制初步建立起来。学生已基本熟悉、适应小组监督、互助的学习机制,能在交作业、背诵、默写、批改、检查等方面自觉服从组长的监督与帮助,尤其在作业统计、抽查背诵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1/5的学生不配合的,如徐晨、陈高吉、樊世祺、罗玲玲、钱立冬,须进一步加强对其监控的力度,学生的分组情况也有待进一步调整。

2、课文阅读学习的方法有所改进。通过实行语文阅读学习五步阶段法(自读、问题探究、感悟阶段),初步掌握在预习、上课、复习阶段所应达到的自主学习要求。如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借助“自读笔记作业本”,完成“辨识、提要、析疑、借鉴、感悟”的内容,但多数只停留在前两项内容,而后三项内容的自主作业完成仍流于形式。

3、运用小作文每日一练这一有效手段,为写作积累素材,逐步重视起课外积累。但发现学生后来往往图完成数量而忽略了质量,下学期还要树榜样,提高内容与质量。

4、作业本格式已有2/3的学生能注意要求:如左列留一公分划线,写题号;

每题间空一行;抄课题;用钢笔或黑水笔;但在书写工整、整洁方面还有待努力提高,目前仍有一半的学生书写很乱,须加强练字;有1/4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或及时订正。

5、学生基础知识仍较薄弱,从这次期末考试第一块题目“积累与运用”看,失分严重,日后还应重视拼音、成语、名句等抄写、积累。

6、学生“两头”差距仍较大,且从进校摸底考至后来的月考、期中、期中几次考试中,都缺乏尖子生,还须重点辅导、培养。

7、通过新课导入设计、趣味语文知识介绍、语文知识竞赛擂台、小品剧表演等策略,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开学初有所增强。但如何让这种热情继续保持在每一节随堂课及课后自主学习中,还须进一步努力。

五、人事工作琐碎、繁多,往往任务急,但依然认真细致,任劳任怨。

1、工资福利:如每月在职、退休及返聘人员的工资、奖金审核、发放;养老保险金的基数调整;2、职改:教师中高级职称论文鉴定及申报工作;3、统计:各项表格、人事数据、信息的采集、专技人才和工资的月报及年报统计等工作;4、考核:教师学年度业务考评、分数录入工作;年终考核表结果上报、反馈签名、存档工作;5、离退休:办理教职工退休金、抚恤金、丧葬费审批手续;耐心、及时接待处理离退休人员的来信来访中的各项事务,落实离退休教师的生活待遇(周以新离休干部津贴及退休“高知人员”的养老待遇调整补发);6、调动:在指标紧张的情况下向上级打专题报告,引进两位数学教师,暑期来回办手续;7、进一步完善聘用合同制的签定工作:按有关规定与在职、退休返聘人员签好合同一式三分,个人签收一分,其余整理归档;面对人事争议问题,与当事人沟通,积极主动向上级部门咨询了解政策,变被动为主动(如协助校长处理杨介国、王玉凤事件)。8、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年初顺利通过上级审查,几乎没有被扣分,并在四署经验交流会上获提名表扬,对我校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起了进一步推动作用。9、毫无怨言地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及临时任务。

一年来,我继续体验着教师这一职业的诸多滋味:有工作的艰辛与压力,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欣慰;有求索的痛苦,也有成长的快乐……这些就犹如一串串音符谱写着我的青春之歌。并且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年纪轻,教学经验尚且不足,还需多方面、多渠道学习、总结经验,尤其对新教材的把握还需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艺术还需锤炼。同时兼任学校人事工作,常因琐碎繁忙的外出事务打乱课表正常排课,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为学生补缺、补差……

中教职称论文范文第10篇

创新理念 全员育人

就技工院校生源的现状而言,绝大部分属于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而家长又希望孩子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以求将来立足于社会,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要想让这些孩子成人成才,学校学生管理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学校在新的形势下,结合学生特点,形成了“全员育人、以人为本、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这样一种学生管理理念。

全员育人,全校参与

为了实践全员育人的理念,学校形成了副班主任制度,班主任不仅承担着育人的重责,任课教师同样参与育人的过程。任课老师不仅要教授相关的专业课程,而且还要深入班级进行晚自习值班,在学生各项活动中担任评委和裁判,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去了解学生。同时,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学校的工勤人员也会积极配合,帮助教育学生,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达成了全员育人的共识。

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全员育人要取得成效离不开物质方面的保障。为了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关爱学生,培养学生,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各种物质保障。不仅是物质方面,学校也非常注重学生精神方面的成长,开展相关的促学活动。学校还形成了相关的家访制度,班主任老师不仅在学校关心学生的成长,同时还走进学生家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校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培养好学生。

疏堵结合,以疏为主

结合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企业参观,还有各班级自己组织的外出参观,比如到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在参观当中,同学们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学校还会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培养了同学们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将成为“中国制造”的主力军。因此,在学生培养和管理中,不能只注重个别优秀生的发展,更要重视全部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最终成人成才。

改进方法 付诸实践 打破传统,注重军训

北京市应用高级技工学校在军训过程中把以人为本和全员育人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借鉴“一日练百日养”的训练传统,将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所涉及的内容融入训练项目,让军训与学生的今后学校生活密切相关,并且不管是新生还是老生,每学年都要参加军训,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团队精神和良好习惯,真正作用于学生日后的校园生活。

严抓德育,明确目标

学校德育目标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同时,在学生管理上也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人物名片

上一篇:教师工作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老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