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9:31:51

儿童体育论文

儿童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1.1、研究对象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及问题解决思路

1.2、研究方法

(1)文献法。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为关键词,共检索到12103篇参考文献;以“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为关键词,检索到116篇,对以上资料文献进行分类筛选,分析与本研究相关性较高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访谈法。对部分过年返乡的家长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走访部分农村小学了解学校的体育师资及体育器材。

(3)问卷调查法。以河南省濮阳市五个县级地区10所小学的1年级至5年级7-12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共发放400份,采用现场发放,学生现场填报问卷,当场回收,回收有效问卷为352份,有效率为88%。

(4)数理统计法。将文献资料和回收的调查问卷相关的数据量化指标,通过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行为

2.1、农村留守儿童业余时间安排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单调,没有真正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可以看出来:农村留守儿童业余时间安排表得知,位居第1位的是做家务,有25.28%的农村留守儿童在闲暇时间做家务;19.89%的农村留守儿童在闲暇时间学习;14.49%的农村留守儿童在闲暇时间看电视;这也称得上农村孩子的“三步曲”,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中的女孩子,排在第6位的是进行体育运动,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有1-2种属于自己的体育器材,女生大部分为毽子和跳绳,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运动种类比较少。

2.2、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感兴趣程度

学生只有对体育运动感兴趣了,才有能有利于他们掌握一到两项的运动技能,才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显示出:有37.50%的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感兴趣,这反映出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是喜欢体育活动的,也有少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不感兴趣甚至是讨厌。在调查部分学校时,发现墙壁上粘贴的课程表,其中有一栏是(体育或科学),有学生反映说都不是按照课程表执行的,其实他们几乎都不上体育课,体育课大部分被其他老师占用或者上自习,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时都是放羊式教学,女孩跳绳、跳皮筋。所以,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与体育教师也有一定的关系。

2.3、家长对农村留守儿童参与

体育运动的态度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体育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平均每年用于体育器材支出的费用也非常的有限。可以反映出:有62.5%的家长反对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运动,有88.07%的家长对农村留守儿童平均每年的用于体育支出的金额为少于49元。家长既然反对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平均每年用于体育支出的金额也越少。当问及家长为什么持反对的态度时,家长们说进行体育锻炼浪费时间、耽误孩子的学习,这说明了62.5%的家长对于体育运动的作用了解还是甚少。

2.4、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我们普遍认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单纯娱乐,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调查显示,56.25%的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强身健体、22.73%的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娱乐身心,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的锻炼健身意识较强。农村的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设施还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校的比赛而进行体育比赛的仅占1.70%,说明了仅有少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是被动的,应该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2.5、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的方式

65.91%的农村留守儿童和伙伴一起玩耍,和同伴一起玩耍有助于增进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有助于他们互相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体育锻炼项目有多种了解,有助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点,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也有27.27%的农村留守儿童是自己一个人玩耍,但是仅有6.82%的农村留儿童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参与体育锻炼,对于这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和家人的情感交流的方式多一些,监护人可以及时的感觉到孩子的错误倾向,便于及时的纠正和正确的引导。

2.6、业余时间经常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

从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的内容上看,男生和女生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别:农村留守儿童经常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人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为:体育游戏、篮球、跳绳、跑步、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毽子、其他,男生经常参与的体育项目为体育游戏、跑步、篮球;女生经常参与的体育项目为跳绳、毽子、体育游戏;这几个体育运动项目对场地的要求不高,不需要太大的器材经费支出,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学校的经费不充足,受场地和器材的影响较大,绝大部分学生只有选择这种受约束力较小的体育运动项目。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外出务工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联系时间间隔较长,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人,体育意识淡薄,经费出少;

(2)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都感兴趣,但体育教师没有通过体育课来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兴趣;

(3)农村留守儿童经常参与体育游戏、篮球、跳绳、跑步体育运动项目,体育器材和场地匮乏,平均每周锻炼次数和每天锻炼的时间不断呈下降的趋势。

3.2、建议

(1)学校的领导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素质要全面进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

(2)家长要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加大对孩子体育消费的支出;

(3)体育教师对学校的体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包括体育器材和体育运动项目;

(4)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暑假期间的农村支教力度,在校的体育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把一些常见的和实用性便于开展的体育运动教给农村留守儿童。

儿童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统计学;应用现状分析;体育科研

当前,世界体育科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与日俱增地吸收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研究面越来越宽,研究问题越来越深,而众多的学科也逐步地渗透到体育科学中,定量化已成为科研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体育统计学是体育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体育运动中随机现象规律的科学。文章就我国体育科研中的体育统计应用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

一、体育统计学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分析

(一)体育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体育统计学是在统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统计学属于收集、分析和提取数据的知识领域,推测性的数理统计是概率论的一个应用领域,它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受到随机性影响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预测,直至为采取行动提供依据或建议。20世纪,体育统计学进入大学课堂,80年代,我国也在体育院校中开设了体育统计课。目前,体育统计学的知识,已应用在体育训练、教学、科研等各个领域,成为发现和探索体育规律的一门必不可少的科学知识。

(二)体育统计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统计学在体育事业中的应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宏观体育统计,它主要是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宏观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由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统计部门实施,在学科分类上历来把它划为社会统计学;二是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体育统计,它涉及到人体科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运动训练等诸多学科领域,与生物统计和医学统计相接近,但涉及面之宽,研究过程之复杂,尤其是统计分析方法选择的难度上,远远大于生物统计与医学统计。

目前中国的体育统计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省市利用调查资料对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进行了研究与评价,探讨中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特点,所交流的近800篇论文中普遍采用了统计指标描述、指数分析、动态数列分析、概率分布理论分析、参数估计与统计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例如:通过对9-21岁城市男学生22项体质指标的因子分析,能够初步揭示体质因子结构,尤其是体质一般因子(基础因子)结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体质评价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提供了参考依据。

1.在体质研究和青少年身体发育评价中的应用。目前我国的体质研究主要是以人类比较学为理论依据,采用现代社会学所提供的社会实验设计方法和现代统计方法对青少年身体发育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的。因而人口体质评价研究是体育统计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曾于1979年、1986年和1991年三次组织了对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调查研究工作。在15个省市1210所大、中、小学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万7-25岁青少年儿童进行了23项指标的测试,共获得13,203,800个测试数据。这三次体质调查属大规模的统计调查,整个调查研究按照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要求进行。通过这几次体质调查研究,了解了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特点和规律,研究制定出了我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与身体素质的评价标准。我国多名体育统计工作者积极参与了这项工作,使体育统计方法在体质研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确立了体育统计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学术地位。

2.在运动员科学选材中的应用。在体育科学选材研究中,关键是挑选确定选材测试指标。体育研究工作者结合体育专业实际,运用的统计学方法有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等。例如: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综合评价标准的研究,通过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心理等多方面调查、测试,确定了69项测试指标,对参加四川省足球年度比赛的400余名运动员进行了两次集中统一的跟踪测试,研究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3.在科学化运动训练中的应用。随着运动技术水平日益接近人体生理极限,单凭教练员的经验已不能训练出高水平的运动员,运动训练在向科学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运动竞技能力受到多层次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运动训练过程实质就是促使人体竞技能力提高的过程,而当今竞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在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研究中,对周期性运动项目的研究正在突破解剖、生理的一般性研究和描述训练过程为主的定性研究,而逐步提高到以生物化学的动态分析为主。与此同时,各种追踪研究和系统控制类研究方法正方兴未艾。注重应用性,突出综合性,强调足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已成为运动训练科学化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作为运动训练科学化定量研究的主要工具,体育统计方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训练过程的科学监测和调控,还是对运动训练水平的科学评价与诊断;无论是对优秀运动员的追踪动态研究,还是根据不同研究课题确定研究对象和选择测试指标,都离不开统计学理论和方法。

二、体育统计学在体育科研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体育工作者在研究体育指标间的数量关系时,注意应用体育统计方法,提高了体育论文的质量。但是,阅读大量文章后发现,体育统计学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为此,我们对体育论文中统计学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并供体育科研工作者参考和使用。

(一)数据资料的处理方法问题

由于有些应用者对统学的概念没有真正的理解,无法依据所持有的数据资料去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并正确地分析研究结果,故统计处理不当,从而导致决策失误,不能为体育工作提供正确的参考。

1.样本的代表性。样本是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其统计意义有两点:第一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了总体的条件,样本中的每个个体都应符合总体确定的条件;第二是要严格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即总体中的每个研究对象(个体)被抽组成样本的机会要均等。在抽样研究中,一定要提供样本,这是具有代表性的必要依据。

2.随机分组的均衡性。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应按影响观测指标的因素进行均衡的随机分组,如未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均衡关系,则实验前组间已存差异,那么实验后的结果令人难以置信,统计意义下降。

3.统计结论描述的不确切。有些作者在假设检验中仅凭计算结果P≤0.05或P≤0.05,P≤0.01就轻易下结论,且肯定结论的科学性是欠严谨的,因为影响统计结果科学性的因素很多,不是计算唯一能决定的。统计计算也有局限性,其结论是概率性的,不是绝对的肯定和否定,故对计算结果一定要用专业知识加以定性分析。

(二)体育统计科研人员的素质问题

这个问题当然不是统计方法本身的问题。一个优秀的体育统计工作者,除了必须有较深的统计学知识外,还必须熟悉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体育统计科研工作者,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体育统计学队伍所欠缺的。所以,在广大体育工作者中普及体育统计知识,提高体育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是今后几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重要问题。

目前很多体育工作者已重视论文中统计学的应用,但前面的综合分析表明,体育科研论文中统计学的应用存在的问题还较多。其实体育科研论文中所存在的统计学问题,大部分并非是深奥的数学问题,相当部分甚至是体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是体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体育统计学内容。体育统计学的内容非常丰富,且仍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希望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同时建议统计学专业人员在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各个阶段给予一定的帮助,减少统计学应用的失误,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科研论文的质量。

三、体育统计学在体育科研中应用的前景展望

古老的数学领域,本世纪曾产生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这类以应用的广泛性和数学统计的新颖性以及系统性为特点的模型,也创造出了物理中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模范场等较成熟且数学工具较高的模型以及经济学中的计量经济学等。有人把三轮模型比作万能加工机床,把量子力学等模型比作高超技术结晶的飞机,而CT等模型被誉为一些小巧零件装配的结构精细,性能优异的钟表,并认为正是那些“钟表匠”起着联系数学与外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作用。为此,我们期待在体育统计中出现这类“钟表”。[3]

一个新型学科诞生不易,其成长发展更要付出艰辛,期盼统计学界专家学者对体育统计学科能给于关注和大力支持,使这棵统计学分支出来的幼苗能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 权德庆,雷棍民,罗普磷.中国的体育统计[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1-4.

[2] 谭平平,周铁军.体育统计方法应用中的几个误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1,(3):77-80.

儿童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实施高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本学期,在课程教学处的统一部署下,本组确立了“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研重点,教研组分别召开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及“实施高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两次专题研讨会,教研组、备课组老师积极研讨体育高效教学模式和程序,通过组内开设公开课听课、评课,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了“高效教学”的概念,认识到了高效体育教学的内涵不仅要有效果、有效益,而且要有效率,同时也明确了高效教学的考量标准不仅包含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包含学习体验。研讨活动中,大家一致认为高效教学的构建,必须做到教学预设的有效性即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必须做到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做到精选化、整合化,选择教学方法必须做到灵活化、最优化;同时,在教学评价时要做到多元化、激励化。

二、创建学习性教研组,促进专业化发展

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最有效手段,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师学习,本学期教研组学习蔚然成风,相互之间交流听课就达80节次,外出学习达30人次,有业务培训,有研修活动,有观摩学习,有教学研讨,形式多样。每一次活动归来,与会者都进行交流,及时传达有关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传达课改信息,分享学习成果,共同发展。此外,为创建学习型教研组,根据教师发展处和课程教学处的统一安排,本组于每月初还专门组织了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大家先在自学的基础上然后集中交流,交流学习心得,畅谈学习收获。

三、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着力向更深层推进

由俞波老师负责、全体组员参与的省课题《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实践研究》子课题《以游戏为载体设计多元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但结题并没有结束我组研究。本学期初,又继续向教育局申报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项目学校,课题《大课间体育活动校本化开发与实践研究》并已批准立项,意味着我们所开展的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我组教师将以此为契机,围绕课题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改进和改良我校大课间,在探索中前行,在改良中进步。本学期围绕课题研究在校行政支持下组织了全校的春季趣味运动会,从项目设置、场地安排、报名和比赛、学生参与率,都超过以往各届。

四、强化毕业班体育教学,体育中考成绩优良

上届初三体育中考我校取得了39.8的好成绩,而本届初三毕业班面临人数多,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的问题,因此学校和全体教研组同志非常重视。九年级两位教师抓早、抓紧、抓细、抓实,把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同学,同时各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中考标准,群策群力,经常交流,不断探索提高成绩的方法,并及时做学生思想动员工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教学、训练、考核相结合。本学期,我们又先后召开两次学生家长会,认真组织了两次模拟考试,分管领导和教研组先后多次进行初三体育教学工作研讨会,分析问题,总结交流经验。在5月进行的体育中考中,我校再次取得优良成绩,全校均分达到了39.7分,圆满完成学校要求。

五、业余训练常抓不懈,体育竞赛成绩可喜

运动队业余训练,一直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运动队教练员认真负责,坚持常年系统训练,不断改进创新训练方法,使训练质量大幅提高,在各类体育竞赛中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本届九年级有16位学生获得体育竞赛优胜,中考获得加10分的资格。田径队在史荷凤和缪伟杰老师指导下参加市第25届育苗杯田径比赛中获初中乙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初中甲组团体总分第六名。何中坚老师指导乒乓球队学生参加市乒协组织的“迎六一”少年儿童乒乓球比赛中,获第三名1人次。

六、本组教师取得的成绩

1、老师参加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比赛获二等奖。

2、老师参加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比赛获三等奖。

3、老师撰写论文《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研究》发表在部级刊物《中国学校体育》年第五期,并送省第届运动会科报会评审。

4、老师撰写论文《体育教研组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研究》发表在省级刊物《初中教学研究》年第二期并获市24届体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5、老师在本学期受市教研室体育学科委托为市局属、、、、区体育教研组长80多人,作体育教研组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研究专题讲座。

6、老师参加省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游泳比赛(预赛)裁判工作,认真细致,被组委会评为“精神文明裁判员”。

7、老师指导的田径队在市第25届育苗杯田径比赛中获初中乙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初中甲组团体总分第六名。

8、老师指导学生在市乒协组织的“迎六一”少年儿童乒乓球比赛中,获第三名1人次。

儿童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市级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参会的95%都是专职或者现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会上各个县的体育教师都对现在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做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然而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体育教师的待遇、奖励、职称的评聘和评优、评先问题。绝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师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教学、训练、学校运动会、两操、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甚至学校的杂活都是他们的分内事,但是收入却处于最底层。现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已全部量化,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学生在每个教师科目上的成绩,但是对体育教师的成绩却很难进行量化计算,可以说80%以上的学校没有单独的体育教师考核制度,把体育教师的考核都纳入到文化课教师考核中。由于没有单独的体育教师量化考核制度,所以在考虑体育教师的待遇、补助和奖励、职称的评聘和评优、评先时,均低于文化课教师。超额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令体育教师感到心酸。然而,我校对体育教师的量化考核却截然不同,和文化课教师进行了区别对待,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做到了因科而异。我校体育教师量化考核工作是怎样做的呢?

2011年我校新任校长到来后,对考核制度做了全面的修订,并且制定了单独的体育教师量化考核制度,可谓是春夜喜雨。如果按以往,我校是把体育教师纳入文化课教师的考核中,几乎我年年考核成绩都排在最后几名,按如此下去我将“永无出头之日”。2011年我校具体的考核办法按照六大项来考评教师:师德10分;教学成绩40分;教学常规25分,其中备课5分、课堂教学10分、作业批改10分(因为无作业批改,本人此项得分为0);教研课改15分;考勤10分和加分。没有限定最高分,得多少分就算多少分,并且分学期考核,两学期的分数总和即为一年的考核最终成绩。考核办法里体育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文化课教师不同,这才真正体现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体育教师应达到的教学成绩如下:每学期举行两次体育单项比赛,每缺一次扣5分;指导体训队每天早上半小时的体育训练,每缺席一天(雨天除外)扣0.2分,由值周领导考核并记入校务日志;有计划地开展体育课外活动,每周至少三次,每缺席一天(雨天、特殊情况除外)扣0.2分,由值周领导考核并记入校务日志;配合学校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由考核小组酌情量分;完成学生健康体质检测,由考核小组酌情量分;以上工作全部达到的情况下,在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总分第八名得34分,每上升一个名次加1分,最高成绩为40分,每下降一个名次扣1分。

今年十月份我校考核小组的成员对全镇教师上学期的考核进行了量分,我的最终考核得分为104.9分,排在全辅导区教师的第二名,从经常考核倒数的我一下子窜到了前三甲,感觉是喜出望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应该是我事先会预料到的结果。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与本人本学期完成的教学成绩息息相关。在今年五月份的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中,我校团体总分从年年徘徊在7、8、9名之间,一下子跃居全县小学组团体总成绩第二名,可以说超额完成了这一项任务。每天坚持早训30分钟至一个小时,下午再坚持训练30分钟至一个小时,可以说是早起晚归。其他工作更是不用说,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认真举行了两次活动,即在“六一”儿童节这天举行了师生拔河、教师抢凳子比赛,6月24日举行了学生跳绳比赛;放假前对全镇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为98.28%、良好率为87.04%、优秀率为4.8%;每天利用最后一节活动课有计划地组织各班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在教研、教改方面,也就是考核第六项加分项,本人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浅谈低年级队列队形教学》论文获得县级体育论文大赛二等奖,《农村小学田径训练的难处与思路的研究》论文获得市级优秀教练员论文评选一等奖、省级二等奖,绘画作品《鹤游荷塘》获得县级教师绘画大赛三等奖,其中《农村小学田径训练的难处与思路的研究》作品被县教研室推荐到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如果下学期本人依旧能按上学期的工作态度走,下学期的考核分数一定会稳居前三甲。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是能够评优、评先的。那么,广大的体育教师如何在评优评先中占有一席之地呢?本人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1.树立完善的体育教师形象。作为体育教师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应该值得自傲,但切不能以此为资本,遇事不分场合,不分是非曲直而蛮横无礼。“拳头就是真理”的行为只能贬低自身价值。要善于时刻注意自己的修养,为人们树立一个仪表端庄、作风正派、身体健壮而又知识丰富的智力型体育教师形象。

2.不要被冷言中伤,端正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做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正确看待体育教师这份工作。对自己要有信心,看得起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把看似渺小和平常的事做好,认认真真工作。

3.要有好的成绩,才能给自己加上了一个有力的砝码。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搞好日常工作,以满腔的热情把学校体育工作搞得轰轰烈烈,学生钦佩,同志称道,领导信赖、支持,群众赞美,那么,何愁我们的工作做不好?何愁评不了优、评不了先进?

儿童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三育并重;体育之研究

一、“体育”在当下教育中的地位

(一)概念的界定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体育并不单纯是学校的体育教学,是通过学校的教育达到强身健体,养育身体之目的。是人一生中都不能或缺的身体锻炼手段;狭义来说,就是仅之体育教学,通过学校教育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本文讨论的范围限于狭义的体育,就是学校的体育。

(二)“三育并重”的含义

三育是指:德育智育和体育。所谓“三育并重”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不可偏废。而在《体育之研究》中,不仅整体上强调三育并重,而且强调体育在三育处在首要位置。体育既然如此之重要,在当下的现实中却没有很好的得以体现。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屡屡受到人们的普遍诟病,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下,国家一度倡导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或者说相补充的)素质教育,然而,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发挥作用,只要在人们的意识中考上大学,考上重点大学就意味着命运的改变的这种观念不变,那么素质教育收效就会大打折扣。

二、“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一)体育在应试教育中的地位

应试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这其中有很多的重大改革,如以前一刀切全国一张卷子,到3+X等。但是这些改革鲜有论及体育改革的,在对待体育问题上,似乎体育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无论怎么改,体育教学的分数依然不能进入高考的录取分数中,这种对体育的歧视导致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学校不重视体育课,对体育的人财物的投入及其有限。因为体育的好坏与升学率无关,在各中学普遍重视升学率的情况下,体育被边缘化自然是在情理中了,这与体育在三育中的地位很不相称,这与身体对我们一生的影响也很不相称。

(二)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情况是不是会好一些呢?实际情况也是不容乐观,当今社会弥漫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思想,功利主义思想,体育本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社会上普遍不欣赏体育好的人,甚至把这些人讥讽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似乎学习好“智育”好就可以走遍天下也不怕,而体育好似乎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同时,应当看到很多学生包括学生家长,把体育作为一种在社会上进阶的手段;如此形成两个极端,要吗不重视体育,嘲笑体育,要吗要想通过体育,拿的金牌,也不失为出人头地的一个出路――用来强身健体,“养护吾生,乐乎吾身”的体育被严重扭曲为仅仅是一门职业。

三、体育不被重视的原因以及危害

(一)不重视体育的原因

在《体育之研究》中,青年对不重视体育有一个仍然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解读。“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顾知之者或寡矣。或以为重在智识,或曰道德也。夫知识则诚可贵矣,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者此耳。顾徒知识之何载乎?道德亦诚可贵矣,所以立群道平人己者此耳。顾徒道德之何寓乎?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这段话说的非常明确,一个中心:“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这里强调,“智育”“德育”固然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些都是零!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属于“”和“辛亥革命”时期,那时候存在的问题,现在过去将近一百年情况似乎并没有发生变化,“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今盖多不知之,故儿童缘读书而得疾病或至夭殇者有之矣。”这里强调儿童以及上小学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时期,应当注重身体发育,即体育,而智育反而是其次的,而当下中国的现实正相反,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误导了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很多在身体发育阶段原本不应该强制学习的内容。违背客观规律,拔苗助长,导致孩子畸形发展,尤其是影响孩子性格发育。

那么到了中学该怎样呢?“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今人则多偏于智。中学之年,身体之发育尚未完成,乃今培之者少而倾之者多,发育不将有中止之势乎?”中学身体并没有发育完善,但现实的做法是“培之者少而倾之者多”继续体育的少而伤害身体的举动多。原因是:“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况弱者乎?观其意,教者若特设此繁重之课,以困学生,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有不受者则罚之;智力过人者,则令加读某种某种之书,甘言以#恬之,厚赏以诱之。嗟乎,此所谓贼夫人之子欤!学者亦若恶此生之永年,必欲摧折之,以身为殉而不悔。何其梦梦如是也!”这段话的描述,和现在的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课业负担不堪重负完全一样的。作者愤怒的指出这种现象就是:“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并且,不思悔改“何其梦梦如是”。最后,作者强调“三育并重”才是正确的选择。

(二)不重视体育的危害

不重视体育后果很严重,在这里给出了一些例子,说一些道德高尚的人,智力超群的人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夭折:“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故有颜子而短命,有贾生而早夭,王勃卢照邻或幼伤或坐废。此皆有甚高之德与智也,一旦身不存,德智则从之而隳矣。”现在英年早逝,所谓“天公妒才”的事例多的不胜枚举,其实这都是不重视体育的原因。

四、学校应道如何重视体育

儿童体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

易飞龙虽然已经58岁,但他浑身上下焕发出阳光的气息,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深知,爱运动的人是阳光的,阳光的人是快乐的。因此,他始终坚守一个理念——让每一个孩子真正爱上阳光体育。

他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积极抓好教学常规,努力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心理,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努力发现与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他不断设计学生喜爱的运动情境,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每一个学生在他的要求下都能积极锻炼。他注重技能培养,在训练中,大到姿势,小到动作分解,他都手把手地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完备的动作技能。他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朋友,以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他带出的每一个学生,都十分尊敬他、佩服他。

易飞龙敢于尝试教学改革,积极参与“青蓝工程”,每年都坚持为组内教师上示范课。在他的指导下,罗俊明等多名青年教师所上的《跳绳》等体育课参加上级教学比武获得了一等奖,撰写的多篇体育论文《篮球儿童、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体育游戏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中的应用》等均获省级奖项。2012年,他针对学生喜爱球类运动的心理,问卷调查征求学生意愿,创新开设了体育大课程——人人会打一种球,将同一个年级400多名学生安排在同一个时间上体育课,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5种球类项目中自主选择喜爱的一种球类来学习。家长对这样的体育教学改革非常欢迎,纷纷表示:孩子们可喜欢体育课了。

(二)

易飞龙坚持倡导大众体育,用体育精神感染周围的每一位师生。学校工会组建“教师阳光俱乐部”,作为学校的工会副主席,他一马当先,全情投入,积极地策划、筹备:俱乐部分别为乒乓球、羽毛球、健身舞、游泳、登山、跳绳,各个分部都有专人负责,全体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目前,北正街小学各个俱乐部的健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对学生,一方面他积极贯彻落实“阳光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大课间“阳光锻炼”活动。每天大课间时间都会先做七彩阳光广播操、北正街小学快乐自信操,然后开展师生环形跑等活动。由于每天都坚持了锻炼(下雨除外),学生体质得到了切实提高,调研测试成绩明显上升。另一方面,他根据学生的身体水平及年龄特点积极组织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如六年级“三人制”篮球赛、五年级排球赛、三四年级迎面接力赛、一二年级跳绳比赛等。每学期,学校体育组都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将本学期的各种擂台赛在校园网上公布,并制作醒目的海报吸引大家关注,营造了浓郁的体育氛围。

最让学生难忘的是每年六一的“快乐童年游戏节”和“快乐运动体育节”。游戏节里,体育组设计了新颖、富有童趣的体育游戏,如“一家大小跳长绳”“三人同步行”“滚铁环”等,学生、父母、老师一起参加游戏运动,大家玩得无比开心。体育节是学校每年的体育盛事,在易飞龙的带领下,体育节从原来单纯的竞技体育扩展到竞技与趣味相结合,以“亲子、趣味,和谐”为主题,从仅有学生参与到面向家长开放,从单纯的比赛到多姿多彩的方阵表演,师生、家庭充分享受竞技之乐,对推广全民健身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告别了一支又一支体训队伍,告别了一群又一群学生,操场从煤渣变成了水泥,又从水泥变成了塑胶。易飞龙就这样一直守候在那里。曾有人对他的坚持表示不解:你个人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岗位呢?他总是笑笑:我喜欢体育,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的确,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每一天静静流过的日子里,师生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他那份为了体育甘之如饴的奉献精神。

那年,妻子突然妊娠发作即将分娩,他正在武陵区小学生运动会的赛场上。岳母不断打电话催他赶紧回去,可随着一声发令枪响,他的眼神、他的注意力立即转移到1500米跑道上的学生身上。他守在操场内侧,抓住每一个机会鼓励学生:加油,别灰心!当学生顺利跑到终点,他立刻扶着学生沿着操场缓缓地走,并叮咛“不能马上坐下来”……当他赶去医院,才知妻子难产刚刚脱离险情,看到岳母愤怒的脸色,看到妻子疲惫的神情,他只有深深的歉疚。

弹指一挥间,孩子长大要结婚了,儿子婚礼的那天早上,易飞龙又站在了训练场上。儿子结婚大喜的日子,“固执”的老易竟然都舍不得请半天假。喜宴上,亲家们都穿得潇洒漂亮,可老易居然就穿着早上带孩子们训练的一身黄色训练服。这身带着汗迹的训练服,让老易看起来,是那样平凡,是那样普通,又是那样幸福。

易飞龙是武陵区小学体育教学界的绝对权威。因此,除了担任学校的体育工作外,他还经常被抽调到市(区)体育局、区政府、区总工会等部门,协助组织开展大型体育类竞赛活动。他先后担任过第六届至第十一届省运会和省常年赛的游泳裁判、副总裁判长和编排长,1985年至今的常德市市运会游泳比赛的总裁判长,亚洲皮划艇锦标赛、全国赛艇、皮划艇冠军赛和省内比赛的裁判,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裁判等。期间,他多次获得省市级“优秀裁判员”荣誉称号。不过,就算再忙,只要他没有离开常德,他总要赶到学校与学生一起在操场上展开训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若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那就失去体育锻炼的意义了”。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体育的真谛!

42年来,易飞龙到底带出了多少学生,没有人详细统计过,可是,在北正街小学,大家只要一提起老易,就会马上想起他站在操场陪着学生训练的情景。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带领着年轻的体育老师迎着朝阳,伴着余晖,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风雨交加,他都和孩子们一起蹦着、跳着、跑着、练着,一招一式,毫不懈怠。

几十年如一日,春风化雨般,孩子们神奇地发生着变化:学校田径队一直保持在武陵区小学生甲级队行列,连续9年在武陵区田径比赛中获得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排球队男队先后获得了3个冠军,女队获得了5个冠军;连续4年的全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北正街小学均囊括了5个比赛项目(女团、男双、女双、男单、女单)的所有金牌;男子足球队在2011年获市城区小学足球比赛冠军。

儿童体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 运动 养生 饮食

一、引子

已故伟大领袖在其青年时代所著的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强调身体之重要性,身体是装载知识的车子,盛道德的房子――就是说,人的知识和道德都是靠良好的身体承载的。用时髦的话说,金钱地位名誉等等都不过是对人的生活没有什么意义的“零”,而身体才是这些零前边的那个“一”,没了身体一切都是零,这方面的谚语不胜枚举。一句话,身体最重要。为此,体育运动、养生、饮食等等目的都是为了呵护自己的身体。在《体育之研究》中给出了体育的定义是:“乐乎吾身,养护吾生”这个定义揭示了体育的本质,在快乐中养生,在养生中得到快乐。这也就基本涵盖了与体育有关的方方面面,笔者在此概括为:运动、养生与饮食。而这些方面的问题专业性较强,尤为重要的是科学在这些方面的见识还是很渺小的,有时候尚需经验予以补充。所以,很多伪科学的东西在这三方面大行其道,非但对体育不利,且戕害我们的身体而不自知。为此,笔者就这些方便略陈粗浅看法。

二、“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讲,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无动则无静,反之亦然。在体育中,动与静是争论不休的。要想身体好,有主张多运动,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之类的,生命在于运动等等;而静也被很多人推崇,尤其是信奉佛教的人,讲究打坐、参禅――所谓眼观鼻、鼻观心静若处子得以悟道修身。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这就产生了“矛盾”了,究竟是动好,还是静好?为此,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案例,得出相反的结论。比如寿命的长短,往往很不给两派面子,说动好的,好动的未必活过好静的;反之,说静好的,好静的又未必活过好动的。而且对生命的观察会发现,在动物中,也会有这种现象,如大多数的动物运动量都超过了乌龟,但是就寿命的长短来说,乌龟很长寿,民间谚语有千年王八万年龟之说。相反的例子也不难找到――这些问题,其实在医学领域是有较为科学的解释的,就是不同动物在的寿命长短是基因有所不同所致。而非与运动静止有关。但现实中有关人的身体健康与动静问题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基于此,很多自以为科学的东西并不科学。

如运动,有主张要不断进行锻炼的,锻炼的越多越好,甚至挑战身体承受能力的极限。如登山,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被大力提倡,但是,有观点就认为,这个不对的,登山不好,伤膝盖;再如跑步,有些人早早起来锻炼,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长期不懈。但是有人指出这样不好,尤其是早晨或晚上不易进行剧烈活动等等,甚至拿出中医理论如什么时辰人的五脏六腑处于什么状态应该如何如何,而又很难得到验证等等。那么究竟怎么做才好呢,其实在笔者看来,当科学或经验不能很好的证明这些问题的时候,从哲学角度来看似乎更靠谱一些: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动与静之分寸的把握宜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顺其自然;二是,因人而异。

三、养生的倡导与禁忌

事实上,运动和饮食都是养生的一方面。但是在本文中,将其区别开。这里的养生主要是指与饮食有关的非饮食类的辅助方法。

首先,就运动类而言,现在社会上流行辟谷,就是很长时间不食。达到养生之目的。这个问题同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有人认为非常好,如果能够坚持就能消除百病且延年益寿;而有人则反对,认为违背了人是食用五谷杂粮的,人没有了食物是不能生存的。两方面的观点,都未能获得科学的实证。

其次,是与饮食直接相关的所谓补品,但是,近年来,一些所谓的补品毫无疗效,是事实证明了的商家为了谋取暴力而进行的并非实事求是的虚假宣传。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补品很多,这些补品一方面遭到所谓代表科学的一方的无情揭露,指出其骗人钱财的卑鄙伎俩。另一方面,很多人亦然执迷不悟,让不法商家赚取了暴力。这个问题随着科学普及以及人的认识的逐步提高,会有所改善。愚昧的人会越来越少。这里重点是对于有些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的别有用心的宣传要提高警惕。如碘盐,已经被媒体所揭露,很长一大段时间,倡导食用盐必须是加碘才好,似乎中国人缺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非但不是缺碘而是碘的过剩。

四、饮食方面的科学的尴尬

体育之饮食方面是最令科学尴尬的事情了。那些东西可以吃那些东西不能吃,看上去,好像科学或医学说的头头是道,但实践中的反例往往使得这些标榜为科学的东西,似乎并不科学。如什么什么要多吃,什么什么不能吃等等。这些东西都没有足够的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的。科学虽然通过一定的化学实验证明了那些东西是人所需要的那些东西不是人所需要的或需求量很少。问题是科学并不能解决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必然对所需要的东西也不同的道理。如喝茶,尤其是喝绿茶,养生专家会告诉你,这是仅次于白开水的最好的饮料,但是,对于缺铁的这种身体素质的人,对多数女性,其喝绿茶并不是最好的。

其他饮食方面也同样如此,尤其是对儿童,好多家长相当然的认为,那些可以吃那些不能吃。而这些能不能吃都是为不法商家所左右的。是受他们的广告带有选择性的导向所误导。而完全忽略了个体的特殊性。简而言之,饮食这方面,和运动相类似,可以参照一般的常识性的方法解决。一般而言,一个人喜欢吃什么说明他就应该需要什么。当然,甲所需要或许是乙所不需要的,这方面经验主义完全是无用的。

儿童体育论文范文第8篇

他还说晨练应多在公园、林荫道或小区街心公园内进行,不要在汽车通道旁锻炼。在散步时应身体放松、心情畅快、乐而忘忧。他认为晨练有开心、赏景、会友、健身等诸多作用。晨练的人们都乐于向他请教,因为他是一位健身运动的受益者,更是国内著名的运动医学专家。他的名字叫刘纪清,是哈尔滨医科大学运动医学教授、主任医师。

醉心于运动医学研究

刘纪清不图名、不图利,一生都在潜心研究健身运动。他出生于辽宁海城农村,是农民的儿子,老天给了他一个健壮的身体。他从小就会干农活,当过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他给地主扛过大活,为了生存他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他是一位热血男儿,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他走出庄稼院,参加了。1948年入中国医大学习,195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56年于北京医大三院医务监督与医疗体育高师班结业。自1957年起,历任哈医大一、二院体疗科主任,从事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教学医疗工作。曾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一届理事、中国运动医学学会主任、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疗法学会副主任、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等职,曾发表大量的医疗体育论文及著作。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刘纪清就为省领导作保健指导。原黑龙江省领导欧阳钦、李范五、杨易辰、陈雷等都对刘纪清的工作能力给予过高度评价。

自开抗癌处方 迎来二次生命

但命运却是无常的。刘纪清长年从事医疗健身的研究工作,却忽视了自身的健康问题。1980年冬天,他患了胃癌,进行了胃的部分切除手术。当他被确诊为癌症时,思想顾虑很多,觉得自己和家庭全完了。他想到死期不远,便挂念老伴今后的生活,子女的教育和前途,还担心科室的工作和发展会受到影响。他思虑万千,想入非非,内心苦闷,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解。

经过3个多月的思想斗争,刘纪清终于摆脱了思想负担。一是他认识到人终有一死,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双眼一闭,什么老婆孩子,“黄泉路上不相逢”!有了“不怕死”的观念,也就想得开放得下了。二是认识到癌症虽是世界性未攻克疾病,但许多事例也说明,癌症并非不治之症。据报道,局限在粘膜或粘膜下层的胃癌,手术切除再配合其他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80%-90%以上。他的病理检查报告正是这种情况,故康复有望。三是认识到胃癌发现早的,有2-3年以上的生存期,这就有了治疗机会。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认为,这是命运给他的一次严峻的考验,让他能在实践中更为深入地体验到疾病的残酷和运动健身的必要性。这次事件使他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决心要战胜癌症。

术后化疗10次,他就出现了脱发、厌食、全身乏力等反应,他知道是化疗降低了抵抗力和免疫力的表现。他喉头过敏,吞咽中西药物也很困难,不能服中药。想到自己从事体疗和按摩临床工作30多年,便觉得患上癌症心中有愧,想来想去,他决定发挥自己所长,编创运动处方,练习太极功,这是他争取康复的唯一出路。

刘纪清依据运动处方锻炼和进行太极功锻炼,20年来基本没有间断,并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他配备了记步表,每天记录活动的步数,最低要达到8000-10000步/日。坚持锻炼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他的体力和精力逐渐适应日常工作,没有任何症状。术后10个月他便去了趟杭州,术后第二年去无锡参加了专业学术会议。他几乎每年都参加1-2次全国或省级学术会议,会议期间,他徒步上了黄山、庐山及泰山,这些外出活动,足以证明他取得了不凡的健身成果。

刘纪清说这第二次生命是来之不易的。自从他尝到了失去健康的痛苦之后,他便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他决定把事业和生活结合起来,运用体疗锻炼、科学养生和自我保健,自救、救他。他反思了自己患癌的原因,认为和自己多思的性格和压抑的情绪有关。例如,上个世纪60-70年代,他在住房、工资及晋级上比同辈人低,但自觉医疗、教学等工作成绩比他们突出,便认为没有受到同等待遇,思想上愤愤不平。但他总自我克制,忍耐思虑20多年,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和情绪压抑状态,工作任务还很繁重。他尝试着增强修养,改善个性和生活态度,自觉自己逐渐变得开朗和大度起来。

家庭和睦有利于康复

刘纪清每年过两次生日。一次是出生日2月18日,一次是患胃癌手术日,12月12日,称为第二次生命日。每当他过生日时,5个儿女、女婿、儿媳、孙辈们都来给他祝寿。每当这时,他的两室一厅的房间里便充满了浓浓的天伦之乐。

刘纪清能战胜癌症,其中有他老伴的大半功劳。在他胃大部分切除后,长期食欲不佳,都是老伴伺候的好,每天5-6餐,1年后至今仍每日4餐,主副食调配得当,特别是晚8时的加餐非常应时。他俩已过了金婚之年,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一次也没吵过架。妻子虽然是农民出身,又不识字,但为人处事宽宏大量,吃苦耐劳。她常说,能进城住楼房,他能上大学当医生,自己就满足了。刘纪清认为老伴是个称职的贤妻良母。上世纪50年代初,大批工农干部进城后,纷纷和在乡村的妻子离了婚,刮起了一股猛烈的返城离婚潮。惟独刘纪清,心甘情愿地和农村妻子相依为命,一直到2000年10月,老伴去世了。

刘纪清有5个子女,都是工人,没有一个“接班”的。他为省领导当保健医,却没有找领导解决孩子的工作问题,可是为了别人的事,他却不辞辛苦地奔波着。孩子们虽然清贫,但却很孝顺,没有一个让他操心的。

刘纪清说,自己患胃癌手术后,能健康地生活至今(23年),全靠他的健身良方。他透露了自己的保健养生诀:

抗癌23年康复好,自我保健全面搞。

合理膳食营养好,适量运动晨练好。

有氧运动效果好,记步表里万步好。

戒烟限酒习惯好,起居定时睡眠好。

心理平衡不烦恼,读书剪报坚持好。

勤于写作锻炼脑,时事政治学习好。

公益劳动热心搞,余热奉献热情高。

儿童体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辛亥革命;近代体育;体育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K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250-02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空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具有极其强烈的余波,它给民国初期以及以后的历史发展以持续有力地震荡和影响,使许多方面获得长足进步,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期和社会发展期。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笔者在此就辛亥革命对近代体育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一、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体育思想

(一)辛亥革命前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近代体育在这种环境下逐步也逐步传入中国。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向西方国家全面学习的先河。洋务派提出了“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在开办许多的军事学堂里进行体育方面的学习,把过去的传统骑射、弓、刀、抛石等练兵方法改为德式、美式、瑞典式等统一动作的近代体操来统一练兵。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极力鼓吹引进西方近代体育,宣扬体育在强国强种中的作用,积极倡导改革封建学校的体育制度,提出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方针,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作出示范。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统治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实施“新政”。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并且在1904年公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该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尊孔读经为宗旨。规定各级各类学堂均开设“体操科”(体育课)。学校体育被蒙上一层封建的色彩。同时,反动统治阶级极力在体育运动中灌输“忠君”、“尊孔”那一套封建意识形态,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勇士”,企图把已经兴起的近代体育纳入封建专制主义的轨道。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体育强国”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时代,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的普遍呼声。在如何救国图存的艰难抉择中,新型知识分子开始了思考和探索。1902年蔡锷发表《军国民篇》一文,从八个方面分析总结中国民众文弱不武的原因,认为:“军人之智识、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不独限于戎者,凡全国国民皆宜具有之。”[1] 要改变民贫国弱的状况,就必须对全体民众进行军事教育,使军人的智识、精神、技能在全体国民中得以推广,并指出:“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1] 同时,蒋百里也在其《军国民之教育》一文中,明确提出军国民教育主张,认为应从学校、社会与家庭三方面加强对军国民教育的实施。军国民教育思想由于缺乏上层统治阶级的支持和推动,它没有成为清末政府挽救颓亡的政治道路[2]。军国民体育思想脱胎于军国民教育思想,被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赋予了爱国保家、自强图存的进步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所以一经提出迅速在全国高涨,军国民体育社会团体纷纷创立,上海等地先后成立了“体操会”、“体育会”和“尚武会”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倡体育,倡导“尚武”精神,要把体育作为革命工具,并充分利用体育为革命服务。孙中山提出了强种保国的体育观,强调“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3],主张“强国必先强身,强身必先体育锻炼”,提倡武装斗争,从军事意义的角度认识和发掘体育的作用。1908年,著名革命党人黄兴到日本重组大森林体育会,招收革命党人练习军事体育,其主要目的是培训革命骨干人才。

二、辛亥革命与近代体育的发展

辛亥革命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冲涤了禁锢人们多年的旧思想、旧观念,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中国近代体育正是借助这股强劲东风,不断孕育和发展起来。

(一)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的三个月内,颁布了三十几道改革的法令,将“风俗之害”与“政治之害”并列为革命的两项主要内容,颁布劝禁缠足、剪辫及严禁鸦片的法令。当我们重新审视长期延续下来的习俗中,有许多不利于人们的健康与生计,如缠足之俗“残毁肢体,阻阔血脉”,男子蓄辫影响美观,牵掣行动,徒使外人“腾笑五洲”。这些移风易俗变革,割除了封建恶俗对人身健康的残酷摧残,解除了封建陋俗对国人身体的束缚,使人“成其为人”,国人开始大胆地从“人”的角度来认识自己。他们开始对现代性的各种社会活动包括体育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各地出现了“会所如林,党员如螂”的热闹景象,初具现代性的国人分享着“新国之民”的权力[4]。在“尚武救国”和“强身御侮”的浪潮中,辛亥革命前后在中华大地上,先后成立了一些民间体育社团。诸如:上海的精武体育会(1910)、江浙的国民尚武会(1911)、北京的体育竞进会(1912)、浙江体育会(1912)等等。在这些体育社团中,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参加人员最多者,首推浙人陈英士在上海倡办的精武体育会。这些移风易俗变革为近代体育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近代体育才在真正意义上不断发展起来。

(二)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为“临时教育会议”所致的《开会词》中,精辟地论述道:“以教育界之分言三育者衡之,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5] 1912―1913年教育部颁布“壬子癸丑学制”,规定体育为必修课,在其颁布的中小学“学校令”及其“施行规则”中,规定中、小学仍设体操一科,每周三学时。中学体操分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两种,并规定,“兵式体操尤宜注重”。《小学校令》中规定小学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须之知识技能”为宗旨。明确提出了“体操旨在使儿童身体各部分平均发展,强健身体,活泼精神,养成守规律、尚协同之习惯。”后来,教育部迫于形势于1915年颁布教育宗旨:“学校教课,势难于体操一科独教学时数,凡办理学校人员,引导学生于体育正课外,为种种有益之运动。专门以上学校体操不列正课,尤宜组织运动部,随时练习,以免偏用脑力……”此后,官办学校不仅有体育正课,还有课间操与课外体育活动,逐渐组织了各种体育部和运动队。当时学校既有“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又有以田径、球类为内容的课外活动。可见从民国初年学校体育教育已经走上了现代教育的轨道,中国近代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学校体育制度初步确立起来。

(三)辛亥革命促进近代体育理念的不断深化

辛亥革命时期许多近代体育项目和体育理念在此登陆。受其影响,一些进步人士开始对体育的意义、作用、体育与教育的关系、锻炼方法等进行科学的探讨。 蔡元培提出的教育应“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而这一时期学校体育、特别是在一些有名的大学里面开始注重体育对人格培养和对于健康的作用。1917年,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文章科学地阐述了体育与智育、德育的辩证关系。提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无智也。学校宜三育并重。”这些思想已写进了中国的教育方针。文章对体育的作用也做了深刻的阐述。指出体育的功效是“活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强筋骨”是最基本的作用。

(四)辛亥革命促进女子体育的发展

辛亥革命提倡女权,宣传女性解放、推动妇女投入爱国救亡运动。广大妇女在这一时期所获人身解放的意义更为深远,此时创办的妇女报刊,对中国近代民族民主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辛亥革命时期坚持时间最久的女子报刊《女子世界》,该报刊对女性体育相当关注。此外,辛亥革命时期女子教育开展,体育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推动女子体育运动的发展。当时女子运动会的举办,开创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竞赛的先河。

(五)辛亥革命与民众体育的发展

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就是近代民众体育积极倡导者。他在明德学校任教期间,要求师生员工都参加体育锻炼,使学校群众体育开展广泛。他于1903年组织的“扬子野球队(今称棒球)”,“是湖南早期现代体育活动的开拓者,是名副其实的大众体育提倡者”[6]。民国成立后,体育包括军事训练式的体操,开始冲出学校,走向社会,并付诸实践,出现了空前的普及。黄兴呼吁社会重视民众体育的开展和建立民众体育设施,提倡“须设立极大师范,附以枪场,使人民练习” [7] 。这些极大地改变了全社会死气沉沉的局面,为发展社会体育作了可贵的探索。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曾把社会体育管理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由于袁世凯篡权,体育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三、结语

辛亥革命时期体育思想的产生发展,始终是与救亡图存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它具有注意强身健体、尚武等积极因素,带动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国民重视体育,利用体育为革命服务,因此具有进步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对中国体育近代化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同时,辛亥革命时期对近代体育总体发展状况还不够成熟,对体操(体育)的走势了解还不深透,特别是近代体育本身的特点与价值还缺乏深度了解。辛亥革命时期对体育近代化的影响也仅局限于沿海大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对于生活在边远内地的众多民众,其影响是极其有限的。

参考文献:

[1]曾业英.蔡松坡集:军国民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5-16.

[2]陈国林.危机中的蜕变:蔡锷军国民教育思想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3]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公报: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S].1912年第37号.

[4]赵刚印.辛亥革命时期的移凤风易俗交革与人的现代化[J].贵州社会科学,1999,(2).

[5]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J].东方杂志,1912年4月第八卷第十号.

[6]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黄兴[EB/OL].www.sports.省略,2006-01-23.

上一篇:教育大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老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