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17 10:25:37

论文设计方案

论文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根据城市空间环境体系,各个城市广场在功能、性质、规模、区位等方面的差别,形成了不同主题、不同形状风格的一系列城市广场,共同组成城市广场空间的有机整体。在总体性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基础上,与城市原有的肌理、道路相吻合,对城市广场的功能、地形、区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做全面的分析,结合周边用地和建筑物的功能,产生有效联系,形成有序的,良好的城市内部空间。在哈西项目设计范围中,它周围的各个功能性建筑:西侧终端的高铁西客运站,长途客运站,城市地铁站,哈西新区的标志性建筑——双塔,迎宾大道南侧的万达商业楼等等,而这些功能性主体建筑与广场及街道的城市外部空间之间所带来的问题,广场的基本价值——人的活动与功能主体建筑在城市外部空间中能更好给人赋予空间方位感而获得定位,并且能发挥各自的独特性同时怎样更好地又能很好地彼此联系统一整体,而这就是作为广场设计的问题及制约性因素,也是我们寻找广场空间语言的关键。以及所涉及道路之间的不同设计定位,例如学府四道街(中兴大道)作为整体哈西新区的规划定义为礼仪性迎宾大道,而哈西大街定义为体验性城市主街,丁香大街(哈尔滨大街)则定位于景观性花园大道,符合城市设计的大局观念是这次设计的基本价值的体现。

2广场元素的连接性

2.1广场之间的连接性

街道景观的中心节点和谐广场,位于中兴大街与和谐大道的交汇,是临街建筑与道路的过渡区域,怎样更好地引入人的活动,通过人的活动触动新的空间形式。以商业集客力为主的万达广场,在广场的参与性方面已经满足的情况下,而其专属的空间结构要求我们在广场空间多元化性的链接方面找到一个新的接入点,处于中心孤岛的绿化景观为主的中兴广场,由于哈尔滨大街与中兴街的隔断使其广场的被分割,空间的社会性受到制约,方案采取了加强广场之间的对话机制,也加强了流动空间之间的连接性。

2.2交通的连接性

中兴休闲的街道不是指以交通为主的道路,而是通过街道引人入胜,达到行路过程中的休闲,行人可进入情和景的休闲中,因而要求街道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从而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做到“出人意料,如人意中”,给人以美的感受。在中兴广场设计中将空间和时间用“断”的空间处理,建立新中心的秩序和景观。实现空间与时间的重叠效果,其中包括新的商业内容和新视角的景观感受,以及在分化的空间用自动扶梯,下沉庭院,过街天桥,贯穿内中心的内外上下,实现人流、车流的分离,充满情趣。另外“断”性的空间处理将中兴休闲廊道跨过车行道与中兴广场连在一起,形成多元化从容的步行体系,与快车行道共同形成城市的两种表情,犹如人体内的食道与呼吸道,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两种重要内容,功能性的满足情况下也产生动感空间,在视线的快速移动中也注意了景观的“连”续韵律,强调色彩与线性的变化,步移景异。

2.3功能设施的连接性

在现代的城市生活中,对于室外公共空间的功能划分来说,要使所有的功能空间精确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唯有做到活动空间在功能上的“连”续性,例如街道,步行街作为活动空间,融入室内处理手法,根据人的行为方式和主题景观形式的整体性中,根据分割所设立的座椅、电话亭、公共卫生间、滑道等融入其设计中,更好地满足现代生活中人们行为的不确定性。建筑、道路、广场、绿地、花园以及停车场等,这些都是城市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而这些构成元素又各有特点,他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通过将他们共有的同质的东西和用某种形式的表达连接,同时他们还会对城市空间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并共同构建出公共区休闲景观设计中的空间环境“连”续体。

3城市广场本身的延续性

3.1界面的延续性

街道与广场空间边界的存在与临街的建筑内部空间并不是“断”开的,相反这种“断”却是它与城市其他元素的另种形式——置换,“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丽的客厅,波特曼的共享大厅是有序的室内广场,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是典雅的文化广场”,这种客厅大厅与广场间的互相借喻也形象表达了两者间的作用共通,效果共享。对于中兴大道上的和谐广场、万达广场,因处于建筑与车行道路的中间,没有很好的界面闭合关系,广场缺乏明晰的图形性,很难在此形成良好的公共休憩空间,在此设计中,我们利用铺装的视觉特点将铺装分割内趋向建筑,同时很好地利用和谐广场与万达广场建筑的向内的弧向,来加强广场的围合感。

3.2时间的延续性

在城市广场设计中,人的行为与活动是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在广场空间的各个不同时间段上,都会有着不同的活动内容。因此,在中兴广场及休闲廊道设计上,承载着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以及哈尔滨所特有的地域性活动项目,各种活动内容的活动时间、以及多类型和多层次的活动人群,并由这些内容或形式在时间性的空间层次分布,形成城市广场在空间形态的使用时间性延续性特征。作为室外,景观的植被设计是构成广场基本元素之一,在植被中从色彩、形体以及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广场设计影响,以樟子松、红松等作为设计中的植被,因为具有季节性特点,在搭配,穿插等手法处理上特别用白蜡、红松等季节性植物对色彩、形体产生韵律性的丰富层次。

4广场表达语言的有机性

在和谐•中兴广场及休闲廊道设计表现形式来看,它本身具有着包容性,多元性,以及与建筑空间发生的边缘性以及不确定性等方向发展的新趋势,广场是城市区域连接的复合体,它联系着区域的生态元素、空间元素、文化元素、视觉因素和提供人性化设计和人们从事户外活动的游憩环境,而各个功能元素承载着城市组织的有序发展,不仅仅是对新建事物设计的创造性,对既有环境的客观存在的设计分析同样重要。在中兴广场设计中,将万达广场与中兴广场联系起来,这样实现人流路线的连续性提供了条件,而广场本身的吸引力则是吸引人们的保证,况且考虑到北方寒冷地区,广场设计中加入景观建筑的概念一方面可避免广场空旷的景象,另一方面也为这城市增加了一个多功能厅作为承载着周围环境对它的历史性检验,不是孤立的只展现现代的局域性的东西,丰富了其广场的功能语言,作为激发人们对于室外空间热爱的源泉所在,成为吸引市民及参观者聚集的强大理由,就像村里的大榕树底下永远吸引集聚着唠一下生活杂事乘凉的人们一样。

论文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散热装置主要由MCU、风扇电路、温度监测电路、串口驱动电路、供电电路、MCU电路和MCU软件组成。

2设计方案

2.1硬件设计

散热装置主要由MCU、风扇电路、温度监测电路、串口驱动电路、供电电路和MCU电路组成。以下对散热装置各个功能电路进行详细设计介绍。

2.1.1MCU

散热装置的MCU采用LPC2132微控制器,其主要功能为基于I2C的IPMI通信接口、风扇控制、温度传感器数据读取和数据打印,它是整个散热装置的控制核心。LPC2132微控制器基于16位/32位ARM7TDMI-SCPU,该CPU支持实时仿真和嵌入式跟踪。

2.1.2风扇电路

散热装置中的风扇采用四线制可调速风扇,风扇的速度通过改变接到调速PWM信号线上的PWM占空比的大小,来调整速度值得大小。占空比越大,风扇速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把风扇的调速PWM信号线接到了MCU(LPC2132)的PWM输出引脚上,用于控制风扇转速。风扇的反馈速度信号线上传输的是一个矩形波信号,信号的频率,表示了风扇的转速大小,信号频率越高,风扇转速越快,反之,则越小。风扇的反馈速度信号线接到MCU的捕获口上,通过计算风扇反馈速度信号的频率,计算出来风扇的实际转速。

2.1.3温度监测电路

电路功能监测设备内部温度,并将温度数据传给MCU。电路的温度传感器选用LM92C,该温度传感器的准确度可达±0.33℃,温度刷间隔500ms,温度数据输出采用I2C口。

2.1.4串口驱动电路

串口驱动电路主要功能,将MCU的RS232串口转换为标准串口电平,驱动芯片选用MAX3223,用于散热装置温度数据、风扇转速和告警状态数据的打印。

2.1.5供电电路

电路的功能是控制风扇12V上电,可以通过MCU(LPC2132)控制风扇打开与关闭,使得散热装置更加人性化。电路控制芯片选用LM5069,通过MCU(LPC2132)控制LM5069的UVLO脚,高电平控制12V上电,低电平控制12V断电;通过MCU(LPC2132)读取LM5069的PGD脚状态可以查看12V上电是否成功。

2.1.6MCU电路

MCU电路功能是配置MCU正常工作,主要有时钟、MCU复位处理、看门狗处理和JTAG程序下载。

2.2软件设计

散热装置软件为MCU控制软件,它主要包含MCU初始化软件模块、IPMI通信软件模块、风扇速度控制软件模块、风扇速度检测软件模块、风扇板温度值读取软件模块和调试串口软件模块。

2.2.1MCU初始化软件模块

MCU初始化软件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根据MCU硬件电路配置MCU相应功能寄存器,使得MCU能按硬件电路设计正常工作。MCU的GPIO管脚的初始化是根据硬件设计来规划。对于LPC2132来说,每个GPIO的配置需要经历管脚功能选择、上拉下拉模式选择、输入输出方向选择、高低电平设置四步。

2.2.2IPMI通信软件

IPMI通信软件模块主要功能为运用MCU硬件I2C0接口与上层控制单元进行数据通信,采用IPMI(IntelligentPlatformManagementInterface)通信协议,用于设备的物理特征,如各部件的温度、电压、风扇工作状态、电源供应以及机箱入侵等,散热装置用于传输温度、风扇转速、告警等信息。

2.2.3风扇速度控制软件模块

风扇速度控制软件模块主要功能根据设备温度值或上层控制命令调整风扇转速,风扇转速可以0%、30%、50%、70%、90%和100%几个级别进行调节包含根据主控发送温度值调整风扇转速。散热装置风扇速度控制由MCU(LPC2132)的脉宽调制口PWM控制,根据软件设置,PWM可以输出不同占空比脉宽信号,风扇1、风扇2、风扇3和风扇4转速分别由PWM2、PWM4、PWM5和PWM6控制,每个风扇的转速都可以单独设置。

2.2.扇速度监测软件模块

风扇速度监测软件模块主要功能是监测风扇转速,判断风扇工作状态。风扇速度监测由MCU(LPC2132)的定时器捕获口CAP0检测,CAP0每捕获到一个下降沿产生一次中断,风扇1、风扇2、风扇3和风扇4速度监测分别由CAP0.0、CAP0.1、CAP0.2和CAP0.3读取。

2.2.5温度读取软件模块

温度值读取软件模块的主要功能为读取设备上温度传感器LM92温度数据。温度传感器温度读取端口为I2C口,MCU设置为主设备,通信速率设置为400kb/s,定时器间隔1s读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

3结束语

文章介绍一种设备散热装置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了MCU控制风扇实现设备散热装置智能化,从而达到设备散热设计的节能和降噪功能;并增加了与上层主控单元进行通信的IPMI接口,使得散热装置不但能受上层主控单元控制并且能向上层主控单元上报状态数据,提高了散热装置的人性化。

论文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1.1界定景观轴线

园林景观跟其他类别的景观不同,园林景观注重的是意境的创建,为此轴线的方式没有确切的规定。但是,界定轴线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空间组织的逻辑次序,以便于满足景观的性能需求,创造出该场合应该拥有的环境氛围。

1.2梳理空间内涵

梳理空间的内涵是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准则。唯有清晰的景观涵盖内容,空间组织才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景观所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然后依据相关方面的内容为其设定最佳状态下的空间形式。对存在互相交错或者能够相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整理,可以形成较为清晰的空间形式。

1.3区分空间等级

梳理空间内涵后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景观列表,如果想要在特定场地内部同时包含很多的内容是与现实状况不相符的。为此,一定要明确景观空间的级别。这一原则的目的是能够有效处理园林景观创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认空间等级的逻辑联系,以此才能够清晰地运用场地,科学地开展空间的组织,在必要的时候以牺牲某一方面的准求,确保总体景观体系的逻辑关系。

2尺度适宜性

2.1减少人为压力

在现实的工作中,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回应是弱化和避让。这种形式是对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发展秩序的一种尊重。就大尺度的压力,我们运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弱化景观的创造方式。科学地协调关系,以谦虚的心态、修正的尺度弱化园林景观的压力。

2.2遵从场地功能

一定数量的尺度纬度和空间感知经验是园林景观空间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到空间和尺度之间的关系,在此便引出了景观的协调度和恒定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指的是在遵从硬性公用景观的准求而出现的特定尺度,协调性的尺度能够发挥调和和过度的作用,遵从景观的性能是针对协调性尺度和恒定尺度相互间的联系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唯有处理好协调性尺度景观,才能够使得景观的整体性得到展现,满足于景观延伸的准求。

3视觉艺术性

3.1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借助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助自然山水是源于景观层次的改造目的,把秀美的山水当做景观层次引入到里面,给人以视觉感的空间延伸。引用自然之美,是重视美的涵义,其实更在意的是接近大自然的美学。引用自然之美是在挖掘自然景观资源,可以以一种美感赋予景观更大的胸怀,凭借这种方式把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3.2创造界面之美

视觉形式美的中心是界面之美。景观中的竖向界面通常直接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格局特点,通常顶界面是完全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对景观空间整体美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小面积底界面通常会对受用者直接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视觉美感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对于那些比较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则更为丰富的表达形态的不断变化和情感。

4环境生态性

4.1尊重生态价值

环境生态型准则中重点是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价值观是自始至终都要遵从的理念,生态价值观念跟人的社会准求、艺术和美学美丽同样重要。从方案的构想到具体细节的展现,都与生态价值紧紧相连。尊重生态价值是观念的一种展现方式,但是并不能够单凭借观念去处理景观当中的现实矛盾,生态价值是一种支配性的准则,让人们无时无刻都保持一种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尊重。

4.2接纳生态基质

我们特别愿意去接纳一些完美的园林生态基质,同时变成我们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线索。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很多有关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理念,这些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

5结束语

经过对视觉、环境、尺度和空间等当面设计的浅析,重点强调了园林景观设计创作中需要兼顾的有关因素,为设计师今后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提供了一些方法,有助于设计师创作出更为优秀、深入人心的高质量作品。

论文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国内智能变电站站控层、间隔层设备集中布置在二次设备室,二次小室按电压等级分散布置,存在以下问题:

(1)占地面积大、小室建筑投资较高;

(2)屏柜需现场安装调试,现场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建设质量难以掌控、二次设备接线工作量大;

(3)二次设备组柜方案没有统一、各站组柜方案不一,运维较为复杂。

2新一代智能站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优化设计方案

国内试点的220kV/110kV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均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取代了站内传统的主控室及继电保护小室(甚至开关柜小室)。220kV、110kV均采用监控系统、单间隔保护、多间隔保护、电源系统等设备安装于预制舱内。舱体按电压等级分散设置。预制舱内设置统一的光缆集中转接柜,用于转接与外部配合的光缆,舱内转接柜到各屏柜间的连接由设备厂商在工厂内集成,现场通过定制的接插件完成光缆的对接,无需现场光缆熔接工作。预制舱式组合设备在现有二次设备配置方案基础上进行了以下优化设计。

2.1装置结构优化

常规保护、测控装置均采用背板接线,操作显示面板前置,屏柜前后开门方式。为了提高屏柜空间使用率,减少占地面积,可采用“笔记本式”前接线装置,取消屏柜后开门,操作及维护均在装置前进行。该装置在保持现有硬件结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保留操作显示面板,面板和装置插箱一体,显示面板的一侧和插箱面板通过铰链相连。正常工作时,显示屏遮挡住插箱内部的端子接线、连接器、板卡等;操作显示屏时,只需要打开屏柜门;如果要检修端子接线、连接器、板卡等,则需要打开屏柜门后,将面板向上旋转,露出插箱内部的端子接线、连接器、板卡,然后进行操作。通过对现有二次装置进行前板接线改造,形成“笔记本式”前接线装置,设备接口布置在装置前面,取消屏柜背开门,节省屏柜布置空间,可将柜体尺寸(高×宽×深)优化为2260mm×600mm×600mm,屏柜布置数量较多。为二次设备舱屏柜双列布置创造条件。

2.2屏柜结构优化

在智能变电站中,随着一体化装置的应用、设备功能的整合、组柜方案的优化,二次屏柜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端子排数量大量减少

二次设备之间信息传输网络化,使得保护测控柜端子排数量大为减少,仅需保留装置、交换机等装置本身故障接线端子、对时端子即可。

(2)压板数量大量较少

智能站信息采用软报文形式传送,取消了出口压板及功能压板,故压板数量大为减少。

(3)功能元器件大量减少

二次设备之间信息传输网络化,省去了装置内部诸多功能插件,使得机箱布置紧凑,体积大为减少,而且,由于软压板代替传统的硬压板,这些都使得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在结构上更为精简。同时取消了二次设备屏柜上的操作把手、按钮及模拟面板等,运行维护变得更加简洁。

(4)低功耗电子元器件的应用

保护、测控装置采用低功耗的电子元器件后,单装置的功耗小于50W,经计算保护测控柜内装置的发热温升不会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另外,智能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组柜安装在二次设备室,设备的运行环境良好。基于上述优势,二次屏柜内的空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装置按间隔组柜,屏柜尺寸可选择2260mm×600mm×600mm,比常规柜体尺寸缩小了25%,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用前接线装置,优化屏柜结构。采用前开门结构,屏柜靠墙布置,从而显著降低了变电站二次设备室建筑面积。

2.3预制舱内二次设备布置优化

考虑到装置优化设计后采用前接线装置,屏柜采用前开门结构,屏柜正面朝向舱内,背面靠舱体布置,不设后门,屏柜布置可采用双列布置形式,节省屏后空间、增大舱内空间利用率,结合屏柜尺寸优化、布置优化及现有运输条件,预制舱舱体尺寸按(长×宽×高):Ⅰ型6200mm×2500mm×3133mm;Ⅱ型9200mm×2500mm×3133mm;Ⅲ型12200mm×2500mm×3133mm三种尺寸设计。与变电站二次设备室相比,建筑面积显著降低。

3效果评价

本文以某330kV/110kV/35kV变电站为例,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后的主要计算经济指标如下:该站终期规模主变4×1500MVA;330kV系统采用双母线双分段接线,进出线远期8回;110kV系统采用双母线双分段接线,进出线远期22回;35kV系统采用单母线单元接线。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设置330kV预制舱2个,110kV及主变预制舱1个,通过装置结构、屏柜结构、二次设备集成及组柜的优化,330kV预制舱按Ⅰ型设计,110kV及主变预制舱按Ⅲ型设计,与常规布置方案相比,330kV预制舱屏柜数量为28面,较常规方案减少36.4%,优化后的330kV二次设备建筑面积减少34.48m2,较常规方案减少69.5%;主变及110kV预制舱屏柜数量为34面,较常规方案减少29.2%,优化后的110kV及主变二次设备建筑面积减少70m2,较常规方案减少70.7%。

4结论

(1)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由厂家集成安装,有利于二次设备功能的整合,为设备的进一步集成优化提供条件。

(2)优化设计方案对现有装置硬件结构改动量小,易实现;且屏位靠墙布置、布置数量多,大大减少了站内建筑面积,降低了工程投资。

(3)预制舱式组合设备已在试点站成功投运,效果良好,在后续建设工程中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论文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1.1客运量综合分析预测法

由于航空配餐业依赖于航空运输业,特别依赖于客运的周转量。每个机场在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都规划了目标年的客运及货运的吞吐能力及未来的机型、航班和航线的发展情况。根据旅客吞吐能力、航班、航段及时间的不同,可考虑预留5%的余量,确定供应餐食的种类、数量及日均配餐份数。在整个分析预测中还要考虑周转航班的配餐提供情况,综合考虑从而最终得到目标年航空食品配餐的市场分析及发展预测。但此种分析预测方法是基于机场的发展规划中已经对客运周转量、机型、航班、航线等情况进行了总体说明这样的前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2模型分析预测法

1.2.1计量经济法

航空发展是全球贸易的一部分,与世界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联系。地区航空业的发展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是密切相关。而航空业的发展中客运吞吐量的数值直接影响着航空食品的需求量,从而影响着航空配餐楼的工程设计。因此,我们通常会建立航空配餐量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线性相关模型,即计量经济法预测。计量经济法是基于航空配餐量的发展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与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在历史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发展因素与配餐量之间的定量因素,并辅以对配餐量有重要影响的变量,然后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最后得出配餐量的预测方法。历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可参考地方统计局数据,然后再总结近年来的配餐量,并对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获得相关模型,一般要求相关系数为大于0.9并小于1,其相关性比较好,并要求进行F验证。例如:某计量经济法建立的相关模型y=0.013x2+0.66x+3.56R2=0.97式中,y为目标年的配餐量;x为对应年份的国民生产总值;R2为相关系数。

1.2.2趋势外推法

趋势外推法是利用航空配餐量历年统计值的统计资料来研究其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方法。其假设基础在于:假定历史上对配餐量的影响因素在未来预测年份中不变或变化不大,经济相对平稳发展、政策较为稳定。配餐供应量在未来不会有跳跃性变化。以年份为自变量,建立航空配餐量与年份之间的关系。拟合其相关模型进行分析预测。例如:某趋势外推法建立的相关模型y=9.1559e0.1366xR2=0.987其中:y为目标年的配餐量;x为目标年份;R2为相关系数。

1.2.3专家分析预测法

专家分析预测法是全面分析影响航空配餐量的各种因素,整体分析考虑,给出综合增长比例,从而进行分析预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作为一种辅证。

2工程设计方案比选

航空食品配餐属于特殊食品,从选料、库存到加工都非常严格,食品经过生产、速冻、冷藏等过程后,首先需要保证安全,还要保证营养,因此,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航空食品配餐工程设计首先要考虑正确的选址,应考虑航空配餐中心周围的环境卫生状况,周围无昆虫且不属于其大量滋生的潜在场所,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污染源和其他扩散性污染物,无可能导致食品受到微生物或毒物污染的因素;航空食品配餐通常设置在上风口,同时,要有良好的上下水设施,来保证食品的安全。对于工程设计方案来说,功能是首要的出发点。从工艺的角度出发可划分为食品与非食品两大部分,其中食品部分包括食品的加工、存放、包装、组合等环节;非食品部分包括机供品的填补、配发,配餐用品的清洗、原料存储、纺织品的清洗、食品的检验等环节。整个方案设计要考虑完成以上所有功能。

2.1工程设计方案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1)布置以及流程组织、区域划分严格贯彻国家航空配餐相关行业规范,满足中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卫生等有关规定等,确保食品生产卫生要求。

2)工序过程严格执行食品冷链,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温度。一般要求热加工保证加热温度≥80℃;冷加工保证温度≤15℃,发货存储时间保证大于4h。

3)设备和生产环境配置确保配餐生产需求;工艺分区清晰、流程合理、顺畅。食品加工洁、污功能分区明确。食品加工采用直线式流程,避免由于工艺路线迂回等造成交叉污染的机会。

4)要求生产车间配置清洁、消毒设施,对操作人员设置更衣、清洁、洗手、消毒等措施,车间设置清洁走廊,垃圾通道单独设置等。

2.2工程设计方案比选

航空食品配餐工程设计方案比选,主要包含总体布局比较、能源方案比较,这里主要从总体布局比较方面进行介绍.

3综述

总之,航空食品配餐楼作为机场重要的辅助服务设施,其前期的市场分析和预测是先决条件,最终决定了配餐建设的必要性及规模。而对于航空配餐工程的建设方案一定要多角度进行比选,努力建设一个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航空配餐优秀标杆工程。

论文设计方案范文第6篇

通过抽样调查估计总量与平均值是森林调查中的常用方法。森林抽样调查以概率分布为理论基础。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所得数据取得估计误差,提出精确的调查指标,同时注意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确保理论精度的正式。森林抽样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保证设计方案是准确有效性的最佳方案,内容包括调查目的、任务和要求,样本组织及估计方法等。在森林调查中,它们的意义、特点有重要作用。满足所有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甚至有时比较困难。因为森林经营需要各种调查因子的数据资料,在设计的方案中对某因子的调查可能最佳,而对另一因子可能就不是最佳的。例如,调查的某总体的森林蓄积量为最佳,但是对于森林生长量来说则不一定是最佳。一般来说,我们设计的最佳方案是对目的总体而言的。在调查设计中,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取得理想的森林调查方案。在森林调查前,首先要制定出理想的森林调查设计方案,即使误差最小、成本最低。在成本和误差确定的条件下,可以确定最佳样本单元数和样本单元面积。

2森林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和现有资料

森林调查设计方案与目的密不可分,设定明确的调查目的,依照目的制定方案,调查目的主要在于确定森林质与量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以用于合理地组织林业生产、林业规划和采伐量调整等。保证调查工作的有序进行。森林调查目的不能只有专家依据相应的理论知识设定,而应结合调查结果使用者的意见共同确定。森林调查员应为设计者提供准确的相关资料。调查的详细程度决定于森林经营强度。在集约经营的调查中,需要取得小班资料和林相图,小班蓄积量精度要求90%以上,面积精度95%以上。在粗放的经营调查中,森林调查蓄积量精度不落实到小班,只有数字,且不要求绘林相图。调查结果所需要达到的精度由用户来确定。当前我国在Ⅱ类森林调查中,林业局这一级要求蓄积量精度为95%,林场为90%,林班为85%,小班为80%,设计的方案应保证这些精度指标,以满足规划需要。设计调查方案还要根据现有资料和调查地区的林况、地况和自然条件进行。如调查地区有新摄影的大比例尺航空像片,就可采用应用航空像片进行调查的方法;如无像片则要考虑不用像片调查的方案。调查方法因调查的林况、地况和森林种类不同而宜,某种方法在甲地区调查为最优,在乙地区并不一定适用。须知,没有任何的方法能够适合于所有地区的调查,都是要根据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目的和任务要求,确定适合于某一地区的调查方案。

3合理的森林调查设计方案

3.1为确保森林调查的准确性,应不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在过去传统的森林调查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即是绘制森林平面图。工作人员需要随身携带分度仪,缩尺等工具进行实地探测,通过人工测量得到距离、角度等数据,再逐一将所得信息绘入平面图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大量时间的同时还无法保证绘制的准确程度。随着计算机的推广使用,电脑作图逐渐代替了繁琐的手工制图,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伴随着更高的准确度。卫星探测技术的应用更免去了工作人员野外作业的工作强度,方便快捷的进行森林探测工作。

3.2对于名贵树种以及蓄积量较低的树种,应在小范围进行择伐。总之,采伐强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制定,不能生搬硬套。在选用调查方法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注意当地的气候和地形,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如调查地区有新摄影的大比例尺航空图片,就可以直接应用图片调查。如果没有,则应考虑不用航空图片的调查。调查方法也因地况,林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将一种调查方法硬套到多个地区的调查当中。在抽样设计中还应正确划分总体和单元。总体是单元的集合体,单元是观测或调查的单位。森林调查是以调查对象为总体,把每个地块作为一个观测单位,但在不同情况下,单元和总体也会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采伐前蓄积量的调查是森林调查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蓄积量的调查方法有全林每木调查,标准地调查,机械抽样调查等,这些方法如果得到合理利用,将准确快速的获得森林资源信息,但如果利用不合理,则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大工作强度,降低调查精度。此外,还应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关技术人员需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充分掌握森林调查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提高森林调查工作的效率。同时有效帮助提高调查设计团队的整体素质。此外,还应不断引入先进设备,减少调查过程中伴随的误差,使调查结果更加准确。建立合理科学的森林调查设计方案,真正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在保护环境,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也要满足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日常需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建设生态和谐的社会。

综上所述,合理的森林调查方案在林业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确保森林调查的准确性,应不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开拓思路,勇于创新,保护并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论文设计方案范文第7篇

矿井原井田3煤层赋存深度为-250m~-650m,2012年后新增部分井田资源,新增井田范围3煤层赋存深度为-750m~-1050m。矿井采用两个水平开拓,一水平标高为-400m,二水平标高为-980m,-400m水平和-980m水平之间设置一中部车场,标高为-690m,一水平与中部车场通过4条暗斜井联系,中部车场与二水平通过3条暗斜井联系,为满足掘进期间临时排水的需要,在-690中部车场内设置一临时排水系统,根据掘进地质说明书,区域总正常涌水量为150m3/h,为保证施工安全,参照《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临时排水系统容量在600m3以上可满足需要。

2方案研究

根据施工需要,临时排水系统实际方案需同时满足以下要求:600m3以上的容量;方便清捞;尽量减少工程量;方便排水设备布置;提高容灾抗灾害能力。在巷道底板挖设大容量水窝的传统布置方式无法满足600m3以上的容量要求,同时难以清捞淤泥,给使用上带来极大的不便,加上对现场条件要求苛刻,对周围巷道影响较大,权衡之后,此方案不可使用。而正规水仓泵房的布置形式工程量大,施工复杂,工期较长,由于本排水系统作为临时排水使用,出于技术经济效益情况的考量,需采取创新型设计方案,既能满足需要,又能保证经济合理。

3设计方案

为满足要求,经过方案论证,确定了以下布置方案。临时水仓开门口布置在回风联络巷内,平巷施工出安设水泵空间后,-20°下山施工至水仓巷道顶板标高低于联络巷内水沟底板标高位置后,变平巷施工1#及2#两临时水仓,两仓之间砌筑一道隔水墙,高度2m,水沟分别联系到两水仓门口,并设置水路转换设施,使水流可随时切换流入任意一仓,在联络巷内设置两道风门,风门上设置调风口,通过两个调风口调节控制风量,使仓内风流稳定,符合规范。

4设计说明

4.1满足600m3以上的容量,且容量可灵活调整

由于布置方式非常灵活,各设计参数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此处设计1#仓及2#仓设计采用10m2断面,单仓容水有效长度30m,容量共600m3,可完全满足临时排水需要。

4.2使用合理,清捞方便

在水仓内沿巷中铺设轨道,水仓入口对侧设置小绞车,正常使用时水流优先进入1#仓,当仓内水位上升,水面高过2m高的隔水墙时,水流越过隔水墙进入2#仓,同时淤泥在1#仓淤积,需要清捞时,将水流调整为流入2#仓,同时派专人进行看泵排水,保持2#仓的水位不能高于2m的隔水墙,将1#仓内水抽出后,通过小绞车配合矿车进入仓内进行人工清捞,清捞完毕后将水流恢复,依此两仓循环使用,循环清捞,保证了水仓的高效使用和高效清捞。

4.3工程量较小,节省成本,缩减工期

按此方案布置的临时水仓,相比正规的水仓泵房布置方式大大地减少了工程量,在当前社会煤炭形势较差的情况下,符合节本增效的技术要求,一个巷道工程量低于100m,同时布置了水仓和泵房、系统运行可靠、容量满足需要的临时排水系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4.4方便排水设备布置

此布置方案相比普遍采用的大水窝临时布置方式,具有单独的水泵安设和运行空间,可以安设运行、检修、维护方便可靠的离心泵,管路布置和空间利用上更加合理。

4.5有利于提高容灾抗灾害能力

由于巷道布置基本不受周围巷道影响,水仓容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长,从容水能力上提高突况下抗灾害的能力,同时,在水仓入口处常备一台备用潜水泵,在紧急情况下可立即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抗灾能力。

论文设计方案范文第8篇

根据海启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路线终点在启东市与通启高速及崇启过江通道衔接,终点位置的选择应考虑与崇启过江通道、通启高速衔接顺畅,解决好各高速之间的交通转化及与地方道路的连接问题,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城市,既保证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的合理,又使地方道路与高速系统可以合理衔接,同时还应与启东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综合考虑终点段区域路网布局和启东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特点,本项目终点存在3个路线走廊。

(1)启东西走廊(工可A线)

路线在启东市吕四港镇东南与K线分离,路线转向南经合作镇西侧至启东市城市规划区西北侧的新义村南侧,距崇启高速启东北互通6km处设置枢纽互通与通启高速衔接。

(2)启东中走廊(工可K线)

路线起自启东市吕四港镇东南,向东南至南阳镇西南设置枢纽互通与崇启高速对接,与崇启高速启东北互通组成复合式互通。

(3)启东东走廊(工可F线)

路线在启东市吕四港镇东南与K线分离,向东南经海复镇以西,至南阳镇以东至启东市城区东北侧,距崇启高速启东北互通3km处设置枢纽互通与崇启高速衔接。工可报告从路网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对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量与运营里程、崇启长江过江通道衔接性、利用通启高速段交通适应性分析、启东城区对外出行便利性、工程建设规模、与启东市地方路网的衔接、规划吕四港铁路的影响、建设条件、环保、占用土地资源影响分析、地方政府意见等方面进行比较,最终推荐中走廊K线方案。该方案启东北枢纽所连接的通启与海启高速均为4车道。初设互通位置选择初步设计在工可研究路线走廊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已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及终点枢纽设置条件,布设了K线(工可K线、A线之间,启东中走廊与西走廊之间)、A8线(工可K线,启东中走廊)、A9线(工可K线,启东中走廊,终点接近东走廊)3个线位,并从交通量适应情况、功能性、工程规模、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对线位进行比选。经比选,对应互通位置点位3的A9线与通启、崇启高速公路、宁启铁路改建工程相互交叉,干扰较大,不利于启东北枢纽的布设,且需要改造刚刚运营2年的启东北互通和征用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土地,代价很大,因此否定A9方案。对应互通位置点位2的A8线需多次跨越航道,不利于对沿线新安、合作等中心城镇的发展,无法弥补启东西部路网较为薄弱的缺陷,且路线长度较长(较K线造价多约1.9亿元),因此,否定A8线方案。经比较,K线具备以下优势:

(1)显著缩短路线长度(900m),减少主线绕行及地方利用绕行的经济成本(约1.45亿);

(2)改善终点启东北枢纽建设条件,避免与启东北互通组合成复合式互通群设计,对启东腹地经济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

(3)减少跨越航道次数,降低总体工程规模(降低造价约0.46亿);

(4)避让启东市祖杰小学。鉴于上述因素,初步设计方案互通位置推荐对应K线的点位1(启东北互通西侧净距约1.2km处)。

2互通设计原则

2.1交通量预测分析

(1)工可阶段预测交通量分析

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始于2005年,根据工可研究交通量预测结果,启东北枢纽在远景设计年限2037年转向交通量为49360pcu/d,主流向为上海—海安,为48274pcu/d。

(2)互通功能定位分析

由于交通量预测成果较早,2009年以来,受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等政策的推动,项目区域城镇化快速推进,经济发展迅速,居民交通出行需求大幅增加。由于沿长江经济带高速发展,崇启大桥(2011年通车)作为接入上海的过江通道所产生的集中效应,导致南通—启东—上海方向的交通量增长迅速。通启高速公路作为南通—启东方向的交通主干道,交通量的增长已经超过较早前的预测。因此,由于早期工可阶段预测的枢纽转向交通量与预计实际交通量增长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外部环境、交通量变化的情况进行甄别和调整,使得枢纽设计更加合理,更符合实际需求。通启高速公路为沪陕高速公路和宁通高速公路共线段,属于国高网一段,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通行需求,目前扬州江都至泰兴广陵段4车道改8车道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已经完成,计划2014年开工,广陵至南通段的改扩建也已列入计划,因此,通启高速公路作为苏中地区横向交通主骨架的交通功能定位明确。海启高速公路属于江苏省网高速公路一段,主要服务对象为南通沿海港口和开发区,影响区域和范围主要是如东、启东和规划的经济园区,经济发展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了海启高速公路的交通功能定位为区域次骨架。因此,综合考虑功能定位及交通量发展等因素,在启东北枢纽互通方案设计中,采用以通启高速公路为主,海启高速公路次之的互通形式更为合理。

2.2互通设计原则

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启东北枢纽主要设计原则如下:

(1)通启高速公路为国高网路网主骨架,海启高速公路为区域路网次骨架;启东北枢纽方案应适应路网功能定位分析。

(2)为保证终点段2条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启东北枢纽、启东北互通(位于通启高速公路)不宜做成复合式互通式立交。

(3)通启高速公路应保持其习惯性和连续性,不产生突变的线形,不宜大幅度降低2条高速公路的平纵面线形。

(4)尽可能满足启东市城市规划和便利沿海开发区发展要求。

(5)在满足“安全环保、主流畅通”功能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6)海启、通启高速公路主线设计速度均为120km/h,启东北枢纽的主要功能为2条高速公路之间的交通快速转换,因此匝道设计速度和指标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指标。

3互通方案

考虑海启作为匝道、通启作为主线;海启、通启均作为主线;海启作为主线、通启作为匝道的3种情况分别布设了5个方案。

(1)方案1:海启作为匝道(80km/h),通启作为主线(120km/h)。通启作为主线、海启作为匝道(分离式路基形式),海启高速以T型枢纽接通启高速(见图4)。在上海—海安方向内侧布设单向双车道的半定向匝道(Rmin=480m),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为13.75m。交通量小的海安—南通方向半定向匝道(Rmin=150m)布设在外侧,设计速度采用60km/h,路基宽度分别为8.5m与10.5m。该方案的优点是满足初步设计阶段通启主骨架、海启次之的路网功能定位,总体工程规模最小,不废弃通启高速原有工程,只对老路拼宽改造,对现状高速影响小;缺点是海启平纵面指标较低。

(2)方案2:海启作为主线(120km/h)、通启作为匝道(80km/h)。海启作为主线、通启作为匝道,在保证主流向服务水平的情况下降低通启高速启东—南通方向的设计速度(80km/h)。海安—南通方向匝道采用的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度分别为8.5m与10.5m。上海—南通方向匝道速度为80km/h(南通至上海方向仍利用通启半幅),路基宽度为13.75m。方案2平面图见图5。该方案的优点是海启高速公路平纵面指标高,通启交通流右进右出,服务水平高,总体工程规模较小。缺点是不符合通启主骨架、海启次之的路网功能定位,通启高速启东—南通方向设计速度低,原通启高速半幅废弃约1.3km,社会负面影响较大。

(3)方案3:海启、通启均作为主线(120km/h)。海启、通启均作为主线,在海安—上海方向布设一对分离式路基(Rmin=1600m),设计速度为120km/h,路基宽度为13.75m;海安—南通方向布设一对半定向匝道,设计速度均为60km/h,路基宽度分别为8.5m与10.5m。该方案的优点是不废弃通启高速原有工程,只对老路拼宽改造,对现状高速影响小。缺点是海启上跨通启桥梁交角20°太小,桥梁设置难度大;占地较大,工程规模较大。

(4)方案4:海启、通启均作为主线。由于海安—南通方向交通量较小(1086pcu/d),在方案3基础上将南通至海安方向的半定向匝道改为指标较低的环形匝道(R=60m)以减小工程规模。南通—海安方向匝道采用的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为8.5m。方案的优点是不废弃通启高速原有工程,只对老路拼宽改造。缺点是南通—海安方向环形匝道指标偏低,减速车道出口属于大半径曲线接小半径曲线,安全有隐患,绕行较远;占地最大,工程规模最大。

4结语

通过对启东北枢纽互通设计方案的研究,在互通设置位置、交通量预测、互通功能定位分析、方案的综合比选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1)枢纽互通方案应与路线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互为一体,不能单独割裂;

(2)枢纽互通与前后的一般互通应保持合理距离,不宜距离过近组成复合式互通;

(3)应重视枢纽互通的路网功能分析定位;

(4)在初步设计中,建议对上阶段预测交通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核查分析;

(5)当新建与已建高速公路通过互通相接时,改建不应大规模破坏、废弃原有工程;

(6)方案比选中,安全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同时应满足互通功能定位及适应发展要求,此外,施工方便、造价合理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7)考虑以人为本,互通方案宜采用简单明确、驾驶者易于分辨的方案。

论文设计方案范文第9篇

电站的消防分为建筑消防及机电消防两大部分。建筑消防主要采用消火栓,并在相应生产场所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地下厂房消防主水源取自全厂低压供水系统,建筑消防与机电消防管网均从该系统接至水轮机层、发电机层、安装场、地下副厂房及主变副厂房各层,每层均布置不等数量的消火栓,保证同时有两股水流能到达任意着火点。另在地面副厂房设置一个容积为250m3的消防水箱作为地下厂房消防的备用水源及低压技术供水管路检修时消防水源。消防水箱的水源来自下水库,通过补水管路补水。地面副厂房消火栓的主水源取自消防水箱,通过消防水泵与消防管网连接,并在顶层设置一个容积为12m3的高位水箱及一个消防稳压设备作为备用水源;并在厂房两侧设有消火栓接头,用于连接水罐消防车该消防车主要用于地下厂房主厂房安装场、主变运输洞、上水库和下水库范围内的救援工作,随时听候消防指挥中心的调遣。机电消防的主要对象为中控室、发电电动机、主变压器、SFC变压器、低压电缆洞、电缆层等,按照可能出现的火灾类别,机电消防对象中严重危险的有:中控室、计算机室、电缆层、电压电缆洞及出线场等;中危险级的有:主变压器室、400kV厂用变压器、SFC变压器室、发电电动机等。因此,消防设计中在中控室、计算机房、继电保护室、线路保护盘室及柴油发电机房等设置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在电缆层、低压电缆洞及出线洞等设置了超细干粉灭火系统;在发电电动机、主变压器、SFC变压器等设置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以上三大灭火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通风排烟系统共同组成了电站的消防系统。

1.1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电站共分为4个报警及联动分区,如图所示,分别为:地下厂房分区、上水库分区、下水库分区及地面副厂房分区。地下厂房分区设置1台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柜,主要监测范围为主厂房、副厂房、主变开关室、主变副厂房及出线洞等,联动控制布置在该区各处的通风空调系统、自动灭火设备、地面排风楼及消防电梯等;地面副厂房分区设置1台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柜,主要监测范围为地面副厂房各电气设备室,联动控制布置在该区通风空调系统、自动灭火设备、消防供水泵等;上水库及下水库分区各设置1台报警控制器,主要监测各自区域内的闸门启闭机室、值班室等。图1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分区地面副厂房分区、上水库分区、下水库分区分别与地下厂房的火灾报警控制中心通过光纤相连组成网络化系统,中控室值班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在地下副厂房中控室内的消防报警控制中心实现对各个分区的火情监视,发生火灾时统一指挥和集中控制。在地面副厂房中控室内也设置了一套消防控制中心,可复显全厂火灾报警系统信息,联动地面副厂房分区内消防设备,通过模块控制启动地下副厂房消防设备。

1.2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电站设有4套气体自动灭火系统,防护的区域分别为:①地下副厂房中控室、计算机室、继电保护盘室;②主变副厂房线路保护室;③地面副厂房中控室、计算机室;④地面副厂房柴油发电机房。①~③区域采用固定管网式全淹没组合分配系统,由灭火管网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管网系统主要包括气体储存钢瓶、启动器、减压装置、选择阀、喷嘴及气体输送管道等;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灭火控制器、继电器模块、保护感温感烟火灾探测器等,系统的控制方式有自动、手动和紧急机械手动操作方式。如图2所示,在自动工作状态下,气体灭火系统可自动完成防护区内的火灾探测、报警、联动控制及喷气灭火整个过程。即:某一防护区发生火灾时,当一类探测器报警后,防护区的警铃动作,通知保护区内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当两类探测器都同时报警后,防护区内外的蜂鸣器及闪灯动作,系统进入延时状态,并关闭通风空调等相关设备;延时结束后,在8s内向防护区喷射浓度为8%的七氟丙烷灭火气体,并使其均匀布满整个保护区进行灭火。柴油机房采用无管网气体灭火系统,起火时,在10s内向柴油发电机房喷射浓度为8%的七氟丙烷灭火气体进行灭火。

1.3超细干粉灭火系统

超细干粉灭火系统主要应用于地下副厂房电缆夹层、主变副厂房电缆夹层、低压电缆洞、出线洞,沿缆桥架的走向进行配置。系统采用热引发启动方式,当防护区内环境温度达到灭火装置设定的温度(68℃左右)时,自动启动灭火装置进行灭火;或当连接在灭火装置喷头间的热敏线遇明火后,连锁启动多台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实施灭火,并将喷放动作信号反馈至全厂火灾自动报警主机。

1.4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

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主要用于发电电动机消防、主变压器消防、SFC变压器消防。消防水源均取自机组低压供水管网沿1号、4号机尾水洞取自下水库。发电电动机消防环管布置在定子线圈上、下端部,在环管上均匀布置40个喷头,每台发电电动机总的消防用水量约为80m3/h;主变压器及SFC变压器均采用固定式水喷雾灭火装置,在消防供水管路中设置雨淋阀组;每台主变分别采用100个喷头,消防水量约为404m2/h;每台SFC变压器设置31个喷头,两台SFC变压器消防用水量约为125.3m2/h。在这3个部位相应位置均设置有火灾探测报警装置,当火灾时,可自动、远方手动或现场手动操作进行水喷雾灭火。

1.5通风排烟系统

电站为封闭式地下厂房,通风防火和事故排烟设计非常的重要。电站设有三大排风排烟系统:

1.5.1主/副厂房排风排烟系统

排风系统在母线洞夹层,设置2台混流风机;主厂房排烟系统设在副厂房顶层,设置2台排烟风机;排烟系统的补风引自交通洞的自然风,在主厂房发电机层吊顶上设置两排排烟口,排烟口间距为15m左右。副厂房的排风排烟系统设置在主厂房顶层。当主/副厂房发生火灾时,主副厂房通风系统停止运行,启动主厂房排烟系统经设在主厂房吊顶上的排烟口进行消防排烟,同时启动副厂房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前设置的正压送风系统。烟气经过排烟/风平洞至排风竖井,再经上部排风平洞至全厂总排风机房排出厂外。而当母线层、水轮机层发生火灾时,通风系统停止运行,实施灭火措施后,通风系统重新启动转为事故后排烟。排烟时,烟气经过母线洞,由母线洞管道层内设置的排风及排烟风机进行排烟,经上排水廊道至排风竖井,再经上部排风平洞至全厂总排风机房排出厂外。

1.5.2主变洞排风、排烟系统

排风系统设在主变洞右端与通风洞相连位置的通风机室,安装有2台箱式离心风机;主变副厂房顶层安装有1台排烟风机作为主变搬运道的事故排烟,以利于火灾时人员疏散。主变洞内主变室、GIS层、电缆及管道层、SFC变压器室、主变副厂房等均为事故后排烟,排风排烟共用一套系统,当主变洞内发生火灾时,通风系统停止运行,实施灭火措施后,通风系统重新启动转为事故后排烟。排烟时,先排入主变洞排烟机房,汇总后经排风竖井、上排风平洞、全厂总排风风机房排出厂外。

1.5.3出线洞排风排烟系统

该系统设在出线洞末端风机室内,设置2台轴流风机作为出线洞排风兼事故排烟。出线洞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从主变运输道进风,从地面排风机房排出。当出线洞内发生火灾时,通风系统停止运行,同时关闭进风口及防火阀,实施灭火措施后,通风系统重新启动进行事故后排烟。蓄电池采用免维护密闭式铅酸蓄电池,发生火灾时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蓄电池室设置单独的送、排风系统,排风直接排至主厂房排风道内,同时设置测氢监测装置,当室内氢气浓度超标时,自动启动送、排风系统进行通风。

2讨论分析

电站的消防系统根据国家有关的标准规范进行设计,整个消防系统基本能满足电站的消防要求,但在电站的消防设计中使用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优化逃生通道及救援通道,关注桥式起重机消防,有助于完善消防系统,降低电站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

2.1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

电站有丰富的水资源,而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所使用的灭火介质正是水。在10MPa以上压力形成的细水雾遇火后迅速汽化,可吸收大量的热,降低燃烧表面的温度,同时,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将整体覆盖燃烧区域,使燃烧因缺氧而窒息,具有高效冷却、快速窒息的双重灭火机理。由于细水雾的直径相当的小(约为10μm~100μm),喷放后可长时间悬浮在空中,需长时间才能汇聚、凝结,很难在电极表面形成导电的连续水流或表面水域,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可有效扑救带电设备火灾,如:柴油发电机房、变压器室、中控室、计算机室、电缆隧道等。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安装时费用会高一些,以本电站为例,大概需要人民币300×104元,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用水量仅为水喷淋灭火系统的1%,可极大的减少地下厂房的开挖量及消防水箱、高位水箱的容积;此外,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采用不锈钢材质,寿命长,可靠性高,几乎不存在设备更换问题,且在备用状态下为常压,可极大的降低日常维护工作量及维修费用。从长远来看,使用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可提高灭火效率,减少土建开挖费用,降低电站运行维护成本。

2.2逃生通道与救援通道

发火火灾时,电站逃生通道有两条:一是交通洞,为城门洞形,宽8m,高7.50m长1116m,靠近地下厂房安装场的洞口设有防火卷帘门;另外一条是通风洞,宽7.50m,高6m,长1012m。救援通道主要是交通洞,由交通洞进入安装场,从安装场连接消火栓对主厂房及地下副厂房各层进行灭火。呼蓄电站地下厂房中控室设在地面副厂房5楼,即发电机层上一层。当中控室起火时,现场人员可以跑下发电机层,经过1号~4号发电机组,从安装场进入交通洞到达安全区域。与此同时,接到救援命令后,消防车从交通洞进入安装场进行灭火;消防车上的水用完后,在主变运输洞调头,再从交通洞返回。由此可见,当地下厂房中控室发生火灾时,逃生通道与救援通道都为交通洞,在紧急情况下,有可能造成交通洞出入混乱,使消防车及消防队员不能迅速接近火灾点并实施灭火,错过有效控制和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期,以致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在后续电站设计中应保证交通洞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采取一些新的方案,如:将中层排水廊道设计为另一逃生通道,或在交通洞相应区域设置汇车道等,保证人员安全撤离与消防车、救护车等进场救援两不误;此外,在电站运行过程中,应加强应急疏散通道的管理,注重人员逃生技能的训练。

2.3桥式起重机消防问题

电站主厂房装有两台QD250/50t—21.5A3型桥式起重机。其中一台桥机由于变频器出现故障,导致电阻器异常发热,桥机电气房内部温度升高,烧坏电气柜风扇、电气房内空调外壳等塑胶制品,幸好发现及时,才没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此外,桥机电源电缆绝缘损坏及电缆接头松动或进潮气等都会导致绝缘击穿产生电弧,而“电气装置故障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电弧等可能构成引燃源、引起火灾和爆炸。”因此,必须对桥式起重机的消防有足够的重视!除了在桥机上按照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干粉灭火器外,在电站消防设计中,发电机层及安装场相应位置消火栓喷出的水柱应能到达桥机最高点进行灭火。在电站运行中,当桥机停止作业时,应关闭桥机电源,将桥机停放在安装场上方,并在安装场上方设置感温感烟探测器及监控设备。

3结语

电站消防系统的合理设计是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呼蓄电站消防设计以“预防为主、防效结合”为方针,以“自防自救为主,外援为辅”为原则,建筑消防以消火栓为主,干粉灭火器为辅;机电设备消防则根据不同的消防对象采用不同的灭火系统,并设置通风排烟系统及全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满足电站的消防要求。但消防设计中,除了要根据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合理设计之外,还应积极引入先进设计理念,采用性能优越的设施设备,有利于提高灭火效率,降低电站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完善电站消防系统。

论文设计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引言

设计方案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成败优劣关系重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往往可以有几种、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选择,设计人员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方案比较和优选的工作,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正在成为影响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评价因素很多,一些因素很难定量表述,许多因素又不具可比性,每种设计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目前在设计方案比较中存在的一些混乱状况使设计人员无所适从。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笔者根据从事设计、审图和方案评审工作的一些体会,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比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1、可行性和可靠性问题

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这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有关方面的要求(如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例如采用水源热泵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当地地质情况、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冬季热负荷和夏季冷负荷不平衡所产生的热(冷)蓄积效应等问题。对于温湿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或比较特殊的工艺性暖通空调设计项目,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年工况分析,以确保其在全年各种室外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能否有足够的机房面积也是评判设计方案可行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改造工程和建筑面积比较紧张的情况。对于一些要求全年保证室内空气参数的重要工程以及空调系统故障停机将产生严重损失的场所,如航天发射场,应考虑系统中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备份问题,进行系统工作可靠性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室外气象参数和安全系数的确定也应特殊考虑。

2、经济性比较问题

经济性比较是目前暖通空调方案比较中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经济性比较时首先应注意比较基准必须一致。应采用相同的设计要求、使用情况、设备档次、能源价格、舒适状况、美观情况等基准条件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保证方案比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对采用名牌设备和采用低档设备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不考虑舒适性的区别,对有新风供应和没有新风供应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不考虑美观性和舒适性进行经济性比较,对集中式空调方案显然是不公平的。

一次投资是投资方最为关注的一个参数,在计算投资时应全面准确、不能漏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一次投资不仅包括各种设备、管道、材料的投资,而且应包括各种相关收费(如热力入网费、用电设备增容费、天然气的气源费等),相应的安装、调试费用,相关的工程管理等各种收费,相关水处理和配电与控制投资,机房土建投资与相应室外管线的费用,而这些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容易被遗漏。由于同一种设备的生产厂家较多,价格各异,因此在不同方案经济性计算比较时各种设备的价格应采用平均价格。以上都是直接费用,在一些情况下间接效益也应综合考虑。如宾馆、饭店、写字楼的空调机房节省的面积,作为商业用房可产生的效益。如果采用贷款进行建设,全面的经济性比较还应考虑贷款利率和还贷期限等动态因素。

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是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运行能耗除了应计算暖通空调主机(锅炉和制冷机等)的能耗外,还应计算其他辅助设备(如风机和水泵等)的能耗。不能简单按照设备铭牌功率和运行时间的乘积来计算能耗而应考虑在全年季节变化的情况下,建筑物实际负荷的变化,同时应考虑设备非标准状态下的效率。办公楼、教学楼、写字楼和游泳馆等建筑物的暖通空调设备通常间歇运行,其运行时间应为扣除停机时间后的实际运行时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各种能源的价格可能不同。由于影响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较多,如何准确地计算建筑物暖通空调设备全年的实际能耗和运行费用,目前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技术难题。运行费用除了能耗费用如电费、燃油费、燃煤费、燃气费外,还应包括消耗的水费、人工费等。

在经济性比较时,切忌图省事可直接采用有关厂家给出的比较数据和结果。笔者曾发现,对电供暖的运行费用,3个不同设备(电锅炉、水源热泵和户式燃气供暖炉)厂家提供的计算结果大相径庭。通过对其计算过程的详细核对,发现不同设备生产厂家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计算中存在一些有利于自己产品、不利于他人产品的失误或假设。对此设计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对厂家提供的数据应认真分析和核对。

在设计方案经济性比较时应综合考虑投资、运行费用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以相同的使用周期为基准,进行综合经济性的计算比较,而不能简单地根据设备报价进行比较。对于同时有供暖和空调要求的项目,应考虑冬季和夏季设备综合利用问题,进行冬夏季综合经济性比较。对于可以兼供生活热水的工程,应综合考虑生活热水供应的投资和能耗。

3、调节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容量通常是按接近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确定的,因此系统应有较好的调节性能,以适应全年负荷的变化。调节性能好的系统方案,如采用VAV空调系统和VRV变频空调系统的方案,其一次投资通常较高,但运行能耗较小,在经济性计算和比较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于部分时间使用的办公建筑、写字楼和教学楼,设计方案应能适应其夜间不工作时的调节要求。

设计方案的管理操作方便性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空调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从而使人工费减少,但使一次投资增加,对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是否采用自动控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经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对于大型空调系统和需要经常调节控制的设备较多的工程,宜采用自动控制,以减少操作管理的工作量。但自动控制系统应尽可能简化,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对于只有季节转换时才操作的阀门不宜采用自动控制。对于一些各部分不同时使用的建筑物或各部分出租给不同使用单位的商业建筑,系统设置应考虑分别管理控制和运行费用分别统计交纳的要求。

4、安全性问题

设计方案的安全性是以往考虑较少的问题,随着美国“9·11”等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以及SARS的出现和迅速蔓延,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SARS严重流行时期,人们甚至对空调系统产生恐惧而不敢使用,这将对暖通空调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经过对这些事件的认真分析、研究和反思,将会在工程设计、设备研制、运行管理、规范和技术措施等诸多方面进行改进,使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在大中型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对其暖通空调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将是十分必要的。

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环境安全、防火安全、人员环境安全、重要设备物品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安全5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弹药厂房和库房、煤矿等易燃易爆工程的通风空调系统时,安全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技术方案和措施。在设计燃油燃气锅炉房时应考虑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应设置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并相互联锁。防火安全问题应按照有关防火设计规范来考虑,在此不作详述。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北方暖通空调系统冬季防冻、空调系统电加热与风机联锁保护等问题。在方案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暖通空调系统故障可能对室内重要设备和物品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重要机房、重要资料库和文物库房不应采用在吊顶设置风机盘管的空调方案,因为一旦空调水系统漏水将造成严重损失。

人员环境安全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系统对人体的危害、防止恐怖袭击和防止传染性疾病扩散这3个方面的问题。采用氨制冷方案时,应考虑氨泄漏对人体的危害。锅炉房的布局应考虑人员安全性问题。在防止恐怖袭击方面和防止传染性疾病扩散方面,应注意空调新风口是最薄弱环节,因此必须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新风口应设置在人员难以接近、不易受到污染的地方。由于全空气空调系统回风口很多,因此它是最容易遭受生化袭击的空调系统形式,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措施,它也是最容易造成流行性疾病扩散的空调系统形式。从这方面来说,分体空调、一拖多空调系统、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安全性较好。在确定系统新风量时,除了要考虑以往的一些因素外,还要考虑在流行性疾病暴发期间,稀释室内有害病毒浓度的要求。在这方面,应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空调系统安全性的过度恐慌是没有必要的。例如,为了防止传染性疾病扩散而采用全新风直流系统,显然是不合理的,这将使投资、能耗和运行费用大大增加,关键是要合理确定系统方案和新风量,加强有组织排风,并采用隔绝式的热回收装置、加强对空气的过滤与消毒处理。系统新风量应能调节,平时按正常风量运行,流行性疾病暴发期间或室内受到生化污染的情况下按较大风量运行。吊顶暗装风机盘管的回风应采用风管连接,不应采用将吊顶作为静压箱的吊顶回风方式。另外在表冷器、蒸发器和冷却塔等结露积水、病菌容易繁殖的地方应采取可靠的排水和消毒措施。

5、环境影响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燃煤锅炉的排烟又是北方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北京等大城市对燃煤锅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且限制的区域不断扩大。在这些区域内,环境影响成为了关系到设计方案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方案选择时应特别注意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避免建筑物建成不久就进行改造。在空调设备选型时,要特别注意各种氟利昂制冷剂替代的进程要求,不能选用以已经或即将禁用的制冷剂为冷媒的空调产品。在这方面暖通空调设计人员既要有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同时也要考虑建设方和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要盲目冒进,以免给建设方和用户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分析时,还应综合考虑暖通空调设备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治理的费用。如何对设计方案污染物排放的危害、对臭氧层的破坏和产生的温室效应的危害、系统和设备全过程(包括设备制造、使用和淘汰处理的全过程)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等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经济性评估比较,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6、设计方案比较中的一些误区

由于设计方案比较是一项影响因素多、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复杂技术工作,即使是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人员,要在众多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也非易事,对于局外人更是雾里看花。目前在该项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认为采用最新技术的设计方案就是最佳的设计方案,出现不管使用条件而盲目追求新技术的倾向,甚至以此作为卖点进行炒作。实际上每种方案都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在其适用范围之外,先进的技术方案就可能变成不合理甚至是不可行的方案。一种设计方案对某个工程项目可能是最佳方案,但对于另一个工程项目就可能是不可行的方案,因此在方案选择时不能赶时髦、搞攀比。另外往往认为投资最低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但是一次投资低的方案有可能因为其运行费用很高或设备寿命很短,需要经常更换,从长期运行来说并不合算。在评价设计方案时,往往认为复杂的方案就是高水平的方案。但实际上因为系统越复杂,通常其设备越多、投资就越高,系统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和可维护性就越差,因此复杂的方案并不一定就是高水平的设计方案,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系统越简单越好。此外,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切忌不加分析地采用建设方的意见,因为建设方通常不是暖通空调专业设计人员,不可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因此应对建设方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通过全面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7、结语

上一篇:女性文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设计构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