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16:00:06

心理健康观论文

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第1篇

一、学习类新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新问题占中学生心理新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摘要:

1、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前来咨询时她痛苦地说摘要:“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生气布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预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惧怕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新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到摘要:“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们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经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不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信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摘要:“晚上1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飞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新问题。

二、人际关系新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新问题之一,主要包括摘要:

1、和教师的关系新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瘭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业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来访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和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摘要: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新问题.

2、和同学的关系新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们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和甲交往怕乙不兴奋,和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和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3、和父母关系的新问题。主要是因父母和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天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情感类新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布满了好奇和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和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至。我们在咨询时就经常碰到这样的询问,“我和一个男生很要好,现在他升大学了,我想和他确立关系可以吗?”“我和一个男同学很谈得来,想发展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师和家长不同意,影响不好,该怎么办?”“我喜欢一个男孩,可有好几个女同学喜欢他,我该去竞争呢,还是退下来?”等等。

其二、是和成年人的畸恋新问题,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恋,同性恋等。这在中学生中虽不普遍,但也不罕见,多表现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有位高三的女生,学习很好,人也很聪明,学校还想保送她上大学,可她却和一个比她大10岁,且已有家室的男子同居了,而且说到她这么做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感情”。虽然,从理智上讲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日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还有位学生恋上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英语老师,明知没有结果,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喜欢他,整日就想见到对方,和对方呆在一起。当对方不接受这种情感时,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此外,还有一些恋你妒母,喜欢同性成人伙伴等畸恋现象,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情感新问题并不简单。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头况,作为教育、心理工作者,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患,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该如何从事这项工作呢?具体做法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把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摘要: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新问题答疑,焦点新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熟悉、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炼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摘要: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和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把握一些诸如摘要: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布置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三)、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和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睦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中的心理咨询和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具体实施摘要:

1、引导学生合理民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碰到情感挫折时发泄经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征,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摘要: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潜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美丽、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伯依靠性较强,因此,辅导和咨询时应非凡注重助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分析新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的策略。

3、注重行为练习,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心因性原因外,很重要的影响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非凡要注重行为的练习,最好是助其设计出练习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和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4、注重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象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咨询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摘要: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重日常生活的表帅功能,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咨询失效。

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第2篇

一、参评对象

以北京地区广大中小学教师为主。欢迎其他地区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和老师参加。单位和个人均可报名。

网上报名网址:心理健康网www.省略,进入首页后在左侧选择“‘健康杯’评选系统”。

二、时间安排

1.优秀论文提交时间:2009年9月10日至2009年11月10日。

2.优秀论文评选时间:2009年11月、12月。

3.研讨交流及颁奖活动:2010年1月(北京,时间地点待定)。

三、活动说明

1.本次论文征集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老师自愿参加。

2.主办方将选择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专家、优秀教师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将严格把关,客观公正,确保获奖成果的质量。坚持三审制度,评审出一、二、三等奖优秀论文。

3.论文形式包括:经验总结、咨询辅导案例、活动设计、调查研究、教育教学感悟、理论研究等。

4.论文以作者原创为主,注重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突出个人特点和区域特色,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特质和时代要求。抄袭文章不予参评。论文字数在4000字到5000字之间,内容简介100字左右,关键词3~4个。

5.请作者详细注明单位名称、通讯地址、姓名、职称、联系方式。

四、参评要求

1.论文征选形式。为保护环境,节约纸张,提高效率,此次论文征集活动采取网上提交方式进行。请进入心理健康网:www.省略,进入首页后在左侧点击“健康杯”评选系统,进行注册投稿。网上提交成功以后,会显示“您已成功投稿”。不要再寄文章的纸稿。

注册投稿步骤请见心理健康网“杂志快讯”和“健康杯”栏目的《“健康杯”活动网上投稿步骤》。

2.严禁抄袭别人的作品,严禁从网上下载文章进行投稿。

五、评选结果

1.获奖名单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公布。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3.主办方将另行组织专题研讨交流培训活动(通知另发),并向论文获奖者颁发证书。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课例和实践活动案例获奖者进行颁奖。

4.省略

投诉电邮:chen.rainbow.省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文献计量法;现状分析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于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困境的反思,始于对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借鉴,起步于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尝试。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中学生呈现出各种心理问题,因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越来越得到心理学界的重视。

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分层、逐步、有序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的部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12月,在认真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修订后的纲要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

中学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时期”、“心理危机时期”,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文献数量变化及内容的分析,从文献学角度呈现该领域的发展情况,为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及评估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基础前提。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取样

运用文献信息学常用统计方法,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文献源。内容样本以中学心理健康为篇名,对2013年11月1日以前,时间跨度为2003―2013年的各种文献媒介资料进行查询,共搜索到3700篇与中学心理健康研究有关的资料,其中期刊2636篇,占总数的71.24%,博硕士论文803篇,占总数的21.70%。

(二)、分析类目和单元

在参考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研究有关论文、专著和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年代分布、研究内容、期刊种类、研究对象、研究力量机构分布、科研项目等6项分析单元。

(三)、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研究,以频次、百分比统计为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年代分析

从对2003-2013年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论文大体呈连续增长趋势。自2003年以来的10年时间,共发表文献3700篇。其中,2011年文献相比2003年增长近3.2倍,尽管2012年出现波动但整体上升趋势显著。文献历年分布反映出学者对中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关注度明显呈上升趋势。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源分析

2003―2013年间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共有2453篇,主要集中教育学期刊上,有1939篇,占总论文数的近53%,表明教育专家比较重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而与中学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的心理学与医学两个学科的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并不多,共1288篇,占总数的34.8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也需要更多的心理学专家、医学专家注重中学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内容分析

当前中学心理健康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和中学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研究两个方面,教育对策研究有1818篇,相关关系因素研究有895篇,分别占论文总数的49.12%和24.18%。而在中学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的研究偏少,在其他研究内容中仅有27篇是有关心理健康量表或问卷编制的内容。可见,需要加大中学心理健康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的研究。

(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对象分析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学生,还包括教师、家庭、中学学校等。但从论文的数量上还主要是以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有1934篇占总数52.27%,研究中学教师的有453篇占12.24%,研究对象是学校的有548篇占14.81%,研究对象是家庭的有349篇占9.43%,社会及其他对象的有416篇占11.25%。说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中学教师、家庭、社区等共同关注的问题。

(五)、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力量机构分析

以第一作者的单位为准,对研究力量的机构进行统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力量机构是以高等院校占主导地位,其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69.13%,其中师范、医科院校及医院发表的论文数量有1573篇占42.51%,其他综合类的高校发表985篇占26.62%,中学发表679篇占18.35%。而专门的心理科学研究机构具备很强的研究实力和水准,但其发表的论文仅占3.68%。

(六)、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资助情况分析

通过对中学心理健康研究进行支持的基金类别和数量,可以从一个崭新独特的视角发现国家、各省市和各级单位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代表了人们对该研究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同时也代表这个研究的新趋势和未来的方向,具有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水准研究内容才能获得基金的资助。在本研究的3700篇论文中,有资金资助的约为298篇,占总数的8.04%,其中部级的48篇占1.29%,省部级的61篇占1.64,校级的189篇占5.11,而没有任何资助的论文有3402篇,占91.96%。由此反映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组织团体加大资助的力度进行较高水准的研究。

四、讨论

(一)、中学心理健康研究应当坚持学科教育与学术研究齐头并进

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很多机构的关注,教育、心理、医学等都有所涉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仅限于教育类,还需要研究者扩展视野,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研究范式,这样能从多角度透彻的研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理论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团体心理咨询、朋辈咨询、生态系统理论等,尽量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

(二)、中学心理健康研究应当坚持多角度研究并存

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调查、教育对策研究较多,而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测量的研究比较薄弱。这些调查的问卷多是研究者自行编制,使用的测验量表更多的是直接引用国外量表,以后的研究中更应该结合我国民族文化背景、人格特征编制出适合中国人特点的本土化的量表和问卷来进行现状研究。

五、结论

从总体上看,十年来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内容丰富,范围较广,论文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前中学心理健康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和中学心理健康相关因素两个方面,而中学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中学心理健康问卷编制研究偏少。总体上项目资助力度不够,部级、省级项目较少,尤其是自然科学资助项目偏少。在研究力量上,高等院校占主导地位,师范、医科院校及医院较强,而专门研究机构较弱。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涉及学科较多,在研究中表现出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趋势。同时研究要一切从教育实际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某些理论或理念出发,要重视学科研究的综合化和跨文化。

参考文献

[1]赵鑫.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殷余忠.中学校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张东红.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近十年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2006,09:154-155+157.

[4]姚本先,何玉梅.1987―2006年我国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123-125.

[5]付艳芬,罗鸣春,王剑华,汤堵,廖剑英.近30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文献计量学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2):70-72-

[6]索变利.2000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5):86-89.

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1994-2006年11月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元分析。旨在弄清13年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结果显示: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更显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手段;大学体育改革的第2阶段以来,研究论文逐渐增加,第3阶段达到高峰期;对综合研究较多,体育专业和具体体育项目对心理健康研究较少,项目之间、专业之间的横向比较研究较少;高职称、高学历、男性、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定量研究论文多。大学体育对心理健康具有高度显著性水平,平均效应量为中等。

关键词:大学体育;心理健康;效应量;显著性;权重系数;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88-04

Meta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University Sports on Mental Health Study

QIANG Jian-long, ZHAO Wang-di

(Jianghan Univercity, Wuhan 430056, Hubei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d use research method such as having adopt document data method, counting reason Statistics method to analyses university sports and the mental health research document in 1994-2006. Aim at making advantage and have problem that university sports and mental health study in 13 clear, promot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ports and mental health much better. That result display:Determine the nature studying the experiment studying (especially more, quantitative studies more obvious deficiency, research method are unitary), is short of advanced experiment instrument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 means; Study the thesis increases by gradually since 2nd stage that university sports reforms,3rd stage reaches peak-hour; A synthetical study is face to face more, the project is sports special field and concrete sports short comparatively to mental health research,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comparison research between the project, between special field is less; The quantify that the good office holder, high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he male sex, sports core announce on the journal studies the thesis is many. University sports has altitude notable to mental health level, average effect amounts are medium.

Key words: university sports; mental health; effect size; notable; weight modulus, meta-analysis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心成熟的重要时期,大学体育是从多方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出现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据研究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科研论文篇数的统计,运动心理学197篇占4.82%,排在17门学科中的前第5位[1]。另有人对2003和2004年的《体育科学》和《北京体育学院学报》中发表的运动心理学文献进行统计,得出普通高等学校和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心理学研究较多,心理健康的问题的研究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心理健康的问题的论文14篇,占85篇运动心理学论文的16.5% [2]。少数学者对“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文献进行了综合评述,但都是定性的综述,目前定量研究并没发现。然而,定性综述很难明确说明作者使用的研究程度,也很难判断综述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3]。因此,本文对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的文献进行定量化分析―元分析。元分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献总结,具有3个特征,即定量分析、全面评价和提示规律[3]。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

1 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类编码

1.1 文献的收集整理 通过计算机在万维网上检索收集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范围是1994年1月至2006年11月,内容范围是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途径是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结果:为了提高文献的查全率,在CNKI中用主题词“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检索文献226篇,用主题词“大学体育 心理健康”检索文献392篇,用主题词“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检索论文650篇;在VIP中用主题或关键词“大学体育 心理健康”检索论文8篇,再用主题或关键词“学校体育 心理健康”检索论文93篇。为了提高查准率,将上述检索的所有论文仔细核对认真筛选,剔除重复的和研究内容无关的论文,最后确定元分析的文献238篇(CNKI中184篇、VIP中54篇)。

1.2 文献的分类编码 根据研究文献的特点和需要,按照研究文献的作者、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期刊来源及发表时间等

投稿日期:2006-12-22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立项号为20050288。

作者简介:钱建龙,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体育统计学。)指标进行分类。然后以此分类指标作为维度进行编码。

2 研究结果的测算方法

2.1 显著性的合成 每项定量文献研究结果的显著性水平可能有不同的水平,因此要将不同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整合,以获得一个总的显著性水平。根据定量研究的文献的研究结果报告究的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样本容量。

2.2 效应量的计算及合成

2.2.1 效应量值(ES)计算 效应量值(effect size简写为ES)技术[4]是元分析对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测算的方法之一, 计算方法是实验组均值(Mi)与控制组均值(Mn)之差除以两组的联合标准差(SDp)。联合标准差指总体方差未知时两个样木标准差的加权平均值,它是对总体方差的最佳估计值。效应量计算公式为:

2.2.2 效应量(ES)的合成计算 由于文献是多个研究,因此应将每个效应量进行合成,其合成方法可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方法为: d=∑wd∑w(其中d指合成后的平均效应量,w为元分析中的每一项研究的权重系数,而w计算公式为:w=2N/(8+d2),其中N指各研究样体的样木容量[5,10] 。所有数据均用EXCEL 2000和SPSS 11.5统计计算完成。

3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作者 每篇论文只对第一作者进行编码分析。结果显示(表1),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文献第一作者的基本情况(年龄状况、职称情况、学历状况及性别比例)卡方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见表1。从年龄结果看,青中年作者所占百分比较大(分别为21.4%和30.7%),他们是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的主力军,其中年龄最小作者的23岁,最大的55岁,年极差是32岁;从文献作者的职称来分析,中级和高级职称的作者所占比例较大(分别是33.6% 和21.4%),但正高职称的作者显得不足(只有5位),仅占总文献的2.1%。其原因可能一是体育界学者需求有关,主要是为了评职称,中级和副高职称的作者需要评更高级的职称,故多些,而正高级职称的人则不需要再评职称了,所以相对少些;第二个原因可能与年龄有关,正高学者一般年龄偏大些,这也许也是其数量相对少些的原因之一。从学历来看无学历或信息不详所占比率最大,硕士学位作者次之,而博士的论文尤显不足,这可能与体育界具有博士学位者较少有关。表1 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文献第一作者的基本情况统计

0.0003.2 文献来源 从文献的来源看,非体育期刊和体育一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较多(分别是52.5%、24.8%共计77.3%),而体育核心期刊、硕士博士论文及基金或立项课题相对较少。据有关统计,教育心理学专业的研究文献在本专业杂志发表只占50%,而另外50%则发表在其它有有效期专业杂志上[6]。这说明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文献分布分散,一半以上的专业在非体育期刊上,与教育心理学文献与其相比,分布更散。其产生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与期刊要求质量和申报难度有关。体育一般期刊对论文质量要求低些,非体育期刊编辑对体育专业知识可能不太熟悉,而体育核心期刊又要求严格些,基金立项更难些,故这非体育期刊和体育一般期刊发表的论文较多,而后一种发表的则较少;二是与期刊数量有关。前两种期刊的种类和数量上都远多于体育核心期刊。

法 统计结果显示(表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文献数量具有显著差异,定量研究显得明显不足,尤其是实验研究更是如此(仅占5%)。从145篇定性文献综合得出,定性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比较丰富多样,基本上用到了体育科研方法中常用的“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及抽象与具体”等方法。12篇实验研究文献全都是用的现场实验(教学实验),无实验室实验的方法,而实验室研究便于控制实验条件及无关变量的干扰,也是很重要的研究方法。综合使用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设计的各种实验方法几乎空白。定量研究所使用的统计方法也比较单调、简单,大多数文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有少数文献用到了 T 检验,而象“其它检验方法、多元回归分析、因素分析、判别分析、结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数线性模型分析”等多元分析这些有效的高级统计方法没有被用到。问卷研究所涉及的量表分布较广,具体的量表为:SCL-90、16PF、RPE、SAS、SDS、TSCS、POMS、GEQ、DSQ、EPQ、ATPT、WHOQOL-BREE、MHT、EFI、UPI、REPCMI、SRHMS、PSPP、社会支持量表、体育态度量表、社会适应量表、影响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量表、人际交往量表、适应能力诊断、生活满意感量表 及人格健康量表等近30个,在定量文献中量表使用率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SCL-90占66.7%(54/81),自编量表占13.6%,16PF占8.6%,UPI占3.7%。关于自编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的检验问题相关论文并没有在文中并没有详细说明,除硕博士论文,其它各研究的测验、量表都没有在附录中附上测试工具或量表,其而这在科研中是不严格和规范的。由此,需要引起研究者对测量工具信效度检验的重视,尤其是自编量表,否则很难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4 文献的发表年限分布 大学体育改革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86-1995年应是改革前期,这10年应是以宏观研究,大发动、大讨论为主的阶段;1996-2000年应是改革中期,这5 年应是制定各类改革方案阶段;2001-2005年应是改革后期,这5年应是方案实施或成果推广阶段[1]。前第一阶段的文献无法查全,故本文主要是收集分析第二和第三阶段的相关文献,其分布情况见表4。表3 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文献研究方法统计

与心理健康得到了体育界学者较普遍关注和重视。定性文献增长的高峰年是2005年共有31篇论文,占所有定性文献的21.38%;定量文献发表的高峰年是2004年共有18篇论文,占定量文献的19.36%。由此可见2004年和2005年是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最多的两年,由此可推测将来可能会出现该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上增加,质量上可能会提高。另外,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定量研究文献与定性研究文献相比不仅总数上偏低,而且每年发表的平均数也明显不足。

3.5 研究内容

3.5.1 定性文献与定量文献的综合分析 从统计结果(表5)可以看出,尽管定性文献的各维度的绝对数都比定量文献大,但从相对数来看并不都是如此。从发表期刊来源看,定性文献和定量文献篇数的百分率在体育一般期刊上没有明显差异,非体育期刊上定性文献大于定量文献,而在体育核心期刊、硕士博士论文以及基金和立项方面定性文献的百分率又明显小于定量文献,这说明定量研究的论文更容易在高层次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且立项的机率高些,而定性的论文则更容易在体育一般期刊或非体育期刊上发表,立项的可能性也小些。从文献作者的年龄分析,青年作者发表的定性文献的百分率(22.8%)明显比定量文献的百分率(19.4%)高,而中年作者定量文献发表率(36.6%)比定性文献的百分率(26.9%)高,老年作者两者的比率相当,这说明中年人的科研意识及科研经验水平逐渐成熟,精力也比较充沛,掌握了较新的科研方法,他们是定量研究的主要群体。表5 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文献后者,高级职称则后者大于前者。这说明高级职称的学者的科研能力较强,他们发表的量化论文的比率较高。从学位来看,博士学位发表的文献明显不足,博士论文仅占所有相关论文的2.9%,博士论文不足也可能与博士的实际人数较少有关,但博士的定量文献(2.2%)比定性文献(0.7%)明显要多。而硕士论文所占比率有23.5%,这说明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的作者学历层次是较高的,对提高相关论文的质量是非常有益的。从文献作者的性别来看,无论是定性文献还是定量文献,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文献的男性作者都比女性作者所占的比率大,男性的定量研究文献比率(46.2%)比定性(39.3%)研究多,而女性定性研究(22.1%)比定量(20.4%)多。另外,再从专业和体育具体项目来看,综合论述所占比率多(综合论述是指不分体育项目和体育专业,笼统地研究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而涉及到体育专业和体育项目的研究文献较少;综合论述的定性研究的百分率比定量研究的文献多,而对体育具体项目和体育专业的研究则是定量文献(分别是23.7%、11.8%)比定性文献(3.5%、0.7%)明显多。体育项目涉及面较广,主要有:健美操、田径、篮球、乒乓球、太极拳、形体、体育舞蹈、散打、无线电测向、民族体育舞蹈、体操、游泳等12项。研究文献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体育舞蹈、健美操及乒乓球。这说明关于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中所涉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具体体育项目较多,这有助于丰富大学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的内容,全面了解其规律。但现有文献涉及具体项目不够全面,还有些主要项目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没人涉及,如足球、排球等,另外不同项目对心理健康的不同影响的比较,研究还显不够,如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对抗项目与非对抗项目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等等的研究文献还比较欠缺。

另外,研究文献中统计表的应用较多,统计图的运用显得不足,而运用图表表达研究结果,不仅能使研究更直观、更紧凑,而且可以帮助提出结果的假设并加以证实。

3.5.2 显著性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从93篇定量研究文献中,选取标准化测试量表使用频率排在第1位的SCL-90论文共54篇,剔除部分统计数据不全的文献19篇,对剩下的35篇研究文献的数据分别进行显著性统计及其合成得出,显著性水平合成值 Zt。查T值表,当Zt =9.31其对应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尽管部分文献研究结果显著性水平不高或高度显著差异,但综合来看,大学体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功效是较好的。

3.5.3 效应量研究结果与分析采用35篇采用SCL-90量表的研究文献的原始统计结果,对每一研究结果量表的9个维度逐一进行统计,计算出每一研究的各维度的效应量( d ),然后再求出9个维度效应量的平均值,再将这每一研究结果的平均值进行效应量的合成值( d )。最后得出效应量的合成值。根据效应量判断标准:[6]判断,大学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效应量水平为中等值,即实验处理的效果为中等。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各研究文献的效应量出现过不致的现象,为此应该对各研究效应量进行一致性检验,此问题有待于下一步进行研究。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本文对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文献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文献的第1作者年龄结构主要是中青年,职称结构主要是中高级,学历学位主要是硕士和无学位或无明确信息的人,男性研究者多于女性;2) 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论文主要(或大多)发表在体育一般期刊和非体育期刊上,体育核心期刊和基金课题论文显得明显不足;3) 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更显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手段;4) 大学体育改革的第2阶段以来,研究论文逐渐增加,第3阶段达到高峰期;5) 对综合研究较多,体育专业和具体体育项目对心理健康研究较少,项目之间、专业之间的横向比较研究较少;6) 高职称、高学历、男性、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定量研究论文多,反之则发表的定性研究文献多。7) 大学体育对心理健康具有高度显著性水平,平均效应量为中等。

4.2 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今后关于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应注意解决如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提供条件鼓励低学位的、低职称的和女性作者参与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第二,要注重提高论文质量,避免重复选题,多申请立项或基金课题,在体育核心期刊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第三,加强定量和实验研究,使用先进的设备仪器,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高级统计方法)如对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进行综合研究,以不断提高研究质量;第四,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论文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更要不断提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今后的研究应该控制数量,提高研究质量和规范水平;第五,今后还要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和各体育项目与心理健康关系横向进行研究,从而深入地揭示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丰富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内容。使用先进统计软件,精确规范数据,将统计分析的量化指标和结果完整地反映出来,以便提高研究的说服力,也便于后来学者能更精确地统计显著性和效应量。

参考文献:

[1] 王秉彝,师灿斌.我国高校体育科研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J].体育学刊,2006(5):64-65.

[2] 索华.体育运动心理学热点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9(3):132-133.

[3] 张力为.运动心理学重要研究领域的元分析进展及其启示[J].体育科学,1997,17(4):83-84.

[4] Wana J, Pauen SB. Perceived work dress and major depressionin the Canadian employed population.20-49 years old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ny,2001,6(4):283-289.

[5] Fredric Wolf. Meta-analysis: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research synthesis[M]. Sage Publication,Lnc,1986.

[6]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7-452,101.

[7] 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04-439.省略.

[9] www.省略.

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该课程教学的体会和见解,为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新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重大变革时代,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坚实的知识技能,而且需要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顺应时展的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时代为年轻的一代提供了无数自我展现的舞台,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新的压力和挑战。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无疑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虽然他们的生理趋于成熟,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过程中。面对生活环境中的种种问题,许多人因处理不当而陷入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严重者甚至表现出偏激或异常行为。同时,在自身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中,内在体验的剧烈变化又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有关资料表明,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据笔者所在高校2006年和2007年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7%的大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强迫、恐怖、敌对、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情绪困扰和行为偏差。诸多的例子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治疗,将成为他们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不同的层次,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也是多层次的,一般可分为缺陷矫正、早期干预、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干预和矫治工作由于多数是以个别咨询或小组咨询的方式进行,常常耗时较多,且目前学校的心理咨询人员紧缺,这种方式的开展范围明显受限。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是面向大多数或全部的学生的,如果开展得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而且可以减少严重心理问题或疾病的发生率,使咨询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指导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学校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随着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校逐步有计划、多样化地开展起来,一些有师资条件的师范院校率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了学生的热门课程,学生对此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更为恰当还缺乏相关研究,课程的开设在很多学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学校授课教师非专业人员,照本宣科,没有联系实际,无法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教师固守“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依然扮演学生人生旅途中的领路人的角色,忽视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教学内容理论化,课程定位出现两个误区,要么把心理健康课定位在心理学课的轨道上,要么定位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另外,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虽有诸多版本,但高水平高质量的较少,很难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如果单一选择某一教材并严格按照教材内容教授,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面临的局面尴尬,迫切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摸索出相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1.教学理念的转换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潜能,只要人际环境健康,他就能有效发挥自身的潜能,积极成长。在个体心理咨询中,咨询人员必须具备这样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才能有信心指导来访者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并最终解决自己的困扰。咨询师对来访者是指引者的角色而不是领路人甚至是上帝。“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最高宗旨,即帮助来访者解决当前的心理困扰的目的在于使求助者触类旁通,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应用咨询中所学到的新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模式来合理应对新的问题,从而达到自助的目标。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应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以指引为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能营造平等轻松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适宜的外部条件,学生多数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教师在关键环节上加以指点,促进学生从问题和讨论中领悟,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健全人格的塑造”一课中,先通过“气质量表”的测量让学生对人格有一个感性的接触,并引入对人格类型的思考。之后,教师简单地介绍有关人格的组成、类型和表现。再分组讨论,就每个学生测量所得的气质类型与自己日常表现联系起来,从而使大家对不同的人格类型有较为形象具体的理解。最后,通过“理想自我自画像”的活动,启发大家对理想中的自我的思考和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如何纠正缺陷、优化个性的方法和途径。下课前,教师再进行总结。对于个别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注,可以参加到该组的活动中,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接纳和关怀,逐渐放下防御心理,真实地表达内心的体验,对那些个性内向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艰难而重要的一步。因此,课堂集体教学应结合个别关注,才能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实处。

2.教学内容的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的健全。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学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理性的思维和合适的行为模式;是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的讲授。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系统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的做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应用性材料为主。如“异常心理现象”一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异常心理现象的表现。假如通过讲授各种症状的表现或者定义来完成教学,学生势必感到非常抽象。如果通过个案分析,对正常与异常的症状进行鉴别,或者通过观看心理电影,对其中人物的各种表现进行点评和分析,结合声觉和视觉的共同作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纳的效果必然大相径庭。

由于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心理活动必然也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因此,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每次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某一本教材照本宣科,那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代性比任何其它课程都要明显,而教材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学生思想变化的步伐,因此,教师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动态,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接触到的永远是最新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知识和信息。这样,才能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发挥发展性指引的作用。

3.教师素质的要求

心理健康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并非专业理论的传授,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临床实践的经验,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尤其是结合学生身边的事和人,对学生熟悉的或相似的经历进行剖析,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能融会贯通,把这种分析问题的能力迁移到以后的生活中。

另外,教师的人格特征、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一生的榜样。因此,担任本学科的老师要求人格是健全的。教师不仅要不断充实知识,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

四、结语

笔者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修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深切体会到现代的教育应改变传统的观念,教学不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应与时俱进,不断思考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新方法,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靳媛,孙丽岩,杨晓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新范式——群体教学[J].教育科学,2001,(6):60-62.

[2]杨心德,曾样春.案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5,(5):93-95.

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第6篇

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是莫雷诺(Jacob L.Moreno)于20 世纪30 年代创造的心理治疗模式的心理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心理干预技术。中小学教师在掌握和运用心理剧技术探索校园心理剧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同时,因为校园心理剧是包含着文学(剧本)、音乐(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及唱腔等)、美术(布景、灯光、舞台布景)、舞蹈(演员优美的动作、姿态)等多种因素的艺术性的心灵表达活动,因此对表达的技术与艺术有一定专业要求,仅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难以独立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心理剧在中小学的积极推广。

为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与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将共同举办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培训与研讨活动,现诚邀各学校相关人员参加,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中小学校长、学校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等。

二、研讨内容

模块一:理论篇

心理剧的原理及其治疗技术

校园心理剧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术

模块二:实践篇

校园心理剧实践操作流程及技术运用

模块三:观摩篇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校园心理剧现场观摩

三、研讨专家组成

国内心理剧资深导演、心理学博士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德育心理研究室校园心理剧团队

四、研讨时间、地点

1.报到时间:2013年6月9日

研讨时间:2013年6月10日~11日

2.报到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会议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东虹路(三环路东四段内侧十陵立交——成渝立交之间)。学校附近的火车站是成都东客站,汽车站是五桂桥公交总站。乘车路线:5、66、80、85、94、97、98、108、120、122、136、137、200、223、537、854、855、856路。

五、研讨费用

1.会务费:980元/人(含授课费、午餐费、资料费)。

2.外地参训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六、考核与证书

学员完成研讨内容并经考核合格者,将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结业证书。

欢迎学员围绕校园心理剧提交论文,题目自拟。论文要求:(1)符合本次会议相关主题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2)论文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作者及其单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3)论文提交邮箱。会议将在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优秀论文可推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3)会议将根据提交的论文质量评选出优秀论文,并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获奖证书。

如愿参加2013年6月5日会议研讨的学校和个人,可以提前将研讨的主题、相关内容和联系方式发到组委会邮箱。经组委会讨论后通知学校或个人作会议发言。

七、其他事宜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均可提交学校在校园心理剧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会专家将择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答,现场交流。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每人须携带免冠照片2张(注明单位、姓名及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复印件1份。

八、付款方式

账号:3100028909024906284

账户: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开户行:工行北碚胜利分理处

九、报名及联系方式

报名电话:010-8881083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培训部 王老师

咨询电话:18623548686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刘老师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第7篇

一、主题与内容

主题:人文关怀 生命成长――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医教结合的学生心理干预研究

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亚文化与价值取向

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形式与要求

主题演讲(50分钟,要求:研究成果与前瞻性趋势与展望)

专题演讲(20分钟,要求:本领域相关专题成果)

现场展示与研讨 (全天,展示由上海地区承担,而后结合相关主题进行研讨)

工作坊(60分钟,要求:经验成果的操作性介绍)

即兴发言(10分钟,要求:有碰撞、有反思、有启示)

成果展示(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包括:音像资料、书刊等展品)

三、论文征集

本届论坛征集全国各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经验和优秀成果论文,并评选优秀的论文汇编成论文集,在会议期间发放。论文征集的具体要求如下:

论文请围绕上述论坛的主题和内容,文章形式可包括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请在2008年9月底以前,将论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21shijiluntan2008@。

四、论坛费用

收取会务费600元(含资料费、观摩交通费、联谊会餐费等),食宿费用自理。

五、联系方式

大会秘书组地址: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邮编:200032

联系人:蒋薇美13311771595 021―64167677转324

沈之菲 021―64033145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三届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筹备组

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4-0004-03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1]。它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然而,据美国卫生局报告,我国精神疾病目前占所有疾病的14.3%,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到17.4%[2],这表明我国心理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小学生情绪能力和认知能力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其幸福感,更对其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有学者就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中有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16.4%,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4.2%[3]。这反映了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堪忧。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识到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学术议题,更是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基础,因此大量的研究先后探究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了把握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具体情况,本文对源自中国期刊网的453篇相关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深入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具体开展情况,为今后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1.统计方法

文献计量法,以频次、百分比为主。

2.文献取样

以中国期刊网为平台,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发表的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所有文献进行统计,发现有453篇包含“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题录。

3.分析类目与单元

在对代表性论文进行参考的基础上,对以下6个单元作统计分析:年代分布、受资助状况、合作者人数、内容分布、作者机构及作者所在地区。

二、结果与分析

1.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

对2003~2012年发表的453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进行年代分布统计分析,如下页表1所示。除2005年(4.4%)和2009年(10.2%)出现稍大的波动外,我国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论文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03~2007年的论文数为159篇,2008~2012年的论文数为294篇,分别占总数的35.1%和64.9%,后者较前者增长了29.8个百分点,这说明近十年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2.研究论文的受资助情况

对近十年来的453篇论文的受资助情况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结果发现有84.1%不受任何项目资助,仅有15.9%的论文受资助。在受资助的文章中,最多的是省部级项目(9.5%),来自“相关协会”(1.1%)及“部级”(1.3%)资助的项目相对较少。整体而言,受资助的研究数比例低且不同级别间数额差异很大。这给未来的研究以启示: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全面开展需更多资助,尤其是部级项目及相关协会项目的支持。

3.研究论文的内容

对453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见表3),结果发现“现状调查”(18.9%)、“相关研究”(21.9%)及“对策研究”(19.4%)这三项研究内容所占比例相当,但都低于“其他”内容类别(37.1%)的研究论文,而这部分论文是作者基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某角度而提出的一般性看法或陈述,缺乏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综述研究”及“测量方法研究”则分别只占总体的0.9%、1.8%,这提示着综述性与测量方法类研究目前呈现出一定困境,亟待突破。

4.研究论文的形式及其研究力量

对研究论文的合作形式和研究力量进行分析(见

表4),结果发现,独著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67.8%,合著论文仅占32.2%,且论文合著以两人合作形式(17.2%)为主,课题组合作形式仅占0.7%。这表明研究者需加强各种形式的合作力度,组建课题组形式的专业研究团队,增强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以第一作者的单位作为研究力量机构分析的基础,“其他(小学教师及协会等)”占研究力量的55.8%,其次为“师范类院校”(17.7%),而来自其他单位的研究相对缺乏,见表5。这表明,小学教师及协会是最主要的者,这些发表者的研究内容基本上是一般陈述性的研究,这与表3中关于研究内容的数据结果(“其他”类别即一般性看法或陈述性研究占最大比重)契合。由此可以看出,专业研究团队参与力度的薄弱可能影响到研究内容的的专业性与系统性,研究需更多专业力量的

投入。

为了进一步了解研究力量的分布,本研究对研究力量的省份分布情况作了分析,分布总体来说呈不平衡状。研究力量位列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江苏(11.0%)、山东(7.5%)、甘肃(7.5%)、浙江(7.1%)与吉林(5.1%),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较发达地区已经普遍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位列后五位的省份分别为:青海(1.1%)、内蒙古(1.1%)、(0.9%)、宁夏(0.5%)及新疆(0.5%),即我国偏远贫困地区的相关研究极度缺乏。

三、讨论

1.拓展测量方法

本研究发现,近十年来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数量较多,同时内容涵盖面较广,包括现状调查、相关研究、对策研究、综述研究、测量方法研究及其他研究等,但关于测量方法的研究却相对匮乏。目前国内研究仍较多引进国外的测量方法,易出现跨文化问题;此外,现有量表内容多侧重负面心理特质,与小学生发展的实际有所偏离[4]。我国研究者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心理健康的评估工具已经从单纯引进发展到自编问卷,量表内容在向多领域延伸,也编制出了一些信效度较好的量表。但总体来看,我国心理健康量表的信效度普遍较低,自编量表有低水平重复现象,测量积极心理的量表少[5]。即我国仍需本土化的较为统一的科学测查工具和标准。广大研究者需加强对研究方法的探索,改善测量工具,以便为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2.研究者的全面调动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需要研究者的积极参与。首先,对研究者合作积极性的调动。研究形式合作化已经是当今科研形式的主流,合作带来的团队资源整合有助于促进研究途径多样化以及研究本身的完整性、全面性与创新性。但上述数据显示,独立研究形式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主流。独立性研究在一方面保留了研究纵向的独特性及系统性,但另一方面独立性研究缺少横向文化间的合作交流。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6,7],即跨文化、跨地区式大样本研究缺乏。为此研究者应当积极寻找合作切入点,突破束缚,加强各种形式的合作以逐步完善研究维度。

其次,对经济落后地区研究者的调动。有研究者在关于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现状的研究中发现,8.4%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很差,其中有28.7%为小学生[8],这说明西部落后地区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非常强烈。但本文数据显示,我国一些落后的偏远地区,如青海、内蒙古、、宁夏及新疆等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极少,发展极慢,这也反映了落后地区小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客观经济条件的相对落后直接影响到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开展。同时研究工具的不完善、研究人力的不足等因素都妨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政府需增强支持,帮助其改善研究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呼吁更多其他地区的研究者多进行跨地域研究合作,提升研究意识,改善研究方法,加大研究力度。

最后,对各个单位研究力量的调动。本研究数据显示,群体主要集中在小学教育者及有关协会方面,他们多以见解性、描述性的研究为主。这些研究与其自身教育实践直接联系,更具现实意义,且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发与思考,但这类研究缺乏专业性、科学性与系统性。由此,对来自不同研究单位的研究力量的全面调动可以融合多种研究优势,实现不同单位研究力量之间的互补,以便研究成果能更高效地应用于

实践。

3.展望

心理健康问题的低龄化趋势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总体上正在不断地深入和拓展。针对目前研究呈现的不足,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加强研究的问题解决指向性,增加对策研究,将理论积极运用于实践;(2)实证研究有待强化,研究方法需不断改进,尤其是测量工具的改进;(3)研究要迈向全面化合作,突破孤立局限,尝试跨单位、跨地域、跨文化研究;(4)研究可多围绕具体、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增加个案研究并综合群体研究以增强研究的临床应用性。

参考文献:

[1]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9.

[2] 肖旻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1-2.

[3] 沃建中,马红中,刘军.走向心理健康(发展篇)[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9-10.

[4] 郑日昌,张颖,刘视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2):30-34.

[5] 廖全明,苏丹,黄希庭.目前国内常用心理健康量表的回顾与反思[J].心理学探新,2007,27(4):74-77.

[6] 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89-290.

[7] 袁国祯,陈灶火,杨碧秀.不同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50-52.

[8] 廖全明.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现状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158-160.

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第9篇

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是莫雷诺(Jacob L.Moreno)于20 世纪30 年代创造的心理治疗模式的心理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心理干预技术。中小学教师在掌握和运用心理剧技术探索校园心理剧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同时,因为校园心理剧是包含着文学(剧本)、音乐(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及唱腔等)、美术(布景、灯光、舞台布景)、舞蹈(演员优美的动作、姿态)等多种因素的艺术性的心灵表达活动,因此对表达的技术与艺术有一定专业要求,仅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难以独立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心理剧在中小学的积极推广。

为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与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将共同举办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培训与研讨活动,现诚邀各学校相关人员参加,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中小学校长、学校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等。

二、研讨内容

模块一:理论篇

心理剧的原理及其治疗技术

校园心理剧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术

模块二:实践篇

校园心理剧实践操作流程及技术运用

模块三:观摩篇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校园心理剧现场观摩

三、研讨专家组成

国内心理剧资深导演、心理学博士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德育心理研究室校园心理剧团队

四、研讨时间、地点

1.报到时间:2013年6月3日

研讨时间:2013年6月4日~5日

2.报到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会议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东虹路(三环路东四段内侧十陵立交――成渝立交之间)。学校附近的火车站是成都东客站,汽车站是五桂桥公交总站。乘车路线:5、66、80、85、94、97、98、108、120、122、136、137、200、223、537、854、855、856路。

五、研讨费用

1.会务费:980元/人(含授课费、午餐费、资料费)。

2.外地参训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六、考核与证书

学员完成研讨内容并经考核合格者,将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结业证书。

欢迎学员围绕校园心理剧提交论文,题目自拟。论文要求:(1)符合本次会议相关主题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2)论文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作者及其单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3)论文提交邮箱。会议将在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优秀论文可推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3)会议将根据提交的论文质量评选出优秀论文,并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获奖证书。

如愿参加2013年6月5日会议研讨的学校和个人,可以提前将研讨的主题、相关内容和联系方式发到组委会邮箱。经组委会讨论后通知学校或个人作会议发言。

七、其他事宜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均可提交学校在校园心理剧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会专家将择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答,现场交流。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每人须携带免冠照片2张(注明单位、姓名及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复印件1份。

八、付款方式

账号:3100028909024906284

账户: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开户行:工行北碚胜利分理处

九、报名及联系方式

报名电话:010-8881083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培训部 王老师

咨询电话:18623548686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刘老师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第10篇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教师心理健康的某些项目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某些方面有预测作用,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整体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其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一个具有豁达、开朗、诚恳、善良等优秀心理品质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支持而如果教师本人的心理不够健康,时常表现出扭曲的价值观、冷漠孤僻的性格或多种临床症状,无疑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英语论文有心理问题的教师还可能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过度的焦虑、恐惧、偏执、过敏等不良倾向“传染”给学生,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趋于恶化。

教师的心态常常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学生因直接观察到教师的外显行为而受到影响。医学论文教师的行为反映着其自身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学生会从中体验到教师的喜怒哀乐,教师的心理状态通过这一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学生爱模仿的天性和强烈的向师性使他们常常不由自主地盲目模仿老师的动作、语言、表情,甚至他人难以观察到的一些细节,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因受到自身表情和行为的影响而产生与教师相同或相似的心理特征。

教师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方式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教育学生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如果教师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英语论文运用教育机智,不仅可以顺利解决问题,融洽师生关系,还能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教师情绪消极,缺乏自控能力,忽视学生的基本权利,滥用权力,就必然会使师生关系出现矛盾,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从而阻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医学论文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强迫症状对学生的孤独倾向有负向预测作用,这似乎与我们日常预料的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一致不相符。

其原因在于教师为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个体,需要有细心、有耐心、有强烈的责任感,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以追求做得更好,所以当学生的孤独感越来越少时,教师的强迫倾向越来越明显。

上一篇: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心理健康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