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08:13:19

心理咨询师论文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第1篇

[最规范的文秘资料网-文秘站网--写材料的都知道!]

阿兰是一位26岁女性,某公司的秘书,她一共在我的咨询中心做过6次个别咨询和15次团体咨询。阿兰出生在大西北,十几岁时,随父母举家迁到北京。十九岁时,她曾因学业中的困难感到焦虑、抑郁,并在她所在大学的咨询中心做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但疗效不佳。大学三年级后阿兰退学了,开始做一些秘书工作。到我们这接受咨询时她正在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自学考试。

由于阿兰相貌非常出众,早在中学和整个大学期间就有众多的追求者,并且,她曾与一个男同学同居过几个月。她说,尽管和男朋友在一起也感到很愉快、很高兴,但是好像在性与情感方面并不是特别的满足。此外,她抱怨,当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或感到心烦时,男友对她并不关心同情,也不愿意为他们关系的分歧做任何努力。当她因同样的原因,在痛苦和泪水中与最后两个男朋友分手后,她最终感到跟男人在一起就象跟石头在一起一样,得不到情感交流和沟通。

大学二年暑假,阿兰参加了学校旅游协会组织的一个“女生夏令营”,发现与女性朋友在一起时要比与男性高兴得多,能让她体验到更多性和情感的满足,而且她的确与一个女同学建立了性关系。尽管这个关系因为她又去“调戏”别的女性只维持了几个星期,但是她开始明确地意识到:她的情感与更多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去年,她和一个叫阿紫的女护士确立了比较稳定的性关系,并且不久前她向父母公开了这件事。父母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严厉禁止她们的这种交往。由于阿兰仍我行我素,父母感到非常丢人,一气之下告诉她,绝不允许阿紫进家门,阿兰从原来的掌上明珠一下变成了眼中钉,并且,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现实困难,因为她目前的工资很低要靠父母的资助补贴生活、完成自学考试。

阿兰到咨询中心来的主要原因是:她时常为公开同性恋后的结果和担心能否完成学业而感到焦虑、沮丧。她对咨询也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她担心咨询师会像她父母一样认为她变态;另一方面,她又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解决她的困难,从困境中把她拖出来。咨询中,消除了她上面的顾虑后,阿兰列出她希望咨询能够达到的目标:

1、能更好地处理因同性恋给她带来的各种麻烦;

2、增强学习上的自信心、能顺利的完成她自学考试;

3、减少因沮丧造成的暴饮暴食、体重超标;

4、消除过低的自我评价。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一次会谈的剩余时间里我用表格的方式(如下)向她简单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RET)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诱发事件A

父母不让我和阿紫交往

不合理性信念B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得到赞同。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他不能用否定的态度对待我。

2.他们那样做,对我来说是糟糕至极的。

3.他们那样做,说明我是不好的。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感到舒心,必须得到公正对待。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我的生活不应该有这么多困难。

2.他不应该不公平地对待我。

3.他们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人。

4.我不能忍受这件事。

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非功能性的)

情绪表现:沮丧,自我贬低

行为表现:回避,退缩,过食,牢骚,焦虑,气愤。经常与父母和情人发生冲突,工作拖踏,过食。

表格中包括了她的感受、信念(对事物的态度、想法)和行为。我把这个表格让她带回去,以期使她看出,她的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及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我向她强调:她可以尝试把所有问题,都用这种表格的模式划分成三部分即诱发事件A(如:社会对她作为同性恋者的态度、学习压力、过食等)、信念B(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和结果C(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此外,我向阿兰解释,会谈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部分,对自己的信念的思考、检查越认真,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我还强调: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学会使感受与事件相一致相符合,消除过度的反应。

阿兰的第二次咨询中,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不同的问题上:对父母不认可她的情人,认为她变态感到极端愤怒;及因工作拖拉受公司领导的批评感到非常不满。从分析阿兰主要的非功能性情绪、认知和行为入手,经过双方的协商修订了阿兰咨询的目标。

行为目标:

1.学会以更有效地方式与父母及其他反对同性恋者沟通,而不是以敌对的、挑衅的方式对待他们。

2.纠正完美主义倾向及由完美主义而产生的对学业的过高要求。

3.纠正过食现象,降低或至少维持目前的体重。

情绪目标:

1.降低她在学业和社会困难(因同性恋而遭受的困难)方面感到的沮丧和无助感。

2.降低由人们对同性恋所持偏见而产生的愤怒。

3.降低因工作中的困难而产生的焦虑。

认知目标(须予以纠正的靶目标):

1.“我不应该总是面对这么多困难,生活不应该如此艰难”(如:我父母不应该阻挠我的爱情;老师不应该总给我布置这么难的作业;一边工作一边读书,钱又挣得这么少,这太可怜了;我的情人不应该在我很累的时候提出额外的要求)。

2.“社会和家庭必须认可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必须总是写出出色的论文,假如做不到我就是不好的,说明我不聪明、太笨)。

3.“因为我过去的生活一团糟,未来肯定也是这样,我没有什么希望了。”

阿兰:把世上的不合意、不公平视为糟糕至极(这导致了她的愤怒和挫折感)。或当自己的行为不 能得到认可、接受时,她也认为那是糟糕至极的(这导致了她的沮丧)。其实,这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糟糕至极”,这也是阿兰各种不合理信念的核心之一。在第一次咨询中已经对病人讲过,可以把她的任何问题都放入ABC模型中去分解,找出介于情绪和行为之间的信念是什么。第二次咨询我们开始了这个具体工作,以下是第二次咨询中的对话节选:

C(阿兰):我父母坚持让我参加表哥的婚礼,我说,除非阿紫陪我,否则我是不会去的。他们非常生气,我们为此几乎两周彼此没有讲过话,现在我觉得很内疚。

T(咨询师):你的情人被排除在家庭活动之外,你感到很生气,我是能理解的,你还有其他的感受吗?

C:是的,还有觉得非常沮丧。好像无论我做什么她们都不满意,我已经厌倦了总是这样挣扎着生活。

T:当父母要求你参加表哥的婚礼,并禁止阿紫同去时,你在想什么?

C:我都26岁了,他们无权告诉我可以带谁去出席婚礼,他们应该支持我自己的决定。

T:你是不是认为他们“没有权力批评你”的背后是“不应该批评你”?

C:他们就是不应该么!你是不是打算告诉我,他们批评我是对的,是件好事?

T:这当然不是好事,对你来说这是很痛苦的!我想你非常希望与阿紫关系被家人接受,不希望和他们处得这么僵,是吗?

C:是的。

T:那让我们做一个小的练习好不好?

C:可以。

T:假如你认为是希望与他们处好,而不是觉得他们和社会必须接受同性恋这种现象,或不觉得不被接受对你来说是件可怕的事,那么你的感受会怎样?

C:我还是不喜欢这种情况。

T:当然,你没有理由喜欢这种情况,我猜你仍会觉得失望和受挫,但不再是愤怒或沮丧了。但是,当你把希望你的家庭不去阻挠你的爱情变成他们必须不能阻挠你的爱情时,通常会感到愤怒、懊恼,而这些情绪又往往给你和家庭关系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冲突,还使你为此感到内疚。

C:是的,每次我都特别烦,他们就把这作为进一步的证据,说我不正常,说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搞同性恋的原因。

T:所以,我们可以试着谈一谈你的“应该”和“糟糕至极”。看一看会不会有不同的发现。首先,有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人们不能持有偏见?

C:很多人对很多问题都有偏见,我想没有法律禁止偏见。但是偏见的确很可怕,它能使人非常痛苦!

T:是,偏见是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但是控制偏见比漠视或容忍这些偏见要难得多。偏见与死亡相比哪个更可怕?或说偏见给你带来的痛苦是不是最严重的?

C:也许换了您,可能不会象我一样,但他们向我和阿紫施加压力时我真的不能忍受了。

T:很自然,你不喜欢这样,但是没有理由说你应该象现在这种样子。而且你也正在忍受着你所谓不能忍受的事情,现在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会怎样痛苦更小地忍受它。

C:可为什么非要我改变呢?是我们父母又固执又烦人啊!

T:对,我也认为如果他们不固执,不让你心烦,完全接受你是最好的,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世界、控制别人。他们可以愿意也可以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但是,如果你通过改变自己对别人的过分反应,第一,可以使自己的感受好一些,第二,可以有机会让他们更认真地考虑和容忍你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至少不会因为父母拒绝接受你与阿紫的关系而对他们大嚷大叫,这样他们就不再有进一步的证据指责你不正常。(暂停一会儿)来,让我们在做个小的练习,这个练习叫“合理情绪想象”,请闭上眼睛想象你与父母正在吃饭时,他们责怪你带阿紫出席表哥的婚礼,你感觉非常心烦非常生气,对你的父母非常恼火,并感到做一个同性恋者怎么这么难!能想象得出吗?

C:能,太能了,这个场面跟昨天晚上发生的情况差不多,我非常沮丧、气愤、心烦!

T:好的,继续闭着眼睛,想象相同的情绪,但是,只让自己感到受挫、失望而没有沮丧和愤怒……,继续想象只是对他们的行为感到不高兴,继续想象……你是能够想象出来的……。

C:(大约两分钟后,睁开眼睛)这很难做,不过你说的情境我最后还是想象出来了。

T:好的,你做的很好,你是怎么想的?

C:我告诉自己,我不喜欢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但是他们非常困执。不过,尽管我不喜欢,我觉得还是能够忍受的。正如您上次的说的一样,这情况对我只是个困难,但算不上灾难,现在我好像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

T:你做的非常好,假如你不仅在想象中而且在现实中也对自己说这番话,那你就可以大大地减少自己的沮丧和愤怒,当然,我想你可能仍然会体验到一些负性的感受。你说过你并不认为同性恋是缺陷或病态,如果你非常坚定地相信这一点,你还会不会对别人的不接受感到极端气愤呢?是不是别人的批评让你觉得自己是有缺陷的、是病态的呢?

C:从某种程度上您说的是对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拒绝接受你、都反对你,要想感觉良好太难了,难道我们不需要别人的接受和认可吗?

T: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被喜欢、被接受,尤其希望得到对自己很重要的人的认可。否则,就会感到失望和某种程度的挫折感。但我认为,在你的例子中你感到自己被贬低了,因此你对贬低你的人感到愤怒。假如你放弃这样的信念,即:“别人认为我没有价值我就没有价值了”,那么你就不会总是感到被贬低和无助。能明白我的话吗?

C:理智上讲是这样的,但是从感情上说,如果受到父母或领导批评,我还是会感到相当沮丧。

T:理智上的理解,只会让我们短暂地明白:只是他们认为我不好,并非我真的不好。但多数时间,我们还会觉得他们认为我不好,我可能真的就是不好,我有缺陷,没价值或不正常。

C:是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怎么才能改变这种想法呢?

T:躯体上的肌肉可以通过锻炼变得有力,情绪的肌肉也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强的。关键在于:锻炼!每次当你因被否定被拒绝而感到愤怒、沮丧时,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法律规定不能对同性恋有偏见?为什么我的所作所为别人必须赞同?第二,他们这样对待我,真是这么可怕吗?我真不能容忍吗?第三,他们这样对待我就说明他们是卑鄙的父母吗?第四,他们的批评能降低我做人的价值吗?此外,你也可以给自己一些正面的信息:“即使我同一般人的性取向不同,即使别人认为那是病态,但这并没什么,我有权选择自己的性取向,我并没有伤害别人。同样道理,别人也有权选择自己的好恶,有权不同意我的选择,虽然我不希望这样,但权力是别人的。”

C:我想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象您说得这样太难了!

T:的确,生活不容易。但是,通过学会当别人批评你时不再感到受侮辱,通过学会拒绝自己陷入“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的自怜之中,可以大大改变你悲惨的境遇——愤怒、沮丧、强烈的挫折感——这些都是你对困境的反应。(暂停一会)好的,我给你布置两个作业,好吗?

C:作业!怎么干什么都这么难呢?

T:阿兰,你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你的这句话恰恰和我举的例子一样:“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

C:是(求助者笑了),是有点像。

T:当你那样想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C:非常着急、沮丧。

T:好的,你的第一个作业是认知方面的,要和自己的这些信念辩论:“世界不应该如此不公平,我不应该为了高兴这么费力”;“我父母不应该反对我与阿紫在一起”;“我不应该非得来做心理咨询”。第二个作业是行为方面的:你用一种自信的而不是攻击性的态度让父母知道:虽然理解他们拒绝接受你的同性恋及你和阿紫的关系,是对你的关心,但是你的确为此感到受挫和伤心。

讨论:

当阿兰暴露出她的主要问题时(即:她的同性恋不被父母和社会所接受时,她感到极端的沮丧和愤怒),会谈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背后的不合理信念上,这些不合理信念不仅存在于这个问题之后,同样存在于其它她认为不公平、不合意和被批评的情形下。因此,咨询的基本工作在于帮助病人提高挫折阈限。

在4次个别咨询之后,阿兰又参加了RET(合理情绪疗法)的团体咨询。在第2至6次会谈中,工作重点一直集中于提高她的挫折阈限和增强她的自我接受上。在自我接受方面,具体的工作是处理阿兰因体重过重引起的自我贬低;为要到27岁才能得到本科文凭感到无能;以及为经常缺课而感到焦虑。

提高挫折阈限的具体工作是:处理阿兰每逢因作业、工作感到焦虑时就大吃大喝;每当想到不能向同学、同事公开自己是同性恋者时就感到气愤。

在每次会谈中,我们都会讨论位于她问题背后的信念,她比较典型的自我贬低的认知如下:

1.由于现在的体重,我又胖又丑。

2.我又懒又笨。

3.我永远都不会快乐和成功。

按照RET的原则,我告诉阿兰,人的任何一个单独品质或行为都不等同于这个人的全部价值。一个人过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成功。在每次会谈中,与这些不合理信念争论的结果,是使阿兰有了一些相对应的合理信念,并要求她每天至少花10分钟时间强化这些合理信念:

1.即使我有一些缺点,犯一些错误,并不能说我不好,我有很好的品质,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2.体重超标我不喜欢,但这并不会使我变得丑陋和令人厌恶。

3.尽管过去和现在表现得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我是傻瓜,永远不能完成学业做好工作。

咨询中阿兰逐渐识别出容易受挫和愤怒的不合理信念:

1.“我受不了这么繁重的工作,我的生活应该是舒适的,所以即使变得更胖,我也要把这些巧克力全吃了。”

2.“我太可怜了,我的生活不应该总是这么艰难。我的情人不应该在我又忙又烦的时候抱怨我没时间陪她。”

3.“做为同性恋者,不仅给我带来这么多麻烦,而且我不能像那些有丈夫的女人一样可以依靠丈夫的收入辞掉工作专心完成我的学业。”

4.“在外面被男人纠缠真是太可怕了。”

在咨询和家庭作业中,不断地让阿兰自己对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逐渐得出以下建设性的态度。

1.“当我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不喜欢阿紫对我提出额外的要求,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困难,并不是什么极端可怕的事。阿紫也只不过是向我表达她的要求而已。”

2.“尽管我不能得到作为异性恋夫妻中的某些好处,但我与阿紫在一起时毕竟有很多愉快的感受,能得到情感与性的满足。”

3.“我不喜欢被男人们纠缠,但他们并不知道我是同性恋者,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他们也和我一样,有时会犯错误。”

在第二次至第六次咨询中总共给阿兰布置了下面这些行为方面的作业:

1.和阿紫一起邀请你的姐妹和姐夫谈一谈你与阿紫的关系,争取他们的理解,并建议他们帮你找个合适的场合,使父母和你们两个有坐在一起沟通的机会。

2.当父母指责你时,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而不是显示敌意。

3.每周为你父母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

4.每天站在镜子前想自己的三个优点,多小的优点都可以。

5、当因为学习、工作感到焦虑时,做一些放松活动(如听听音乐、散散步等)而不是一味地吃巧克力。

6.与阿紫手拉手外出,不要因为别人觉得恶心就自我贬低或认为这是糟糕至极的事。

到第六次个别咨询结束后阿兰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不为繁重的学业、工作和父母的批评感到过分的挫折和气愤,也不再为不能完美地完成作业和达不到理想的体重而过分担忧了。此外由于不再总是发脾气,和父母的关系也有所改善。父母不再指责她“情绪不稳定”,而且真的接受了她姐姐,姐夫的邀请和她与阿紫一起吃了顿饭。尽管父母仍然希望她能找一个男人过正常的生活,但是,也逐渐开始接受她与阿紫的关系,并且允许让阿紫来家里做客,参与一些家庭活动。

最后,她在完美主义方面的要求也大为降低,因此感觉很放松,这种放松的心情提高了她工作学习的效率,成绩反而有所好转,这种好转又进一步强化了她放松的心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兰转到RET团体咨询中,一方面继续巩固强化以前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团体咨询的特点对人际关系中的不合理信念予以纠正。

结论:

在这个个案中,咨询师并没有对阿兰的同性恋问题给予纠正,因为DSM-IV中不再把同性恋置于疾病分类中,更重要的是阿兰并不认为同性恋是变态的,她认为自己有选择同性恋的权力。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它涉及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但是同性恋者在异性恋的人眼中仍然是异常的,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及阿兰对此的非功能性认知、情绪、行为模式成为了咨询的重点。

在咨询中,对于阿兰的每个问题,首先要致力于减轻其面对具体情境产生的过度情绪反应(如愤怒、内疚、自我贬低、焦虑等),然后,再与她一起分析讨论引起问题背后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么,以扩大咨询的影响,使之能从更高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来由,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P89—94

2.王登峰《临床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270—278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第2篇

总结回顾自己应对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六部曲”。

第一步:制定计划。二级心理咨询师学习教材共四本,《基础知识》、《三级实务技能》、《二级实务技能》和《习题辅导集》各一本。领回教材后,先粗略翻看一下,了解大致有多少内容,据此拟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具体到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计划安排的时间要预计到考试前教材至少复习两篇,习题集要扎实做完,还得保证有训练案例分析题的时间。把整个过程分成前期学习、第二轮复习、最后冲刺三个阶段。

第二步:理清脉络。开始学习之前,对照教材后面的附录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每个章节的复习题,在章节内容中作标注,那都是重点要学习掌握的部分,在听课和复习中要重点注意。由于时间关系,老师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是把重点难点点拨一下,还是自学为主。因教材内容多,时间紧,学习过的内容容易忘记且易混淆,所以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梳理知识体系,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对教材框架一定要有个清晰的认识。我采取的是背目录,在头脑里回忆每个章节的大标题、小标题,即第一章讲的什么,其中第一节和第二节又具体介绍了什么,把自己回忆总结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翻到对应页码核对,这样能使理论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第三步:把握规律。对案例分析题,不必一个个去辛苦地死记硬背。我从书上和网上寻找多个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得出了答题框架,只要记住基本框架,答题时先把框架套上去,再根据该案例中的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比如:要回答“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就从生理、心理(认知、情绪、行为、个性)和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个案例要你回答对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首先回答出诊断,然后依据以下框架分情况来阐述:1、病与非病三原则。2、症状表现:认知情况、行为表现、情绪表现、躯体表现。3、存在的冲突:常形或是变形。4、病程的长短。5、严重程度:轻、中、重度进行评分(用于神经症)。6、心理测验及相关资料。

第四步:总结提高。在最后冲刺阶段,要进一步查漏补缺,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强化学习与记忆。我对历年的考试题型和配分比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了解到案例问答题在整个考试中的分量和难度,所以,我又将教材上所有可能考到的问答题,按照“理资料、找症状、做测验、下诊断、立依据、究原因、定目标、用技术、施疗法、评效果”这样的线索,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总结。

第五步:机智应考。二级资格考试分为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试及论文答辩。笔试题量很大,时间紧张,以我的经验关键是审题要细,动作要快,每道选择题的停留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遇到没把握的不要太纠结,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对于案例分析题,根据前面讲的基本框架来作答,如果遇到较难不能确定的案例,可以把诊断写的模糊一些,或打球,如诊断异常心理,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等,由此可增加得分机会。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笔者参加了我国部分地区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督导和鉴定工作;笔者认为,加强 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是当务之急。提出初步看法,希望引起有关 方面的重视。

1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在当今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怎样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不断适应并满足社会日益 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值得我们专业人员思考。心理咨询的社会化服务代表了我国心理健康 事业的进步,在当今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提供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以下方面是具有 积极和重要的意义的。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1.1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 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大力建 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人文关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心理疏 导”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心理疏导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2007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是“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卫生部号 召在全国开展了“心的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都说明心理咨询和精神健康在 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 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和各种压力的增加,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可能也会随之增加。另 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心理健康的需求也 随之增加。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会有更多的人去求助心理咨询师。

1.2 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预防心理和精神疾病 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据媒体报道,中国13亿人口有1600万精神疾病患者,而青少年中有各 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已经达到了3000万。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 前精神疾病的治疗率不高,例如抑郁症的发病率已经达到3%以上,而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 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而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 治疗,提高精神疾病的治疗率已经我国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面对我国社会心理健康需求的急剧增长,学校和医院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已经无法满 足求助者和病人的需要,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也基本是空白,庞大的心理咨询与 心理治疗的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大量的 经验告诉我们在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预防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同 时也可以提高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有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和障碍的正常人或者病人,心理咨询服务 还能够在疾病早期发挥预防作用。

1.3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教育是大学学历教育的补充 由于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在 大学学历教育发展缓慢,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同样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在教育、医疗、社区、机关、 企业等领域都需要心理咨询服务人员。

我国目前开展心理咨询师学历教育和培养条件的学校并不多,近年来,仅有部分学校有心理 咨询专业教育和培养人才,这些教育资源也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因此,在我国心理 健康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和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增加的同时,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可以 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心理咨询师和开展职业培训可以作为大学学 历教育的补充,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教育也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2 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的困境

由于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的执业 能力遭到了社会和业内人士的质疑。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心理咨询服务水平和心理咨询执业 技能,是当前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

2.1 资格认证方式全国尚未统一 目前全国心理咨询职业培训教材并不统一,例如人事部 门、卫生部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各自使用自己的培训教材,人事部门和卫生部门并不使用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的正式出版的教材《培 训教程》,有些培训机构甚至自定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为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 咨询师(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一级)。某培训机构自己采用“国际”心理咨询师考核 认证等级,分为C和B级,而不参加全国考试。例如心理咨询师(二级)的考核认证方式并不 统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要求论文答辩,有地方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需要 面试鉴定,而国际心理咨询师B级考核认证论文答辩和面试鉴定都不需要。

2.2 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能力遭受质疑 200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并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从事心理 咨询服务的人员必须接受正规心理咨询培训,并通过国家统一职业鉴定中心的考试后,才能 具备职业执业资格,将成为职业的心理咨询师。自劳社培就司函[2003]30号文件号文件下 发以来,全国各地开始申报开展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远程培训试点工作,在全国大多数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培训鉴定试点机构。

随着心理咨询在全国不断升温,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心理咨询,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的人士不断加入到行业中来。近年来,出现了心理咨询行业存在着从业人员复杂,服务水平 参差不齐,行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据广州某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2003年招收的第一批65位 学员中调查发现,医务人员约占40%,教育工作者约占20%,管理人员约占10%,其余为会 计师、编辑、记者、电台主持人等。(2006年09月19日广州日报)。由于个别培训机构对申 报心理咨询师鉴定认证的条件的准入条件比较低,对心理咨询师的自身心理素质不够重视。 有些非心理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这样的学生 也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是否能够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值得我们怀疑。事实上也 可能影响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技能水平。据考察发现已经取得心理咨询师的个别心理咨询师 的职业技能水平存在问题,心理咨询师缺乏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不 能识别,难以提供正确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对比较复杂的、重要的病理心理现象,不能作出 正确的心理诊断。个别心理咨询师缺乏临床心理诊断技能,因为不能区分各类心理障碍或精 神病,导致患者病情延误也时有发生。

2.3 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困难重重 目前全国估计已有几万人获得了不同部门颁发的心理咨 询师证书,究竟是那一种心理咨询师证书真正具有心理咨询的执业资格,那一种心理咨询师 执业资格证书具有合法性,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在某些地方还没 有明确的行政许可,至少目前在医院和学校都没有被接受可以上岗。目前社会有几种机构在 做心理咨询:一是医院里的心理门诊,二是各种咨询公司名义做心理咨询,三是学校心理咨 询的对社会服务等。由于心理咨询社会化还没有得到法律的行政许可,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困 难重重,有些心理学专业学生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还不知道应该去哪里申请从业。例如上 海目前估计已有近万人获得了不同部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只有10%左右的心理 咨询师在提供服务。因为商业咨询公司的管理者则是工商局,目前开办的咨询公司大多数不 能以心理咨询公司的名称出现,必须冠以其他咨询公司名义出现。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20余所医学院校设有应用心理学专业(临床心理学方向 ),已经有几届毕业生,但找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去医院被认为没有处方权,而被 拒绝;到社会很少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自己开业有经费困难,也有实践经验的问题。这 里有一个误区,在医院做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根本不需要开处方;这是医院的错 误认知,难道辅助科室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开处方吗?

3 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

心理咨询社会化和市场化行为是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市场化的过程中, 如何让这一关系着整个民族未来生存质量的重要行业健康发展?如何让市场化和专业化并行 、改善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如何帮助从业者走出迷惘、鼓励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有信心从事 心理咨询工作?是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必须思考 的问题。在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发展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存在一些 问题是可以理解的。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当前,我们应该对心理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基本情 况开展调查,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推动心理咨询职业发 展发展,我们应该对心理咨询行业加强管理,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 业技能是当务之急。

3.1 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 为什么需要提高心理咨询师执 业心理咨询技能?因为我们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已经超过了心理咨询的概念,基本上 是按照心理治疗师的要求。这对对一个没有医学和心理学背景的学生来说,要在几个月内掌 握心理咨询技能是不可能的。另外,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有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师 要在心理疾病早期发挥预防作用,必须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据上海心理咨询行业的 消息说,现在提出了行约规定,如果聘用心理咨询师从事收费的心理咨询活动的人员上岗, 要求该心理咨询师每年的咨询实践活动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分别不少于20小时。

因此,作者建议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制度;在我国目前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还 没有达到专业化的训练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可以经过临床心理督导、心理咨询 和治疗实践和继续教育与学习,通过继续学习心理咨询和治疗课程和训练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像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未经住院医师训练是不可以独立上岗的。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 美国心理治疗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标准,但是,国内同行应该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在美国 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主要有四类人员,执业临床社工、执业临床专业咨询师、执业临床 心理学家和精神医学博士。他们都必须在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一般具有心理学博士学位(Ph.D或Psy D),然后要接受1000个工 作小时或大约一年的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此类人员一般在大学附属医院精 神科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然后通过考试获得执业资格, 每年需要30至50继续教育的学分,每两年重新申请执业资格。

我国心理咨询师已经形成,如何使他们从社会培养的非科班出世的职业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心 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 咨询师继续教育体系。例如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证书以后,一定要经过专业督导,专业 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种各样的案例和一定时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实践的过程与训练 。继续教育与学习,拿到一定的学分,学习和参加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能。如果有 单科结业证书,将来也可以证明自己参加过培训。

应迅速建立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制度。作者提出两种方式:第一,在大学附属 医院,心理系或心理研究所建立临床督导、心理咨询和治疗实务训练系统,为心理咨询师提 供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第二,迅速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不能在大学精神医学 系或心理系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应他们提供实务训练 场所。

3.2 社会也要为心理咨询师创造就业环境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 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学识 、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 益的专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 、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 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既然职业资格证书是具有法律作用的,社会应 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例如目前我国大学里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研究和教育的 心理学老师也不能在社会上执业,而在美国等国家,大学培养的心理学博士可以与医学院毕 业医生一样,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后注册成为我们通常说的心理医生,在我国还没有这样的管 理规定。

3.3 建立全国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200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文件([2004]71号),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通 知要求加快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卫生部要会同有 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建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执业资格制度,加强对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人 员的执业准入管理。也就是说,卫生管理部门应该承但这个责任,因为符合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39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8-0588-06

日本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是学习美国的经验,以后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渐进入专业化的培训。近年来,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中有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和强烈的呼声,就是心理学各个相关学会正在联合,倡导认定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基础资格”和“职业资格” [1]。到目前为止,日本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资格认证主要来源于各种学术团体。在日本与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相关的学会有近40个。不同的学会有自己的资格认证体系。但是最有影响的专业资格主要有:临床心理士,注册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士,大学心理咨询师,产业心理咨询师。

1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领域与机构

日本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日本就有专门针对神经症治疗的心理治疗森田疗法。但是普及意义上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从战后50年代开始。1951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威廉逊到日本讲学,推动了日本高校的心理咨询发展,东京大学是第一家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大学。50年代中期,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导入产业心理咨询师制度,国际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也设立了产业心理咨询师岗位。产业心理咨询备受关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高度增长给社会大众带来了种种心理问题。如青少年中的欺侮、逃学、自杀,中年人的忧郁、酒精依赖、身心疾病等带来的危机,老年人的疏远感和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都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课题。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司法、社会福利、产业、社区等。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从幼儿到大学生、研究生。文部科学省从1996年开始派遣学校咨询师到中小学去工作,派遣人数逐年增加[2]。日本的大学大多数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机构,平均每个中心专职咨询师1.3人 [3]。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邀请咨询,扩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精神神经科、小儿科等都有心理治疗人员。医疗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从儿童到老人,从患者到家属,范围广泛,工作包括协助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测验及评估,开展个别和团体心理治疗。对于非精神疾患的病人,需要心理治疗的也很多,例如老年人的临终关怀、癌症病人的心理重建等。司法领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主要设在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少年院、保护观察所、监狱等机构中。福利领域很宽泛,包括从幼儿到老年的服务。社会福利领域有多种国家资格的专业人员,例如社会福祉士、精神保健士等。作为专业的心理服务,在福利机构有心理评估员、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士、心理治疗师。他们活跃在儿童咨询服务机构、身心残障人士服务机构、老年福利机构。产业心理咨询是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企业的保健管理室、员工咨询室、职业咨询所等领域活跃着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身影。

2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与管理

2.1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

在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培训还没有国家资格和标准。许多在医院、学校、企业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关工作的人员强烈企盼国家资格认证制度。2005年的国会上,提出了由国家认定临床心理士和医疗心理士的议案 [4]。目前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员的资格主要由各专业学术团体认证,比较有影响的专业资格有十种:临床心理士(1988年开始认证)、产业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注册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大学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学校咨询师(1989年开始认证)、学校心理士(2004年开始认证)、家庭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临床发展心理士、健康心理士、艺术治疗师。其中法人协会认定的临床心理士和日本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认定的产业心理咨询师影响最大[5]。

2.2临床心理士资格认证与管理

临床心理士是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最早、影响最大的专业资格。从1988年9月开始资格认证工作,目前日本已经有约17000人拥有临床心理士资格,也是唯一需要心理学硕士学位才能获得的资格。临床心理士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大学和研究生院的专业训练,而其他资格则主要通过各个协会或者学会的培训。临床心理士的申请条件是指定大学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到2006年5月1日为止,日本全国一共有156所大学通过了指定审查。这156所大学具有较完善的临床心理士的教育和训练系统和设备。临床心理士的工作主要有能够选择和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技术进行心理评估,学习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提供有效能的心理治疗[6]。临床心理士必须学习的知识包括:(1)心理测试(包括问卷法和投射法)。(2)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分析、荣格分析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游戏疗法、心理剧、箱庭疗法、绘画•艺术疗法、催眠疗法、团体治疗)。(3)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家庭心理学)。(4)哲学•文化•宗教。(5)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机构是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该协会是由日本16家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治疗学会联合而成的。临床心理士资格申请和审查流程见图1[6]。

获得临床心理士认证后,每5年需要重新审查。在这5年期间,临床心理士必须获得15分以上才能重新更新资格。这15分中必须含有以下(1)和(2)中任何一个项目,并跨越3个不同的项目:(1)协会举办的临床心理士研修会和心理健康会议;(2)协会主办的全国大会,以及各个地区临床心理士会主办的培训;(3)协会承认的相关学会主办的活动;(4)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坊和培训;(5)协会承认的督导经历;(6)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及著作的出版。

2.3注册心理咨询师

认定心理咨询师即注册心理咨询师,是由成立于1967的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证的专业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有会员6000多人,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咨询学术组织。从1989年开始的资格认证已经有1000多人获得此项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定的注册咨询师每7年需要再次审查。这样的制度是为了促进获得专业资格认证的人继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提供有质量的服务。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注册咨询师资格认证申请及审查过程见图2[7]。

2.4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与管理

日本从1992年开始实行了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并得到劳动省的支持和劳动大臣认可。产业心理咨询师主要以个人服务为主,必要的时候需要担负预防的职责,承担起对一般员工进行教育训练的职责。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包含心理咨询各种技法在内的心理治疗能力,而且要开展各种预防、保护工作,还需要担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者和初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资格分为产业咨询师(初级)、资深产业咨询师(中级)、高级产业咨询师(高级)。对于产业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的人员,社团法人•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将给予登记并颁发合格证书,授予产业心理咨询师称号。产业心理咨询师认证的三级体系见图3[8]。产业咨询师考试(初级)内容见表1[9]。

2.5大学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和管理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成立于1955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1999年5月14日,在学会第18次大会上正式决定建立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又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2年建立了由学会认定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目的是确立学生咨询的专业性,被认定者的名单将送到全国各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长手中,从而使取得认证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在学校的咨询活动能够得到领导的推动和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会会员的专业水平,为大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服务和成长指导。

2000年6月文部省高等教育局出台的《关于充实大学生活的方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创建我们的大学》文件中,强调心理咨询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要使咨询师的资格专业化、专职化。也就是说,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为了推进学校内部的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资格认证制度。学会在关注其他心理学资格认证的同时,必须要建立起学会的特别资格认证。目前拥有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数100多人。其申请条件和流程见图4[10]。

取得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后每5年需要申请资格更新,即重新登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取得资格的5年间仍然是本协会成员。(2)在5年中3年以上的时间在学生咨询机构从事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援助工作。(3)取得资格的5年间,满足以下3条:①撰写与学生咨询有关的著作、论文、案例报告、翻译文章等取得2分以上的分数;②在本协会主办的大会上口头发言1次以上;③参加本学会主办的研修会、演讲会、研究会等30学时以上。如果从事督导工作5次以上算作20学时。

3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

在日本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人员培训主要有三条渠道,第一是大学和研究生院的职前培训,也称学历教育,主要包括毕业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第二是由学会及学术团体提供的在职专业培训,如由日本心理咨询学会等相关机构通过培训班、工作坊、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的培训;第三是由民间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提供的专业培训。下面介绍这三类培训的具体培训要求、课程设置。

3.1学历教育

日本现有大学中设有心理学科系的有106所,其中国立大学37所,公立大学4所,私立大学65所 [11];设有培养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学位的学校有98所。从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要求看,学历教育应该是主流。

3.1.1 临床心理学专业培训及特点

以名古屋大学为例来说明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2]。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部拥有8个专业,在全国国立大学中规模最大。精神发展临床科学专业是其中一个。从本科开始学生就要学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评、学习指导、态度形成•态度改变、生涯发展、意欲•动机形成、认知•思考、性格形成、人格变化等内容,并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以后期望成为临床心理士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可以选修投射法基础、临床面谈法、临床案例研究法等课程,并进入研究生院心理发展科学专业。心理发展科学专业是文部科学省在1990年设置的学科,这个学科以人类的发展(幼儿、儿童、青年、成人、老年)为纵轴,空间的扩展(个人、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地域社会、跨文化)为横轴,培养心理临床的实践家,以及以临床为特长的学者。心理发展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1. 发展临床心理学特论(必修)、发展临床心理学研究演习Ⅰ、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注:在“特论”中主要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性研究,“演习”中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学习,而在“实习”中则是自己一边接受督导,实际接待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2. 家庭发展临床学特论(必修)、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Ⅰ、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3. 生涯发展教育学特论、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演习Ⅰ、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实习。4. 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特论、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演习、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实习。

附属的临床教育设备:名古屋大学在1985年通过文部科学省的批准,继京都大学和九州大学之后,建立了日本第五个大学附属的“心理教育相谈室”。由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成员构成的咨询室,不仅完成了对研究生的训练和培养,还每年向社会以及社区提供数百次的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并实行收费。研究生在这里持续地接受教授以及校外心理临床专家的督导,使得自己的技术逐渐熟练,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名古屋大学心理临床训练要求严格,通常开始的半年只能在单面镜下见习,给教授以及高年级学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然后再在教授的陪同下逐步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督导制度很完善,第一年督导由指导教授担任,第二年以后需要自己付费找学校指定的督导师,督导需要定期汇报督导情况给学校。每周都有一次案例研讨会,案例研讨会分3-4个会场,每个会场都有数名教授以及校外的督导师参加。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大多工作于精神病院、儿童咨询所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博士研究生虽然大多成为大学老师,走上学者的道路,但是他们都从事于研究和临床两方面的工作。

3.1.2咨询心理学专业培训特点

以筑波大学为例来说明咨询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3]。筑波大学人间学类(相当于学院)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心身障害学的三个专业。心理学专业又分为实验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言语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五个领域,由三十多名教授构成,进行教育、研究和临床实践。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概论、心理统计、心理统计实习、心理学研究法、毕业论文等等。如果希望以后从事心理临床的学生还需要选修心理诊断、心理疗法、咨询心理学、性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演习、咨询心理学演习、临床心理学实习和临床心理学特论等科目。

进入研究生院以后,硕士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是学校心理咨询、教育咨询、临床心理学特讲、演习、学生指导论、学生理解等。此外,临床心理学实习和督导将占去研究生们的大部分时间。筑波大学拥有附属心理相谈室,对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从1992年开始收费。研究生将在这里一边接受教授的督导,一边完成他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临床训练。

在筑波大学,心理临床训练分成4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单面镜下见约半年,给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第二阶段,在教授的陪同下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第三阶段,自己一个人能够进行咨询,每做完一个咨询就要报告给督导。第四阶段,可以陪同下级生作咨询,并给与指导。每周有一次案例研讨会,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保护观察所,儿童相谈所,教育相谈所,还有企业的心理咨询中心以及人事部等等。

3.2 在职培训(包括学术机构的培训和民办机构的培训)

3.2.1 民间培训机构

在日本有一些注册的心理咨询培训机构,例如财团法人关西心理咨询中心就设有专门的咨询师培训系统。他们在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长年从事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培训。

3.2.2 学术团体培训

3.2.2.1 日本心理临床学会对临床心理士的培训

获得临床心理士资格以后的持续教育,主要由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日本临床心理士会以及各个地区的临床心理士会主办多种培训来完成以外,每年定期召开的日本心理临床学会也作出很大的贡献。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会员数,截止到2007年10月31日是20,778人,远远超过日本心理学会的会员总数,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学术组织。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专业人员培训主要通过工作坊,案例报告•公开督导方面。工作坊的内容全面,有适合初学者的,也有适合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的各种需求的。而每一个案例报告•公开督导计时一个半小时。报告者有经验浅的咨询师,也有从事心理临床二三十年的老前辈。由于心理咨询和临床的特殊性,从案例报告和督导中学到的知识、技巧和积累的经验是最重要的。

3.2.2.2日本学生相谈学会大学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也就是大学心理咨询学会,作为大学心理咨询师认证基础,专门制定培训的内容。按照认定规则,《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涉及学生咨询总论、咨询的理论与学习、案例评估、大学生诸问题、大学教育与学生咨询、调查研究6个领域,通过学会主办的培训班、讲演会、研究会等形式,确立大学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所涉及的必要内容 [14]。

3.2.2.3 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①除了进行心理测验、心理治疗等工作外,还需要从事与相关人员的联系、环境的调整、善用社会资源等工作。②必须对系统内的咨询师和同行咨询师以及管理监督者进行咨询、建议和指导。③必须开展为了维护员工心理健康而组织的、由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共同参加的教育活动。④必须对下一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进行支持和指导。⑤需要把握不同职场劳动管理的特色,根据职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训练,并且具备为了解员工的需求进行调查的能力。⑥实施根据劳动安全卫生法第70条第二项规定的“建设快乐的职场”的要求,把尊重个性作为根本原则。劳动者的个性形成除了受到性别、年龄、体力、技能、生理机能的影响,也受到心理机能的影响。此外,为了建设快乐的职场,做到快乐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和不同职种之间的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产业心理咨询师(初级)培训总学时169小时,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48小时(必修的科目共四门,其中产业心理咨询概论18小时,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12小时,人格理论9小时,职场心理健康9小时);心理咨询实用技巧训练81小时;小论文和对话分析等40小时。中级产业心理咨询师除了对人生、职场的学问、经验有自身独到的见解,在具备必要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法的基础上,还应当了解包含心理健康内容的劳动管理、劳动法的知识,企业、组织和其中人员的产业心理学知识,人际关系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15]。

4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趋势

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其社会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要在全国1万所初中配备专职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厚生劳动省也提出5年中培养5万名职业咨询顾问的政策[16]。同时,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正在为推进育儿心理咨询师的发展合作。但是总体来看,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具有良好信誉,专业服务水准高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可能采取短平快的培养方式,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专业训练。近年来,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展迅速,培养专业人员的大学和研究生院不断增加,但是师资跟不上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正是目前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界正在探索之中的议题。

参考文献

[1]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6.

[2]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56.

[3] 大利,林昭仁,三川孝子,等.2003年度学生相にする.学生相研究, 24(3):269-304.

[4]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7.

[5]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ナツメ社,2004:202-223.

[6] 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临床心理士になるために.诚信书房,1988.

[7]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0.

[8]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1.

[9] 日本的产业カウンセラ.社团法人日本产业协会,2005:67.

[10]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2.

[11] 松原达哉.日本の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心理法のと状.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主题报告,2006.

[12] 田治.名古屋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10.

[13] 佐々木雄二.筑波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25.

[14]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3.

[15] 日本的产业カウンセラ.社团法人日本产业协会,2005:33.

[16]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ナツメ社2004:26.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心理咨询发展问题

论文摘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心理咨询体系建立以来,我国心理咨询取得了初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在理论研究、舆论宣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并沿着专业化、法制化的道路向前推进。然而也应看到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不旺、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管理监督体系不完善、心理咨询未实现适应国情的转变问题。本文对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心理学界通过翻译出版国外心理咨询著作,总结国内心理咨询研究成果,开办心理咨询培训班次,成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在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体系。对于心理咨询,我国学者钱铭怡将其定义为: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1]。本文认为心理咨询是指对有心理困扰的正常人,或者已恢复或正在恢复的病人,在意识层面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咨询对象进行帮助启发,使咨询对象摆脱消极情绪,提高适应能力,实现咨询对象的个性和谐和成长的活动。总体上说,心理咨询在我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作为一门帮助人的科学和服务人的工作,已取得了初步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在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1.我国心理咨询的特点

1.1我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口数量巨大

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亚健康人群。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较快,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因利益分配、竞争压力、观念冲突引起各种矛盾剧增,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值得关注。2007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对全国21个省(直辖市)的39个城市取样研究报告表明: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度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急需获得心理咨询与治疗。[2]据此推算,我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口数量巨大,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2我国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

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是心理学,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比较滞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程度低,心理学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心理学专业人才比较少,心理学培训机构的实力较弱、社会机构的建设不够壮大。由此导致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在知识普及、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行业规范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当前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将来心理咨询行业的成熟和规范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

1.3我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有着深刻影响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科学在咨询领域的应用,反映了一定的超文化的科学性,然而,具体的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取得的一些经验性的成果局限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心理咨询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风格等方面影响着我国民众的心理。由此导致西方的某些心理咨询理论不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征或者对中国民众的心理辅导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的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发展方向。

2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取得的成绩

2.1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国在心理咨询的宣传方面取得一定进步,翻译和编著出版的介绍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咨询知识的书目已多达几百种,刊登有关心理咨询的文章的学术类与普及类期刊之和多达数十种,包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与健康》、《大众心理学》等。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文章在近几年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2001年到2008年期间的文献,以“心理咨询”为主题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83条;以“心理咨询”为篇名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33条。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初具规模。

2.2我国心理咨询的宣传取得一定成果

就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来讲,我国公众对心理咨询经历了从怀疑到初步认同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缺乏了解,一提起心理咨询,人们总是想到精神疾病,公众对心理咨询持漠视和怀疑态度。最近几年,各方面关于心理咨询的报道使公众对心理咨询有了比较客观的了解,我国公众特别是城市居民越来越积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有所改善,持逐步接受态度。2008年零点调查公布的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共10个大城市3254名常住居民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存在心理问题时,35.1%人愿意寻求心理医生帮助,38%的人视情况而定,有26.1%的人明确表示不去看心理医生。[3]以上数据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心理咨询的宣传取得一定成果,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成为心理咨询的对象。

2.3我国心理咨询专业化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我国心理咨询起始于医院,其后在高校取得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委员会,促进了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我国启动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机制,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当前,我国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已经遍布全国。有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7月,全国共有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112个;截至2006年9月,全国共有心理咨询机构149个;到2007年9月,我国心理咨询师队伍已壮大到12万人。[4]我国心理咨询机构的完善和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壮大促使我国的心理咨询沿着专业化的道路较快发展。

2.4我国心理咨询的法规建设逐步加强

当前,我国心理咨询建设逐步法制化。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咨询的管理颁布了很多标准,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趋于完善,人才的培养初具规模。2001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正式公布。2002年,心理咨询师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同年7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启动国家心理咨询师远程培训项目,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2004年4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在全国正式进行。2005年10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版)》的颁布,从此正式为心理咨询师确立了职业规范。2007年制定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用文件的形式颁布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第一版)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咨询的管理体制,规范了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3.我国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心理咨询的市场需求不旺

虽然我国公众逐步趋于对心理咨询的认同,然而由于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民众比较保守,出现心理问题时,宁愿自己去面对困难,也不愿意求助咨询人员的咨询服务,加之我国心理咨询服务市场良莠不齐,增加了一些人的顾虑,另外心理咨询要收取不菲的服务费,也让一部分人对心理咨询望而止步。2007年中国一些地区就出现了由于缺乏咨询对象,心理咨询机构处境艰难的状况。[5][6]心理咨询的呼声较高但有效需求不足的“冰火两重天”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的蓬勃发展,是我国一线心理咨询工作者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

3.2我国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2008年秦漠教授等对我国六大区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让人担忧,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为心理学的仅占总体的34.8%。秦漠教授分析认为,许多人可能是在接受了一些在职专业培训后进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工作的。[7]和国外咨询人员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且经过长达5年以上的专业训练相比,我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专业基础非常薄弱。学校部分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是从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转来,这些人员虽具备心理学背景,却缺乏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和实践;医院心理门诊的医务人员多是医学出身,没有系统地接触心理学知识;社会团体的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质同样让人担忧。从专业背景看,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大多不是学习心理学专业,而是其他专业的心理学爱好者;从接受专业培训情况来看,咨询师的接受的培训时间短,专业素养与严格意义的咨询师的从业要求相差较大。我国心理咨询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的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3.3我国心理咨询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心理咨询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然而,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发展也存在较大隐患,原因在于我国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服务缺乏有效监管。具体表现在:第一,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认证和资格审查不严。有些未经心理咨询资格的认证的人员或只经过简单培训的人员也进入咨询领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第二,心理咨询行业职业资格缺乏统一标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有“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认定,卫生部有“心理治疗师”从业认定,中国保健协会和人才交流中心又推出“心理保健师”的人才评定。[8]第三,我国没有建立起心理咨询工作效果评估和督导体系。我国一级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标准未启动,心理咨询的督导工作缺乏专业人员的完成。[9]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心理咨询服务行业管理比较混乱,我国心理咨询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国家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协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3.4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咨询任重而道远

我国现有的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多引进于西方,而针对我国人民的心理特点所进行的研究不足。由于文化差异,西方心理咨询的一些概念仅仅是西方心理咨询发展的特定环境的产物,翻译的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并非完全适应我国人民的心理。有鉴于此,我国心理咨询工作者强烈地呼吁加强心理咨询理论的本土化,创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心理咨询理论,并为此做出了一些创造性的工作。1999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心理辅导国际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在其主题演讲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较大关注,并引发出广泛的研讨。[10]2001年12月,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华人文化与心理辅导的国际研讨会”,来自台湾、香港、大陆等地的一百多名心理咨询专家和临床学家热切地讨论了心理咨询本土化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本土化的治疗技术、方法。[11]近几年,诸多的学者撰文对我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从发展历史、结合文化到创新技术、培养人才诸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有意义的思考和探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建立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咨询的目标相差较大,我国心理咨询未完成适应国情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不成熟,还需我国心理咨询人员特别是专家在此方面作出贡献。

4.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心理咨询初步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并走上了专业化、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心理咨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心理咨询市场推动力不足,咨询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有待加强,以及心理咨询本土化转型未完全实现,因此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实现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2]祝巍伟.2007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公布[N].科技日报,2008-4-14,(A01)

[3]中国城市居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J].商务周刊.2008,(18):17.

[4]孔巧丽,徐大真.中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18,(4):57-61.

[5]崔彦玲,朱元洁.心理咨询为何叫好不叫座?[N].常州日报,2007-3-13,(A02).

[6]心理咨询业门庭冷落处境艰难——贵阳市心理咨询业调查系列报道之二.2007-3-20,(B06).

[7]秦漠等.国内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及工作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8,31,(5):1233-1237.

[8]杨军.心理咨询行业凸显三大问题应尽快规范?[N].人民政协报,2008-10-20,(B02).

[9]刘时勇.我国心理咨询业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校医,2008,22,(3):346-348.

[10]苏洁.试论我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3):30-31.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第6篇

“好的心理咨询师可以让困惑的人茅塞顿开,如沐春风;而一个糟糕的咨询师可能会让人在做完咨询后自杀。”美国威灵基金会董事长、原北京大学心理系客座教授徐浩渊博士如是说。

曾在美国学习了四年临床心理学的徐浩渊,1998年回国后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通“徐博士心理热”节目。1999~2001年,徐浩渊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教授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的课程。

在记者面前,徐浩渊并不掩饰对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失望,“通过考证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太多不应当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进来了。有些人简直是在屠杀心灵,他们没有资格做心理咨询”。

“给病人开腹后扔到大街上”

徐浩渊曾接触过很多国内的心理咨询师,她的感觉是真正懂得用合适方法做咨询的人太少。

1998年,刚从美国回国的徐浩渊发现,国内的心理咨询师爱跟病人讲道理。“我告诉他们,讲道理没用,那是你的模式,你要了解对方潜意识里的问题。”

不久徐就发现她的劝告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因为多数从业者“没有受过正规的心理学教育”。她不止一次地看到,那些把内心伤痕埋得很深的来访者,在咨询所因为咨询师的不当“治疗”而受到的伤害。

“好比肚子重有个瘤子,咨询师能够打开看。但他不知道怎样安全地把瘤子切除,然后安全地缝合。他能做的,就是拿着刀拼命戳那瘤子,最后就是让人开着腹走出门满街跑。”徐浩渊认为,很多人之所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都是因为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是到一个并不合格的咨询师手里,这个人就很可能就会病情大发,“正常生活都被毁掉了”。

徐浩渊在美国接受临床心理学教育时,老师强调的第一点便是“安全”。

“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往下挖,什么不能挖,在怎样的情况里可以动,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好比是一个手术,这人体质根本不行,非要打开肚子给人动手术,缝上人就死了。”徐浩渊说,不少心理咨询师包括很多大学里的心理学教授,把让来访者痛哭流涕看成自己“会了”,这样的咨询无异于杀人。

“赤脚医生课程发医学院毕业证”

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的多数心理专家认为,现行的心理咨询师认证制度存在很大缺陷。

2005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心理咨询师的入门门槛做了提高。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等级分为三级、二级、一级,其中申报心理咨询师三级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条件一中的被业内称为‘学院派’,偏重理论研究,实际进入市场执业的并不多。”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的郑军,现为天津作协会员,发表过《心理误区二百例》、《心灵简札》、《说文解字话心理》等数部心理科普类作品。郑军曾走访过全国多个城市的心理咨询机构,发现多数从业者是通过培训加考试的方式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

“很多人跟他们_接触就知道,这人没上过大学。”郑军说,学员花上数千块钱,在四个月周六日上课,一共五百多个课时。教材的内容是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各个科目的一个浓缩本,相当于大学心理系学生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

“如果学员一点心理学知识都没有的话,看了之后只是一个入门。如果本身就受过专业教育的话,这个培训是没有用的,还不如当年在学校学的东西多。”郑军认为通过这样的培训拿到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非常尴尬。“好比一个赤脚医生的课程,培训完以后就给他发个医学院本科的证书,你说这人出去能看病吗?”

雨后春笋,成材不多

北京心恺信心理事业发展中心首席顾问张丽,从2003年开始讲授心理咨询技能和咨询师个人成长两门课程。在4年的培训生涯中张丽发现,学员在参加培训时“为考而考”的心态明显,少有人能主动去学习咨询师心态等与考证“不那么大相关”的知识。

“我们说到培训,首先就会想到英语培训。计算机培训等这种技能性的培训。心理咨询被戴上一个培训的帽子后,学员就会觉得:我交了钱接受培训了,我就知道怎样做了。事实上不是那么一回事。”张丽说。

在张丽看来,心理咨询师不是能培训出来的,而是一定是用师傅带徒弟的实践带出来的。在美国,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或医学的博士学位和两年以上的咨询实习证明才可从业;而国内的情况,多数还是在边干边学。

郑军曾在北京、天津、重庆、济南等城市摸过底,每个城市中真正实现赢利并良好运营的民营心理咨询机构都不超过十家。“这几年确实是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笋子长成竹子的太少。”

目前,全国心理咨询行业收费价格是根据咨询师的级别而定。最低每小时收费100元到150元。普遍价在200元到300元,再往上走是500元、800元、1200元不等。但郑军认为,心理咨询行业普遍经营惨淡,他们“用宣传自己的价位的方式来宣传他们的红火”。

“很多人敢进来,是因为这个行业门槛很低。一两万块钱租间房子,还不用门面,居民楼上的那种就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合伙,撑两三年,最后没业务也就散掉了。”郑军说。

张丽也认为这个行业需要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考完证后就开业,多数人慢慢就会发现做不下去,最终选择退出。因为来访者在掏钱后,如果发现咨询师对他的问题没有帮助,可能对咨询师整个行业都会产生质疑。这个新兴行业对口碑的依赖很强烈。

“真的想靠做咨询来养活自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张丽说,有志于做心理咨询,还需要有一定的费用支付能力,他们需要在执业后还得“经常充电”。“国内的老师讲课,一个班五六天下来就得两三千。做心理咨询的人为了能更好的工作,可能一年得参加六七个班,这些费用就不下两万块钱。”

“这些问题我们在培训时也跟学员讲到,要对做心理咨询师之后遇到的困惑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急于考证,这些问题不大能听得进去。只有当他遇到这样的问题,才能意识到。”

学员身份五花八门

进入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人群中,女人比男人多。“女性能占到60%~70%,因为女性更敏感,对人本身的问题更加关注,相比之下男性关心具体的事。比如我跟你抱怨,一边哭一边说,男人就会认真听我说的事情,而忽视了我一边哭一边说的情绪。”张丽说。

学员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最受张丽们欢

迎的是被他们称为“行业内”的人:武警,监狱管理者,妇联,教师等。因为他们是“源源不断”的,单位出钱。批量供应。

自己掏钱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大约占到五六成,其中有人力资源工作者,医生,律师,“也有跟你一样的记者”,张丽笑笑,“大家出于职业规划的需要,也都是想有个好前程。不过接触到的大部分人,聊到后来就发现,都是跟个人的困惑和问题有关”。

部分靠单纯一对一咨询难以维持运营的心理咨询所,逐渐将业务转向心理咨询培训。“搭一个平台,请当地的大学老师来讲课,他们收取一些中间费用。”郑军说。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模式与传销倒是有几分相似。

“早年有个比喻:大家都去加利福尼亚淘金。也有一些人跟着去卖水。淘金的人里面,有的人发财了,有的人一无所获,但无论如何,卖水的人肯定会赚钱。搞心理咨询培训的人就好比那卖水的。”

郑军认为,心理咨询行业从2001年到现在,几乎没有人“淘到过金子”。“重庆曾有人投资400万,搞大型的心理咨询机构,最后也是血本无归。在下游持续不能淘到金子的情况下,上游奏水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专家们看来,国家现行的心理咨询师认证制度“达到了普及推广心理学知识的效果”,但作为专业队伍的建设而言,还“远远不够”。

“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做心理咨询的认证都是心理协会的行为,政府不应当成为认证的把关人。”张丽拿中国香港地区为例,心理咨询师有自己的联合会。联合会中的专家们根据他们多年的经验去审核培训教材。认证一个咨询师是否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会考虑申请者是否取得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受过多少年的专业训练,再看他受到的技能培训如何。

张丽介绍,香港地区的心理咨询师每年都要经过审核,其案例报告、学术论文、案例督导都有详细的备案和记录。“有一个专业的行业协会来很好地维持这个行业的纯洁度时,心理咨询就会在公众中有可信度,也就意味着其学术的位置越高,公众才会愿意花钱去购买这样的服务。”

美国被认为是心理咨询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但在美国有过多年学习生活经验的徐浩渊却认为,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而言,收费心理咨询是失败的。

英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奥德综合北美西欧等国对心理咨询业的调查数字后,得出结论:在西方工业社会,每年大约只有平均4%的成年人接受心理咨询服务。

徐浩渊说,美国看心理咨询师的人分布在两个极端,演员、明星每年扔十几万给心理咨询师,听他们倾诉垃圾,讨个舒服。还有一些吃低保的穷人,他们宣称“政府应为我的情绪低落负责”。而普通工薪阶层中,光顾心理咨询机构的人很少。

曾有个美国朋友兴奋地对徐浩渊说:他的老板可以让病人对他的治疗成瘾!有个名演员在他那治了40多年,现在还在那治呢。“这不是典型的心理鸦片吗?”徐浩渊问道。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7-00502-03

意象对话是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结合中国的文化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1-5]。意象对话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更适合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训练和督导。十几年来正式接受过用意象对话进行训练和督导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人数接近600人,其中有近100人先后参加了从1999年3月开始的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师督导和训练小组,除3名表达了不满并离开了小组外,其他人都认为效果良好。本文简要介绍应用心理意象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训练和督导的方法和技巧。

1 应用心理意象进行训练和督导的原理

心理意象,是指通过一定诱导方式产生的,有象征意义的内在的心理图象。它和梦中的意象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相同的。和日常的语言相比,这种象征性的意象更适合于表达人的感性的体验、情绪等[2]。在实践中发现,在意象对话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意象可以明确展示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特质、咨询中关系的特质等。比如,是否有良好的共情?是否真的接纳?是否真的尊重?是否有移情和反移情?阻抗的方式如何?心理咨询师的状态如何?这些都可以通过心理意象明确地知道。因此,应用心理意象进行心理咨询师的训练和督导有其明显的优势。没有心理意象,对受训的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特质、在咨询中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特质等,都只能用间接推断的方式去评价,这些评价的准确性难以提高。例如,要知道一个心理咨询师是不是对来访者能够接纳,目前的心理咨询师训练中有一种常规的方法:给出一个假设的来访者的陈述,让心理咨询师用接纳的原则来回答,根据心理咨询师回答的话语来判断其接纳性。实际上这个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心理咨询师回答这个假设的问题时,是有意识的,知道他的回答是为了体现接纳,因此不可避免地有一种按照他心中的正确答案做答的倾向。回答并不一定能反映其在心理咨询中的真实表现。而用心理意象的方法,他的心灵可以把接纳直接转化为一个意象,可靠的程度要高得多,理由是,应用意象虽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作伪,但是意象有复杂的象征性结构,作伪比较困难。

另外,应用心理意象去改变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状态,也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心理意象和人的情绪活动、感性的认知等联系更为直接,在运用心理意象时,更容易影响到心理咨询师的深层人格结构,效果会更明显。运用心理意象还可以减少心理咨询师过于理智化的认知方式,帮助心理咨询师感性地生活,这对提高其对来访者的感受力也很有帮助。

2 应用心理意象进行训练和督导的方法

对心理咨询师的训练和督导活动主要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是在督导性的小组中进行训练和督导。作者主持了一个小组,基本每周一次,已经持续活动了4年多。二是在讲课过程中,对听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做少量的简单的训练和督导。下面的这些方法,都曾经在训练和督导中使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反映有效。

2.1 应用心理意象检测和改善心理咨询师的心态

应用心理意象可以检测心理咨询师在进行某次心理咨询时的情绪状态或紧张程度。比如,可以让心理咨询师想象一个湖泊,通过观察湖泊中水的波浪大小了解心理咨询师的焦虑程度。

也可以应用心理意象改善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咨询时的状态。例如,通过想象宽阔的草地,调节心理咨询师的心态使之平静而开阔;通过想象大山,调节心理咨询师的心态使之稳定而自信等。这样的方法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是却可以使心理咨询师暂时获得一种适合于某次咨询的基本心态。

2.2 应用心理意象训练感受力的方法

可以用多种心理意象训练心理咨询师的感受力,比如,描述一个心理意象,让受训的心理咨询师体会这个心理意象给自己带来的躯体反应等。有一个常用的方法是“猜测人格的颜色”。具体方法是,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公众人物,或者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或者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要求受训练的心理咨询师用颜色来表示这个人的人格。颜色可以很好地表现出一个人人格的基本特质和他的情绪基调。而且,如果有几个人都是感受力很好的心理咨询师,则大家找到的颜色将会有非常高的一致性。通过讨论,可以逐步排除那些不能很好地反映对方人格的颜色,找到在大家的感受中很准确地体现这个人人格的色彩。该方法的不足是很难找到客观化的标准,去证明这个颜色的确是这个人格的“代表色”。只能依赖督导者良好的感受力做参考标准,如果督导者感受力不够好的话,这个方法就没有办法进行。

2.3 应用心理意象检测和提高共情的方法

共情是在自己的身上能体验到来访者的感受和情绪这样一种品质,是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效果影响最大的一个关系特质。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存在共情,可以使来访者有被理解感等非常积极的感受,可以使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全面、深入地切身体会来访者,从而使心理咨询与治疗活动的进行更为顺利。共情能不能存在,关键在于心理咨询师有没有对他人共情的能力。因此,了解心理咨询师是否有共情,是了解某个具体咨询关系的关键;了解心理咨询师共情的能力,是提高其心理咨询效果的关键;改善心理咨询师的共情能力,是对他进行训练的关键。了解心理咨询师是否有很好的共情,方法是检测心理意象的差异。

具体方法是:心理咨询师设定一个基本内容,引导来访者进行放松的、自由的想象,比如让来访者放松后想象一座房子等,来访者想象中会出现各种具体的细节,或出现一些人物、活动情节等,在想象进行的过程中,来访者随时把自己想象到的东西说出来。而心理咨询师也根据来访者的表达去想象这个情景。要检测共情是否良好,心理咨询师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观察某个意象的细节,并要求来访者也说出相应的细节,对比两个人的心理意象在细节上的差异大小,差异越小就表示有越好的共情。(例如,在来访者描述了想象中出现的房子的外观后,在想象中进入房子,并发现房子里有一盆植物。心理咨询师让来访者暂停描述。心理咨询师自己去想象这植物,并说出这植物的叶子大小等特征。然后,请来访者说出他想象的植物细节。最后核对双方想象中的植物。)理想中最好的共情是毫无差异,但是实际上这样好的共情比较难达到。在小组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训练时,可以让他们互相扮演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并通过检测心理意象的差异来检测共情的程度。

提高心理咨询师的共情能力,通过心理意象也很容易做到。那就是让心理咨询师不断地按照对方的意象来校对自己的意象。在这个过程中,提示心理咨询师要专注地感受对方,忘掉自己,不要进行理智性的推论,等待自己脑海中自发出现的意象,并开放地说出这个心理意象,和来访者实际产生的心理意象进行比较。心理意象所能起到的作用,就如同是生物反馈训练时仪器所给出的信号,作用是对共情是否准确给出明确的反馈。我们潜意识中的心理结构可以根据反馈而调整自己,用这个方式学会更好的共情。作为心理动力学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督导者,作者认为每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都是独特的个体,要达到同样共情能力,所需要的训练次数差异很大,因此作者不能给出“一般经过多少次督导训练可以基本达到目的”的数字。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的个人经历、特征以及性别是否会影响其共情能力还没有做研究。原因是,如果告诉受训练者某种个人经历、特征和性别可能会导致较低的共情能力,会使有这些特征的受训练者受到消极的影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 应用心理意象检测和提高接纳的方法。

接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系特质,能否充分接纳来访者也是区别优秀心理咨询师和一般心理咨询师的重要特质。在心理咨询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心理咨询师并不是想接纳就能达到接纳的。有些心理咨询师在内心中做不到接纳某些人或某些行为,但是,出于心理咨询教育中学习到的“应该接纳”的教条,他们努力让自己在语言和行为上表现出接纳的样子来。这种虚假的接纳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因为,这时的心理咨询师并没有真正的接纳,同时对自己也不真诚。另一个误区是,有些心理咨询师误解了接纳的意义,以为接纳就是对来访者的行为表示认可,这样会放纵甚至强化来访者的一些消极行为。在意象对话中,展示一些消极的心理意象,如肮脏的、丑陋的、弱小的、或者邪恶的意象,看心理咨询师对这些意象的自发反应是什么样子,以此检测心理咨询师接纳与否的态度。不接纳的态度将表现为:逃避这些消极心理意象(如来访者在想象中出现了一堆死尸,心理咨询师建议把这些死尸埋起来),攻击这些消极心理意象(如来访者在想象中出现了怪物,心理咨询师建议把怪物杀死),厌恶这些消极心理意象(如来访者在想象中出现了很多肉虫,心理咨询师感到恶心并建议把这些肉虫捣烂),或者急于改变这些消极心理意象。如果发现心理咨询师是这样做的,不论他在意识层面以为自己是多么接纳,我们都可以断定他的接纳是虚假的。

误解了接纳意义并放松来访者的那种心理咨询师,在心理意象中则会出现玩赏或刻意地接受那些消极意象的行为,如把死尸放到屋子中,吃掉肮脏变质的事物等。可以借助心理意象,演示并训练心理咨询师什么是真正的接纳。接纳的表现是不去袭击、回避那些消极的心理意象,也不是欣赏或肯定这些消极意象,而是告诉自己,这些消极的心理意象,本来都是更美的,现在是这个样子,说明他一定受到过伤害。一个很美的人或动物变成了死尸或者腐尸上的虫子这类东西,真的是很可惜[2]。在这样的一种关心的前提下,可以用种种想象的方式接纳消极意象,这就能达到增加心理咨询师接纳性的作用。可以让心理咨询师在想象中去给尸体喂水,把尸体带出阴暗的地方,让他见见阳光。或者拥抱一个骷髅,告诉骷髅说,我相信他有一天会复活……这个方式可以作为一种对心理咨询师的训练,也可以针对心理咨询师正在做的实际心理咨询来做,可以让他了解到应当如何对待来访者,这就是一种督导。

2.5 应用心理意象检测移情和反移情的方法

应用心理意象检测移情的一种方法和检测共情的过程一样,同样是让来访者放松地、自由地进行想象,心理咨询师也随着去想象。如果心理咨询师所想象出的细节和来访者想象中的真实细节有差距,表明共情不完善。而这个差距本身代表的就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这个差异主要由反移情引起,可以作为反移情的标志。所谓反移情,指心理咨询与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移情[6]。而所谓移情,指“对新认识的人的看法和感情,实际上就是对老朋友、亲属、所爱的人或仇敌的感情”[6]。有反移情必定会导致看来访者时有偏差,因为有反移情就是指过去对其他人看法和感情影响到当下对人的看法和感情。心理咨询师可以去分析,是我心理咨询师过去的什么情结造成了这个差异?这样的分析中,心理咨询师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反移情。另一个方法稍有不同,那就是要在想象过程中增加一个指令:要求来访者在想象的旅程中,想象心理咨询师也在他的身边,并且“样子和现实中的不同”。这样,来访者想象中出现的心理咨询师形象是什么样子,就反映了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移情。同样,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想象一下自己和来访者分别是什么样子,这就可以反映出心理咨询师的反移情。根据这些形象的样子了解移情和反移情,需要对这些形象的象征意义做分析和解释。而后,通过在督导帮助下的心理咨询师自我分析的过程,可以解决其情结,从而减少反移情。即使暂时做不到这一点,心理咨询师了解了来访者的移情和自己的反移情,也就更容易知道现在的心理咨询进行的如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这对督导的下一步指导会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3 应用心理意象进行训练和督导对督导者的要求

应用心理意象进行督导和训练,是一种直观化的方法,善用这个方法,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过,这个方法对督导者有更多的要求。

督导者最好熟悉意象对话技术,因为意象对话技术是系统应用心理意象的一套有效的方法。如果不熟悉意象对话技术,至少也必须对心理意象有相当的了解,或者至少熟悉用心理动力学方法对梦或其他意象进行分析的技术,或者至少熟悉对图象投射的分析技术。此外督导者必须确实具备良好的共情能力,具备良好的对他人的感受能力,具备各种心理咨询师应有的特质,具备和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虽然在用任何其他方法做督导时,都对督导者有这样的要求,但是,越是用逻辑性的语言进行的交流中,督导者越有可能掩盖自己的不足,而在用心理意象进行督导的过程中,督导者几乎完全不可能掩饰自己的不足。如果用语言来表达共情,督导者可以学会用什么样的话去对来访者进行反应,从而表现的似乎有共情。督导者可以通过记忆和归纳,学会对来访者的什么样的话如何回答像有共情,即使他心中并没有对来访者内心感受的体验,他也能做到这一点。这样的“共情”将会是非常技术化的,并不是心和心的交流。但是,如果来访者描述一个全新的形象,督导者几乎不可能知道其细节,这时候,除了真的去体验来访者的感受,再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这些细节。因此,这个方法减少了无真实能力的督导者做南郭先生的可能性,使被督导者也有检验督导者的能力的机会。

当然,督导者不是完人,有时必定也有不足表现出来。即使是很优秀的督导,也有能力表现不稳定。应用心理意象进行督导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则督导者应当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解决之。

4 应用心理意象进行训练和督导的效果

由于督导是一个整体的互动过程,很难分开来看具体某个方法的效果如何。作者认为督导的总体效果是较为理想的,被督导者中大多数也都认为自己心理咨询水平提高非常明显。

参加者普遍的反映是,运用此方法改善心理咨询前自己的心态效果最好,训练感受力和了解移情效果中等,通过这个训练稳定地提高接纳和共情的能力是最困难的。坚持参加督导活动者,在所有五个方面都感到进步明显,也可以说,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能力中有某些得到了改善,而是受训练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在能力上得到的改善,他们感到这些能力并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明显相互作用的。例如,共情能力的提高会增加接纳,学员指出“当你真的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时,你自然就更容易接纳他”,因此此方面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的培养也是做为对一个整体的人的培养,对任何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这些能力的提高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培训什么样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都是适合的。虽然现实中的受训练者多为学习意象对话技术等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技术的学员,但是我们会鼓励和支持他们学习任何其他流派的技术。

目前发现的问题是,如果断断续续地参加,则各方面的进步都会很缓慢。目前学员回馈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督导者不同,效果差异很大。外地的学员提高自己就会遇到一个很现实的困难,他们难于长期参加北京督导小组的活动,而北京的督导者也很难经常去外地指导。

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实证验证本文的观点,也没有和其他培训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的比较研究。未来希望能进行实证研究,且借助一些心理测量工具精确测定训练和督导的效果。但幸而本文本来就不是实证研究的论文而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经验。故发表此文章,欢迎各位同行质疑、讨论和指点。

参考文献

1 朱建军,孙新兰.意象对话技术.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316-317.

2 朱建军.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 朱建军.著.你有几个灵魂-心理咨询与人格意象分解.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4 朱建军.著.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5 苑媛.著.自我接纳与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技术.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6 罗伯特•俄萨诺,索南伯格,拉扎尔等.著.精神分析治疗指南.杨华渝.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64.

2006-04-20收稿,2006-12-20修回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第8篇

1、日本教育心理学情况简述

20世纪初,日本就开始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1916年成立儿童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教育心理学受施太伦(L.W.Stern)、桑代克(E.Lee.Thorndike)、布勒(C.M.Bühler)等人的影响,发展了智力测验、心理测量、性格学。战后,出版了大量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籍,如波多野完治主编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大系》;依田新编的《教育心理学》;中野佐三编的《教育心理学事典》;田中宽一主编的《实验儿童心理学》以及其他教育发展心理学丛书。在日本心理学书籍中,教育心理学书籍最多。90年代以来,吉田章宏(1991)和伊藤隆二(1996)等教育心理学名家也多次呼吁要注重日本本土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1959年成立日本教育心理学会,这是仅次于日本心理学会的一个专业学会,1994年统计会员达4500人。该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年会,刊发《教育心理学研究》季刊至今。心身缺陷者的特殊教育在日本也受到重视。日本几乎所有师范学院都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一些大学设特殊教育系,授与硕士和博士学位。1971年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国立特殊教育研究所。1963年建立特殊教育学会,学员约有1000人,并出版会刊《日本特殊教育杂志》。为心身缺陷者专门设计了各种心理测验,如日本设计的盲人智力测验不仅用之于日本,也在美国使用。日本文部省从1995年开始以流动性的方式向各省的一些小、中学以及高中派遣教育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开展有关心理咨询工作。不少中小学校也开设了(或正在设置)专门的教育心理咨询室,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排忧解难,帮助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心理的顺利发展。

2、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动向

(1)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动向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着发展、学习、人格适应与教育评价四大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扩大。90年代日本教育心理学年会有关学术论文的分类大致有九个方面,具体是原理与方法、发展心理、教育与人格心理、教育社会心理、教学心理、学习心理、教育测评、教育临床心理、心理障碍与教育。其中研究学术论文数量排名前三名的依次是发展心理、教育社会心理和学习心理。日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讨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在有关法则性研究与个别性研究、实验研究与相关研究等问题上。所谓法则性研究,即是超越事物的个体特殊性而追求其共性以及一般规律的研究。这类研究的特征是力求客观地、自然地反映事物,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故多采用实验法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个别性研究则注重于探求事物之间的个体特殊性和差别性,因此常运用相关研究的方法来分析事物的特定性质。数据显示,对于身体运动、感知、言语、情感表现、人格、社会行为等领域的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居多。其次是观察、调查方法的运用。

(2)20世纪90年代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积极表现。一是有关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研究几十年来一直受到日本教育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日本教育心理学注重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深入探讨教科学习以及知识、理解等认知操作的内部心理机制。如光田、谷口等人(1992)的研究表明:在文章理解的过程中,插入提问和具体事例可以有效地帮助理解和回忆。言语表现的研究集中在作文、造句和书写等方面。此外,积极开展有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学习策略指导以及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日本教育心理学工作者针对学校教育中,诸如旷学、欺负同学、学业不振、早恋以及自杀等“学校身心疲劳”一直有增无减的现象,从学校心理学中的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临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神藤等人(1996)用因素分析法对欺负弱小同学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抽取出欺负行为正当化、缺乏正义感以及支持欺负行为等主因子,并发现这些因子与“学校身心疲劳”现象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日本教育心理学在学习与教学方面的研究的特点还有在认知心理机制基础上还导入发展的变量;增强学生学习个别性差异与教学策略针对性的研究;打破传统学习理论,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展研究工作等。

(3)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消极表现。一是欧美化倾向严重,在基本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的方法技术方面全盘追随欧美,就是在具体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上也相从甚紧。二是日本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在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作用及效果不大。三是日本教育心理学有关教育心理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导致有关研究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技术存在混乱现象。

3、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制度的思考

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是学校等工作领域内的心理教育辅导专家。对于学校生活中发生的各类问题,进行评估、咨询、辅导等。其具备针对于儿童、教师、学校等学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从事心理教育辅导公益性活动等,必须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其从业资格。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活跃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特殊教育、特殊学校等教育机构。此外还有教育委员会、教育中心、教育咨询所等教育机构,或受教育委员会的委托,从事相关咨询工作等。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采用学会联合的资格认定制度。其认定组织机构由5个联合学会和4个合作学会构成。5个联合学会分别是:日本教育心理学会、日本特殊教育学会、日本发展障碍学会、日本发展心理学会、LD学会。4个合作学会是日本学校心理学会、日本应用教育心理学会、日本生徒(学生)指导学会、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学会。这一资格认定工作从1997年开始,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为止获得学校心理咨询师或候补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人数达到5800人。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认定相当的严格。申请条件根据不同的背景人群可分为5大类。主要针对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各类幼儿及中小学从业教师、教育研究所等教育机构人员、大学及研究生院的学校教育心理任课教师及实习指导人员、国外研究生院学校心理学专业的人员。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制度及其运行的积极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本政府支持力度大。如日本政府对于儿童心理支援工作非常重视,注重发展障碍儿童的特别支援教育;支持全国学校心理咨询师大会的召开等,学者们关注障碍儿童特别支援教育工作的研究;二是专业人员的培养注重理论和实践,学校心理学士的申报条件高。如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获取,在研究生院修完7门课程: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心理、学生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教育评价和心理测量、学校心理咨询。此外,根据申报条件的不同,要求有专门的学校心理学工作实习经验1—5年不等。在大学或研究生院担任学校心理学相关课程或实习的指导者,要求必须发表关于学校心理学的论文5篇以上;三是专业人员考核和管理制度严格。如规定修完7门课程,但没有实习经验的人员,可以申请学校心理咨询师候补资格,同时在通过资格考试后,还要在5年内要提交个案报告等说明自身实践经验的资料,才能成为正式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咨询师的有效期限为5年,满4年要求更新。此外,相关的认定机构每年进行资格审查;四是公益性的预防教育(人格)活动开展情况好,如兵库教育大学研究生院学校心理学课程研究室从2003年在中小学中开展公益性的预防教育。

二、日本教育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发展启示的思考

1、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教育心理学教育工作以及研究工作的开展中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实践性。

2、拓宽学术视野,加强国际化、多元化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扩大对心理学研究国际化,避免片面的追随欧美。加强教育心理学的本土研究,争取更有力的多方支持。在突破传统理论,使相关学术研究更多元化。

3、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加强心理的预防教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更接地气,能够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校的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预防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支援、疏导、咨询等服务工作。

4、完善从业人员的考核及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相关从业人员的申报、审核、考试等管理制度,既能符合国情,又能为我国贮备专、精、尖的教育心理学专门人才。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心理咨询体系建立以来,我国心理咨询取得了初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在理论研究、舆论宣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并沿着专业化、法制化的道路向前推进。然而也应看到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不旺、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管理监督体系不完善、心理咨询未实现适应国情的转变问题。本文对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心理学界通过翻译出版国外心理咨询著作,总结国内心理咨询研究成果,开办心理咨询培训班次,成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在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体系。对于心理咨询,我国学者钱铭怡将其定义为: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1]。本文认为心理咨询是指对有心理困扰的正常人,或者已恢复或正在恢复的病人,在意识层面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咨询对象进行帮助启发,使咨询对象摆脱消极情绪,提高适应能力,实现咨询对象的个性和谐和成长的活动。总体上说,心理咨询在我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作为一门帮助人的科学和服务人的工作,已取得了初步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在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1.我国心理咨询的特点

1.1我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口数量巨大

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亚健康人群。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较快,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因利益分配、竞争压力、观念冲突引起各种矛盾剧增,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值得关注。2007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对全国21个省(直辖市)的39个城市取样研究报告表明: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度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急需获得心理咨询与治疗。[2]据此推算,我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口数量巨大,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2我国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

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是心理学,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比较滞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程度低,心理学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心理学专业人才比较少,心理学培训机构的实力较弱、社会机构的建设不够壮大。由此导致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在知识普及、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行业规范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当前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将来心理咨询行业的成熟和规范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

1.3我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有着深刻影响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科学在咨询领域的应用,反映了一定的超文化的科学性,然而,具体的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取得的一些经验性的成果局限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心理咨询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风格等方面影响着我国民众的心理。由此导致西方的某些心理咨询理论不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征或者对中国民众的心理辅导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的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发展方向。

2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取得的成绩

2.1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国在心理咨询的宣传方面取得一定进步,翻译和编著出版的介绍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咨询知识的书目已多达几百种,刊登有关心理咨询的文章的学术类与普及类期刊之和多达数十种,包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与健康》、《大众心理学》等。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文章在近几年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2001年到2008年期间的文献,以“心理咨询”为主题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83条;以“心理咨询”为篇名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33条。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初具规模。

2.2我国心理咨询的宣传取得一定成果

就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来讲,我国公众对心理咨询经历了从怀疑到初步认同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缺乏了解,一提起心理咨询,人们总是想到精神疾病,公众对心理咨询持漠视和怀疑态度。最近几年,各方面关于心理咨询的报道使公众对心理咨询有了比较客观的了解,我国公众特别是城市居民越来越积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有所改善,持逐步接受态度。2008年零点调查公布的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共10个大城市3254名常住居民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存在心理问题时,35.1%人愿意寻求心理医生帮助,38%的人视情况而定,有26.1%的人明确表示不去看心理医生。[3]以上数据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心理咨询的宣传取得一定成果,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成为心理咨询的对象。

2.3我国心理咨询专业化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我国心理咨询起始于医院,其后在高校取得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委员会,促进了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我国启动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机制,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当前,我国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已经遍布全国。有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7月,全国共有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112个;截至2006年9月,全国共有心理咨询机构149个;到2007年9月,我国心理咨询师队伍已壮大到12万人。[4]我国心理咨询机构的完善和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壮大促使我国的心理咨询沿着专业化的道路较快发展。

2.4我国心理咨询的法规建设逐步加强

当前,我国心理咨询建设逐步法制化。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咨询的管理颁布了很多标准,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趋于完善,人才的培养初具规模。2001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正式公布。2002年,心理咨询师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同年7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启动国家心理咨询师远程培训项目,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2004年4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在全国正式进行。2005年10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版)》的颁布,从此正式为心理咨询师确立了职业规范。2007年制定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用文件的形式颁布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第一版)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咨询的管理体制,规范了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3.我国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心理咨询的市场需求不旺

虽然我国公众逐步趋于对心理咨询的认同,然而由于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民众比较保守,出现心理问题时,宁愿自己去面对困难,也不愿意求助咨询人员的咨询服务,加之我国心理咨询服务市场良莠不齐,增加了一些人的顾虑,另外心理咨询要收取不菲的服务费,也让一部分人对心理咨询望而止步。2007年中国一些地区就出现了由于缺乏咨询对象,心理咨询机构处境艰难的状况。[5][6]心理咨询的呼声较高但有效需求不足的“冰火两重天”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的蓬勃发展,是我国一线心理咨询工作者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

3.2我国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2008年秦漠教授等对我国六大区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让人担忧,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为心理学的仅占总体的34.8%。秦漠教授分析认为,许多人可能是在接受了一些在职专业培训后进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工作的。[7]和国外咨询人员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且经过长达5年以上的专业训练相比,我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专业基础非常薄弱。学校部分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是从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转来,这些人员虽具备心理学背景,却缺乏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和实践;医院心理门诊的医务人员多是医学出身,没有系统地接触心理学知识;社会团体的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质同样让人担忧。从专业背景看,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大多不是学习心理学专业,而是其他专业的心理学爱好者;从接受专业培训情况来看,咨询师的接受的培训时间短,专业素养与严格意义的咨询师的从业要求相差较大。我国心理咨询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的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3.3我国心理咨询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心理咨询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然而,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发展也存在较大隐患,原因在于我国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服务缺乏有效监管。具体表现在:第一,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认证和资格审查不严。有些未经心理咨询资格的认证的人员或只经过简单培训的人员也进入咨询领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第二,心理咨询行业职业资格缺乏统一标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有“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认定,卫生部有“心理治疗师”从业认定,中国保健协会和人才交流中心又推出“心理保健师”的人才评定。[8]第三,我国没有建立起心理咨询工作效果评估和督导体系。我国一级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标准未启动,心理咨询的督导工作缺乏专业人员的完成。[9]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心理咨询服务行业管理比较混乱,我国心理咨询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国家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协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3.4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咨询任重而道远

我国现有的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多引进于西方,而针对我国人民的心理特点所进行的研究不足。由于文化差异,西方心理咨询的一些概念仅仅是西方心理咨询发展的特定环境的产物,翻译的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并非完全适应我国人民的心理。有鉴于此,我国心理咨询工作者强烈地呼吁加强心理咨询理论的本土化,创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心理咨询理论,并为此做出了一些创造性的工作。1999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心理辅导国际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在其主题演讲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较大关注,并引发出广泛的研讨。[10]2001年12月,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华人文化与心理辅导的国际研讨会”,来自台湾、香港、大陆等地的一百多名心理咨询专家和临床学家热切地讨论了心理咨询本土化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本土化的治疗技术、方法。[11]近几年,诸多的学者撰文对我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从发展历史、结合文化到创新技术、培养人才诸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有意义的思考和探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建立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咨询的目标相差较大,我国心理咨询未完成适应国情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不成熟,还需我国心理咨询人员特别是专家在此方面作出贡献。

4.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心理咨询初步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并走上了专业化、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心理咨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心理咨询市场推动力不足,咨询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有待加强,以及心理咨询本土化转型未完全实现,因此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实现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2]祝巍伟.2007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公布[n].科技日报,2008-4-14,(a01)

[3]中国城市居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j].商务周刊.2008,(18):17.

[4]孔巧丽,徐大真.中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18,(4):57-61.

[5]崔彦玲,朱元洁.心理咨询为何叫好不叫座?[n].常州日报,2007-3-13,(a02).

[6]心理咨询业门庭冷落处境艰难——贵阳市心理咨询业调查系列报道之二.2007-3-20,(b06).

[7]秦漠等.国内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及工作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8,31,(5):1233-1237.

[8]杨军.心理咨询行业凸显三大问题应尽快规范?[n].人民政协报,2008-10-20,(b02).

[9]刘时勇.我国心理咨询业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校医,2008,22,(3):346-348.

[10]苏洁.试论我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3):30-31.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第10篇

1.1我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口数量巨大

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亚健康人群。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较快,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因利益分配、竞争压力、观念冲突引起各种矛盾剧增,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值得关注。2007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对全国21个省(直辖市)的39个城市取样研究报告表明: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度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急需获得心理咨询与治疗。[2]据此推算,我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口数量巨大,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2我国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

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是心理学,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比较滞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程度低,心理学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心理学专业人才比较少,心理学培训机构的实力较弱、社会机构的建设不够壮大。由此导致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在知识普及、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行业规范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当前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将来心理咨询行业的成熟和规范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

1.3我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有着深刻影响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科学在咨询领域的应用,反映了一定的超文化的科学性,然而,具体的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取得的一些经验性的成果局限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心理咨询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风格等方面影响着我国民众的心理。由此导致西方的某些心理咨询理论不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征或者对中国民众的心理辅导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的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发展方向。

2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取得的成绩

2.1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国在心理咨询的宣传方面取得一定进步,翻译和编著出版的介绍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咨询知识的书目已多达几百种,刊登有关心理咨询的文章的学术类与普及类期刊之和多达数十种,包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与健康》、《大众心理学》等。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文章在近几年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2001年到2008年期间的文献,以“心理咨询”为主题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83条;以“心理咨询”为篇名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33条。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初具规模。

2.2我国心理咨询的宣传取得一定成果

就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来讲,我国公众对心理咨询经历了从怀疑到初步认同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缺乏了解,一提起心理咨询,人们总是想到精神疾病,公众对心理咨询持漠视和怀疑态度。最近几年,各方面关于心理咨询的报道使公众对心理咨询有了比较客观的了解,我国公众特别是城市居民越来越积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有所改善,持逐步接受态度。2008年零点调查公布的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共10个大城市3254名常住居民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存在心理问题时,35.1%人愿意寻求心理医生帮助,38%的人视情况而定,有26.1%的人明确表示不去看心理医生。[3]以上数据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心理咨询的宣传取得一定成果,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成为心理咨询的对象。

2.3我国心理咨询专业化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我国心理咨询起始于医院,其后在高校取得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委员会,促进了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我国启动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机制,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当前,我国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已经遍布全国。有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7月,全国共有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112个;截至2006年9月,全国共有心理咨询机构149个;到2007年9月,我国心理咨询师队伍已壮大到12万人。[4]我国心理咨询机构的完善和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壮大促使我国的心理咨询沿着专业化的道路较快发展。

2.4我国心理咨询的法规建设逐步加强

当前,我国心理咨询建设逐步法制化。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咨询的管理颁布了很多标准,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趋于完善,人才的培养初具规模。2001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正式公布。2002年,心理咨询师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同年7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启动国家心理咨询师远程培训项目,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2004年4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在全国正式进行。2005年10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版)》的颁布,从此正式为心理咨询师确立了职业规范。2007年制定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用文件的形式颁布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第一版)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咨询的管理体制,规范了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3.我国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心理咨询的市场需求不旺

虽然我国公众逐步趋于对心理咨询的认同,然而由于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民众比较保守,出现心理问题时,宁愿自己去面对困难,也不愿意求助咨询人员的咨询服务,加之我国心理咨询服务市场良莠不齐,增加了一些人的顾虑,另外心理咨询要收取不菲的服务费,也让一部分人对心理咨询望而止步。2007年中国一些地区就出现了由于缺乏咨询对象,心理咨询机构处境艰难的状况。[5][6]心理咨询的呼声较高但有效需求不足的“冰火两重天”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的蓬勃发展,是我国一线心理咨询工作者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

3.2我国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2008年秦漠教授等对我国六大区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让人担忧,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为心理学的仅占总体的34.8%。秦漠教授分析认为,许多人可能是在接受了一些在职专业培训后进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工作的。[7]和国外咨询人员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且经过长达5年以上的专业训练相比,我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专业基础非常薄弱。学校部分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是从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转来,这些人员虽具备心理学背景,却缺乏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和实践;医院心理门诊的医务人员多是医学出身,没有系统地接触心理学知识;社会团体的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质同样让人担忧。从专业背景看,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大多不是学习心理学专业,而是其他专业的心理学爱好者;从接受专业培训情况来看,咨询师的接受的培训时间短,专业素养与严格意义的咨询师的从业要求相差较大。我国心理咨询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的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3.3我国心理咨询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心理咨询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然而,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发展也存在较大隐患,原因在于我国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服务缺乏有效监管。具体表现在:第一,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认证和资格审查不严。有些未经心理咨询资格的认证的人员或只经过简单培训的人员也进入咨询领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第二,心理咨询行业职业资格缺乏统一标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有“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认定,卫生部有“心理治疗师”从业认定,中国保健协会和人才交流中心又推出“心理保健师”的人才评定。[8]第三,我国没有建立起心理咨询工作效果评估和督导体系。我国一级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标准未启动,心理咨询的督导工作缺乏专业人员的完成。[9]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心理咨询服务行业管理比较混乱,我国心理咨询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国家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协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3.4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咨询任重而道远

我国现有的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多引进于西方,而针对我国人民的心理特点所进行的研究不足。由于文化差异,西方心理咨询的一些概念仅仅是西方心理咨询发展的特定环境的产物,翻译的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并非完全适应我国人民的心理。有鉴于此,我国心理咨询工作者强烈地呼吁加强心理咨询理论的本土化,创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心理咨询理论,并为此做出了一些创造性的工作。1999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心理辅导国际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在其主题演讲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较大关注,并引发出广泛的研讨。[10]2001年12月,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华人文化与心理辅导的国际研讨会”,来自台湾、香港、大陆等地的一百多名心理咨询专家和临床学家热切地讨论了心理咨询本土化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本土化的治疗技术、方法。[11]近几年,诸多的学者撰文对我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从发展历史、结合文化到创新技术、培养人才诸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有意义的思考和探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建立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咨询的目标相差较大,我国心理咨询未完成适应国情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不成熟,还需我国心理咨询人员特别是专家在此方面作出贡献。

4.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心理咨询初步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并走上了专业化、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心理咨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心理咨询市场推动力不足,咨询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有待加强,以及心理咨询本土化转型未完全实现,因此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实现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2]祝巍伟.2007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公布[N].科技日报,2008-4-14,(A01)

[3]中国城市居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J].商务周刊.2008,(18):17.

[4]孔巧丽,徐大真.中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18,(4):57-61.

[5]崔彦玲,朱元洁.心理咨询为何叫好不叫座?[N].常州日报,2007-3-13,(A02).

[6]心理咨询业门庭冷落处境艰难——贵阳市心理咨询业调查系列报道之二.2007-3-20,(B06).

[7]秦漠等.国内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及工作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8,31,(5):1233-1237.

[8]杨军.心理咨询行业凸显三大问题应尽快规范?[N].人民政协报,2008-10-20,(B02).

[9]刘时勇.我国心理咨询业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校医,2008,22,(3):346-348.

[10]苏洁.试论我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3):30-31.

[11]叶立军.关于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研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1):101-102.

论文关键词:心理咨询发展问题

上一篇:心理研究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