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活动营销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6 12:52:35

服装活动营销方案

服装活动营销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渠道

一、网络营销渠道概述

1.网络营销渠道定义

网络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的一种崭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网络营销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完善的网络销售渠道应该有订货、支付和配送三大功能。

2.网络营销渠道分类

网络营销渠道分为网络直销和间接网络营销两者类型。

网络直销是指企业通过自建电子商务网站或在商城开设直营网店,进行产品销售。该模式拥有完善的订货、支付和配送系统,顾客可以通过网络站点直接订货。此外企业与金融服务机构合作进行支付结算,简化了资金流问题。在配送方面,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构造高效物流系统或与专业物流公司合作建立完善物流体系。

网络间接营销渠道是指企业通过授权、的形式,让其他的企业或个人在网络销售企业产品。网络间接营销渠道只需要一个中间环节。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营销渠道的销售效率,降低了渠道建设的成本,更易于企业对渠道进行掌控。

二、服装企业网络营销渠道建设分析

1.服装企业网络营销渠道建设必要性分析

(1)市场分析

根据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服装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已达308.7亿元,同比增长81.5%。2012年已经突破8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有望突破1500亿元。基于此,中国服装企业将设网络营销渠道势在必行。

服装行业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企业大规模的生产阶段;第二,生产向外转移,制造业地位下降,零售商开始占据主导;第三,零售商饱和,主导权开始向消费者转移。目前,我国服装行业处于第二阶段,产能严重过剩,企业若想突围,须将重点放在销售终端的建设上。对于传统中小型服装企业,自建渠道相当困难。然而有了互联网,及网上支付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让更多的服装生产制造企业直面终端消费成为现实。

(2)消费者分析

①网络购物成趋势

根据CNNT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在6.49亿网民中,网购用户规模达到了3.56亿。由此可见,我国网民网络购物的习惯已基本形成。这为服装企业建设网络营销渠道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②消费个性化

消费者的行为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日趋个性化。企业只有迎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才能够把握竞争优势。在传统的营销渠道中,个性化消费很难得到满足。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企业满足个性化消费成为可能。利用网络信息的便利性,消费者可以便捷全面了解到商品的市场价格、款式、售后服务等信息,通过理性分析,制定个性化决策。

③消费主动化

过去消费者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企业生产什么就只能买什么,缺乏主动性。但现在,消费者不再是企业产品被动的接受者。互联网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和参与权,他们通过互联网积极的参与到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各环节中。

④消费效率化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没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去逛街购物。而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购物就成为时下消费者的首选。他们不需要花费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去外面买一件衣服,只需要在家里坐在电脑旁边花上几分钟就可以轻松搞定。

2.服装企业网络营销渠道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

①物流

企业建设网络营销渠道,物流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自建物流不切实际。但是,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快递业。2006年我国物流改革时,快递业务量仅为10件,到2014年已经达到140亿件,8年增长了14倍。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大约8000家,快递网络正由东部向西部、城市向郊区迅速扩展。

对于以往物流业中存在的延误、丢件等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推动解决快递车辆通行、征地融资、技术改造等重点问题。国家邮政部门也正在积极推进快递服务升级,完善以“公众满意度、时限准时率、用户申诉率”三项快递服务评价体系,以解决物流体系中存在的重点问题。

②资金流

资金流就是营销渠道成员间随着商品实物及其所有权的转移而发生的资金转移过程。在网络上,资金流是通过网络支付体系实现的,包括网银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

目前,我国的网络支付体系日渐完善:在支付工具选择上,有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支付、快钱等多种在线支付工具;在规模上,截止2014年底,中国第三方在线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5328.8亿,同比增长112.7%;在安全上,我国网络安全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中国互联网中毒率世界排名第一,如今根据“易观国际”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网络支付账户安全问题的用户比不到0.05%。

(2)法律性

近年来,政府一直在推进对电子商务的监管力度,以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7月,北京工商局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加强电子商务监督管理的意见》,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办理营业执照、提供信息公示链。同期,国家邮政局公布并施行《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加强对快递市场监管。

近期我国又有不少电子商务相关法规出台,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已经日益范化,所以目前服装企业在网络上开辟营销渠道非常便利,并且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

(3)经济性

当前国内服装企业较多采用网络中间商渠道模式,企业无需花费大量资金自建B2C网站和物流配送系统,成本相对低廉。但其开展网络营销渠道却能攫取巨大经济效益:

①提升企业知名度,增加购买机会。

②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营销效率。

③降低员工成本。

④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

⑤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⑥增强了企业与客户的交流,提升顾客的忠诚度。

⑦形成规模效益。

三、我国服装企业网络营销渠道的建设策略

1.产品分析

服装企业在建设网络营销渠道时,须对服装的适用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适合在网上销售的服装具备以下特点:

(1)服装标准化程度高:因顾客无法试穿,只能观看图片来评判商品,所以网销服装标准化程度高。此外还必须具备完善的评价标准,如肩宽、身高、腰围等。

(2)服装的价格偏低:基于网络渠道特性和我国消费者特定观念,目前国内各大网站上销售的服装价格都普遍较低。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宁愿去商场里进行购买。

(3)流行时尚为主:我国网购服装产品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而年轻人的消费倾向趋于流行时尚,即流行时尚衣服应为网络销售主流。

2.网络营销渠道选择

选择网络营销渠道时,服装企业需要明确市场动机,是想通过网络营销渠道增加服装的销售,还是品牌推广。根据动机,选择合适的网络营销渠道。现根据当前我国服装行业主要企业类型及其特点,给予了以下四种不同方案:

方案一(知名品牌企业):(1)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商城和淘宝商城等平台的旗舰店,作为网络营销的制高点,短期内不以销售规模为直营业务的考核目标。(2)供货给主流B2C商城,并发展B2C市场授权渠道,共同构成其网上零售渠道布局。

方案二(中小型企业):建立官网直营渠道和淘宝商城的直营旗舰店,以营销带动销售,追求品牌与业绩的同步增长。

方案三(出口型企业):供货给主流B2C厂商和网购平台的大型卖家,以实现快速的销售覆盖,并逐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方案四(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在淘宝等网民聚集的网上零售平台开设旗舰店,快速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

3.支付和物流方案选择

(1)支付方案

企业如果在国内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旗舰店,则无需花费心思来选择合适的支付体系。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平台都有自己完善的支付体系,如淘支付宝和财付通等。如果自建官网商城,则可以选择第三方支付体系。当前国内有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支付、快钱等多个第三方支付平台。

(2)物流配送方案

根据我国目前物流发展状况,有以下三种物流配送方案可供服装企业选择:

方案一:自建物流配送系统

自建物流就是企业自行组建物流配送系统,在全国建立几个大型的配送中心,当网上产生订单后,直接通过附近的配送中心将物品快递给客户。如果企业对物流的要求较高,并且自身的实力允许,可以采取此种物流模式。

方案二: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将本企业的物流交由外部企业完成的物流活动。在第三方物流活动中,委托企业把货品存放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中心,其存货又委托企业持有,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主要为委托企业提供存货管理和物流配送服务。在我国的服装企业中,目前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企业很少,因为第三方物流模式难以达到企业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的目的。

方案三:EMS、快递系统

这种方案就是指当企业在网上产生订单的时候,就把货品交给EMS或快递公司,由他们送给客户。该方案区别于第三方物流的是,它并没有将企业的配送业务外包给某个公司,也没有租用物流企业的物理中心,货物都是储存在自己的仓库里,当有需要的时候才将货品交给快递公司。这种方案是目前服装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渠道选用最多的配送模式,因为它并不需要很大的前期投入成本,即需即送,并且效率很高。

4.网络营销渠道管理

服装企业建立网络营销渠道后,必须积极进行管理,避免渠道成员产生冲突。可能产生的冲突有:网络中间商与传统分销商之间的冲突;网络直营渠道与传统分销商之间的冲突;网络直营渠道与网络中间商之间的冲突。为了避免渠道冲突,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渠道冲突不可避免。而且适当的冲突可以是管理者认识到渠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渠道绩效,因此正确方法不是要消除冲突而是对冲突进行有效管理,首先就是要对渠道冲突做前期防范工作。

首先,做好网络营销渠道战略设计和组织工作,确定网络营销渠道的建设目的和目标。并且采取合适的甄别方法选择好的网络中间商,服装企业选择网络中间商时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中间商要有良好的合作意愿;中间商要认同本企业及企业产品;中间商要有敬业精神。

其次,做好各渠道成员间的角色分工与权力分配,签订一项共同协议,内容包括供货、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及顾客满意等,以明确的方式确定各成员的义务和权力范畴。此外还要加强渠道成员间的沟通,有效减少彼此间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加强合作。

最后,妥善规划渠道冲突后期管理机制,使冲突不利影响最小化,主要有四种途径:沟通与调解,这是解决早期冲突的有效途径,将冲突制止在萌芽阶段;仲裁,引入第三方仲裁机构解决有争议有偏见的问题;法律手段,当冲突无法调和时,就需要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是解决冲突最有力的方式;渠道重组,如果冲突已经严重影响到渠道后续系统的有效运行,渠道领导者必须考虑进行渠道重组。剔除某些目标严重不一致的渠道成员,增加有效新成员。

参考文献:

[1]胡春.市场营销渠道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2015-02-04.

[3]黄敏学.网络营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刘连成.服装行业营销渠道价值与网络能力透析[J].北京:市场营销,2007.

服装活动营销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机会成本 服装市场 价格策略 折价 全价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缩短了地球范围内的时空距离,使得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相应地,国际贸易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并得以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服装贸易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比如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是735.66亿美元,全年服装业实现贸易顺差719.57亿美元,二者分别占全年相应外贸总值的9.65%和70.63%。由此,服装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窥见一斑。

2006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出口创汇327.18亿美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实现高达30.21%强劲增长。服装产品的“中国制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随处可见,其高性价比也深受当地人民所欢迎。然而不同于如火如荼的国际市场,国内服装市场却是一片“打折”之声。据调查,70%的消费者喜欢到大型商场或者专卖店购买服装,然而,当进入琳琅满目的大型商场时,与其他商品相比,醒目于服装专柜前的各种“打折招牌”已成为服装零售业的一大特色。可见,“打折”已成为服装市场的一种主要价格营销手段。以下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我国服装市场目前价格营销的利弊予以分析。

一、机会成本及其分类

机会成本是一个现代经济学概念,其表述往往用“资源”的选择性配置来描述,比如:当某“资源”用于A用途就不能同时用于B用途时,则该“资源”用于B所产出的价值就是选择将其用于A用途时的机会成本。这里的资源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各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等等。

笔者认为机会成本是指现代经济活动在面临多种执行方案时,选择一种方案后,被放弃的其他方案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益。将这种被放弃的最大收益理解为选择某一方案的成本之一,并与传统会计方法所估算的被选择方案的收益相比较,通过判断其大小来做出最优化的行动决策。由此可见,机会成本并不是某一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直接成本,而是用来与该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益进行比较的一种假设性的收益,一种预估的被放弃的其他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是相对的,辨证地,如果面临在两种方案之间的决策,则这两种方案所产生的预期收益互为对方方案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按其量化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1.显性机会成本

人们往往希望对机会成本进行尽量精确的量化来指导自己做出最优化的决策。有些时候机会成本是可以进行较为精确量化的,笔者将其定义为显性机会成本。作为显性机会成本的一个经典例子,比如资金的银行利率,就是将该资金用于其他投资(如股票投资)时的机会成本。如果将该资金存入银行,可获得净利率10万,而投资股票获得的收益为15万,则考虑机会成本后的净收益为5万,大于零,可以认为股票投资是成功的;如果投资股票获得的收益只有8万,则考虑机会成本后的净收益为-2万,小于零,可以认为股票投资基本是失败的。

2.隐性机会成本

有时机会成本很难量化,或者在决策前根本无法量化但又的确存在,构成这种机会成本的收益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来体现,笔者将其定义为隐性机会成本。由于这种隐性机会成本不易量化,因而在文献中往往不作讨论或者一笔带过。比如一个成功的职员是否进行MBA的培训问题。选择读MBA其机会成本很大部分是显性的,比如读MBA的学费,生活费等等,因而讨论起来比较方便。但该职员选择不读MBA的机会成本则很难进行定量或者半定量分析,因为其获得MBA学位后的收益是一种远景收益,是肯定存在的,但却是难以预估的。

显性机会成本因其显然性而较易受到决策者关注,与之相比较,隐性机会成本由于难以量化且经常涉及到的是长期利益,往往由于经营者短期利益的急迫性而易于被忽视。

二、我国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机会成本分析

在我国各大商场中,与其他大部分产品所采取的“明码实价”的价格营销策略相对应,广大服装专柜普遍采用的“打折”的促销手段作为销售商选择的一种价格营销策略,其机会成本的存在也是必然的。为了便于对这种价格营销策略的显性机会成本和隐性机会成本进行分析,笔者首先作一个假设:将6折以下的价格策略列为“打折”行列,并以5折为代表;将不打折或者基本不打折价格策略列为“全价”行列,我国商场大部分服装柜台都属于“打折”行列。本文所分析的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机会成本主要针对这种“打折”的价格营销策略。

1.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显性机会成本

就服装的价格面值而言,“打折”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如果一件标价300元的服饰分别以原价或者5折卖出,则打折的机会成本将高出其收益150元。然而如果该服装只有打折才能被顾客接收,则可以认为“打折”机会成本并不存在。因此,“打折”策略中的显性机会成本并不能以标价和打折价的差价简单推算,而应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估算。据统计,由于对服装“打折”的预期,100名受调查人员中,50名顾客将选择打折时购买商品,而只有37名顾客会在价格高位时购买。以人均1件计算,如果服装全部 “打折”销售,商家将获得销售额(50+37)×150=13050元;如果完全不打折,根据最简单的 “抛硬币”原则,50名选择打折时购买商品的顾客中将有25名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全价购买,即商家获得的销售额为(50×50%+37)×300=18600元。可见,如果不考虑“打折”所带来的资金的快速周转收益,就服装市场的整体行情而言,“打折”策略的机会成本(18600元)将高于其收益(13050元),是不合算的。相反,如果选择“全价”策略,则销售收益(18600元)将大于机会成本(13050元),但与此同时,服装总体销售量将可能减少25/(50+37)=28.7%。如果这种销售量的减少由整个服装市场均摊,则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商家应取缔“打折”营销策略。但有趣的是,如果总体销售量的减少由部分商家承担,则这些商家“打折”的机会成本亦即其采取“全价”策略时的销售收入将迅速降低。比如如果其销售量减少50%,则这些商家“打折”策略的机会成本将降低至(25+37)×300×50%=9300元,从而低于其选择“打折”策略时所带来的收益(13050元),不难理解这些商家将采取“打折”策略追求其市场份额和收益的最大化。依此类推,部分商家“打折”策略将导致所有商家“打折”策略中机会成本的降低,从而使“打折”发展为一种普遍行为。可见,这种“打折”策略往往是大部分商家为获得当前销售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被动选择。

2.服装市场“打折”营销中的隐性机会成本

回顾我国商场服装零售业的“打折”史,早期是各大商场利用各种喜庆节假日(十一、元旦、圣诞、店庆等)打折促销,接着发展为几乎所有周末都要打折,进而发展为每天都有打折的理由。打折的品牌也从低端品牌发展到现在包括国际知名品牌也时不时参与到“打折”行列。折扣的程度也由以前的满200送200发展成经常性的2~4折。笔者认为这种“打折”从范围到程度的不但发展将降低服装企业的品牌声誉,严重影响其品牌形象,表现为隐性机会成本的显著增加。首先,“物有所值”是消费者普遍持有的一种购物心理,当商家均以高额折扣销售服装时,顾客会对服装标价的合理性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有时会发展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品的抵触心理。比如消费者在不打折时购买了某一服装,在还没来得及穿时该服装已降为5折,无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打击,从而影响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潜在的购买欲。其次,消费者往往认为商家销售商品时是盈利的,因此商家“打折”程度的不断增加会引起消费者对该产品实际成本的合理怀疑,进一步对产品的使用价值产生怀疑。当消费者普遍认为该品牌的使用价值远低于其定价时,就会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该品牌的品牌声誉也就荡然无存了。这种品牌形象降低所引起的隐性机会成本往往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三、我国服装市场价格策略调整的新思路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打折”策略无论从显性机会成本还是从隐性机会成本的角度而言对我国服装行业的整体及其发展都是不利的,但当前商家选择“打折”策略却可获得收益最大化,笔者认为这种矛盾的源头主要在于服装产品的标定价格。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各项经济活动均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其中服装产品的价格已与西欧国家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同类服装产品的零售价在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是基本相同的,这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国国民收入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服装上的相对购买力自然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从这一点来看,过高的服装标价并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与其选择“打折”这种高机会成本的价格策略,不如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直接将服装的定价确定在一个合理的低价价位,并选取“全价”策略。首先,在这种低定价策略情况下,“打折”策略的相对显性成本将迅速升高。比如如果现在定价300元的服装采用5折即150元销售时其投资回报率为50%,则其成本为100元,收益50元。如果直接将其价格定位于150元,则原价销售时,其投资回报率仍保持在50%,即利润50元;但此时即使采用7折销售,其投资回报率将只有5%,即利润只有5元,相对于打折销售的5元利润,50元的显性机会成本是不可接受的。其次,相对于当前的“打折”策略,选择定价调整后的“全价”策略,虽然企业会损失一些价格调控上的灵活度,但高昂的隐性机会成本将不复存在。当然,在“全价”策略中,所谓合理的“低价”也必然是随着我国国情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收入的整体提高,这种合理的“低价”也应逐步提高,最后仍将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全价”策略,可以使我国服装企业在一种低隐性成本的环境下稳步发展,根据上面的分析,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服装企业的信誉度,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和亲和感,有利于我国服装市场建立和实施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钟芳:2006,出口大幅增长 单价有所提高[N].人民日报,2006-9-11(15)

[2]万新:2004,我国服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N].今日信息报,2004-7-1(002)

服装活动营销方案范文第3篇

一、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分析

(一)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途径,拓宽产学研研究平台,给学生增加课题研究的机会和企业合作的机会;通过建设校内外教育合作项目,给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交流和营销实战的机会。通过社会、企业、学校联合培养,综合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培养具有服装艺术、技术、管理营销和传播知识于一身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创建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课程体系根据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的培养理念,瞄准国际化、贴近大市场、服务产业链,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专业方向发展方向相适应的课程模块,强调专业知识之间的穿插、复合,培养学生全面艺术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的应用能力,创建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课程体系。

(三)扩大产学研合作,改善实践教学环境

1创建实践中心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围绕市场需求和就业市场要求,调整优化专业方向结构,建立新颖、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创建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吸纳学生参与各类产、学、研科研活动,让学生直接与企业对话,与市场接轨,参与到管理和营销以及传播过程,在亲身体验中提高专业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服装系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必须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的比例,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将目标服装商品做出前期包装策划,并设定市场进入模式、产品宣传纲要、价格定位与卖场定位、品牌传播,通过实践学习,熟悉并参与服装品牌管理营销传播全过程。

3多渠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应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和校内服装实验商场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增加新型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摸索新型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过程,增强课程内容与教学间的链接,同时组建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如:设计教师与工艺教师、营销教师、品牌传播教师合作共同完成一门或一个系列课程的教学,这种方式将会使学生的知识链接更为紧密;邀请企业资深专业人士参与到具体的服装课程教学中,直接给学生授课,进行作业点评,让企业了解学生和他们的作品,同时也让学生的作品有机会被企业认同,这样的课程学习变得具有实效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求知欲望。

(五)改革课堂教学,提倡案例式和课题式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在内的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改革课堂理论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师宣讲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资料分析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创新开发、品牌开发管理、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临场主持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以适应产业发展对服装人才的需要。

(六)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互动,建立保障体系通过创建各类实验平台、实习基地、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与服装行业的距离;通过校内外团队教学实践,并举办行业名家及创业成功人士讲座,力求使学生的在校教育与社会、企业三方互动。同时,重视社会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教育保障体系。

二、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步骤

(一)制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专业教学委员会根据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确立高级服装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建立本专业的知识教学体系、素质培养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制订服装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革新教学模块、补充教学内容,形成高级服装营销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二)制定实施方案教研室根据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制订实施方案,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建新的教学平台,确定分段实施计划商定教学模块与授课形式。

(三)对外交流形成合作通过团队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进行高级服装营销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根据实施方案,完善课程和教材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改革完善培养模式运行的保障措施。引进实用课题内容,设计主题情景,制作相应课件。保留研究过程材料,以备考核与评价。

服装活动营销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观;网络服装营销;认识;实践

1.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例如列宁说过:“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马克思说:“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使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要坚持从实践中来与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群众,一切要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

2.服装网络营销模式概论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网络营销概念的同义词包括:网上营销、互联网营销、在线营销、网路行销等。这些词汇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笼统地说,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开展的营销活动。

在发达国家品牌服装上网已经成为趋势。在美国,网络营销己成为服装销售不可忽视的模式。网络营销对服装企业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各大服装零售商都争相发掘网络这一新领域来维持和巩固已有顾客资源、增加市场份额。国内服装依然不是网络营销中的热门商品,但是其交易比例正在进一步提高。一旦网民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并适应了网络营销这一新途径,服装网络营销的市场将迅速增长,从而进入规模性的高速增长期。从产业生命周期看,目前中国消费类电子商务仅处于市场的导入期。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基数很小,还没有形成规模。

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服装网络营销中的体现

服装网络营销模式同样是形式变化的过程,在服装网络营销模式风靡之前,一些人就对服装网络营销设定一个目的性的预期,包括网络宣传、利用互联网有效的配置资源并且降低销售成本、网上支付、物流配送问题等。整个营销过程都是按照这样一个预期性的计划过程不断的进行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最终服装网络营销体系得以进一步的完善。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满足需求或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在服装网络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同样会受到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服装网络营销模式是来源于实践的,是策划者对服装销售市场的观察和分析,这样的过程必定会受到策划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在策划电子商务服装网络营销模式的过程中,策划者通过最开始对网络营销的构思、确定网络营销方案的市场调查、完善网络营销模式的不足等来运行网络营销,在具体的策划过程中,对策划方案不断的修改——创新——再修改——完善,最后得以策划出优秀的方案。作为策划者,应该秉承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以人为本,始终不渝地以广大消费者为出发点,在实践中检验服装网络营销模式的合理性,检验网络营销模式产生的社会效果,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运作既为卖家降低销售成本又为买家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又有层次性,即又创造性实践。创造性实践是人类实践的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为本质的特征。而创造性又是发展的本质要求。创造性实践对于服装网络营销来说也是特别重要的。在服装网络营销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例如最普遍的宝贝展示、网上支付、物流配送、诚信安全问题等,当面临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只有通过创造性实践才能找到解决方案,从而使认识或者理论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实践不仅可以检验真理的正确与否,同时还可以得出新的智慧,得出新的解决方法。

4.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服装网络营销模式的关系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化历程中,人类通过实践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同时,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进步,同时对人类服装销售模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各个时期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人们的实践能力也各不相同,由此服装营销模式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服装作为一种传统零售业,传统的购买方式是“买衣先试穿”,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观念束缚至深,客户们总要先经过亲身试穿、触摸面料等来确定服装的款式、型号、风格等是否与自己的气质、肤色、体型等相称,而这正与目前网上不可试穿的服装购买模式相背。服装网络营销提供的是一个虚拟的市场,因此就网上服装销售而言,最突出的问题是消费者无法在网上进行试穿。如果客户不能对从网上购买的服装有充分的信任度,会使他们对网上购买服装的方式产生一种抗拒心理,这就增加了网上销售服装的难度,严重影响并制约了网络服装销售的发展。人们经过不断的实践后,设计出网上试衣系统,最终解决这一难题。

网上试衣系统是能够提供服装网络消费的最直接的技术要求,它是一种为方便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以现实卖场为参考而虚拟设计的一种网络试衣方式,即通过借助一定的工具,把着装效果和感觉尽可能转化为一种视觉感受,帮助消费者去选择,进而完成购买活动。消费者通过登陆网站并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等关键部位身体尺寸,系统很快就可以生成一个具有消费者自己体形特征的三围虚拟模特。该网络模特可以代替消费者本人在网上试穿衣服装,模特还可以向不同方向旋转,以便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服装穿着效果。此外,系统还可以配置基本色卡和脸型发式库,随时供顾客调用。虚拟试衣技术的盛行将拓宽消费者对服装合身性的认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网上购衣的效率。但是,由于网上虚拟试衣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虚拟试衣系统的试衣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服装的质感,以及舒适度的网上模拟还是不尽人意,与现实试衣效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网上虚拟试衣是今后网络服装销售的发展方向与要求,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类不断实践下,虚拟试衣技术会取得成功。

5.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马克思的实践观本身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完整的把握,在我们今天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服装网络营销模式才会不断完善。(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9.

服装活动营销方案范文第5篇

营销形式体现品牌性格

2009年12月末,Gucci第五年度“Gucci Campaign to Benefit UNICEF”慈善筹款活动,一如既往以圣诞及新年佳节期间的销售推广为核心,推出由Gucci创作,总监Frida Giannini设计的原创系列产品,于全球逾200间Gucci专门店及独家发售。几乎同样的时间,Prada也发表了2009年全新的圣诞礼物系列,如精致的钥匙环等。显然一线大牌大力宣传的圣诞主题不是打折,不是赠送,而是慈善,是礼物。同时这些大牌在圣诞节期间还会推出优惠的折扣活动,回馈忠实的品牌迷们,这样的机会一年不过几次,有些大牌甚至推出秘密促销(Secret sales)等少量人才能享受的优惠政策。

还有一些中档品牌,多数选择与商场合作,做一些打折的活动。但是也有不少时尚品牌,尤其是拥有自身忠实客户的品牌则选择不参与商场活动,在各终端开展品牌自己统一的买赠活动。但是无论哪种形式,商场品牌店中店和专卖店里纷纷挂出各种显眼的促销POP海报,各种象征节日喜庆的装饰品摆设在货架上,让店铺的购物环境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在此,笔者对国内服装品牌的节日营销提出几条建议供春节促销时参考。

节日营销主线:体现品牌特性

从节日营销方案层面上看,已经建立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企业,节日营销切忌一味采用打折手段,而是要考虑品牌的长远和综合利益。扩大销量虽然是企业节日促销的重要目的,但是,维护品牌的长期、综合利益才是每次节日促销方案的最终意义所在。优秀的品牌商要研究节日消费心理行为、节日市场的现实需求和节日特有的文化,与自身品牌内涵相结合制定出行之有效、颇具节日特色、适应节日的营销组合。这样的营销并不应一再强化价格因素,而应视为品牌和消费者沟通的机会,使消费者在体验中形成品牌认知,反复强化,最后构建对品牌的忠诚度。正如ESPRIT品牌一样,虽然在国内也是以商场店中店作为最主要的零售终端业态,但是往往在活动中自成一格,采用自身折扣或者精美的赠品,维护品牌形象,同样路线的还有Teenie Weenie等等。

节日营销重点:加强终端管控和支持

从节日营销执行层面上看,为了让促销活动能够顺利地在终端展开,品牌商应更加重视对渠道的管控。在当前,服装市场的水平扩张在发达区域已经基本完成,由于市场接近饱和状态,传统的开店模式已经不在确定能够带来利润,品牌商甚至整个行业的未来利润增长将更多依靠垂直提升的方式来完成。各领先的品牌运营商当前均非常重视每个区域的市场深耕,同时开始关注单店的效能问题。这样的盈利方式使得品牌商更加重视与各区域大经销商的关系和合作程度。

而且终端管理的职能逐渐从分销商、经销商向更加了解产品、人才更加聚集、价值链上话语权更大的品牌商转移,同时渠道的合作也更加紧密。品牌商无论是常规促销还是节日促销,都从原来的方案制定转变到现在监督执行,在逐渐向下渗透,而原来品牌商的市场费用则更多应用在开店支持等方面。未来,在门店促销,小型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将加大,保证从产品设计、价格、渠道和促销都更加贴近消费者。

节日营销新趋势:多渠道结合

服装活动营销方案范文第6篇

2006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出口创汇327.18亿美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实现高达30.21%强劲增长。服装产品的“中国制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随处可见,其高性价比也深受当地人民所欢迎。然而不同于如火如荼的国际市场,国内服装市场却是一片“打折”之声。据调查,70%的消费者喜欢到大型商场或者专卖店购买服装,然而,当进入琳琅满目的大型商场时,与其他商品相比,醒目于服装专柜前的各种“打折招牌”已成为服装零售业的一大特色。可见,“打折”已成为服装市场的一种主要价格营销手段。以下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我国服装市场目前价格营销的利弊予以分析。

一、机会成本及其分类

机会成本是一个现代经济学概念,其表述往往用“资源”的选择性配置来描述,比如:当某“资源”用于A用途就不能同时用于B用途时,则该“资源”用于B所产出的价值就是选择将其用于A用途时的机会成本。这里的资源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各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等等。

笔者认为机会成本是指现代经济活动在面临多种执行方案时,选择一种方案后,被放弃的其他方案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益。将这种被放弃的最大收益理解为选择某一方案的成本之一,并与传统会计方法所估算的被选择方案的收益相比较,通过判断其大小来做出最优化的行动决策。由此可见,机会成本并不是某一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直接成本,而是用来与该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益进行比较的一种假设性的收益,一种预估的被放弃的其他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是相对的,辨证地,如果面临在两种方案之间的决策,则这两种方案所产生的预期收益互为对方方案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按其量化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1.显性机会成本

人们往往希望对机会成本进行尽量精确的量化来指导自己做出最优化的决策。有些时候机会成本是可以进行较为精确量化的,笔者将其定义为显性机会成本。作为显性机会成本的一个经典例子,比如资金的银行利率,就是将该资金用于其他投资(如股票投资)时的机会成本。如果将该资金存入银行,可获得净利率10万,而投资股票获得的收益为15万,则考虑机会成本后的净收益为5万,大于零,可以认为股票投资是成功的;如果投资股票获得的收益只有8万,则考虑机会成本后的净收益为-2万,小于零,可以认为股票投资基本是失败的。

2.隐性机会成本

有时机会成本很难量化,或者在决策前根本无法量化但又的确存在,构成这种机会成本的收益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来体现,笔者将其定义为隐性机会成本。由于这种隐性机会成本不易量化,因而在文献中往往不作讨论或者一笔带过。比如一个成功的职员是否进行MBA的培训问题。选择读MBA其机会成本很大部分是显性的,比如读MBA的学费,生活费等等,因而讨论起来比较方便。但该职员选择不读MBA的机会成本则很难进行定量或者半定量分析,因为其获得MBA学位后的收益是一种远景收益,是肯定存在的,但却是难以预估的。

显性机会成本因其显然性而较易受到决策者关注,与之相比较,隐性机会成本由于难以量化且经常涉及到的是长期利益,往往由于经营者短期利益的急迫性而易于被忽视。

二、我国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机会成本分析

在我国各大商场中,与其他大部分产品所采取的“明码实价”的价格营销策略相对应,广大服装专柜普遍采用的“打折”的促销手段作为销售商选择的一种价格营销策略,其机会成本的存在也是必然的。为了便于对这种价格营销策略的显性机会成本和隐性机会成本进行分析,笔者首先作一个假设:将6折以下的价格策略列为“打折”行列,并以5折为代表;将不打折或者基本不打折价格策略列为“全价”行列,我国商场大部分服装柜台都属于“打折”行列。本文所分析的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机会成本主要针对这种“打折”的价格营销策略。

1.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显性机会成本

就服装的价格面值而言,“打折”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如果一件标价300元的服饰分别以原价或者5折卖出,则打折的机会成本将高出其收益150元。然而如果该服装只有打折才能被顾客接收,则可以认为“打折”机会成本并不存在。因此,“打折”策略中的显性机会成本并不能以标价和打折价的差价简单推算,而应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估算。据统计,由于对服装“打折”的预期,100名受调查人员中,50名顾客将选择打折时购买商品,而只有37名顾客会在价格高位时购买。以人均1件计算,如果服装全部“打折”销售,商家将获得销售额(50+37)×150=13050元;如果完全不打折,根据最简单的“抛硬币”原则,50名选择打折时购买商品的顾客中将有25名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全价购买,即商家获得的销售额为(50×50%+37)×300=18600元。可见,如果不考虑“打折”所带来的资金的快速周转收益,就服装市场的整体行情而言,“打折”策略的机会成本(18600元)将高于其收益(13050元),是不合算的。相反,如果选择“全价”策略,则销售收益(18600元)将大于机会成本(13050元),但与此同时,服装总体销售量将可能减少25/(50+37)=28.7%。如果这种销售量的减少由整个服装市场均摊,则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商家应取缔“打折”营销策略。但有趣的是,如果总体销售量的减少由部分商家承担,则这些商家“打折”的机会成本亦即其采取“全价”策略时的销售收入将迅速降低。比如如果其销售量减少50%,则这些商家“打折”策略的机会成本将降低至(25+37)×300×50%=9300元,从而低于其选择“打折”策略时所带来的收益(13050元),不难理解这些商家将采取“打折”策略追求其市场份额和收益的最大化。依此类推,部分商家“打折”策略将导致所有商家“打折”策略中机会成本的降低,从而使“打折”发展为一种普遍行为。可见,这种“打折”策略往往是大部分商家为获得当前销售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被动选择。

2.服装市场“打折”营销中的隐性机会成本

回顾我国商场服装零售业的“打折”史,早期是各大商场利用各种喜庆节假日(十

一、元旦、圣诞、店庆等)打折促销,接着发展为几乎所有周末都要打折,进而发展为每天都有打折的理由。打折的品牌也从低端品牌发展到现在包括国际知名品牌也时不时参与到“打折”行列。折扣的程度也由以前的满200送200发展成经常性的2~4折。笔者认为这种“打折”从范围到程度的不但发展将降低服装企业的品牌声誉,严重影响其品牌形象,表现为隐性机会成本的显著增加。首先,“物有所值”是消费者普遍持有的一种购物心理,当商家均以高额折扣销售服装时,顾客会对服装标价的合理性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有时会发展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品的抵触心理。比如消费者在不打折时购买了某一服装,在还没来得及穿时该服装已降为5折,无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打击,从而影响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潜在的购买欲。其次,消费者往往认为商家销售商品时是盈利的,因此商家“打折”程度的不断增加会引起消费者对该产品实际成本的合理怀疑,进一步对产品的使用价值产生怀疑。当消费者普遍认为该品牌的使用价值远低于其定价时,就会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该品牌的品牌声誉也就荡然无存了。这种品牌形象降低所引起的隐性机会成本往往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三、我国服装市场价格策略调整的新思路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打折”策略无论从显性机会成本还是从隐性机会成本的角度而言对我国服装行业的整体及其发展都是不利的,但当前商家选择“打折”策略却可获得收益最大化,笔者认为这种矛盾的源头主要在于服装产品的标定价格。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各项经济活动均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其中服装产品的价格已与西欧国家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同类服装产品的零售价在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是基本相同的,这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国国民收入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服装上的相对购买力自然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从这一点来看,过高的服装标价并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服装活动营销方案范文第7篇

2006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出口创汇327.18亿美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实现高达30.21%强劲增长。服装产品的“中国制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随处可见,其高性价比也深受当地人民所欢迎。然而不同于如火如荼的国际市场,国内服装市场却是一片“打折”之声。据调查,70%的消费者喜欢到大型商场或者专卖店购买服装,然而,当进入琳琅满目的大型商场时,与其他商品相比,醒目于服装专柜前的各种“打折招牌”已成为服装零售业的一大特色。可见,“打折”已成为服装市场的一种主要价格营销手段。以下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我国服装市场目前价格营销的利弊予以分析。

一、机会成本及其分类

机会成本是一个现代经济学概念,其表述往往用“资源”的选择性配置来描述,比如:当某“资源”用于A用途就不能同时用于B用途时,则该“资源”用于B所产出的价值就是选择将其用于A用途时的机会成本。这里的资源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各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等等。

笔者认为机会成本是指现代经济活动在面临多种执行方案时,选择一种方案后,被放弃的其他方案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益。将这种被放弃的最大收益理解为选择某一方案的成本之一,并与传统会计方法所估算的被选择方案的收益相比较,通过判断其大小来做出最优化的行动决策。由此可见,机会成本并不是某一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直接成本,而是用来与该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益进行比较的一种假设性的收益,一种预估的被放弃的其他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是相对的,辨证地,如果面临在两种方案之间的决策,则这两种方案所产生的预期收益互为对方方案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按其量化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1.显性机会成本

人们往往希望对机会成本进行尽量精确的量化来指导自己做出最优化的决策。有些时候机会成本是可以进行较为精确量化的,笔者将其定义为显性机会成本。作为显性机会成本的一个经典例子,比如资金的银行利率,就是将该资金用于其他投资(如股票投资)时的机会成本。如果将该资金存入银行,可获得净利率10万,而投资股票获得的收益为15万,则考虑机会成本后的净收益为5万,大于零,可以认为股票投资是成功的;如果投资股票获得的收益只有8万,则考虑机会成本后的净收益为-2万,小于零,可以认为股票投资基本是失败的。

2.隐性机会成本

有时机会成本很难量化,或者在决策前根本无法量化但又的确存在,构成这种机会成本的收益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来体现,笔者将其定义为隐性机会成本。由于这种隐性机会成本不易量化,因而在文献中往往不作讨论或者一笔带过。比如一个成功的职员是否进行MBA的培训问题。选择读MBA其机会成本很大部分是显性的,比如读MBA的学费,生活费等等,因而讨论起来比较方便。但该职员选择不读MBA的机会成本则很难进行定量或者半定量分析,因为其获得MBA学位后的收益是一种远景收益,是肯定存在的,但却是难以预估的。

显性机会成本因其显然性而较易受到决策者关注,与之相比较,隐性机会成本由于难以量化且经常涉及到的是长期利益,往往由于经营者短期利益的急迫性而易于被忽视。

二、我国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机会成本分析

在我国各大商场中,与其他大部分产品所采取的“明码实价”的价格营销策略相对应,广大服装专柜普遍采用的“打折”的促销手段作为销售商选择的一种价格营销策略,其机会成本的存在也是必然的。为了便于对这种价格营销策略的显性机会成本和隐性机会成本进行分析,笔者首先作一个假设:将6折以下的价格策略列为“打折”行列,并以5折为代表;将不打折或者基本不打折价格策略列为“全价”行列,我国商场大部分服装柜台都属于“打折”行列。本文所分析的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机会成本主要针对这种“打折”的价格营销策略。

1.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显性机会成本

就服装的价格面值而言,“打折”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如果一件标价300元的服饰分别以原价或者5折卖出,则打折的机会成本将高出其收益150元。然而如果该服装只有打折才能被顾客接收,则可以认为“打折”机会成本并不存在。因此,“打折”策略中的显性机会成本并不能以标价和打折价的差价简单推算,而应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估算。据统计,由于对服装“打折”的预期,100名受调查人员中,50名顾客将选择打折时购买商品,而只有37名顾客会在价格高位时购买。以人均1件计算,如果服装全部“打折”销售,商家将获得销售额(50+37)×150=13050元;如果完全不打折,根据最简单的“抛硬币”原则,50名选择打折时购买商品的顾客中将有25名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全价购买,即商家获得的销售额为(50×50%+37)×300=18600元。可见,如果不考虑“打折”所带来的资金的快速周转收益,就服装市场的整体行情而言,“打折”策略的机会成本(18600元)将高于其收益(13050元),是不合算的。相反,如果选择“全价”策略,则销售收益(18600元)将大于机会成本(13050元),但与此同时,服装总体销售量将可能减少25/(50+37)=28.7%。如果这种销售量的减少由整个服装市场均摊,则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商家应取缔“打折”营销策略。但有趣的是,如果总体销售量的减少由部分商家承担,则这些商家“打折”的机会成本亦即其采取“全价”策略时的销售收入将迅速降低。比如如果其销售量减少50%,则这些商家“打折”策略的机会成本将降低至(25+37)×300×50%=9300元,从而低于其选择“打折”策略时所带来的收益(13050元),不难理解这些商家将采取“打折”策略追求其市场份额和收益的最大化。依此类推,部分商家“打折”策略将导致所有商家“打折”策略中机会成本的降低,从而使“打折”发展为一种普遍行为。可见,这种“打折”策略往往是大部分商家为获得当前销售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被动选择。

2.服装市场“打折”营销中的隐性机会成本

回顾我国商场服装零售业的“打折”史,早期是各大商场利用各种喜庆节假日(十

一、元旦、圣诞、店庆等)打折促销,接着发展为几乎所有周末都要打折,进而发展为每天都有打折的理由。打折的品牌也从低端品牌发展到现在包括国际知名品牌也时不时参与到“打折”行列。折扣的程度也由以前的满200送200发展成经常性的2~4折。笔者认为这种“打折”从范围到程度的不但发展将降低服装企业的品牌声誉,严重影响其品牌形象,表现为隐性机会成本的显著增加。首先,“物有所值”是消费者普遍持有的一种购物心理,当商家均以高额折扣销售服装时,顾客会对服装标价的合理性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有时会发展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品的抵触心理。比如消费者在不打折时购买了某一服装,在还没来得及穿时该服装已降为5折,无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打击,从而影响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潜在的购买欲。其次,消费者往往认为商家销售商品时是盈利的,因此商家“打折”程度的不断增加会引起消费者对该产品实际成本的合理怀疑,进一步对产品的使用价值产生怀疑。当消费者普遍认为该品牌的使用价值远低于其定价时,就会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该品牌的品牌声誉也就荡然无存了。这种品牌形象降低所引起的隐性机会成本往往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三、我国服装市场价格策略调整的新思路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打折”策略无论从显性机会成本还是从隐性机会成本的角度而言对我国服装行业的整体及其发展都是不利的,但当前商家选择“打折”策略却可获得收益最大化,笔者认为这种矛盾的源头主要在于服装产品的标定价格。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各项经济活动均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其中服装产品的价格已与西欧国家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同类服装产品的零售价在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是基本相同的,这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国国民收入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服装上的相对购买力自然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从这一点来看,过高的服装标价并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服装活动营销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 营销陈列课程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46-02

在很久以前,人们就研究出视觉效果能给人带来直接的影响。而营销陈列就是通过视觉向消费者传达信息,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并刺激消费。营销陈列是中职服装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服装行中业必不可少的应用技能。本文探讨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专业营销陈列课中的应用。

一、教学基本理念

营销陈列课程是中职服装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重要课程之一,它适用于服装导购、服装陈列、网络营销等岗位工作。营销陈列课程的理论性、操作性很强,主要是通过对产品、橱窗、货架、道具、模特、灯光、音乐、POP海报等一系列陈列元素进行有组织的规划设计,并结合时尚文化及产品定位,运用各种展示技巧将服饰最有魅力的一面展现出来,并能提升其价值,从而以视觉形象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并刺激消费。中职服装专业学生除了需要掌握营销陈列课程的理论知识和陈列道具的熟练使用外,还需要学会对服装品牌定位、顾客的购买心理分析、提高自我审美素养等,从而拓展创造美的新思路,达到品牌形象提升、营造品牌氛围、提高销售值的“视觉营销”目的。因此,中职服装专业营销陈列课程强调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必须采取以知识、技能、态度结合的教育模式。而项目化教学模式正适合应用于中职服装专业营销陈列课程中,它可以通过设计多个不同情景主题的服装陈列项目,培养学生空间规划设计创新力,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感知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全面培养学生具备服装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能力。

二、教学现状与改变措施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缺少学习动力,自制能力比较差,对所学专业缺少兴趣,学习气氛也不太好。而营销陈列是一门多学科知识综合体,它包含色彩、搭配、道具、灯光、消费心理和品牌形象,等等。假如营销陈列课程采用传统的先讲授课本上所有理论知识,最后才进行综合实操的教学方式,将会造成学生不理解每个知识模块之间的脉络关系,最后学生在实践中无所适从,从而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最后再进行实践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而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比较切合当代中职教育实际和现代企业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营销陈列课程理论知识与网店商品拍摄陈列、产品专柜陈列、橱窗陈列、卖场陈列的工作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设计出四个项目进行授课,这四个项目分别是:“单品陈列设计”、“独立展示柜陈列设计”、“组合展示柜(橱窗)陈列设计”、“卖场陈列设计”。每一个学习任务都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在内容编排上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既要有新知识,又要融入旧知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日积月累、反复磨炼,才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加深学生对各类陈列设计的构思方法,掌握陈列设计展现的技能。

三、教学设计思路与目标

营销陈列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服装陈列工作岗位职责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即通过产品市场定位、布置背景空间、合理的陈列展示服饰产品为设计对象,以学生技能训练为主,结合教学实际,对不同风格的服装、服务对象需求、陈列空间等进行任务分析、市场定位、陈列创意和实操为主线构建项目教学课程。按项目教学设计学习过程,以陈列设计理论知识、陈列技能训练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各种岗位的具体任务,使其理解并掌握陈列设计和表达等技能,逐步形成相关职业能力。

营销陈列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陈列技巧、审美感知、团队沟通协作等相应职业能力。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营销陈列课程将充分利用校外合作企业、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内课堂三个环境进行教学,以使课程内容能够更好地与实践工作岗位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四、营销陈列课程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营销陈列以实际操为主要教学方法,将理论、流程、标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实际创作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教学,设计不同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单品陈列设计”、“单体展示柜陈列设计”、“组合展示柜(橱窗)陈列设计”、“卖场陈列设计”等四个陈列项目之间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但在知识和技能上却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下面以“单体展示柜陈列设计”项目为例介绍教学实施步骤:

(一)激发求知兴趣,引出知识要点

营销陈列这门课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这些正是中职生所缺乏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幻灯片、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单体展示柜陈列设计”项目开始前,教师将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不同情境的单个服饰展示柜(台)图片案例,一组为品牌服装专柜图片,另一组为街边服装地摊图片进行对比,然后老师提出“不同环境下使用怎样的陈列的方法?”“不同的成列方法吸引哪类消费者消费?”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探讨及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出独立展示柜的陈列特征和方式、陈列道具的应用、分析消费者心理和品牌定位,使得理论知识的学习能深入浅出,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项目任务”实践

根据项目化教学的需要,每个项目任务都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并且明确小组合作原则。“单体展示柜陈列设计”项目任务目标设定为:完成一个单体服装展示柜和一个展示台的陈列,要求突出商品服饰,并达到视觉美感和符合消费对象心理。然后对项目进行细化,使其分解成一系列的小活动任务,由小组共同协作逐一完成:

1.设定消费对象,分析消费者心理和品牌形象定位,选择合适的服装陈列方式,使展示陈列与产品形象产生视觉连贯性。

2.结合前一个项目“单品陈列设计”中学习的服装色彩搭配、辅助道具等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此陈列实践中。

3.根据前两项小活动任务学习编写陈列设计方案初稿。

4.组织学生到服装零售企业专柜进行实地参观,从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和设计创新意识,学生可在项目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陈列设计方案,促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敬业精神的养成。

5.根据陈列设计方案,利用服装陈列实训器材进行陈列实践,完成“单体展示柜陈列设计”项目任务。当学生遇到难点时,教师可采用启发问答形式诱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完善设计方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和应用知识,实现“做中学”,掌握专业技能。

(三)课程考核与教学评价

营销陈列课程教学评价依据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以多元化的方式实施评价。

1.项目完成后由老师安排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对陈列操作过程和陈列成果、职业素质等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2.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3.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通过多方面评价检验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检验教学效果,还让学生分享他人成果的快乐,清楚自己学会了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下一个新的项目活动。

五、实施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教师在整个营销陈列课程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教师是引导者;在项目活动开展前期准备时,教师是组织者;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协助者;在项目成果评价中,教师是鼓励者。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尊重学生劳动成果,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学习兴趣和信心。

第二,明确陈列项目活动中的工作分配和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确保在项目活动实施时都能人人动手,实操出效果。

第三,为学生创造更多技能展示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比赛、开展学生技能作品成果展、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协助承担陈列相关工作,等等,挖掘学生最大潜能。

综上所述,中职服装专业营销陈列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它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调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等等。中职学生只有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应对社会工作岗位的各种问题和变化。

【参考文献】

[1]杨焕红.服装陈列对销售的影响[J].现代企业教育,2009(16)

[2]刘博,马艳玲.中职学生学习特点[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陈超,黄柳琴.中职学校服装专业项目教学法应用和分析[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11)

【作者简介】欧利惠(1984-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教师。

服装活动营销方案范文第9篇

1.1设计与管理工作内容的相互渗透

服装品牌是以服装产品来满足消费,获取利润,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服装风格也向个性化方向发展。“量体裁衣”成为服装设计最理想化的境界,而网络平台使服装设计师能快速得到消费者的信息反馈,然后结合自身丰富的设计经验迅速做出设计决策,让设计师不仅承担设计职能还担当了部分管理者的角色。这种设计与管理工作的相互渗透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贴合消费者的身心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1.2设计实施和营销手段更加灵活、具有弹性

利用网络可以达到迅速获取信息和整合资源的目的,以人为本的迎合顾客的需求来设计或协调团队的活动方案。因此,能节省从设计到销售的产品生命周期,增强了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品牌需要建立适用于自己的设计管理模式,并不断进行改善和优化,才能以更好地运作和服务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提升品牌价值。灵活的设计管理体系在这种发展机遇之中,成为团队最重要一种的战略性资源,产品设计和团队侧重点存在差异性,所以设计管理工作根据自我需要做的灵活多变。目前互联网上服装品牌营销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基于淘宝平台的“直通车”营销活动、“淘宝客”营销方式等,基于第三方软件服务的微博、微信等各种应用软件的营销方式,都进一步强化了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与其相关的设计管理方式也都在不断探索之中。

2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网络女装品牌设计管理框架

对于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网络女装品牌来说,拥有一个相对合适的设计管理模式十分必要,它可以规范品牌运作,使品牌效益尽可能最大化。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网络女装品牌的设计管理模式应以设计工作为核心展开,从设计决策、设计组织等方面将线上线下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组合。

2.1设计决策体系

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制订的行动方针,设计决策就是组织为了达到某种设计目标目的,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或策略,并加以实施的过程。美国经济学家赫伯特.A.西蒙在谈到管理的本质时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2.2设计组织结构

建立符合一定管理模式的相对完备的组织机构,可以使团队工作有序而规范。传统的部门分工模式职能活动较多,使得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降低了工作效率。有了网络的介入,管理方法与手段更加丰富、有效,网络提供给管理者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管理模式,方便团队根据发展情况自由做出选择。网络女装品牌的基本组织结构框架如图1,实现了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管理。例如,在淘宝平台上,卖家可通过在线联系物流公司直接下物流订单,货物的物流信息也会第一时间同步在订单信息里供消费者和卖家双方查询,为卖家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3结语

随着人们衣着消费层次渐趋分明,个性化与多元化特点的服装的需求逐渐凸显,而网购的大环境也在逐渐成熟,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网络女装品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品牌的建设、设计管理都是长期实践的过程,是对设计、企业以及顾客进行的新型管理。随着网购群体的壮大,网购消费群的购物消费心理的逐步成熟稳定,网络服装品牌的设计管理通过不断地探讨学习和完善,品牌才能不断成长、成熟。

服装活动营销方案范文第10篇

“我做服装这么多年,最后赚的就是一堆压在库房的衣服!”一位服装经销商颇有些经典性的抱怨道破了这个行业陷入的困局。

竞争的同质化导致大部分服装企业患上了“大公司病”,表现出来的第一个症状就是库存――据估算,排名前几位的企业库存至少在亿元级,库存成为行业“癌症”。特别是2003年一场SARS,把服装库存问题暴露无遗,形成全行业高达50%以上的大面积库存,造成近三成服装企业难以为继。第二个症状是变成“服装恐龙”――多数服装企业对市场和客户的变化响应迟钝。

同质化是企业竞争到一定高度的“行业标准”要“玩”必须先过“同质关”,即先要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平。换句话说,同质化就是一道不低的“门槛”。但企业要保持比较优势,则必须要超越同质化。如果满足同质化,就会淹没在“大海”之中。

21世纪是阶层细分、个性张扬的时代,消费进入1+1或1对1模式。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实际就是差异化,这必然要求企业供给的差异化。因为企业惟一目的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海尔CE0张瑞敏曾对笔者谈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他说只有两个宇,“客户”!

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要么具有成本优势,要么实行差异化战略,能够在细分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当今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逐步细分BOBO、中产阶级……阶层还细划出亚阶层。今后的社会将步入CLUB经济时代,每个小群体都会围绕“自己”的“组织”,消费“自己”的品牌,在“自己”的“地盘”活动。

面对社会阶层从“大众”时代步入“小众”或“分众”,消费模式步人多品种、小批量时代,企业如果拿不出新举措,细分市场,采用二维、三维战略,满足差异,创造差异,而沿用平面时代的“一体化”战略,将必死无疑。

战略转型

面对这种困局,仕奇开始寻找自己的突围之路。放眼国外,成衣和定制之间的比例关系正悄然变化:美国2002年成衣销售下降6%,日本的成衣销售持续下滑,定做成为企业和个人服装消费的主流,英国查尔斯纺织CEO访华时说道欧洲中产阶级95%以上以定做服装为荣。再看国内2003年我国GDP超过1万亿美元,人均GDP首次达到1000美元,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商务交流增加,服装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外20世纪80年代逐步兴起的定制营销在国内推广的时机成熟。国内服装行业原来零售和定制没有分开,专业化分工要求分出子行业,团体职业装定制和个人1+1量体裁衣的服装定制行业应运而生。但职业装不是简单的产品买卖,如果企业还延续传统的经营模式,以简单提品的模式将无法满足客户。市场和消费者的特点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战略

表1《仕奇11分满意定制》评分表思路转型,把卖产品变成卖服务。

顺应这种需求变化,仕奇把目标调整为争做职业装定制细分市场老大,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改变以往无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以定制营销作为差异化的经营模式。

循着这个突破口,仕奇确定了突围之路――战略定位差异化转型,即由产品生产商向团体和个人服装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相应的经营模式调整为以定制直销实现零库存,其实现方式是量体裁衣。

在仕奇创新的定制营销直销系统中,给经销商的不仅仅是全系列的产品,更多的是提供解决方案。运用中外协作设计网络,通过对客户的企业文化研究,了解其行业特征,根据其内部岗位特点,结合全球最新设计理念和国外领袖企业的样本对比和吸收,仕奇可以提供整套职业装定制解决方案。同时,定制可以实现较高的增值――独一无二的产品和1对1服务的价值是批量生产无法比拟的。当然,这种转型具备很大的风险,如破坏原有的品牌形象、全员面临战略转型之后的心理和技能的调整和再造,但转型有风险,不转型面临的风险更大!

战术跟进

一、“11分满意定制”不仅是产品,更是服务

明确自己不是售卖一种产品,而是服装解决方案的服务,仕奇给它赋予了一个有些悬念的的名字――“11分满意定制”。广告语也自然产生“11分用心,11分满意”。

“11分满意定制”抓住定制流程的11个关键性环节,让顾客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将这些环节相对应成客户考评企业的管理机制。

《仕奇11分满意定制》评分表(见表1)。

仕奇职业装流程模块化、集成化、规范化。这个流程的成功缔造是直销模式加速周转、减少成本、快速反应、降低风险的关键。

11分满意定制把流程分为11个关键记分点,每项按1分进行计算,《仕奇11分满意定制》请客户进行逐项评分,通过“内外监督”,保证生产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每项按A=1分、B一0.75分、c一0.5分、D=O.25分、E一0分评分。

二、再造营销、研发、生产流程

战略定位的转型要求我们全面调整营销、研发和生产流程。总体原则是以定单履约为中心,以《11分满意定制》为考核依据,以361度服务为手段,实施全流程客户满意工程。

1.营销体系强化以“主动接近顾客”为重点就是俗话说的“走出去”,改变“坐商”习气。仕奇决定实施六大营销手段A广告传播。由公司负责,但耍求营销业务人员监测广告效果,要求其口头传播。B.电话营销。要求营销业务必须具有自建的准客户数据库,每天要求电话拜访次数20次。CDM直接邮件。由营销人员提供重点客户名单,公司定期寄送。每人要求提供200名。D.产品目录营销。由营销人员上门推广,要求其反馈客户对目录的意见,以便于每年两次的目录修订。E.网络营销。利用数据库,通过E―mall进行陌生拜访,每天要求5次。F.人员推广,即上门推销。要求业务人员每天陌生拜访次数2次。

2.研发体系以“倾听顾客的声音”为重点调整流程。原来我们的设计师大多风花雪月,“呕心沥血”为顾客闭门造车,习惯对顾客以“专业知识”进行教育。仕奇做了一个重大调整,把设计人员视同业务员管理。张瑞敏就在海尔取消了“设计师”,改为“型号经理”。由具有学术气息的“师”到具有“铜臭味”的“经理”,可以说是设计师职业划时代的革命!我们要求,设计师必须协同业务人员走出去,接受客户的“再教育”。同时,在分配上与业务直接挂钩,设计方案最终采纳的话,提成与业务人员按比例“瓜分”。

3.生产体系消灭“服装恐龙”。现代的企业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精细化生产管理,细分多道工序,有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面。原来的生产线设计是以批量为主,某种号型的服装一生产就是几百几千套,甚至上万套。但现在消费观念趋向个性化,每种服装不可能生产很多,“多品种、小批量”。而精细化“傻瓜型”生产管理造成工人技能单一,如遇工序或工艺变化,即造成生产混乱。服装企业要跟上经销商的采购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比以前更迫切。否则,将像恐龙一样不适应环境变化而灭绝。

于是,仕奇“化整为零”拆分生产线,把大线变成小线,合并工序,工人一专多能。同时增设一条快速反应线,用于样衣生产和招投标。中心思想是进行柔性的“四化”改造生产线扁平化、工艺环保化、产品多样化、工人技能综合化。整合资源,一切围绕为客户提供11分满意的服装解决方案服务。

三、通路差异化:从分销到直销

1.像“戴尔”定做商用电脑一样定制职业装。服装传统的“坐商”模式,在客户资源方面很被动,缺乏个性化服务,很难满足顾客购物的便捷性和心理需求。同时,商场经营趋同,购买分散,流通费用过高,货款账期拖沓,产生库存。服装传统营销模式对场地、租金、首批进货款要求相当高。经销商经营品牌服装一般需要投入60万~70万元,甚至100万~200万元,风险很大。而加盟“仕奇11分满意定制”直复渠道,三类地区加盟费用只需5万元,二类、一类地区加盟费用只需十几万元,大致相当于传统分销模式投入资金的1/10~1/4。直销方式不需金街旺铺,不需进现货。甚至可以采用无店铺经营只需设立办公问和展示间就可以开业大吉。

2.“削藩”,建立面向社会的特许经营直销通路。通路如何建设?直营,还是特许)我们决定进行全国范围的首次直复渠道特许招商。一则特许经营方式已成为新经济时代资源共享的渠道模式,盟主可通过特许经营进行快速覆盖,节省固定投资,同时促进通路的“本地化”,加盟商通过加盟知名品牌,起点高,切入快,进入风险降低。二则是,我们想通过特许加盟,实现企业内部市场化。仕奇在国有体制改制之前,已经形成全国的自营渠道体系。可以说,有些分公司、办事处患有严重的“国有企业病”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虽然仕奇刚刚进行改制,但更要“改芯”!我们决定每个城市都对外招商,不设“自留地”。原来的“自己人”和意向加盟商站在“同一起跑线”比赛,通过完全的市场化考察,比较《市场可行性方案》,谁赢谁干!通过“以外促内,内外兼修”的策略,“赛马不相马”,保证了我们招到质量好的加盟商,这也对原有渠道产生了极大震动。有的通过“赛马”,转变成纯粹市场化的加盟商,实现了“改芯”。竞争失败的地区自然实现“削藩”。

四、服务差异化

1361度服务。即服务全流程,服务全方位,1度代表服务增值,服务创造附加值。实施“顾客100%满意度工程”每件服装必须力争顾客100%满意。仕奇职业装在把握整体性的同时,采用量体裁衣,在细微之处满足个性化追求。在定制活动中出现一定的返修率是正常的,一是因为与购买成衣的环境和习惯不一样,购买成衣实际上的合体率只能达到60%左右,但人们已习惯此种购买方式,也知道不会因为袖口、衣长的长短等细微之处而修改,另一方面,与每一个顾客体形的变化、穿着习惯有关。

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一个误区服务就是售后服务。我们在提倡服务差异化中,始终灌输一点服务不等同售后,服务应该增值。为更好地服务好客户,我们成立“仕奇新形象俱乐部”,只要购买仕奇职业装的人士均可加入,我们为会员提供积分购物、以旧换新、商务交流、旅游休闲、生日贺礼等项服务。同时,每逢重大节日或客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们均要求业务人员对客户进行规律性回访。

2.定制营销和直复通路的一个关键问题要靠速度解决用户的等待时间。

“以销定产”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能以牺牲客户的宝贵时间为代价。为提高订单反应速度,仕奇首次提出一般订单“一周交货”,如果晚交,自罚赔偿。国内很多企业也在开展职业装业务,但定制的产品开发、生产流程、营销模式并没有同零售体系分离,不适应定制营销需求。相对于海尔17小时根据客户要求开发个性化冰箱的效率,服装企业落后很多。作为大的品牌公司,必须处理好工业化大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快捷服务及多变要求。否则会蜕变成“服装恐龙”!

上一篇:服装批发营销方案范文 下一篇:服装零售营销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