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1:48:36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园林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problemswhich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spaceorder,dimensionexpediency,artisticqualityofvisualeffect,ecologicalfeatureofenvironmentandcontainmentofthelieu.Theexplorationoftheseproblemsprovidesawideplatformfordesignerstoexpresstheirthinkingandbroadentheirhorizons,whichhelpsthemtakeeverydetailintoconsiderationtocarryoutlandscapedesignresearch.

Keywords:space;dimension;visualeffect;environment;site;landscape

从西方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到光怪陆离的荷兰风景油画,从中国的“囿”和“圃”到山水园林,“园林景观”这个富有魅力的词汇闪烁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光鲜而璀璨。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饰的可能,步入当代社会,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单一设计视角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笔者以一个更为宽泛的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探讨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探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

一、空间上的秩序性

(一)界定景观轴线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梳理空间内涵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模式的组合关系。

(三)区分空间等级

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系。

(四)确定空间序列

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高潮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二、尺度上的适宜性

(一)弱化人为压力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适时地协调尺度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谦卑的姿态修正尺度对于园林景观的压力。(二)遵从场地功能

笔者已论述过景观空间的内涵,并将抽象内涵具体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加轻松地把握。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才会使景观系统运作流畅,才会契合于景观外延的需求。

(三)协调园林体量

景观组织紧凑、灵活,在尺度上遵从于园林对于景观的支配。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地与景观共生。

(四)适宜人体尺度

无论探讨园林尺度、景观尺度还是设施尺度,最终我们的视角还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会群体。E.T.霍尔提出了人往的四种距离尺度:(1)亲密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小于0.5m,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视觉并不重要;(2)私人距离:人与人的距离0.5~1m,触觉和嗅觉起到一定的作用,视觉起到主导作用;(3)社交距离:人与人的距离1~2.5m(较小),2.5~5m(较大)认知主要靠视觉和听觉;(4)公共距离:人与人的距离5~10m,这个限定根据文化社会或个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视觉与听觉的信息摄取量占信息接收总量的90%,加上嗅觉以及社交空间等诸多因素,在边长为20~25m的立方体的景观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感知来进行社会交流,超出此范围感知的强度就会急剧地下降,这一空间的容积范围也为笔者提出适宜人体尺度这一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视觉上的艺术性

(一)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观层次的创造目的,将秀美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而借用自然本质之美是出于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刘晓光在其博士论文《景观象征理论研究》中将美分为: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4]笔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观的视觉体验。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更是在意于亲近自然的美学趋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发掘自然景色资源,以一种熟识的美感赋予景观广博的胸怀,以借景的创作方法将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二)创造界面之美

界面因空间而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景观中的竖向界面往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性格,而顶界面却是相对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关乎景观空间的整体美感,小面积的底界面也会影响到受用者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的形式美则关乎公众对于视觉美感认知的大部分体验,因为相对于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更充满着无限形态的变化与丰富的肌理表达。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思索“意味”与“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就是公众对我们实践中的界面之美内心中的美好震荡呢?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莎士比亚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艺术。确实如此,我们的界面之美是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要为他们量体裁衣。(三)意会空间之美

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它却是滞后的,只有公众在景观中快乐享受生活与游憩之时,我们的空间之美才会真正美得其所。

(四)隐喻人性之美

在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道路上,尽端无疑是人性之美。美最终要公众感知,隐喻人性之美是贯穿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和主宰一切景观创作的美学要义。人性之美,纯真、纯善。人性之美诠释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不是美丽的形式,也不是深长的意味,而是打动人的心灵。隐喻人性之美的原则也就是我们景观视觉创造期盼的幸福的终点。

四、环境上的生态性

(一)尊重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应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美学的魅力同等重要。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着这一价值观念。以这一观念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这一观念支撑生态景观的设计;以这一观念影响着设计师和景观受用的公众,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尊重生态价值是一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仅凭观念去解决景观中的实际问题,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则,让我们时刻有着关于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

(二)接纳生态基质

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不得不使我们去积极地接纳,并成为我们景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线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许多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概念,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从大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从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从生态基质的景观优势角度,我们都要细致地考虑。量身定做我们的景观,使自然的美好环境与我们的景观斑块更好地衔接,从而融为一体。

(三)修正场地环境

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景观的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噪声、尘土、建筑、季风、不良气流等都对景观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修正景观的环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即以景观的界面为媒介调解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如:通过营建高大乔木群景观阻隔噪声与不良空气;通过景观界面的营造疏导不良气流;通过场地内大量的绿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场地温度,等等。修正这一原则以批判的视角观察场地的现状,而批判是否精准还要依靠实践中准确地发掘与不断地实践来加以论证。

(四)挖掘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时而生。生态是对环境而言的,契合乡土正是从环境自身进行挖掘,从而探究环境和谐的本质。契合乡土决不仅仅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也不仅仅是泛泛的生态设计原则,它的要义在于解读乡土环境以此根植于景观设计之中,契合乡土的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延伸到经济、文化、美学等诸多的方面。契合乡土就是创造属于公众的美好园林景观环境,让人们真正地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五、场所上的包容性

(一)包容宽泛群体

场所是传播情感的空间能量,我们希望这一能量能够最大化地给予公众。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细致入微地深入到体贴人性的景观界面、毫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充满绿色生机的休闲景致、高效舒适的景观。场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们更要关注包容,一切景观营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公众的受用质量为主旨。包容宽泛群体不仅仅是指导实践的原则,更是景观营造的价值取向。

(二)汲取地缘文化

可以说,文化是场所聚合的第一动因,也是各种行为起始的缘由。景观设计也正是基于“文化动因”这一内聚力,将地域、民族、历史以及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积淀与生活模式转化成园林设计的素材和景观设计中空间组织的依据。无论是直观的视觉体验,还是行为及生活习惯;无论是物质构成的熟识感知,还是精神体验的似曾相识,关于场所感的认同,主要还是源于对地缘文化的认同,所以地缘文化的提炼深度与拓展广度决定了文化特质景观的品质,决定了能否得到公众认同。

(三)呼应心灵需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亲近自然、亲近绿色、亲近闲适、亲近运动。当我们将若干园林景观作品推出让人们去自由选择时,往往最多的选票都会投在关注心灵需求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涵盖了人性最为本质的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真谛。在设计实践中,契合高级的心理需求无疑是场所认同的绝佳途径。无论是出于亲近自然的心理还是出于休闲游憩的需求、甚至渴求获得喘息的愿望等。

(四)诠释景观精神

园林景观精神的诠释要依靠公众对于自然的参与,而不是在文字或是演讲中富丽堂皇地虚无包装。只有当公众在景观中享受生活时,那种场景才真正地诠释了平凡、真实而又生动的园林精神。场景的产生需要人物、场地与情节,而场地与情节的良好创造正是这一原则提出的初衷。在实践中,诠释景观精神意味着丰满景观的情感。景观诸多抽象的内涵要通过景观物化的形式得以实现,除必要的设施与场地,更多的要在景观界面加以诠释。物化的形式不仅仅停留在创造人们感知精神的层面,还要注重景观表达的深度与公众接受程度的良好衔接,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文化积淀深度。

六、结语

通过对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等设计要素的解析,强调了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和创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使设计师们可以清晰地获取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优秀、更适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33.

[2]阿摩斯•拉普卜特.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M].常青,张昕,张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0.[3]汉斯•罗易德,斯蒂芬•伯拉德.开放空间设计[M].罗娟,雷波,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56.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园林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problemswhich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spaceorder,dimensionexpediency,artisticqualityofvisualeffect,ecologicalfeatureofenvironmentandcontainmentofthelieu.Theexplorationoftheseproblemsprovidesawideplatformfordesignerstoexpresstheirthinkingandbroadentheirhorizons,whichhelpsthemtakeeverydetailintoconsiderationtocarryoutlandscapedesignresearch.

Keywords:space;dimension;visualeffect;environment;site;landscape

从西方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到光怪陆离的荷兰风景油画,从中国的“囿”和“圃”到山水园林,“园林景观”这个富有魅力的词汇闪烁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光鲜而璀璨。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饰的可能,步入当代社会,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单一设计视角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笔者以一个更为宽泛的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探讨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探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

一、空间上的秩序性

(一)界定景观轴线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梳理空间内涵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模式的组合关系。

(三)区分空间等级

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系。

(四)确定空间序列

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高潮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二、尺度上的适宜性

(一)弱化人为压力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适时地协调尺度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谦卑的姿态修正尺度对于园林景观的压力。(二)遵从场地功能

笔者已论述过景观空间的内涵,并将抽象内涵具体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加轻松地把握。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才会使景观系统运作流畅,才会契合于景观外延的需求。

(三)协调园林体量

景观组织紧凑、灵活,在尺度上遵从于园林对于景观的支配。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地与景观共生。

(四)适宜人体尺度

无论探讨园林尺度、景观尺度还是设施尺度,最终我们的视角还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会群体。E.T.霍尔提出了人往的四种距离尺度:(1)亲密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小于0.5m,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视觉并不重要;(2)私人距离:人与人的距离0.5~1m,触觉和嗅觉起到一定的作用,视觉起到主导作用;(3)社交距离:人与人的距离1~2.5m(较小),2.5~5m(较大)认知主要靠视觉和听觉;(4)公共距离:人与人的距离5~10m,这个限定根据文化社会或个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视觉与听觉的信息摄取量占信息接收总量的90%,加上嗅觉以及社交空间等诸多因素,在边长为20~25m的立方体的景观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感知来进行社会交流,超出此范围感知的强度就会急剧地下降,这一空间的容积范围也为笔者提出适宜人体尺度这一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视觉上的艺术性

(一)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观层次的创造目的,将秀美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而借用自然本质之美是出于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刘晓光在其博士论文《景观象征理论研究》中将美分为: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4]笔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观的视觉体验。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更是在意于亲近自然的美学趋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发掘自然景色资源,以一种熟识的美感赋予景观广博的胸怀,以借景的创作方法将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二)创造界面之美

界面因空间而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景观中的竖向界面往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性格,而顶界面却是相对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关乎景观空间的整体美感,小面积的底界面也会影响到受用者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的形式美则关乎公众对于视觉美感认知的大部分体验,因为相对于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更充满着无限形态的变化与丰富的肌理表达。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思索“意味”与“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就是公众对我们实践中的界面之美内心中的美好震荡呢?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莎士比亚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艺术。确实如此,我们的界面之美是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要为他们量体裁衣。

(三)意会空间之美

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它却是滞后的,只有公众在景观中快乐享受生活与游憩之时,我们的空间之美才会真正美得其所。

(四)隐喻人性之美

在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道路上,尽端无疑是人性之美。美最终要公众感知,隐喻人性之美是贯穿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和主宰一切景观创作的美学要义。人性之美,纯真、纯善。人性之美诠释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不是美丽的形式,也不是深长的意味,而是打动人的心灵。隐喻人性之美的原则也就是我们景观视觉创造期盼的幸福的终点。

四、环境上的生态性

(一)尊重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应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美学的魅力同等重要。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着这一价值观念。以这一观念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这一观念支撑生态景观的设计;以这一观念影响着设计师和景观受用的公众,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尊重生态价值是一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仅凭观念去解决景观中的实际问题,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则,让我们时刻有着关于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

(二)接纳生态基质

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不得不使我们去积极地接纳,并成为我们景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线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许多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概念,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从大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从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从生态基质的景观优势角度,我们都要细致地考虑。量身定做我们的景观,使自然的美好环境与我们的景观斑块更好地衔接,从而融为一体。

(三)修正场地环境

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景观的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噪声、尘土、建筑、季风、不良气流等都对景观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修正景观的环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即以景观的界面为媒介调解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如:通过营建高大乔木群景观阻隔噪声与不良空气;通过景观界面的营造疏导不良气流;通过场地内大量的绿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场地温度,等等。修正这一原则以批判的视角观察场地的现状,而批判是否精准还要依靠实践中准确地发掘与不断地实践来加以论证。

(四)挖掘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时而生。生态是对环境而言的,契合乡土正是从环境自身进行挖掘,从而探究环境和谐的本质。契合乡土决不仅仅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也不仅仅是泛泛的生态设计原则,它的要义在于解读乡土环境以此根植于景观设计之中,契合乡土的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延伸到经济、文化、美学等诸多的方面。契合乡土就是创造属于公众的美好园林景观环境,让人们真正地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五、场所上的包容性

(一)包容宽泛群体

场所是传播情感的空间能量,我们希望这一能量能够最大化地给予公众。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细致入微地深入到体贴人性的景观界面、毫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充满绿色生机的休闲景致、高效舒适的景观。场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们更要关注包容,一切景观营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公众的受用质量为主旨。包容宽泛群体不仅仅是指导实践的原则,更是景观营造的价值取向。

(二)汲取地缘文化

可以说,文化是场所聚合的第一动因,也是各种行为起始的缘由。景观设计也正是基于“文化动因”这一内聚力,将地域、民族、历史以及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积淀与生活模式转化成园林设计的素材和景观设计中空间组织的依据。无论是直观的视觉体验,还是行为及生活习惯;无论是物质构成的熟识感知,还是精神体验的似曾相识,关于场所感的认同,主要还是源于对地缘文化的认同,所以地缘文化的提炼深度与拓展广度决定了文化特质景观的品质,决定了能否得到公众认同。

(三)呼应心灵需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亲近自然、亲近绿色、亲近闲适、亲近运动。当我们将若干园林景观作品推出让人们去自由选择时,往往最多的选票都会投在关注心灵需求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涵盖了人性最为本质的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真谛。在设计实践中,契合高级的心理需求无疑是场所认同的绝佳途径。无论是出于亲近自然的心理还是出于休闲游憩的需求、甚至渴求获得喘息的愿望等。

(四)诠释景观精神

园林景观精神的诠释要依靠公众对于自然的参与,而不是在文字或是演讲中富丽堂皇地虚无包装。只有当公众在景观中享受生活时,那种场景才真正地诠释了平凡、真实而又生动的园林精神。场景的产生需要人物、场地与情节,而场地与情节的良好创造正是这一原则提出的初衷。在实践中,诠释景观精神意味着丰满景观的情感。景观诸多抽象的内涵要通过景观物化的形式得以实现,除必要的设施与场地,更多的要在景观界面加以诠释。物化的形式不仅仅停留在创造人们感知精神的层面,还要注重景观表达的深度与公众接受程度的良好衔接,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文化积淀深度。

六、结语

通过对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等设计要素的解析,强调了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和创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使设计师们可以清晰地获取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优秀、更适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33.

[2]阿摩斯•拉普卜特.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M].常青,张昕,张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0.[3]汉斯•罗易德,斯蒂芬•伯拉德.开放空间设计[M].罗娟,雷波,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56.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基于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具有经济性、生态性和高效性还应具备其自身的个性化。个性化指的就是园林中的景观要充分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在设计中注重景观特色和个性的挖掘保护避免在园林设计中忽视个性,造成雷同的现象。并且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精心分配、选择和组合,处处都要考虑周全,把设计做到尽善尽美。

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就要在各方面都尽可能的满足城市人群对它的需求。于此,基于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心里需求出发,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园林景观布局。设计师可以从当地的场地特点,使用者的活动内容、园林周边的环境等情况来的提供相应的设施。

如何建设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

1对园林植物进行优化配置

在对园林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有科学依据指出园林的景观设计应该以书目为主,实现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并且草、灌、乔的比例尽量保持在1:3:6最为适合。而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也表明,在耗水量当中草远远高于乔和灌木,在生态效益中则是草低于乔和灌木。所以,在路旁和广场宜多栽树木;而简易的乔、灌木就多长于居民小区之中。

2保持原生态,做到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做到节约的根本所在,从而要充分的利用各类资源来保持城市园林的原生态,保护当地园林的花草树木,对园林做好绿化、养护、修理等日常工作,在园林景观中达到完美的绿化效果,并体现出当地的特色绿化。此外,也应该根据园林的特点要尽量的节约水资源,多种植耐旱植物,这样既可满足景观的营养需求又可以减少多水分的使用。

3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技术创新

在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若能运用科技手段来实现灌溉和对城市的污水进行回收,从而实现开源节流,那么必将降低园林绿地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程度。这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利于城市水污染的处理,达到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4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进行管护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在植物设计环节注重对植物的选择的栽培,在往后的阶段还得运用科学的手段来对园林进行看护。于此,就应加强对养护人员的节水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节水技能;明确灌水的次数和量,从而达到减少用水量的目的;掌握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最后,还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强调以人为本,做到美化环境,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的目标;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最大限度地保护并改善自然环境,从政策上保证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实施。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水是生命之源,在物种起源到发展,都离不开水的痕迹。亲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语言。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之中,有“无园不水”的说法,“山水相依”“依山傍水”等,都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的基本规律。湿地景观就是利用现代的生态学原理和园林设计手法,重建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再现湿地景观的自然风光,给民众提供亲水、娱乐的场所。

2湿地景观的作用

2.1净水排污

城市湿地景观对净化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加速,有些城市的环境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湿地资源可以通过其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我国目前常用的是水平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这两种湿地景观对改善水污染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

2.2调节气候

调节区域的气候,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减低城市的热岛效应。相关科学数据表明,湿地中含有的炭素占陆地生物圈的3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湿地公约》都强调,湿地对区域气候的调节具有显著作用。湿地中,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作用和其水分蒸发,都使得大气和湿地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由此带动周边气候的转变。

2.3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是非常稳定并且复杂的,湿地是遗传基因的仓库和许多生物演替的场所。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场所,还为许多珍贵的濒危物种提供了生活环境为许多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繁殖的场所。所以说,湿地是当之无愧的“物种基因库”。

2.4丰富园林内容

过去,大多是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不太重视湿地景观的,即使有些许水景,也没有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因此,其园林设计主要是针对陆地而言。而湿地景观的形成,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范围扩大到了地球第二大生态系统,并扩宽了园林理论的研究范围。目前,全世界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趋势就是复兴城市滨水区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从大量成功的园林设计案例来看,要建设城市滨水区和湿地景观,不单单需要大量的绿地建设,还需要根据湿地生态系统固有的特性来进行绿化。不单单要种植水生湿地植物,还要改善其水底生态,充分发挥湿地景观的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湿地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应用形式

湿地景观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湿地景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自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有一定积水量的区域,可以建立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这些区域不需要过多的人为改造,主要以保护为主,使其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卫士”。而人为建造的湿地景观,是模仿生态系统建立的湿地景观,引入湿地生物,将景观设计和净水排污结合到一起。人工湿地不受地域的限制,更具灵活性,可以广泛运用于城市公园和居民社区。

3.2应用方法

湿地具有生物的多样性和空间的复杂性,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湿地景观的设计并非那么容易的[1]。湿地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涉及到生态学、社会和湿地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能设计出生态系统稳定、景观效果优美的湿地景观。

3.2.1对于天然湿地,保护为主要目的许多城市都拥有生态条件比较好的自然湿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但伴随着无限制的开发,已经遭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破坏。所以说,在天然湿地的设计中要遵循保护为主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以生态设计作为指导思想,在充分发挥湿地潜能的同时,保护湿地的完整性。在天然湿地景观的设计之中,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尽量围绕水域建造生态长廊,适当增加其休闲娱乐的功能却不影响生态,既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要,又避免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

3.2.2丰富人工湿地的植被景观湿地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植物景观设计。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知识,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应该根据不同的水深和土壤含水量进行不同的选择,建立物种丰富的湿地群落,形成生态系统稳定的湿地景观。水生植物对水位的要求差异很大。大多数湿生、沼生植物只需要20~30cm的浅水、浮水和挺水植物所需水深一般为30~100cm,而水生高等植物则经常分布在100~150cm深的水域内。一般选用季节性变化明显、体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来装饰湿地岸边,结合地形辅以灌木和乔木形成错落有致的湿地植物。另外,在浅水区普遍选择芦苇、荷花等发达的茎叶类植物,用于净化水源,美化环境。而在沼泽区经常种植鸢尾和菖蒲,不同的色彩、花期、品种搭配,与岸边的植物相互呼应。需要注意的是,种植这些植物要和水域大小成比例,密集的种植是不太适宜的,但可以用多丛片状的种植方式。而考虑到湿地景观净化水源的作用,所选择的植物应该具有容易管理、净化性高、抗逆性强等特点,运用时充分考虑到植物的更替和多重景观的变化,才会达成美观舒适的湿地景观。

3.2.3对城市湿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由于城市的环境质量在迅速下降,合理规划城市的自然资源并加以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城市利用湿地资源来进行现代园林景观的建设。但是,当城市的湿地景观规划不合理时,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也破坏了湿地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规划之中,要重视对湿地自然的规划和合理利用,结合城市的实际,增加城市建设和湿地景观的协调性。首先,应借鉴中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成功案例合理利用资源。城市的湿地资源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而且拥有净水去污、调节气候等作用。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湿地景观的生态作用[2]。其次,湿地景观的规划应该考虑到其价值和观赏作用。开发利用城市湿地资源,也应该将其融入城市规划发展,科学结合起来。对于城市中的湿地景观,要进行定期的清理和净化,避免人为污染对其的破坏。

4结论

目前,湿地景观还是比较新颖的园林景观类型,从理论到技术上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更多相关从业人员的重视和完善。相信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现代的相关理论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湿地景观会在新时代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作为重点设计手法被广泛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1、有助于快速记录灵感,积累设计素材

设计强调的是创作灵感,而这种灵感往往是瞬间出现的,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只有通过手绘的方式才能够将这些稍纵即逝的灵感记录下来,可能手绘图略显粗糙,但是不能否认它在设计表现方面的快速性和有效性。纵观国际上著名的设计师,无不是将手绘作为自己的主要设计表现手段。通过对学生徒手设计表现能力的训练,学生可以通过手绘的方式将自己头脑中对于设计任务的想法和构思进行勾勒,并用简洁生动的形式体现出自己的创意理念和设计思路。同时,徒手设计表现形式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所看所想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断的为自己积累设计素材,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形象思维能力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艺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足够的空间想象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只有将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空间,在头脑中对项目进行充分的构思和空间构成,才能创作出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对学生进行徒手设计表现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的认知能力、场景构建能力以及形体表现能力。同时徒手设计表现也是手、脑、眼共同配合的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是对美术功底的全面提升,可以说这种训练对学生来说无论是在设计方案的构思还是设计图的表现能力上都有很多好处,有利于学生职业的发展。

3、是电脑绘图的必要补充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并深入到各行各业中,也为园林景观设计行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不可否认电脑效果图比手绘图的质量更高、效果更好、更具真实性,但是电脑效果图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过于程序化和模式化,缺少了一些人性化和生动性,如果需要进行调整也会大动干戈,甚至要重新出图。而手绘图的特点是消耗时间少、出图速度快,生动自然,更便于修改,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尤其是在方案未落实的阶段,大量的电脑出图将会增加人力和资金的投入,相对而言手绘图更为经济。

4、徒手设计表现探讨设计方案的最有效手段

很多学生在接触到电脑制图后,被电脑绘图软件的强大功能所吸引,认为只要掌握电脑制图能力就足够了,不需要再进行徒手设计表现的训练,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可以说徒手设计表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语言,通过线条、色彩的配合将自己的构思理念形象化、具体化,是对设计方案最直接最快速的表达,是与他人交流想法、探讨方案的最有效手段。尤其在今后工作中,在与客户探讨设计方案时,通过手绘可以快速将客户的要求和意图快速表现出来,明确设计方向,减少因为理解不当而出现的设计失误,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徒手设计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加强对徒手设计表现教学的重视

徒手设计表现对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徒手设计表现课程的重视。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比较特殊的专业,属于非艺术类专业,大多数学生都是没有美术基础的,是需要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系统的学习。比如从基本的素描学习透视关系,从静物描写中学习色彩构成,并逐渐安排写生练习,到能够对头脑中的设计思想用手绘的形式加以表达,通过不断的练习中积累经验。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让学生的徒手表现能力得以循序渐进的提高。

2、强化学生基础训练,提升专业素质

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以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基础,而掌握一定的徒手设计表现能力是对设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徒手设计表现的基础性训练,而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透视原理、几何构成、色彩运用、光影组合等等,同时还要求掌握园林制图的规范和相关的行业标准,使用图例要准确。通过对学生强化基础训练以及绘图流程的规范化,培养学生徒手设计表现手法,强化学生对形体的把握,加强空间尺度感,使徒手设计表现能力能够更好的为表达设计理念服务。

3、加强课程实践训练,提高徒手设计表现能力

课程实践训练是提高徒手设计表现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而临摹优秀的手绘作品是其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尤其对于绘图功底较差的同学来说,临摹是快速入门的最佳方式。学生在手绘模拟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徒手设计表现能力,还可以学习其中的设计思想,加强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多与教师和其它同学交流,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在徒手设计表现课程实践中快速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和绘图手法。另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将理论知识融合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4、与电脑绘图教学相结合

实际上,徒手设计表现能力与电脑制图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徒手设计表现是电脑绘图的重要补充,电脑绘图同样需要设计者具有美术基础,才能准确的把握空间关系、色彩关系以及审美标准,从而制作出优秀的效果图。所以说我们在强调重视徒手设计表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电脑绘图能力的培养,毕竟这是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必备技能。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才是科学的方法。比如在设计方案的初期,主要是整体创意和概念方案,这时以徒手设计表现为主,而当方案确定后,以手绘图为基础,再用电脑绘图进行方案深化和细节表现。

三、结束语

总之,徒手设计表现是每一个优秀设计师必备的能力,是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设计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今后在工作中与客户进行设计方案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提升徒手设计表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1.1界定景观轴线

园林景观跟其他类别的景观不同,园林景观注重的是意境的创建,为此轴线的方式没有确切的规定。但是,界定轴线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空间组织的逻辑次序,以便于满足景观的性能需求,创造出该场合应该拥有的环境氛围。

1.2梳理空间内涵

梳理空间的内涵是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准则。唯有清晰的景观涵盖内容,空间组织才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景观所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然后依据相关方面的内容为其设定最佳状态下的空间形式。对存在互相交错或者能够相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整理,可以形成较为清晰的空间形式。

1.3区分空间等级

梳理空间内涵后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景观列表,如果想要在特定场地内部同时包含很多的内容是与现实状况不相符的。为此,一定要明确景观空间的级别。这一原则的目的是能够有效处理园林景观创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认空间等级的逻辑联系,以此才能够清晰地运用场地,科学地开展空间的组织,在必要的时候以牺牲某一方面的准求,确保总体景观体系的逻辑关系。

2尺度适宜性

2.1减少人为压力

在现实的工作中,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回应是弱化和避让。这种形式是对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发展秩序的一种尊重。就大尺度的压力,我们运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弱化景观的创造方式。科学地协调关系,以谦虚的心态、修正的尺度弱化园林景观的压力。

2.2遵从场地功能

一定数量的尺度纬度和空间感知经验是园林景观空间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到空间和尺度之间的关系,在此便引出了景观的协调度和恒定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指的是在遵从硬性公用景观的准求而出现的特定尺度,协调性的尺度能够发挥调和和过度的作用,遵从景观的性能是针对协调性尺度和恒定尺度相互间的联系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唯有处理好协调性尺度景观,才能够使得景观的整体性得到展现,满足于景观延伸的准求。

3视觉艺术性

3.1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借助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助自然山水是源于景观层次的改造目的,把秀美的山水当做景观层次引入到里面,给人以视觉感的空间延伸。引用自然之美,是重视美的涵义,其实更在意的是接近大自然的美学。引用自然之美是在挖掘自然景观资源,可以以一种美感赋予景观更大的胸怀,凭借这种方式把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3.2创造界面之美

视觉形式美的中心是界面之美。景观中的竖向界面通常直接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格局特点,通常顶界面是完全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对景观空间整体美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小面积底界面通常会对受用者直接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视觉美感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对于那些比较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则更为丰富的表达形态的不断变化和情感。

4环境生态性

4.1尊重生态价值

环境生态型准则中重点是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价值观是自始至终都要遵从的理念,生态价值观念跟人的社会准求、艺术和美学美丽同样重要。从方案的构想到具体细节的展现,都与生态价值紧紧相连。尊重生态价值是观念的一种展现方式,但是并不能够单凭借观念去处理景观当中的现实矛盾,生态价值是一种支配性的准则,让人们无时无刻都保持一种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尊重。

4.2接纳生态基质

我们特别愿意去接纳一些完美的园林生态基质,同时变成我们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线索。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很多有关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理念,这些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

5结束语

经过对视觉、环境、尺度和空间等当面设计的浅析,重点强调了园林景观设计创作中需要兼顾的有关因素,为设计师今后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提供了一些方法,有助于设计师创作出更为优秀、深入人心的高质量作品。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1.1视线分析

在有利的视线方向,业主享有开阔的视野空间,欣赏到优美的环境,享受到小区内美丽的景观资源。在不利视线方向,业主观赏视野易受到小区道路及停车位影响,因此采用了密林阻挡及空间围和方式,使业主目光所到都是优美的绿色景观。一些比较靠近市政道路的住宅楼,易受噪音影响,采用密林阻隔方式,使噪音影响降到最低点。

1.2管理体系分析

考虑到该地块为高层区,权衡了多方面的因素,组织设计了小区的人行、车行入口,建议高层区入口两侧的车道分为一边双进一边双出,设置一个保安亭,就可以多面监管,既增加了管理的便利性,使其更具人性化,也保证了主入口的整体形象。

1.3交通组织分析

道路形态根据景观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在使道路畅通的同时,注意道路两侧林荫景观道的营造,尽可能避免“路”作为单纯的交通概念出现,使其成为景观元素之一。

1.4景观结构分析

主要体现尊贵感和仪式感,运用空间的大小对比,将空间有序地连接起来,环环相扣,丰富序列变化。运用“园中园”的设计理念,增加趣味性,收到“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效果。

1.5道路等级分析

一级道路:主要以景观性考虑,可以强调主轴与主要节点之间的连接。二级道路:主要以功能性考虑,体现快捷归家的最佳路线。三级道路:主要体现游园的趣味性,以游园路为主。

1.6景观资源分析

景观资源合理地分配,遵循逻辑性和规律性,各活动场地合理配置。利用景观资源转变弱势的地方(如边角位等),提高此区域的价值感。活动场地的设定遵循均好性原则,满足服务半径的需求。水景的设定以点式水景为好,不可太多,设计在重要的景观处。小品设置在重要的景观点处,形成视觉焦点。

1.7材料分析

为了提升品质的同时,能节约成本,在重要节点、广场、道路使用切角、拉槽石材,增强精致度。石材主要使用3、6、9的模数以达到对缝整齐,使效果美观。颜色以黄色为主要基调,使人感觉到温馨舒适,通过细节上质感的变化,体现小区对品质的追求。

2重点景区设计

2.1紫杉汇泉

落羽杉树阵环抱着镜子般恬静的湖面水景,清风从林中拂过,各种光与影渗过杉树的枝与叶,洒在湖面上,小涌泉是独特的舞者与音符,这诗与画的情境让人不禁联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和安宁。台阶两旁列植大桂花,水景两旁种植造型优美的鸡蛋花、塔形的尖叶杜英、落羽杉以背景的形式烘托气势,整体给人以大气、华美、典雅之感。

2.2布谷鸟丛林公园

道路随着地形有蜿蜒之态,充满原始性、神秘感才越发地吸引着人们行走在这收与放的空间里,与绿叶为伍,与鸟雀为邻,清新自然。姿态优美的凤凰木作为背景,两旁规则式种植麻楝,同时点缀大叶紫薇以营造多彩缤纷、活跃、开阔的视野空间。

2.3千鸽广场

情趣不在于奢华,品鉴一方美学空间流畅的设计、独特的地铺、挺拔的树阵、趣味的小品,这是放飞希望的中心广场。入口采用统一、规则式的设计手法,以香樟作为背景大树,凤凰木作为点缀大乔木,入口两旁点缀几棵树形婀娜多姿的朴树,营造出大空间的视觉感。

2.4挪威森林公园

流畅的曲线,简单的造型,大气、纯净、唯美的生活品味,轻松的生活化元素,这是描绘公园特点的几个关键词。树形挺拔的尖叶杜英作为背景,入口两旁规则式种植的香樟突显高雅的气派,营造大树过头的空间效果。住在森林里的房子,让现代人享受到自然的魅力,感受城市的森林“氧吧”。

2.5入户平台

入户铺装简洁大气,特色铺装与精致的地花,彰显入户平台的尊贵。植物采用自然的种植方式,以姿态优美的凤凰木作为点景,以浓绿的柚子树作为背景树,营造天人合一的自然气息氛围,给人以宁静舒心的感觉,体现入户与邻里交流的人居气氛。

3绿化设计分析

根据东莞的人文、地理、气候、水资源特点,结合住宅小区设计原则及手法,在这个项目中,对绿化设计进行了方向性的控制,品种、层次搭配丰富,质感对比强烈,力求体现阳光、舒适、浪漫的生活气息。常绿树与落叶树保持在7∶3的比例,以保证冬季有阳光的同时又能欣赏到绿色的景象。

3.1绿化设计理念

3.1.1多重景观空间

“大气而不失精致,小而不失变化”为理念,营造出了多重丰富的景观空间。

3.1.2层次搭配丰富

以至少9~20株以上的苗木数量来营造特色的组团群落种植,确保整体效果有条理。

3.1.3空间对比强烈

大空间的草坪与小空间的植物种植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形成深刻的空间印象。

3.1.4质感对比强烈

主要以叶子的大中小、粗细柔硬、比例来形成一定的对比,营造出丰富的搭配效果。利用各植物的香、色、形等独特之美,融合原汁原味的简欧风格元素,创造出大气而别具异域风情的景观,并结合收、放、开、合等植物配置手法进行树木高矮层次搭配,营造出满眼绿色、处处花香的宜人景观。

3.2绿化设计手法

3.2.1地形营造

在适当的空间里创造出地形变化,使整体地形设计更加富有线条感和起伏感,再配合苗木配置使整体的景观效果更突出。

3.2.2视觉通道

以苗木设计创造远观、近观和贴身接触的视觉效果,选用特别形态的苗木来形成视觉曲线,以达到设计的视觉感受。

3.2.3空间营造

以苗木创造出大、中、小空间,开放空间,半封闭空间,围和空间,以各种苗木的特质、形态来创造出适合的立体空间感觉。

3.2.4品种搭配

以软硬质感协调、色彩分明、层次分明的搭配创造出富有特色景观效果的绿化景观设计。

4园林灯光分析

4.1园林灯光设计说明

园林灯光设计要体现园林景观环境特色及建筑风格,在满足功能照明需求基础上,结合景观设计思想,运用景观照明灯具,采用各种照明设计手法,营造一个贴近自然、环境优美、舒适宜人为主题的小区园林灯光环境。

4.1.1功能照明

保证基本功能照明的首要条件,如小区出入口、车道、人行道、入户口、停车场、活动场所等亮度需求较高的区域,提高出入口处亮度,增加灯光识别元素,加强灯光的引导性和识别性。合理的车道照明是保证车辆夜间通行顺畅和安全的关键因素,而活动场所则必须能满足各种活动时的照明需求,尤其是一些儿童活动区、亲水区、泳池等场所,必须保证活动时的安全。另外,设计时还要考虑保安巡逻和夜间摄像监控的照明需求。

4.1.2安全照明

园林景观照明装置因其在户外,必须考虑其损坏、漏电、抗风、抗震、防雷、抗老化、防盗等安全因素,尤其要从儿童的角度来考虑安全保护,在本次的方案设计中必须予以重视。建立和执行一个完善的照明系统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4.1.3艺术照明

通过艺术景观照明设计赋予园林景观艺术特点,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特色,展现园林空间美感和整体灯光协调,让人感受到兼容并蓄的艺术文化品味。精心构思,以雅致的灯光烘托出园林景观艺术主题。如绿化植物照明将营造出优雅舒适和贴切自然的灯光环境,而水景则营造出水与光的完美融合,艺术景观小品和景观雕塑的照明则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之更加完美。

4.1.4舒适照明

营造舒适的光环境是照明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的最基本表现。如环境光色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为此采用3000K暖白光为主,突出温馨舒适的环境氛围,提升空间的人性化,配合少量白光的点缀,营造明快和富有层次的灯光环境。其次掌握好光源的显色性能,如水景、雕塑、植物照明,采用显色性能较高的光源,使景观环境更加贴近自然。另外选用优质配光灯具,采用合理灯具排布、加装遮光设备、暗藏灯具,采用漫反射的间接照明方式来实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达到视觉舒适、减少眩光的目的。

4.1.5节能照明

节能是照明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表现。为此首先确定各区域的功能划分,深入了解景观的分布、材质、造型特点,合理亮度分布,突出重点,层次分明。其次,要选择光通量维持率和反射、透射比高的灯具,如选用LED、节能灯、气体放电灯等节能的光源。另选择好的灯具附件也是节能的重要因素。采用合理的供配电系统和照明控制方式,设置分时段的亮灯模式,能有效节能和增加光源寿命。定期维护和清理能有效保证较高的光利用率。

4.2不同时间段亮灯效果

4.2.1时间段(18:00-21:00)亮灯效果

主要包括基本照明和辅助照明及艺术照明灯光,保证功能性照明的同时突出其装饰灯光的艺术效果。

4.2.2时间段(21:00-23:00)亮灯效果

主要包括基本照明和辅助照明灯光,满足主要道路的功能性照明,营造安全、舒适的照明灯光效果。

4.2.3时间段(23:00-06:00)亮灯效果

此时段为节省模式,主要是部分基本照明灯光,满足主要道路的可行性照明,提供保安巡逻和摄像监控的灯光,满足其夜间的识别和引导性灯光需求。

5结语

居住环境的景观设计不要一味追求张扬、创新的硬质景观和所谓的“艺术”气氛。应通过对空间结构的理性分析与有机组织,从居住者的需求出发,融合中西方现代居住环境舒适、休闲、幽静的设计风格,充分利用地形,结合水体、代表性植物和硬质景观,进行空间有序的组合,创造出层次丰富多变的空间环境,动静结合,主次分明,曲折有致,以满足不同的人群对空间使用的多种需求;强调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使每个空间真正做到适合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休息、活动或观景,都呈现出人性化的生态景观;根据不同分区的特点,创造层次内容丰富的景点,局部空间景观各具特色,总体呈现“自然生态,舒适惬意、悠然自在”的风格。东莞市万科翡丽山居住小区在整体的环境景观营造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植物、水体及构件小品等环境元素融入社区环境,营造一个集休闲、生态、文化、邻里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优美、生态而悠然自在的公园式居住环境,谱写现代园景式生活小区的美丽新篇章。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合理科学的规划重庆地区的生态园林,前提必须要保护自然景观资源,通过景观设计师的技术,对整体规划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使景观的格局、结构、特征以及城市相适应,达到整体化、系统化的绿色景观。近年来,重庆地区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合理科学的安排景观布局,做到点、线、片相结合,调整、优化城市地皮结构,利用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扩大绿色植被覆盖面积,增强景观建设区的比例,恢复生态功能和园林植被数量。园林植物种类越是繁多、复杂,其系统越稳固,所以生态园林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一定要增大。重庆地区环境复杂,夏季温度高,选择植物时要考虑耐热性,工厂排污大,选择抗污染的植物,如果地区缺水,那就选择耐旱的植物,特殊土壤选择相适应的植物,要做到因地制宜。只有做到适地适树,才能保证植物的多样性。

2促进绿化建设

生态城市的主体就是园林绿化,它能够起到防风降尘、调节气候、保护物种、减少噪音的作用。它还是城市的形象工程,具有凝聚力、感染力,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能反映城市的绿化建设的功能性。

3做好园林生态管理

3.1保护植被采用天然的方式代替化学药剂

①微生物的利用。

②鸟类、益虫等的利用。

③生物农药的利用。生物农药就是利用昆虫的生育原理防治害虫和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通过保护和增加城市中天敌、鸟类、周氏啮小蜂、线虫、苏云金杆菌等,实际上也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生态园林需要植物的多样性,还需要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需要鸟类、蛇、青蛙、昆虫、微生物等这些天敌,缺乏生物多样性,会导致病虫害的猖獗繁殖,给园林植物带来毁灭性的危害。

3.2做好植物保护工作

重庆地区如果改善生态环境,应该多种措施并举,来保护园林景观建设成果。一是要增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报刊杂志、电视等多种宣传形式,教育市民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倡导文明行为,保护绿化的成果。其次,要保护鸟类、益虫,培养人们的生态观,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二是积极开展活动进行保护绿化的成果,增强人们的自觉性。三是要制定相关的城市保护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逐渐让人们养成保护植被、爱护环境的习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风尚。四是要加强执法、严格执行园林法律法规。

4结语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园林景观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性选择,而且还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努力做好重庆地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工作,为人们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创业环境,实现良性的生态系统的发展。在思想上,将园林生态环境带来的效益放在重要位置,进行大面积的植物造景,保护和发展自然风景,大力开发城市以及的景观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对多重机遇和挑战,重庆地区在景观建设中应采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视区域合作与交流,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重庆地区生态园林建设的脚步,以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1.1风水对我国古代村镇、宫宅选址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都与风水的相关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通常的情况下,风水对我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选址造成影响,另一个就是对布局和规划产生影响。在进行村镇和宫宅的选址时,我国古代的风水学家提出了“风水宝地”的模式,也就是这个环境模式要有山水环抱的格局,内有良田,并且山林葱郁,这种模式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古代进行选址的基本原则。

1.2风水对我国古代村镇、宫宅布局的影响

在理气派的风水理论之中加入了阴阳的理论,并且将阴阳之间的调和以及平衡视作最佳的状态,其中所提出的阴阳分界线指的就是风水学中的对称轴。因此,我国古代的很多建筑和都城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都注重对于对称轴线的运用。综上所述,受到风水学的影响,我国古代的村镇和宫宅在规划和布局方面都呈现出了方直规整以及中轴对称的特点。

2风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风水与园林的选址

在现代的园林选址中,更多的是对城市绿地进行布局。所谓的“风水宝地”模式中,背山可以将来自北方的寒流进行阻挡,面水可以感受到夏日的凉风,朝南可以取得最佳的日照效果,近水可以方便生活用水的取用,植物可以对小气候进行调节。因此,这种模式能够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对于我国现代园林选址工作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就使得相关的规划人员在进行园林的选址时尽可能地选择草木环绕、山环水抱的环境。此外,在风水学中植物具有化煞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时,可以将不利于建筑的地方用作植被的种植。由此可见,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城市的规划与布局工作同现代科学角度出发形成的城市布局理论有很强的相通之处。

2.2风水与园林的规划

虽然园林和建筑都是人类所从事的建设活动,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区别和差异。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不能够直接地借鉴风水学在我国古代建筑规划中所形成的方法,需要对一些糟粕进行摒弃,与时俱进地探讨风水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手段以及应用方式。例如,在进行现代园林的景观规划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子的因素,使景观能够同环境因子协调发展,尽可能地利用环境因子,使园林能够坐北朝南,这样可以有利于对有害因子的控制,通过种植植物来屏蔽所产生的噪音和废弃等。此外,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还要对人的心理因素加以重视,注重设计的整体性,风水学中还十分注重对均衡和稳定的追求,这些都与心理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风水宝地的模式在格局上比较封闭,体现了人们安全以及内聚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地使园林的构图能够符合比例协调的风水原则,还要满足人们的安全心理。在规划和设计中还要充分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不能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利益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充分地体现出生态化和多样化。在进行植被的种植时,尽量使用乡土树种,将绿化量最大化,在植物的搭配上应该尽可能地同自然的群落相接近和适应,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规划和布局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地对场所进行分析和考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在设计之中不仅要体现出统一性,也要体现出多样性。

3结语

可见,在建筑设计以及园林景观规划中都十分讲求吉祥文化,通过风水学的相关理论,来对建筑的布局以及景观的设计进行指导。因此,园林的景观设计者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灵活地运用风水知识和理论,使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加适应人们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将风水学应用到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全面提升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将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1、古典园林的道路景观铺装

在进行古典风格的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在道路铺装景观设计中选择原生态的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的基本原则,为景观设计塑造良好的环境和生态循环,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尽量保持水土质量,提升系统的新陈代谢能力。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将古典因素和园林的主题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实现现代美与古典美的融合,做到和而不同。

2、城市公园的道路景观铺装

城市公园铺装设计工作必须具备独特的风格,在设计中要展现出现代特色。公园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会在闲暇的时间在公园放松身心,尤其是老年人经常去的地方,因此在保留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公园设计还应该统一协调规划,将空间功能版块相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并且将环境特点充分考虑在内,根据公园的实际特征选择最合适的设计类型对公园道路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特色和空间感,塑造出具备层次感的视觉效果以实现景观设计的整体层次美感,与此同时采取原装的辅助材料进行组合,营造出不同变化的组合方式突出园林设计的空间感和丰富性。

二、结语

园林铺装设计通过上述铺设类型的有效结合实现园林景观效果,引导游客进行相关活动,为了提升设计的效果一般采用的是非线性的设计效果。为了突出铺装的视觉效果可以将混乱的设计和不同类型的铺设效果相互融合,增强园林景观的空间效果。园林铺设的空间设计必须与视觉效果相统一,这样才能够烘托出好的设计效果和意境。良好的设计本身能够将园林主题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是表现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方式,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文字、符号和其他类型元素的设置能够将园林文化充分展现,更好的体现出园林景观的意境。综上所述,铺装设计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在进行设计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必须将色彩、质感和边界等不同的因素考虑在内,对刻遵循个性化、生态化、地域风格突显化设计原则选择经济、实用、环保型的铺装材料使其迎合设计风格将道路铺设与园林环境有效融合成一个整体在确保建设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突显其美观性使游客感受到园林之美。

上一篇:园林建筑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风景园林大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