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6:13:44

校园文化论文

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一)育人观念淡薄

部分青年教师认为教师只要关注课堂就行了,我把该教的内容讲完就行了,至于课后的事与我无关。他们将教书育人割裂开来,对育人方面漠不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情感需求不闻不问,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二)注重个人主义,忽略团队合作

部分青年教师个人综合能力较强,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无论学术科研都喜欢自己单干,不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生活的熏陶,讲究个人主义,团队合作意识淡薄。对集体事务捻轻怕重,强调个人的价值,忽视集体利益。

二、青年教师存在师德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多元价值观对青年教师的影响

社会多种价值观,各种意识形态充实在社会中。讲个人奋斗的同时,过多强调了个人的作用,忽视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帮助,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像雷锋那样只谈奉献,不求索取的人是傻瓜,人活着就是要让自己过得更好,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过分强调物质享受,追求经济利益,忽略理想信念的追求,认为这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有物质才是实实在在的。青年教师不自觉地会受到这些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冲击,使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偏差,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错误思想、错误意识同化,严重地就会削弱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责任心。

(二)重视科研学术研究,忽略师德建设

这些年,衡量院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是科研水平。关系到院校的知名度与发展资源竞争,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指标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师德建设放在了次要地位。院校也将重点放在了科研经费、科研论文、科研成果上,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流于形式。对于青年教师也过多地关注学历结构,希望他们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把眼光放在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上,忽略教师职业素质培养。

(三)缺乏对青年教师师德考评有效机制

对教师在教学、科研、学术等方面工作都有相应的考评标准,但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没有建立相应的考评标准。由于缺乏外在的考核机制,青年教师也容易将师德建设放在次要地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有考评准则的方面。

三、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前进路上的指路明灯,是同错误思想、错误思潮作斗争的武器。在做规划个人奋斗目标时,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作为指导。不能只打个人“小算盘”,自觉做到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在推动祖国进步中实现个人价值。个人的荣誉不能只看是否立功受奖、提升进步,要看为集体贡献多少力量,为人民做出多大奉献。人民教师要爱岗敬业,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青年教师首先要有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自觉抵制错误思想、意识。其次热爱教师的工作,以老教师,骨干教师为榜样,在教学、科研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认真备课,精心施教,悉心辅导,严格考核。关心学生的进步成长,以自己的言行作为学生的表率。最后正确看待荣誉,正确处理分工与配合,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将个人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将个人的发展与教研室、系、院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内化师德建设

外部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内在的动力都是推动发展的两个方面。内在动力是自我价值的追求,内在动力比外部的评价激励机制主动性更强,外部的评价激励机制更直接。要将外部的评价激励机制转化为青年教师内在动力,将师德建设变成青年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院校要协调好外部和内在的关系,促进师德持续、健康地发展。院校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增加教师职业的荣誉感。树立师德楷模,加深青年教师对师德内涵的理解,增加对教师职业的感情[2],激发青年教师从心里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大力宣传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号召广大青年教师立足岗位,将自己的个人成长成才梦融入到强国梦之中。从制度上完善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标准,有效推动青年教师师德的内化过程。一是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细化本校青年教师师德规范,将政治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能力纳入师德规范中[3]。二是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考评师德师风,教学态度,专业精神,育人效果,严格奖惩,要确保师德在职务评审、晋级、进修等一票否决制。在教师晋职晋级,评奖立功时,要严格按照师德考核办法,要优先考核师德。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教师师德打分,对那些学生反映师德高尚的教师,予以表彰重奖,并号召广大教师向师德高尚的教师学习。对那些屡次被学生反映师德表现差的教师要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

(三)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增加教师凝聚力

人是社会动物,他的思想,行为总是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好的环境和氛围能促进其思想向好的方面转变。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院校的校园文化对他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感、行为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组织学术交流、举办论坛,文体活动,学术讨论等校园文化建设,使青年教师对本校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办学特色等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加青年教师对本校的热爱之情,增强凝聚力,将自己和院校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院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青年教师无后患之忧

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要注意不要过于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忽视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他们在生活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个人无法解决时,也希望得到组织上的帮助,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院校要解决好青年教师住房、个人待遇,孩子入学等实际问题,创造好生活环境,不要让青年教师因为生活问题而在工作上分心。院校是个大集体,当青年教师在这个集体中工作、生活时感觉到很温馨,很温暖,自然而然会产生信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就会将自己作为院校的一份子,将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

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一是狠抓主渠道,深化“四五六”凝聚力工程。在“去极端化”宣传教育中,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突出抓好师生政治思想教育,依托县级德育地方教材,严格执行首课5分钟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课程每周2课时制度,强化师生在“四维两反”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敢讲、会说、讲深、讲透的政治能力和要求,并将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畴,促使民族团结、“一反两讲”教育入脑入心。不但如此,组织师生持续开展“三非”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四不”承诺,举行了百名校长(书记)、千名教师、万名学生“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签名宣誓仪式”,引导师生面对宗教极端渗透主动发声亮剑,纯洁了队伍。

二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各校通过开展各类重大节日、纪念日宣教活动和举办主题班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并利用升旗仪式中唱国歌、巴楚公民宣誓、国旗下讲话和早操、班会时间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淡化民族意识。

三是大力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近期来,教育系统组建宣讲团在各校宣讲了中央、自治区媒体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11名大学生公开联名书——我们不在沉默”及“维吾尔著名作者联名书”等评论文章,强化教师“四种意识”(即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岗位意识),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及“、反渗透”教育,正确区分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区别,明确政治立场,坚守民族团结阵地。同时,加强维稳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各校每月邀请法制副校长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定期选派师生代表参加县委统一组织的公判大会,增强法纪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二、围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校活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在各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设以特长教育为主的“特色课”,开展了舞蹈、书法、绘画、摄影、球类、艺术体操、主持、双语口语、棋类、竞技、科技等体艺卫活动。在我县形成了学生“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的良好育人氛围,增强了抵御宗教渗透的免疫力。

二是大力抓好主题鲜明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引导学校结合实际确立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徽、校旗悬挂于醒目处。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教育他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各校成立家长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家长会,并能定期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聘请了有热情、有经验、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员作为家长学校教师,切实做好了家校联系工作,搭建了有效的家校交流互动平台。

三是延伸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推动民族团结大融合。全县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国学经典教育等主题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强化校园育人功能,增强“四个认同”,营造远离宗教思想影响的浓厚氛围。同时开展“语言同学、学习同步、歌舞同台、娱乐同享、节日同庆、就餐同桌、就寝同舍、校园同护、困难同度”的“九同”活动,让各族学生从小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成长。此外,各中小学校每日开展跳《小苹果》、麦西来甫舞蹈“大课间”活动;每周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活动;每月开展民汉结对“一帮一”走访活动;每季度开展校际间人文社科竞赛;每年举办青少年“双语”才艺展示大赛,融入现代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选树典型,示范引领

定期召开校园文化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去年5月和10月,相继在恰尔巴格乡中学、新城小学等11所学校举办了“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年”现场观摩会,各学校通过升国旗、第二课堂、阳光体育等从不同侧面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去年11月5日地区又在我县举办了校园文化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赢得了观摩团一致好评,为兄弟县市学校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了我县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近年来,尽管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效果显著,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防渗透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撮而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教育系统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力争把“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做得更扎实,形成独特人文校园,走“文化立校”之路,巩固教育阵地。

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一)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最主要特点集

中于“民办”“职业性”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在民办高职院校特定环境下,以高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建设为主要空间,涵盖高职院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也是民办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民办高职院校应市场需求而生,学生高考分数较低,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且学校需自筹办学经费,其生存与发展和生源密切相关,受就业市场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公办高职院校,但同样也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管辖,承担大学的育人职责。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既有公办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和优势,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最主要的特点都集中于“民办”“职业性”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二)新媒体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可以发挥独特功能

新媒体所提供的海量的资源、开放的环境、即时多样化的互动方式,都深受高校师生喜爱与追捧,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多样性、自主性、动态性和交互性等新的特点。在民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新媒体可以发挥独特功能。第一,新媒体可以在不花钱的基础上拓展校园文化载体。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的形式,可以增加更新潮实用的沟通方式,例如微博、微信、QQ、校园贴吧、论坛、校长信箱等,实现师生之间更为平等、广泛、深入、实时的交流。第二,新媒体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内容的创新。高校师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同时承担信息的者与接受者的双重角色,尤其是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没有歧视的空间,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并通过别人的评价与交流,刺激自己的创作灵感,有利于形成原创的、创新的校园文化内容。第三,新媒体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它把课堂上的枯燥理论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内容,把课堂授课转化为平等的互动交流,把团体教学转变为个性化教育,营造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第四,新媒体有助于更快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尤其是在民办高职院校当中,新媒体是最便捷的传播工具,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助推校企合作、形象宣传、专业建设等的品牌成效显著。

二、新媒体在民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为深入了解新媒体在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我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网络共发出问卷169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调查对象为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在校的教职工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范围涉及全校各个学院与部门。

(一)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新媒体在民办高职当中使用者众多,但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利用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为例,在校师生达1万余人,目前,学校、学院、各级学生组织共开通新浪官方认证微博50多个,比较有名气的主要有“@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每日一拍”和“@青春商贸”,再加上学校大部分师生开通的个人微博,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多级别、多层次的“微博矩阵”已经基本成型。随后,“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微信平台正式开通,由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网络中心负责运营,直接与学校10多个官方网站链接推送,自动更新。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使用频率最高的新媒体依次是QQ、微博、微信、百度贴吧,使用者主要为35岁以下的师生群体,大部分为女性,使用时间集中于下午和晚上,平时上网最主要在于朋友联络和获取或工作或学习事务通知,其次是获取时事类新闻,以及体育娱乐信息。从信息获取来源调查,校园内最新资讯主要还是来自于学校及学院各大网站、微博、身边人的口头描述、贴吧、学校新闻网等渠道,其中除人际传播外,其他都可以由学校控制信息源。主流信息与文化可以由学校引导。73.37%的被访者认为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便利,72.19%的受访者认为新媒体可以很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25.44%的受访者也同意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85.8%的受访者同意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新媒体的运用上,86.39%的受访者会关注学校、学院等下属组织开通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等。59.76%的受访者表示,运用新媒体参与一些群体性的讨论或是关注新媒体为载体的活动,更多的还是看信息群体是否能吸引他,36.09%的受访者很愿意参加这种新媒体活动,53.25%的受访者很乐意在新媒体平台上但当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只有4.73%的受访者不太愿意,而42.01%的受访者愿意视情况而定,至少对使用新媒体传播校园文化并不抗拒。

(二)经过调查采访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在新媒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内容更新不及时。在民办高职中,新媒体平台都已经基本建成,但是更新情况不容乐观。已建好的网站与官方微博的内容更新具有随意性,不能形成固定时间与固定人员,有时大量更新,有时却一个星期也不见动静,内容更新也缺乏新意,既不能体现本单位特色,又不能吸引更多关注,并未达到宣传效果。二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缺失。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LED屏幕、各种宣传橱窗和校园电视,但是校报更新时间慢,广播内容与宣传橱窗内容不能及时与新媒体内容保持一致基调,各自为政,不能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作用,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三是缺乏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引导。59.76%的受访者表示,运用新媒体参与一些群体性的讨论或是关注新媒体为载体的活动,更多的还是看信息群体是否能吸引他。从其他学校的情况来看,党委书记和校长都有人人网、新浪微博的官方认证账号,并固定时间与访客互动,因而形成了固定的粉丝群与访问量,并由于校友效应在不断扩大影响力。而在我校,目前还没有开通固定的校领导直接和师生对话的新媒体平台。四是线上线下活动的联动不及时。据调查显示,只有15.98%的受访者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下,大多数都是2-4小时,每天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占27.22%。很多在线上活跃的学生更多时间泡在网上,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积极主动。而很多线上很热门的文化活动都并没有转化为线下的实体活动,因此影响力大打折扣,文化品牌的塑造效应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利用新媒体推进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品格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风靡在民办高职院校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中,具有文化软实力、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学校才能吸引到更多更优质的学生加入。如何利用新媒体来推进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是热门课题。我主要结合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几条有效途径。

(一)开发建设各种新媒体平台,整合校园新媒体资源

2012年以来,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微信融合了手机与QQ通讯的双重优势,呈爆发式增长,微博成为表达民意、反映舆情的重要渠道,3G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移动化发展态势突出,“人随网走”已经发展成为“网随人走”。各学院、各部门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再自建校园社区与交流平台,建立属于自己校园的即时通信工具,开发相关APP,如此,所有的官方微博、微信、网站齐聚校园社区与交流平台,师生可以用最少流量、最少时间获得最多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也最快地展现了自己的文化。

(二)内容建设必须以学生为本,突出体现时代特色

根据调查结果,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新媒体的使用者以大专学生为主,不管是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角度来说,还是从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来说,或者是新媒体特点来说,利用新媒体来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与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传播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家境较为宽松、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自制力较差、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等特点具有普遍性。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都要弘扬主流文化,更注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榜样典型,及时沟通与发现学生的各种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正能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官方微博可及时公布校史馆、图书馆等建设状况和使用方式,生动展现学校建筑风貌、校园美景,传递办学历史和人文情怀,激发师生校友对母校的热爱之情。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开展推荐经典书目等学习栏目,提倡健康心理、励志向上的和谐校园生活。共青团微博客通过校园活动、晚会现场直播等,注重内容深度,传递出独具特色的现场感,加强师生与学校的存在感、参与感和亲近感。

(三)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建设

目前,校园网上已经可以链接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但也只局限于一个微博和微信,而联动的方式不能仅仅是微博和微信单纯地复制校园网的链接,微博、微信平台应该将报纸、校园网、人文讲坛、主题活动等内容进行凝练与集纳。各种媒体产品可以灵活组合,各媒体内容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相互嵌入与联动。

(四)促进线上与线下联动的渠道联动

一方面,以微博等新媒体为线上支持,对魅力人文讲座、各种专业竞赛、各类艺术节、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线下活动进行直播,并在现场建立“微博墙”,实现时时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将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论文征集、党员先锋工程活动、专业介绍等进行微博、微信宣传,将内容转化成微博、微信语言,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提升知名度,也是促进线上线下活动的有力举措。

(五)塑造校园意见领袖,实现无障碍沟通

要积极参与新媒体建设,除了构建学校官方、共青团体系、学生会、社团等组织的平台,如微博、微信、QQ空间、虚拟工作室等体系之外,最重要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些天然意见领袖也应该成立自己的媒体平台,如校党委书记、校长、院长、党总支书记、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知名教授、辅导员、班主任等,学校应该设计一个自己的平台,整合这些意见领袖的媒体平台,集中管理,形成宣传合力,才能构建全方位、立体型的文化渲染平台。

(六)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组建新媒体文化建设工作的专门队伍

人才是利用新媒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新媒体的建设既需要管理与技术人才,又需要写作人才。首先必须组建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网络文化建设的专门队伍,辅之以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保证队伍的稳定性与先进性,能够加强各部门和学院间的协调有序的工作。同时,必须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及时开展业务工作培训,根据新情况新任务随时召开专题研讨,以提高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网络条件下,大学生一改以往的单一被动形象,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受教育者,同时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建设者。因此,要不断吸收有能力、肯奉献的学生加入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定期组织专业思想理论与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与业务能力,保证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快速成长成才。

四、总结

重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与繁荣的紧迫性,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各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联动,整合媒体资源,结合线下活动,不断开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创新的精神加强新媒体应用与管理,扎实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是民办院校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后来居上的最大捷径。

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一、创新校园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内核,它包括师生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反映了学校师生的群体精神、文明气质、学校风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我校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寻到了“以特色活校,用质量立校”的教育方针,并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园观念文化的口号:

校训:崇德、自强、笃行、创新

办学理念:创新发展

阳明二中精神:敢为人先、崇文尚德、团结协作、自强不息

校园文化的核心:热爱学生

校风:文明和谐、自强不息

教风:塑造人格、诲人不倦

学风:勤奋进取、学而不厌

以上理念的形成,对提高师生的凝聚力,鼓舞师生的斗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创新校园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文化环境,制造一种气氛,树立一种正气,形成班里大家都喜爱和维护的习惯,并以此为教育手段,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达到此效果,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1、创设优雅的文化环境。

首先,制定班级目标,在班级醒目之处张贴,使学生确立目标和方向,当然这个目标必须是明确、清晰,跳一跳会摘到的,而不是假大空或实现不了的;其次,制定班级公约、班纪班规和制度、量化考核办法等,使之对全班学生都具有公信力、约束力,学生一般不会轻易去违反;第三,各班设计、出版精美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板报。板报可以根据班级实际设计不同的板块,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命名、筹划、收集资料、张贴等全过程。在此理念的感召下,各个班级设计的栏目创意新颖,如: “拼搏争先”、“文海拾贝”、“小小数学家”、“星光灿烂”等等。板报有时结合本班主题班会或根据学校重大活动、传统节日和班级培养重点为内容而进行更新。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营造温馨、舒适的教室环境,让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让他们在“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多彩并健康地成长。

2、精心组织多彩的班级活动。

对于班级的各种活动,我们鼓励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参与习惯。每次活动的设计可以围绕班级的奋斗目标、围绕学校活动主题或依据班级实际情况开展。让学生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收获,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主题班会课,组织就学生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讨论、辩论、交流、探讨;每学期举行学校或上级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艺术展览、校运会,各种学科类比赛、知识类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竞争意识和参于意识,使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班级文化形成更好的氛围。

3、激励性管理班级事务。

我校的班级管理主要是通过创“星级班”来实施的。每班满星为“五星”:即安全星、纪律星、劳动卫生星、文明礼貌星、学习星。在创“星”要求中涵盖了所有的班级事务管理。安全星、纪律星、卫生星、文明星每两周评一次,学习星每月评一次。量化管理达到规定的分值相应以“星”给予奖励。这种管理方法,一改以前压制型的班级管理,学生以创“星”为荣,并以此积极进取。

创设充满宽容、鼓励、向上、进取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校实践文化育人的途径之一。

三、创新校本教研文化

自从被教育局定为“洋思教学”试点学校以来,我校以此为契机,着力创新教学研究,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洋思教学”模式的工作实践中,我校着力打好“三张牌”。

一是打好“理论牌”。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蔡林森与洋思经验》及“洋思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领悟其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精髓,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打好“探究牌”。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的实施操作,通过反复观摩、评点、专题研究,并以传、帮、带等形式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操作能力。在探究实践中,学校要求每个科任每节课撰写《课堂教学后记》,每个科任每学期听课达8节以上;每个科组每学期举行3次以上的公开课,并且确立一个教研专题,要求有方案过程有总结有成效。教务处每学年组织一次以教研为内容的“教师论坛”活动,每学期必听教师的“六课”:即新教师的亮相课、青年教师的过关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相同学科的研讨课、随堂检查的推门课、全校举办的竞赛课。以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过程,让每以一位教师达到灵活运用洋思课堂教学的目的与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师生教与学的质量。

三是打好“特色牌”。在探讨“洋思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发现必须结合校情实际灵活体现洋思理念,不能全盘套搬“洋思模式”。于是,在探究中总结出本校的教学特色:具有校本特色的“洋思教学”。如今,我校各科组各教师都能结合学生实际及教学设备灵活操作洋思课堂,并且不断积累,许多教师的教学论文或教学心得发表在各级教学刊物中。去年,学校开设了以“洋思教法与我校教学实际有机整合”为主题的“教 师论坛”,一方面积淀学校的教学文化底蕴,一方面深化并发展我校的教研特色。

四、创新校园社团文化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跃学习氛围、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校的社团文化主要由学生会、团委会、广播站、文学社、志愿者来组织实施,其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竞技、校园广播、学校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学生会和团委会是学生群体中最有凝聚力的两个团体,我校学生会和团委会合力直接参与学校值日检查、倡议各项有益活动、负责学生意见信箱、板报、各项比赛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主持等等。广播站成员主要负责校园广播,广播内容丰富多彩,一周内依次开设时事新闻、心灵驿站、英语之声、名家名作、音乐沙龙等五个栏目。一方面在全校推广了普通话,一方面熏陶了学生的思想与情操,同时又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文学社主要组织发动各种文学活动,负责出版校刊《朝阳》。志愿者团体的志愿服务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他们志愿于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的服务,并且主动走向社会,参与环保宣传、社会调查等活动,真正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这些团体为我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兴趣,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充分体现和谐校园学生主体化的原则。

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一般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核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全体师生所认同和坚持的校本精神文化,它集中反映了学校的精神、价值观、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和外在形象,支撑着整个校园文化体系。对学生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育人环境,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有属于自己独有的校本精神文化,树立“用文化经营学校”的发展理念,精心打造文化育人氛围。

一、结合学校实际,打造校本精神文化

《__县中小学实施文化育人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一校一特色”、 “一校一强项”的文化育人理念。因此,在实施文化育人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如和平中学、阳明一小等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绩显著的学校,可以做好校史文化建设,切实做好校史的编纂、先进人物事迹的收集与成册等校史文化建设工作,尽可能使校史文化传承、发展下去,它是一笔无形资产,可以较好地起到熏陶和激励作用,从而使校本精神文化代代传播及传递,生生不息;四联中学是一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其红色文化的作用,激励青少年一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而__中学、实验初级中学等新办学校,则可以充分利用其环境优势,做到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人文与环境巧妙相融,深化环境人文内涵,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增添人文氛围,提升学校品位;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性质与普通中学完全不同,其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业文化,强化职业精神,比如,在宣传教育上可以广泛宣传富有职业精神的名言警句、典型事迹;在课室、实训室的布置上,可以参照工厂或企业模式;在管理上,也可以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努力营造出职业氛围,建设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总之,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灵魂所在,各学校务必结合学校实际,打造校本精神文化,以发挥其目标引领、价值引导、观念统一、情感激励和规范调节的积极作用,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二、结合学生实际,举办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现在,校园文化活动已引起了学校的普遍重视,大部分学校都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存在着层次不高、管理不到位、形式单一、特色不突出等问题,甚至是纯粹为活动而活动,不能真正取得实效。校园文化活动要想真正取得实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活动特色,努力实现校园文化活动从单一的文体娱乐功能向导向功能、熏陶功能、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的根本性转变。如和平中学、福和中学、实验初级中学等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高,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可以组织学习兴趣小组、文学社、科技创新、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来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阳明中学作为特色学校,学生普遍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可以举办各项体育运动竞赛、艺术节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特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活动能力相对较为突出,可以通过丰富多彩、而且能够突出职业性和技能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发挥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增长技能,增进合作,如技能竞赛活动,暑假“三下乡”、青年志愿者以及各类社团组织等活动。总之,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明确目标,保证实效,大力抓好特色活动,打造校本活动品牌。

三、结合办学目标,彰显特色校园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如和平中学、四联中学等老牌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培养了大批在各行各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打造“英雄”文化,激励学生以这些“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隐含的道德价值和行为规范,让学校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福和中学是一所新办学校,应尽快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一个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学校,除引进高素质人才外,更主要的还是要抓好校本教研文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打造“名师工程”。__中学作为特色学校,必须在“特”字上作文章,打造学校品牌,办出学校特色。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

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对中职生要“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因此,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职业性,强化职业精神教育,实现与企业文化的顺利对接。

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我国现在的教育事业还处在一个发展时期。早在十年前,党中央和政府便提出了在中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构想。构想中指出要建设面向新世纪的一流大学除了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学术环境以外,还要建设一个一流的校园环境。而后,高校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早已不单单是几所高校所追求的目标。时至今日,众多高校纷纷规划设计新新校区或是对老校区的景观环境进行改造,以此来提高自身在行业之中的竞争力。

2校园景观

校园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大到一个建筑物,小到一草一木都会与周围事物相互配合形成景观,有优亦有劣,其品质直接影响到观赏者的感受。校园景观又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自然景观就是校园内原有的植被、地貌组成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便是为了突出某一主题,人为进行建设或是改造所形成的景观。二者之间的关系随着校园建设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例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湖水与岸边的“博雅塔”共同构成了一幅“塔湖图”,使在内的师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有如江南山水一样秀丽的自然风光,又可以感受到浓重的人文气息,堪称校园景观的经典之作。

3校园景观的重要性

3.1校园景观对校园本身的重要性

校园景观对于学校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特殊的校园景观可以成为一类高校甚至是一所高校的标志。就比如一提起“樱园”我们就立刻想到了武汉大学。“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说法流传已久,凭借着这一片樱花的海洋,武汉大学被称为了中国最美的校园。武汉大学现如今扬名中外,不能说都是这片樱花园的功劳,但这处景观作为这所学校最重要的标志被世人熟知,并且还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子、游客欣然前往,这无疑是这所学校最成功的一处校园景观。其次,校园景观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将整个校园的历史、特点、面貌和个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史馆入口处的景观设计,用木、砖、混凝土以及钢材四种不同材料分别搭建,构成了连在一起的四个方框,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外廊的一个空间,穿过这个空间便可进入到校史馆。这个景观乍一看其貌不扬,仔细品味便发现其奥妙所在———这四种材料象征了中国建筑发展历史,将校园特色文化与校史馆的历史这一主题巧妙地结合在这个景观之中,展现在了众人眼前。又例如沈阳范大学的校园景观微缩园,就建在图书馆后面的桃李园之中,园中种植着大面积的桃树和李子树,象征着沈阳师范大学桃李满天下;院子四周分别修建一座大门,代表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一景观承载了这所大学的历史,见证了沈师“五更校名,六易校址”艰辛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沈师人“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精神,是历史留给沈师师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3.2校园景观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处。这便足以见得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识到生活境对于教育来讲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踏入大学校园中,而大学的教学方式与中学不同,学生更多的时间是被安排在课堂之外的。学校在教育方面也不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课堂之上,整个校园的大环境无疑成为了学校最好的第二课堂,那么校园景观的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将教育的观念融入校园景观中来,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使用者的行为和思想,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建设,将校园建筑融于大片山水之中,移步换景,校园里的每一处都是一幅精彩绝伦的山水画,而它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类院校。师生在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当中进行创作,何愁没有灵感。

3.3校园景观对使用者的重要性

优美的环境可以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而一个恶劣的环境则会使人心情变差。大学是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校园景观环境建设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在笔者看来,校园景观不单单是校园内土地、建筑物、道路、植被、水系等等实体的组合,更是留在使用者心中的一种感受,好的校园景观环境不仅可以成为学校的一个标志,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使用者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这种情感体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深深地留在使用者的心里。大学校园可能会是现在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前最后一个生活环境,会把自己大量感情投入到这个朝夕相处的校园当中。而我们在产生各种情感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又对其产生了微妙的影响,所以景观环境的好坏无疑直接影响了这份感情的质量。为了保证带给使用者感情的质量,校园景观建设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4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正如之前提到,校园环境包含着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等诸多因素,而校园景观便作为为桥梁将这些因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每个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校园的景观环境的设计首先是可以充分满足师生在心理和行为上的要求,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这便是校园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以人为本。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是就像作家写文章一样,作家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字字斟酌;那么,校园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思想,通过景观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体现在了每一处的校园景观之上。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师生对校园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与其他的景观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包含着丰富的历背景和人文气息。就比如中国古代的书院景观设计得极其优美,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是给在内的师生提供了一个优美宁静的学习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他经过一些人为的设计之后,表现出了艺术气息和文化意蕴,这样它就变成了一个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具有文化沉淀的场所。所以,校园景观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景观环境建设的灵魂所在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校园景观环境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将一个校园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校园的文化和历史。校园景观将校园文化体现出的同时,又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当下高校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大力建设校园景观环境刻不容缓。

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一)引导舆论走向,构建健康校园文化媒体是形成舆论的最佳武器,其基本功能就是引导舆论。伯拉德•科恩曾说过“:新闻媒体远远不止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者,也许在多数时候,它在使人们怎样想(whattothink)这点上较难奏效,但在使受众想什么(whattothinkabout)上十分有效。”[3]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各种文化涌入高校,加之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由过去传统主流媒体形成的一元舆论变成了多元舆论场。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和舆论态势,青年大学生更加无所适从。作为校园舆论引导者,校园媒体不仅决定校园舆论的内容,还决定着舆论的态度。校园媒介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传播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价值导向、育人理念、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校园媒体要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以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师生头脑,提高他们的政治认识和政治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政治理想。此外,校园媒体通过报道学校工作,让师生热爱学校,关心学校,从而形成合力,促进高校的发展和进步;通过报道学校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在校园内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报道社会、校园的热点问题和现象,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师生的政治认知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

(二)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师生媒介素养高校校园媒体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师生的参与,尤其是一支学生记者队伍。学生记者通过在校园内外的采访、拍摄、写作和编辑以及发行等各方面的工作,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例如,笔者所在的西南石油大学校报学生记者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版面稿件的采访、写作、编辑和出版的工作,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大大提升,综合素质普遍超过同年级的其他学生。此外,校园媒体的发展还促进高校师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媒介素养已成为一项必备的素质。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已在大中小学开设了相关课程或训练项目。而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得到根本重视。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在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的同时,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使得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三)加强舆论监督,营造公正、民主、科学的校园文化舆论监督是媒体的重要使命和社会功能,是媒体的重要价值所在。在西方,媒体有着“第四权力”和“无冕之王”的美称,这都是因为媒体被赋予了舆论监督的功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指出:“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4]校园媒体促使公众议程走进高校管理决策议题,促使高校管理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并对学校工作展开广泛监督。这不仅包括对学校管理部门工作和作风的监督,也还包括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监督,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监督等。同时,校园媒体还充当着调节高校矛盾,释放师生不满情绪,促进校园和谐和稳定的调节剂。

(四)提供文化娱乐,打造轻松愉悦的校园文化高校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同样媒体也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功能。校园媒体既是校园文化的呈现者,又是承载者、传播者和推动者。校报校刊刊载的文学、摄影作品,电视台播放的学生自制短剧,广播台为学生精心录制的心灵鸡汤……这些对缓解工作学习压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和鉴赏水平,愉悦身心起到重要的作用。过度严肃的校园媒体往往不受学生喜欢,但校园媒体也要警惕“娱乐至上”、“娱乐至死”观念,更不能被一些不良的社会媒介所诱导,走上偏锋。高校校园媒体在坚持高雅品位的原则和基础上,合理利用娱乐的功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熏陶。

二、新媒体时代,社会媒体对校园媒体的冲击

高校校园媒体如何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当前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90后大学生崇尚个性、自由,这与校园媒体一贯以来的单一、严肃、说教等风格相排斥,使得多数校园媒体形同虚设,丢失媒介话语阵地的同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校园媒体整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校园媒体数量虽然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产业化水平低、资金短缺等成为制约瓶颈。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脑、手机的高度普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学生不再与媒体环境隔绝,而是置身在开放的环境中。由于社会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日趋全面的服务、越来越多的互动,这使得学生逐渐抛弃相对严肃的校园媒体,盲目追捧更开放的新媒体,这对校园媒体也是不小的冲击。

三、结语

校园媒体是大学宣传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载体。它不仅是师生之间、学校与师生之间、校内校外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是宣传传播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力军。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高校校园媒体出现较多“不适应”,不得不引起高校的重视。否则,高校校园媒体终会被广大师生所抛弃,文化传承和创新也将成为一句空话。首先,高校校园媒体要把党性原则摆在首位,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要坚持“三贴近”的创作原则,要坚持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高校校园生活,深入挖掘师生身边的先进典型。此外,普及媒介素养教育、加强与社会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创新管理运作方式也应成为高校校园媒体思考的方向。

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1.1硬件建设相对滞后高校管理者基于各方面的限制,对高校媒体硬件设施的投入支持力度不够,导致高校媒体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高校的媒体形式主要以传统的纸质书刊、小功率的电台以及宣传栏等形式存在,而没有应用具有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媒体设备,既有高校购置了先进的媒体设备,但是由于其运行维修费用过高,导致其出现损坏后,不能及时地维修影响使用。

1.2传播内容不够丰富当前高校媒体的宣传内容主要集中在高校管理者的活动、各种学校会务信息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等,而缺乏对高校基础信息的宣传,尤其是与学生个人相关的信息更是非常少,这样的传播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而且高校媒体宣传的内容也缺乏时效性,不能及时对最新发生的信息进行传播,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一旦高校媒体宣传的内容超过了它的新鲜实效,就不足产生其宣传功效。

1.3媒体资源缺乏整合分析高校媒体资源可以说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既有学校层次的学报、高校网站以及高校广播站,还有各个院系组建的系报、系信息宣传栏等等,这些高校媒体之间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内部沟通,结果导致宣传的内容出现重复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没有产生造势增值的新闻传播效果。

2发挥校园媒体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功能的有效途

2.1重视校园媒体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媒体是高校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因此高校媒体要切实履行其功能,发挥把关人作用,抵制不良文化。高校媒体要对进行宣传的信息进行仔细地甄别,防止将一些错误的思想意识灌输给学生;校园媒体要发挥其引导、宣传教育作用,积极将一些良好的社会风气融入到校园文化的构建体系当中,比如高校媒体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积极宣传高校内所发生的的好人好事,加强对良好校园风气的宣传,从而带动整个校园内的风气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2高校要提高对校园媒体的支持力度校园媒体要发挥对校园文化功能的建设作用,需要高校加强对校园媒体的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校园文化提供先进的载体,加强对校园媒体的支持:第一,高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媒体的硬件建设,高校要增加对采购先进媒体设备的资金投入,及时购置先进的媒体设备,同时也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科学的设备使用规范,以此延长媒体设备的使用年限;第二,提高媒体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从事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由于其没有专业的媒体设备使用技能,因此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应用媒体设备的技能,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本着事实求是的态度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第三,高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

2.3整合校园媒体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素材整合高校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宣传优势,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整合媒体资源可以多方面的拓展校园文化宣传素材,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信息,有助于构建具有高校区域特色的媒体宣传体系,实现资源的共享,避免了媒体宣传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整合校园媒体资源:一方面要完善媒体管理体制,完善的媒体管理机制是保证媒体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就如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设立的新闻中心,就是通过统一的管理部门实现对高校媒体工作者的集中管理,并且根据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不同媒体之间的协作,形成合理舆论引导。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宣传侧重点,比如学院的学报主要是宣传高校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高校网站则侧重对高校整体发展的宣传,而二级院系的刊物,则主要集中在本院系的日常活动或者好人好事等,因此通过加强它们之间的协作,可以加快信息传播、扩大信息接受层面。

2.4拓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媒体工作者的素质校园文化的内涵是随着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丰富与发展的,校园文化的丰富需要借助媒体的宣传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得以实现:第一,高校媒体栏目要开始互动活动。高校媒体通过开始互动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先进的校园文化;第二,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高校要广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比图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通过媒体对这些活动的宣传,带动周围学生的参与激情;第三,在校园媒体工作者内部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在媒体工作者内部开展技能比赛,可以提升工作者的思想意识,进而带动整个高校媒体工作的发展。

3结束语

总之,高校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校园媒体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而且对于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也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高校宣传工作者要充分重视校园媒体对高校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

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所谓校园文化是以大学校园物质形态为基础,以学生与老师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以及该校的历史文脉,文化积淀等为核心,并以学校有特色的校园生活、文化节日、讲座沙龙为表象的精神环境。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这个强有力的支撑。校园文化作为整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祖国培养、输送人才的艰巨任务,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所以,推动和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高校来说势在必行。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直接反映一所学校的个性与内涵。大学作为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与传播者,同时也作为一个地区文化的象征,拥有自身特有的校园文化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一个学校自身的内在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热情,增强学术氛围;同时也可以把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做一个很好的梳理与传播,让地方的历史文脉通过现代高校这个窗口,得到更好的延续与发扬。校园文化是典型的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高校师生的言行意趣,它对于人文氛围、精神境界的提升,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激发,良好的学风与工作作风的建设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与学校品牌之所在。校园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导向功能。在不经意间就为师生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第二,凝聚、激励功能。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使师生产生强大的向心力,既能够影响其言行举止又可以更好地凝聚人心,还可以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及使命感。第三,认知功能。校园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前人的智慧结晶,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来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定位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加强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

二、以生态文化理念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新时期面对生态文化的大势所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以此为重点,充分借鉴生态文化的理念,创建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相互交融、和谐共处的校园环境。大学校园应塑造优美且赋有内涵的校园环境。赋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布局、建筑风格、自然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大学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理应有一个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这对于学生们思想意识、学术创新等都有益无害,同时这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日本学者岸根卓朗先生提出:文明大学的校园应以物和心取得调和的自然共生型社会系统为目标,以知识系统的科学(真)、宗教(善)与艺术(美)三位一体化作为办学精神,它的校舍也必须是象征文明的科学的森林、宗教的森林、艺术的森林三位一体化的自然——空间——人类系统——学会系统。因此,赋予景观环境历史文化内涵,使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历史的光辉和文化的气息,这不仅是时代对当今大学提出的要求,更是传统文化对当今大学提出的考验。大学校园应塑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学术氛围的优劣,标志着一所学校品质的好坏,更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助于师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科研项目的研发,对学校的声誉和地位也有重要的作用,更加有品位、有内涵的校园环境有助于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一个具备浓厚氛围,优雅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学校园正是当今高校建设的发展趋势,大学内在文化的体现已经成为校园环境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从而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态。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大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想要永葆生机与活力不能仅仅依靠着现代高科技的物质手段,也不能仅仅依靠着流于形式的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依靠着深厚的底蕴和其独有的历史文脉,一所学校让人们记住的不单是其雄伟的建筑与美丽的风光,更让人难忘的应该是在这美丽风景背后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精髓;构建积极、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新世纪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

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1.有利于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以优秀企业精神为核心,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精神文化,结合已有的文化资源、办学传统,形成了富有校企文化融合特色的办学宗旨、学院精神、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校训、办学定位等办学文化理念。在这些文化理念的统领下,校风、校纪、校训建设与企业精神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院精神成为企业精神的延伸,实现了与企业和市场的有机衔接。在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下,根据行业企业相关岗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企业要求组织教学活动,针对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技术咨询,有利于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2.有利于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校企合作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条件下,校企合作不会自发地实现,构建高校、企业、学生、政府等校企合作主体的动力机制是推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关键所在。运用经济措施构建校企合作的利益诱导机制,通过建立法律法规构建对校企合作主体的约束机制,运用教育手段构建校企合作主体的合作价值观影响机制。构建促进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既要靠经济政策的指导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也不能忽视合作价值观的影响力。为此,就要运用教育手段培育企业和高校追求合作效益双赢的理念,营造合作的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在合作价值观影响下的促进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融合架设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校企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质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途径。而且不同的职业(行业)往往有明显不同的职业素质要求,这种不同的素质要求需要有不同的文化来陶冶。要使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感受这种职业(或行业)文化,初步形成较好的相应职业的职业素质,必须通过包含有一定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赴扬州强凌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实践、企业调研。学生首先是角色的转换,由学员变为企业员工,由消费者变为生产者,由学理论变为实实在在的商品生产实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企业文化的熏陶,工人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生产工艺、质量成本的严格管理,规章制度的约束,高效、快节奏的工作运转,这些为学员们的思想提升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课堂。

4.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和作用,往往取决于其创新动力。因此,高校与企业作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主要环境,作用日益突出。校企文化建设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能否培育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和科技。许多诸如交际、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不能完全从传统、正统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必须通过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才能逐渐得到。所以,高职生需要不失时机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去,提升自我,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校企文化的互动,能使高职校院的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二、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探寻校企文化融合点,促进校企文化相互渗透。

校企合作中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难以很好地融合,这成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一个障碍。学校与企业的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各有自己特殊的一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依赖校企深度融合,需要共同的文化理念、共同的价值取向。在校园文化中,物质文化是物质载体,制度文化是运行制导系统,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内容。而在企业文化中,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的价值观念和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校企文化的这种共同性,需要在实践中予以优化组合,从高职生的实际特点出发,构建一个科学的校企文化体系,实现两者的优化组合、融会贯通、相互促进,以实现各自的既定目标。高职院校与产业界定期进行战略对话,校企共同组建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兼职教师进校园、教室和专业教师进企业,进行人员文化交流;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材,进行课程文化共建;建设能够彰显企业文化的工厂化实训基地,车间型实训室,进行环境共建等,都是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2.积极开展校企文化的交流活动,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

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责任文化。通过这两种文化的交流,让企业与学生之间都达到双赢的效果。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碰撞、融合,也能使学校更好地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与扬州强凌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文艺晚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文艺晚会使得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先进理念相互交融,让两种文化一脉相承,散发出自身的独特魅力;其次,学生们通过与企业家“零距离”接触,可以更加了解认识到企业要求、企业文化,明白作为准职业人应养成的道德素质和技术要求。

3.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吸收企业文化元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动吸收企业文化的元素,使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邀请著名企业的管理人士来校作关于现代企业文化的讲座,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在校园内布置有关企业文化的宣传标牌,使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一些实训中全面推行5S现场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注重小节的现场管理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素养。在学校内建造“工厂化”的实训基地,吸引加工企业入住,让学生在“工厂化”的实训基地感受企业文化。

上一篇: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服装设计论文范文